青少年心理問題,需要家庭治療嗎?

2020-09-05 王鵑心理諮詢師

青少年心理問題,是需要個體諮詢還是家庭治療?一個孩子的成長,就猶如一顆種子,他生長的土地環境,以及適宜的氣候,還有種植者的澆水,施肥等等因素,都決定這顆種子是長成參天大樹,還是成為歪脖子樹。

同樣一個家庭對於一個孩子來說,都是最重要的關係空間,父母的愛是孩子心靈成長的動力,父母健康的愛,更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源泉。家庭是一個複雜的系統,涉及人生價值的方方面面。許多婚姻問題與親子關係問題,歸根結底,是家庭系統出現了紊亂,家庭功能失調。


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皆源於家庭系統成員之間關係的混亂與扭曲。決定家庭成員關係的動力是「愛的牽連」與「愛的流動」。因為愛,任何一個家庭成員都不可能對另一些成員的疾苦熟視無睹。譬如,在一個「鬧離婚」的家庭中,孩子就會「生病」,臨床諮詢案例常見「恐懼,強迫」等症,以此來阻止家庭的分裂。在一個母親殘疾而生活不便的單親家庭中,孩子從小就會很「懂事」,並像「小大人」那樣照顧自己的母親,分擔父親的責任。這就是愛的動力和愛的救助本能。


在家庭或家族系統中,存在一些愛的動力法則,這些法則對家庭成員的關係有著極為隱秘的影響。了解以下這些法則,對於理解你自己的家庭中存在的問題,解決家庭成員之間,親子之間的關係衝突是非常必要的。


a.家庭系統平衡法則


正常的「父、母、孩子」三口之家,父母之間相親相愛,孩子依戀父母,敬重父母,三人之間的「三邊」關係都是「正性」的情感,猶如一個等邊的三角形,這是最理想穩固的家庭結構。如果父母之間的關係出問題,是「負性」情感連接,孩子就會處於「分裂」狀態。這種情況下,孩子必須放棄對父母中「某一方」的正性情感——譬如放棄對父親的愛,以便和自己的母親保持親密與認同——以此恢復系統的平衡。這就是家庭系統的平衡法則。


在父、母、孩子所構成的家庭「三角關係」中,最理想的關係是「三邊正性關係,也就是「等邊三角形」關係。但是,大多數家庭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因此,受系統平衡動力的影響,「一條邊」上的關係出問題,勢必引起另外「兩個邊」的關係調整,而調整的結果往往是「兩負一正」的關係,而不會是「兩正一負」的關係。譬如,妻子與丈夫鬧翻了臉,兒子也會與父親翻臉,這樣才能維持母子之間的好的關係,對於或者兒子選擇維持和父親的關係而疏遠自己的母親。二者必居其一。因為對於未成年的孩子來說,同時失去父母的愛,是難以承受的。


你需要記住,在一個家庭中,婚姻關係是關係的核心,因此,改善家庭關係的關鍵,首先在於改善父母雙方的婚姻關係,而不是單純就親子關係進行調整。


b、家庭系統隔離法則


在一個家庭中,不同成員處在不同權利等級上,相應承擔不同的責任。其中,父母的權利和孩子有很大的不同,他們處在權利的較高位置,並承擔更多的責任。父母不僅要履行生兒育女的義務,而且有責任為孩子的成長提供無條件的積極關愛。但是,父母卻沒有權利將自己的情感困惑、個人隱私與痛苦展現在孩子面前並要求孩子承擔責任,同樣的,孩子沒有權利也沒有義務解決父母的問題。因此,婚姻隱私或者是婚姻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應該隔離在親子關係之外。這就是系統隔離法則。


遺憾的是,許多父母都不自覺地違背了這一法則,他們在面臨自己的婚姻矛盾或配偶一方的婚外不忠時,不是在自己的孩子面前哭哭啼啼,就是拉上自己的孩子一同參與對丈夫(或妻子)婚外情的跟蹤,或者讓孩子為自己評理、甚至貶損攻擊另一方,決定「是否離婚」等等。這些做法將對孩子的心靈成長造成難以彌補的創傷。


c、家庭系統優先法則


家庭以及由一些不同代際的「家庭系統」構成的大的「家族系統」,是一個複雜的關係系統。家庭與家族成員的關係,遵循優先法則,否則,家庭系統中愛的流動就會出現紊亂。家庭系統優先法則為:在一個家族系統中,後出現的家庭系統優先於先出現的家庭系統。一個人先是自己與父母構成的家庭系統中的成員,後結婚生子,有了一個新的「三口之家」家庭系統。依據此法則,這個人自己的婚姻家庭關係應該是優先於他和父母的原生家庭關係。


在同一個家庭系統中,先出現的關係優先於後出現的關係。夫妻婚姻關係是建立一個完整家庭的前提,因為這個關係,才出現了子女,於是有了親子關係。依據此法則,在一個家庭系統中,婚姻關係應該優先於親子關係。


如果一個男人違背優先法則,將自己的注意力過多地放在自己的原生家庭,或者把自己的父母看得太重,一旦戀愛結婚組建新的家庭,配偶和孩子都會覺得自己「不重要」,由此產生「局外人」的自我感覺,往往難以溶入他的大家庭。難怪對這樣的男人,妻子常常抱怨:「我給他說一百句話,還不如他媽一句話頂用呢!」妻子和孩子無法從這個男人身上得到更多的關愛,必然導致婚姻危機以及親子關係發展不良。


另一種違背優先規則的情況,則更頻繁地發生在現代社會的獨生子女家庭中。婚後有了孩子,於是夫妻中的一方(大多數情況下是妻子)理所當然地將自己的大部分精力和情感投注到孩子身上,無暇顧及自己和配偶的情感需要,導致夫妻中另一方的情感需求缺失,孩子被過度關注(出現婚姻危機或者孩子生病),孩子成了夫妻關係中的唯一紐帶。這樣的家庭,一旦孩子因升學或工作離開家庭系統,就會出現婚姻危機,並可能導致中年後離異。


d、家庭系統補位法則


在一個家庭系統中,孩子父母中的一方因為生病離世、離異、常年不在家或者因「性格缺陷」不能發揮正常的父母角色功能時,這個家庭中的孩子會傾向於去「填補」或「替代」這個空缺的位置,並發展出與這個位置的角色相匹配的個性特徵。如果這個空缺的位置是父親的位置,孩子會發展出較多的父性特質,譬如很會照顧媽媽,很會照顧弟弟妹妹,很會體諒孤獨無助的人等等;如果這個空缺的位置是母親的位置,孩子的母性特質會加強,甚至變成一個極為母性的「小媽」。這就是系統補位法則。「補位現象」在離異後的單親家庭中極為常見。

從孩子心理成長的角度,過度發展的補位現象不是一個正常的現象,而是一種心理創傷,「補位」同子女的「性心理的發育」和「人格面具」有較為直接的病理關係。如果一個女孩子因為父親「長年累月」離家在外,而且不關心母親和自己的情感需要,不關心家庭,而母親又是一個「沒有長大的、依賴型」的母親,這個女孩會怎麼樣呢?她會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逐步發展出某種「男性化的」、「強悍的」、「假小子氣」的人格品質(這其實是一個人格面具而並非女孩的真實自我),以保護自己的母親和承擔父親未能承擔的責任。如果情形足夠嚴重,這個女孩完全可能在青春期變成一個同性戀者。

從這個例子我們不難看出,在子女面前,父母責無旁貸地承擔其作為父母的責任和義務,成熟穩定地發揮父母的家庭功能,獨立處理承擔自身的焦慮與痛苦,勇敢堅強做人,快樂輕鬆生活,才是防止孩子家庭「補位」傾向的根本,才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長的先決條件。


綜上所述,一個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長,與家庭的關係是息息相關的,一個穩定,良好的家庭氛圍,家庭成員間健康互動的模式,家庭功能的正常運行,都至關重要。很多時候,我們心理諮詢師不能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要追蹤溯源,有著全局的觀念,從整個家庭系統入手解決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問題,才是治標又治本。


相關焦點

  • (內含福利)越來越多的兒童青少年行為問題需要訴諸家庭治療
    在家庭中,看似某個成員出問題,比如厭學、自殘、網癮、酗酒、賭博、婚外戀、焦慮、抑鬱···其實是整個家庭系統出現問題。一般家庭系統出現問題, 出現問題的「替罪羊」往往都是孩子,這也是家庭治療對於兒童青少年問題的治療效果更為顯著的原因。
  • 家庭治療:對青少年成長影響最大的人際系統是家庭
    (家庭治療的發展背景,見文末的延伸閱讀)經過近一個世紀的發展,家庭治療已經成為一種被驗證的有效的心理治療方法,尤其是兒童青少年的情緒行為問題,家庭治療是最具效果的。家庭治療的基本理論假設是:人類的問題本質上是人際關係問題,因此解決心理問題的關鍵是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進行幹預。
  • 青少年心理問題高發,如何建立起完善的社會引導治療體系?
    針對當今青少年心理問題高發的狀況,記者採訪了北京兒童醫院精神心理科專家閆春梅。剖析了導致青少年心理問題高發的深層次原因,就如何建立起完善的社會引導和治療體系,回答了記者的提問。在您的日常工作中,因心理健康問題前去諮詢治療的青少年多嗎?
  • 藉助家庭系統治療的力量改善個人,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
    【豫網訊】鄭州市九院心理醫院一直致力於生物-社會-心理的整合發展模式,在診療過程中把患者看做「整體的人」開展多維整合治療模式,而不僅僅只是針對「病」來解決問題。尤其目前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越來越突顯,在治療孩子的同時,家庭支持系統也是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 對症下藥防治青少年心理問題
    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再次被關注。現代社會,抑鬱等心理問題已經從成人蔓延到青少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團中央國際聯絡部發布的《中國青年發展報告》顯示,我國17歲以下兒童青少年中,約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困擾。
  • 青少年心理問題越早預防越有效
    需要明確的是,雖然抑鬱症是發生率很高的疾病,伴隨的自殺、自傷風險也較高,但並非不可控。抑鬱症是可以通過物理、藥物、心理等手段進行治療的,只要我們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就能防患於未然。提升對兒童青少年抑鬱症的認知,是應對抑鬱症低齡化的關鍵。
  • 父母應該注意青少年的哪些心理問題?
    當今社會,青少年面臨著各式各樣的壓力,教育壓力、成長壓力,校園欺凌,荷爾蒙的變化等都會影響青少年的心理和身體的發育。據統計,16歲的孩子中,十分之一的人都會有心理問題。很多青少年在這個時期都會有心理問題,雖然這些問題很普遍,但現在的教育資源很少去重視這些問題,也沒有太多正規的機構去研究如何引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向好的方向發展,有些父母也因為沒有足夠的重視,而導致青少年走向了錯誤的道路甚至是不歸路。
  • 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越早預防越有效
    需要明確的是,雖然抑鬱症是發生率很高的疾病,伴隨的自殺、自傷風險也較高,但並非不可控。抑鬱症是可以通過物理、藥物、心理等手段進行治療的,只要我們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就能防患於未然。提升對兒童青少年抑鬱症的認知,是應對抑鬱症低齡化的關鍵。
  • 青少年心理健康你重視了嗎?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世界衛生組織5日聯合發布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大約每五個青少年中就有一人正遭受心理健康問題的困擾。 青少年心理健康你重視了嗎?目前全球12億10至19歲青少年群體中,約20%存在心理健康問題;10至19歲青少年群體遭受的疾病和傷害中,約16%由心理健康問題引發;在中低收入國家,10至19歲青少年中約15%曾有過自殺念頭;在15至19歲的青少年群體中,自殺已經成為第二大死亡原因。
  • 青少年心理問題高發的背後
    從學校老師到家長,都應該有一個心理健康的意識。及時發現孩子行為異常的苗頭,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有些孩子淘氣不聽話,他們可能是有注意力缺陷和多動障礙,需要老師及時發現,告知家長,催促家長帶孩子及時就醫。 有些孩子出現抽動症的表現,老師和家長還以為孩子屢教不改,對孩子進行訓斥。加重孩子的心理壓力,造成病情更加嚴重。
  • 逐字稿|情感導向的家庭治療對破壞性心境障礙青少年的治療實踐
    青少年處於青春期,叛逆讓他們更難與父母溝通,頻繁引發家庭矛盾,甚至青少年的抑鬱自殺。中國心理學家大會請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的肖勁松主任,帶來他在臨床實踐中的諮詢實務技能分享——情感導向的家庭治療對破壞性心境障礙青少年的治療實踐。
  • 青少年網遊成癮之解 「家庭治療」最為關鍵
    網路遊戲成癮主因:心理補償如今用以解釋青少年網絡成癮或者遊戲成癮的因素可以分為三大類:一是網絡自身因素,如隱匿性、便利性和互動性等特徵;二是個體因素,如個體的內在動機和需求、個性特點等因素;三是環境因素,如父母撫養方式、家庭環境氛圍、同伴態度和行為等等。
  • 兒童青少年有哪些突出的心理問題,該怎麼辦?
    如果不及時、有效地對兒童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給予相應的幹預,極易引起嚴重的心理和精神障礙,而且兒童時期的心理健康問題往往會持續到成年時期,影響其學業成就、工作和社會交往,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精神、心理和經濟負擔。 然而,我國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心理健康問題普遍存在。
  • 情感導向的家庭治療對破壞性心境障礙青少年的治療實踐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肖勁松的精彩報告受益匪淺駐馬店網訊(記者 徐佳瑞)8月23日下午,第十四屆中國心理學大會的開講精彩紛呈,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肖勁松的《松情感導向的家庭治療對破壞性
  • 我國青少年心理問題嚴峻的背後,家長需要的反思與啟示
    一時間幾乎全社會把視角開始對準了青少年群體的心理問題。不過青少年兒童心理問題在我們國家一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話題。說它熟悉是因為近期越來越多有關青少年心理問題的事件話題頻繁登上熱搜,說它陌生呢是因為我們應對這個問題社會上普遍觀念仍然停留在以往的傳統觀念。
  • 一款桌遊卡牌遊戲是如何幫助青少年治療心理問題的?
    《黎明》是一款將心理健康作為主題的協作型桌遊,由希門尼斯和他的老朋友蒂姆·伯恩斯(Tim Burns)合作開發。在兩名開發者看來,《黎明》既是一款派對遊戲,也可以被用作一種治療工具。伯恩斯是一位青少年諮詢師,他認為電子遊戲和桌遊有助於諮詢師與遇到心理問題的青少年溝通。「我不喜歡臨床治療方式,如果使用非傳統方法,你往往能與青少年建立更好的溝通。
  • 家庭對青少年心理發展的影響
    但是,當代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問題卻越來越突出。究其原因,影響青少年心理發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遺傳因素、生理成熟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和社會因素等。下面,我僅從家庭因素對青少年心理發展的影響,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 青少年、女性、老年人……更需要關注並預防心理問題
    三類人更需要關注並預防心理問題2019年《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提出了健康中國建設的具體目標和明確任務,指出「加強心理健康促進,有助於改善公眾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公眾幸福感」。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國家、社會的重視。然而,大多數人始終不把精神心理問題當成嚴重的事,尤其是以下三類人,平時不注意加強對心理問題的關注,很可能深受其害。青少年。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從幼稚走向成熟、從家庭邁進社會的過渡期。在身體、自我意識和人格迅速發展的同時,青少年面臨多種危機,容易出現各種心理、情緒和行為問題。
  • 順德心理諮詢,青少年心理,沙盤治療,注意力訓練,學習能力提升訓練
    佛山順德心理諮詢,青少年心理,沙盤治療,兒童注意力訓練,兒童學習能力提升訓練專業解決青少兒學習問題勤達升國際能熟練運用認知心理治療、行為治療等心理治療方法。佛山順德心理諮詢,青少年心理,心理成長,親子關係,沙盤治療,兒童注意力訓練,兒童學習能力提升訓練佛山順德心理諮詢 青少年厭學、逃學 親子關係 親子溝通 兒童心理 青少年心理輔導 順德勤達升教勤達升國際學能心能研究中心
  • 近三成青少年有抑鬱風險 家庭問題和家長的輕視是「導火索」
    方案提出,各個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孩子也會得抑鬱症嗎?「導火索」是啥?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理精神科袁勇貴主任醫師指出:我國青少年精神障礙患病率呈逐年增高趨勢,青少年抑鬱症離我們並不遠,需要引起家長和老師的重視,主動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