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國PCT申請量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華為2017-2019年連續三年蟬聯企業申請人的第一名。
接觸專利時間長的人,時不時總會聽到PCT這個詞,大家隱約知道這個東西和申請國外專利有關,但到底PCT是什麼,卻很少有人說得清楚。
接觸專利時間長的人,時不時總會聽到PCT這個詞,大家隱約知道這個東西和申請國外專利有關,但到底PCT是什麼,卻很少有人說得清楚。
要是去網上搜索,會找到PCT是 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的縮寫,中文的翻譯是專利合作條約。
雖然每個字都認識,但湊起來的名詞還是讓人摸不著頭腦,還有的人就直接把PCT當成國際專利,以為申請了PCT就相當於有了一個國際通行的專利。
其實,如果我們把申請專利比喻成申請大學,PCT就是對於專利的國際高考成績單。
我們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專利,相當於參加國內的高考,專利授權了相當於拿到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如果想讀國外的大學怎麼辦呢?
當然,我們可以跑去參加其它國家的高考,但每個國家高考用的語言不同、考試方式也不同,全世界的國家那麼多,如果每進入一個國家都要考一次,耗費的時間、精力、金錢可想而知。
而且專利高考還有一個奇怪的規定,只有應屆生可以參加高考(新穎性要求),沒有復讀一說。雖然對於需要參加多國高考的考生也有一些特殊規定,但也要求最多6個月內要其它國家的高考(優先權要求)。
於是各國就坐下來聊出這麼一個協議,說我們搞一個大家互認的國際高考成績單吧,以後各國大學就把這個成績單作為申請的一個重要參考,而且只要拿著這個成績單過來,30個月內(大部分國家)都可以參加國外的高考。
有了PCT這個成績單,考生們不但可以從容選擇想進入的國家,而且申請還更容易被接受。
因此可以用三句話來總結PCT:
1.PCT不是國際專利,而是申請其它國家專利的資格;
2.PCT可以延長考慮申請的時間;
3.PCT可以簡便申請手續、提升成功率。
PCT整個流程分為兩個階段:國際階段和國家階段。
國際階段相當於你的專利參加國際高考並拿到成績單,國家階段就是拿著成績單去到心儀的國家申請大學。整個流程圖如下:
國際階段
1)提出申請:
提出PCT申請有兩種途徑。一是,先按照正常流程申請國內專利,國內專利被受理後再基於這個申請提出PCT申請;二是,直接拿著技術方案去申請PCT。接受申請的機構書面名稱叫「國際受理局」,基本PCT成員國的專利局都是,在國內就是國家知識產權局。只是具體負責的部門和平時申請國內專利的不同,在線提交系統也有差異。
如果是先申請國內專利再申請PCT,時間最長不能晚於國內申請日後14個月。
2)受理
這個階段主要是國知局對申請文件作形式審查,文件是不是齊全啊,優先權有沒問題,是否繳費等。
3)檢索
檢索這部分按條約的說法,需要去到「國際檢索單位」(ISA),全世界有14個,主要國家的專利局都是。不過在國內的話,國知局作為國際受理局,國際檢索單位也只能是國知局。
檢索的主要工作包括單一性檢查、初步檢索是否符合專利要求、製作檢索報告,其中的初步檢索雖然也對專利的三性作了判斷,但這些檢索真的很初步。檢索報告正面評價並不意味進入國家階段就會一帆風順,負面評價PCT最終獲得主要國家專利授權的案例也並不罕見。並且對檢索報告有異議,在本階段是不能修改申請內容的,除非是明顯的形式錯誤。
因此,如果沒有選擇下面的「國際初步審查」或者「補充國際檢索」,PCT主要作用僅是延長了國外申請專利的考慮時間。
4)公開
國知局作出檢索報告後,除了一份會給申請人,另外還會給一份國際局,一般國際局會在優先權日18個月後公開。和國內專利一樣,如果急於申請某國的專利,也可以提前公開。
5)國際初步審查(可選)
國際初步審查是個可選程序。上面說過一般的PCT檢索報告參考作用有限,如果想進一步確認專利的新穎性、創造性、實用性,就可以申請國際初步審查。此外,在檢索階段哪怕發現申請有問題,也是不能做實際修改的。但在國際初步審查中,申請人可以和審查員交流,還可以基於條約34條來修改申請內容,提高進入國家階段後專利獲得授權的概率。整個過程和國內發明專利的實審類似。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語言問題,對於歐洲、日本等國家國際初審的效果並不好,當地的專利局經常會找到新的專利文件來否定新穎性和創造性,例外情況是對於一些參考國際檢索報告進行審查的國家,如新加坡、印度等。
如果想進入歐洲國家怎麼辦呢?答案是選擇「補充國際檢索」。
6)補充國際檢索(可選)
補充國際檢索是指經申請人要求,由第二家國際檢索單位查找進行主檢索的第一家國際檢索單位因現有技術在語言和技術領域上的多樣性而未能檢索到的已公布文獻。
實務中我們一般會選擇讓歐專局出具《補充國際檢索報告》。主要出於三個考慮:一是,如果通過PCT向歐專局申請專利繳納名為「補充歐洲檢索費」,也就是申請的時候始終還是要交這筆費用的;二是,有了這份補充檢索報告,就能準確地評估在歐洲授權的可能性,有問題也能及時修改;三是,專利審查的速度也會大大加快。
所以對於想進入歐洲國家的專利,補充國際檢索是一個更好選擇。
國家階段
7)選定國專利申請
進入國家階段的程序不是自動發生的,必須由申請人來啟動。申請人必須在自優先權日30個月(盧森堡等三個國家是20個月)內辦理進入指定國(或選定國)國家階段的手續,包括繳納國家費用,遞交翻譯成該國語言的國際申請的譯文等。
發明專利進入柬埔寨不需要通過PCT
根據中國知識產權局與柬埔寨工業與手工業部達成的協議,自2018年3月29日起,中國發明專利(暫時不包括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可在柬埔寨直接登記生效。通過這一途徑,中國發明專利的專利權人可以避免冗長的實質審查程序並節省申請成本,快速而便捷地在柬埔寨獲取專利權及相關保護。
法國、比利時等歐洲國家關閉了PCT通道
不同於德國和英國,指定法國的PCT申請不能直接進入法國,這是因為法國通過PCT協議時,法國引入了PCT協議的第45(a)條款,"關閉"了直接接入法國國家階段的渠道,因此,PCT申請要獲得法國的專利保護,唯一途徑是PCT通過向歐專局申請歐洲專利(Euro-PCT),獲得歐洲地區專利後再到法國生效,從而獲得法國專利保護。和法國類似的國家還包括比利時、賽普勒斯、希臘、愛爾蘭、拉脫維亞、摩納哥、馬爾他、荷蘭、斯洛維尼亞,義大利2020年7月1日恢復了PCT通道,但真正能使用還需要一段時間。
PPH加快審查通道
Patent Prosecution Highway (PPH)是指申請人在首次申請受理(Office of First Filing, OFF)提交的專利申請中所包含的至少一項或多項權利要求被確定為可授權時,可以向後續申請受理局(Office of Second Filing, OSF)對後續申請提出加快審查請求。
pph和pct結合有兩種方式,一是在J進入pct的國家階段後提出pph,對後續申請受理局(OFS)提出加快審查。
二是,申請國際初步審查後,依據檢查報告或國際初步審查報告在國際階段就直接提出pph。
目前已經啟動的各國PPH試點項目中,除在韓國知識產權局提出PPH請求需要繳納請求費外,在其他各局提出PPH請求均無需繳納PPH請求費。
另外,由於PPH大大減少了通知書發放次數,因此申請人可以減少答覆的次數及產生等費用。所以,如果滿足PPH的條件的話,不妨提出申請。
1. PCT主要有什麼作用?
PCT主要作用是延長到其它國家申請專利的時間,讓申請人有更多的時間評估申請專利的成本和收益,作出正確決策。此外,對簡化申請流程也有一定幫助,如果選擇了其中的可選流程,還可以提高申請的成功率。
2. 什麼時候申請PCT?
如果是先申請國內專利的話,一般在12個月內,最長不超過14個月需要提出PCT申請。國際初步審查和補充國際檢索一般需要在22個月內提出,如果檢索報告拿到比較遲,可以在收到報告後3個月內提出。
3. PCT的官費是多少?
在我國申請PCT基礎費用是檢索費人民幣2100元,國際申請費1330瑞士法郎,根據要求的不同還有另外10項的附加收費。對於個人申請,有90%的費用減免。申請國際初步審查的基礎費用是1500人民幣加上200瑞士法郎,歐洲專利局的補充檢索的費用是1095歐元。由於需要交納外幣,匯率變化會影響官費。
4. 政府對PCT有補貼嗎?
目前我國鼓勵大家通過PCT申請國家專利,進入國家階段的PCT大多會有政府的資助。以廣州為例,天河和荔灣對PCT的補貼都是10000元,黃埔和南沙的補貼是12000元。
5. PCT申請的內容提交後還能修改嗎?
如果對國際檢索報告不滿意,只能修改一些明顯的錯誤和權利要求(依據條約19條),提出國際初步審查後才能作更大範圍的修改(依據條約34條)。
6. 國際初步審查和補充國際檢索如何選擇?
是否要啟動以上兩個程序,主要取決於國際檢索報告和準備進入的國家,如果檢索報告的負面評價較多,又想繼續利用該PCT申請專利,建議選擇以上兩個程序,進一步確認申請的成功率。至於兩個程序應該選哪個,就要結合準備進入的國家。歐洲和日本建議選擇補充國際檢索,新加坡、印度等國際初步審查會更好。
7. 為什麼有時候需要先申請PCT再申請國內專利?
因為以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作為受理局受理的國際申請在進入國家階段時免繳申請費及申請附加費,以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作出國際檢索報告及專利性國際初步報告的國際申請,在進入國家階段並提出實質審查請求時,免繳實質審查費。所以,如果某項專利確定要申請PCT,先申請PCT再申請國內專利可以減免不少官費,缺點就是時間上會更長。
如有關於PCT的其它問題,歡迎和我們進一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