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和誼
「近年來,北汽集團的開放合作全面開花,進一步縱向發展。我們牽頭建設了中國首個國家級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順利推進了與戴姆勒的B項目合作,與麥格納、百度、滴滴、蘇寧、華為等知名企業建立了緊密的戰略合作關係。」
《環球》雜誌記者/張毅 馮銘
2018年是北汽集團成立60周年。過去60年,北汽集團從一個汽車附件廠,逐漸成長為一家涵蓋整車及零部件研發、製造,汽車服務貿易,綜合出行服務,金融與投資等業務的國有大型汽車企業集團,並實現了向通用航空等產業的戰略延伸。在最新世界500強排行榜中,北汽集團名列第124位,成為中國汽車工業的重要力量。
站在新的發展起點,北汽集團正在大力推進戰略轉型、改革創新,譜寫高質量發展和全面新能源化的新篇章,傾力打造中國高端製造業的新名片。
就北汽集團過去60年所取得的成就和經驗,以及在新形勢下如何加快戰略轉型,爭取更好更快發展等問題,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接受了《環球》雜誌的採訪。
《環球》雜誌:今年是北汽集團成立60周年,作為掌門人,你如何評價過去60年所取得的成就?
徐和誼:從上世紀50年代在異常艱苦的條件下研製出第一輛「井岡山」小轎車開始,北汽集團與時代共進步,不斷實現自我迭代,蝶變躍升。上世紀80年代,我們率先與國外公司合資建立北京吉普公司,在對外開放、轉換機制、引進技術、吸收外資和運用社會資本方面走在全國汽車工業前列。上世紀90年代,通過資產重組、實行跨地區經濟聯合,我們建立起北汽福田股份公司,在全國獨樹一幟。
進入21世紀,北京現代、北京奔馳的成立不僅圓了北京汽車工業的轎車夢想,也讓我們進入到高端汽車製造領域,帶動了北汽的整體快速發展。
2007年,我們開啟集團化發展之路,五大平臺建設成效顯著,汽車產業鏈日臻完善,北汽集團昂揚駛入跨越式發展的快車道。北汽作為中國新能源汽車拓荒者,走出了不同於傳統車企的全新發展之路,成為行業標杆。目前,北汽集團已經成為國內汽車產業產品品種最全、產業鏈最完善、新能源汽車市場領先的大型汽車企業集團。
60年來,幾代北汽人不畏創業艱難,不止創新腳步,不斷接續奮鬥,鍛造出「奮力拼搏、團結協作、知難而進、志在必得」的北京汽車精神,鑄就了「堅韌、執著、專注、極致」的北汽工匠精神,成為凝聚在我們每一個北汽人身上的文化基因,成為我們不斷創造奇蹟的強大精神動力。
《環球》雜誌:回顧總結北汽60年創業奮鬥史,你認為哪一條經驗是最重要的?
徐和誼: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不管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都要堅持艱苦奮鬥。這是北汽發展崛起的力量源泉。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與環境中,艱苦奮鬥也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面對著北汽的改革調整與自主創新的新任務、新使命,艱苦奮鬥表現出的是解放思想、勇於改革的創新精神,知難而進、刻苦攻關的進取精神,兢兢業業、埋頭苦幹的奉獻精神。我們要永遠牢記以奮鬥者為本,把艱苦奮鬥立為北汽的時代旗幟、北汽賴以生存的基石。
《環球》雜誌:在創新變革方面,北汽集團都做了哪些工作?
徐和誼:過去60年,北汽一直堅持創新變革,不斷實現自我迭代。從「井岡山」的橫空出世到北京212的火遍大江南北,從大手筆海外收購薩博智慧財產權到開啟發展自主品牌的「二次創業」徵程,北汽集團在技術創新與產品研發上孜孜以求,勇攀高峰,實現了自主創新的巨大跨越,全面提升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作為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拓荒者,我們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用科技創新、產品創新、營銷創新、模式創新走出了不同於傳統車企的全新發展之路,成為行業標杆。
2014年,為實現脫胎換骨的變化,成為汽車製造領域技術潮流與商業模式的領導者,北汽再次揚起改革創新的旗幟,開啟了向製造服務型和創新型企業轉型的新徵程;進入新時代,北汽又站在了高質量發展的風口。創新改革從未停止探索,與時俱進的品格早已融入北汽人的血脈。
《環球》雜誌:北京吉普是中國汽車行業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開創了中國汽車合資合作的先河,之後,北汽又與現代汽車、戴姆勒集團成立了合資企業。你認為通過合資合作給北汽帶來了什麼?
徐和誼:不畏浮雲遮望眼,開放合作天地寬。開放合作,是北汽在發展模式上的改革破冰,一路支撐北汽發展至今。1983年,北京吉普作為中國汽車行業的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開創了中國汽車合資合作的先河。2002年,北京現代作為中國入世後的第一家合資汽車企業,圓了北京汽車工業45年的轎車夢,創造了令業界稱頌的「現代速度」。2005年,北京奔馳正式成立,不僅結束了北京汽車工業沒有豪華品牌的歷史,大大提升了北京汽車自身形象和整體競爭實力,更確立了北京汽車工業在中國汽車產業內高端製造的地位。
合資合作不僅讓北汽引入了國際化的汽車生產技術,也讓我們積極學習到了國際先進的標準化管理模式。
近年來,北汽集團的開放合作全面開花,進一步縱向發展。我們牽頭建設了中國首個國家級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順利推進了與戴姆勒的B項目合作,與麥格納、百度、滴滴、蘇寧、華為等知名企業建立了緊密的戰略合作關係。
《環球》雜誌:2010年「北汽控股」改為「北汽集團」,隨後又成立了北汽股份,並在香港上市。過去10年,集團化發展道路給北汽集團帶來了什麼變化?
徐和誼:集團化發展是我們在管理模式上的重大改革舉措,從根本上改變了北汽「散、小、亂」的局面。
通過10年的集團化道路,北汽整合資源,培育能力,提升管理,聚焦發展,壯大核心企業,打造產業集群,改寫落後面貌,迎來發展高峰,逐漸成長為一家具有前瞻眼光、趕超意識和運營韜略的公司。
來源:2018年10月3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20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本期更多文章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微博、微信客戶端:「環球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