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榮文藝創作 打響文藝品牌《天全縣拔尖文藝人才、優秀文藝作品...

2020-12-25 瀟湘晨報

本報訊12月21日,《天全縣拔尖文藝人才、優秀文藝作品激勵辦法》正式由天全縣委宣傳部印發實施,該《辦法》解決了全縣文藝長效激勵機制相對滯後的瓶頸問題,對文藝創作繁榮、文藝人才發展,對打響「二郎山文藝」品牌,起到有力助推作用。

《辦法》的印發實施,旨在貫徹落實各級文聯深化改革要求以及天全縣委縣政府《關於推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實施意見》、天全縣委宣傳部《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實施意見》的相關精神,營造出作品、出人才的良好人文環境,推動文藝事業發展繁榮。

《辦法》分為激勵內容、激勵對象、評審流程、激勵經費、補充說明5個部分,其中對會員激勵、獲獎激勵、作品激勵及其他激勵的原則、標準等作了明確。同時明確,無論是否在天全工作、生活的文藝工作者和文藝愛好者,其創作並在省級及以上文藝報刊、黨報副刊公開發表的天全本土重大題材文藝作品,均可申請激勵。

據悉,天全縣文聯成立於2006年,其直屬有天全縣作家協會、書法協會、攝影協會、美術協會、音樂協會、舞蹈協會、根雕奇石協會7個文藝協會,現有會員357人,其中國家級文藝家協會會員2人、省級文藝家協會會員42人、市級文藝家協會會員94人。近5年來,天全縣文聯團結帶領全縣各文藝協會,圍繞地方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充分遵循文藝創作生產規律,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生動講述地方故事,每年在《中國藝術報》《人民文學》《人民日報》等報刊、黨報副刊發表各類文藝作品200件次以上,每年獲市級及以上賽展獎50件次以上,文藝正式出版物已達20部(冊)。

天全縣文聯自成立以來,獲四川省文聯「先進集體」稱號7次;天全縣作家協會近5年獲「全省作協系統先進集體」1次,獲全省文學扶貧「萬千百十」活動「先進集體」稱號1次。

龍曉勇 記者 黃偉

【來源:雅安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天全縣文聯組織開展文藝採風暨紅色主題文藝創作交流活動
    4月23日,由天全縣文聯、仁義鎮黨委主辦,天全縣文旅公司及縣文聯直屬7個文藝協會協辦的「4·23世界讀書日」文藝採風暨紅色主題文藝創作交流座談活動在仁義鎮紅軍村舉行。「4·23世界讀書日」文藝採風暨紅色主題文藝創作交流座談會|天全縣文聯 供圖活動旨在倡導全民閱讀,推進「書香天全全民閱讀」活動,弘揚本土文化,助推文旅融合發展和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工作。
  • 十年磨一劍培育優秀文藝人才,寧波文藝家工作室有64個
    (寧波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施珍在創作中)最近一段時間,第七批寧波文藝家工作室正在申報中。截至目前,市委宣傳部已經收到100多份申請表。經過十年的發展,寧波文藝家工作室已經成為一塊響噹噹的品牌,甚至在全省都有一定的影響力。
  • 文化館在繁榮群眾文藝創作中的作用(上)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和中央《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為新時期文化館發展群眾文藝事業注入了強大動力,提供了根本遵循。文化館在推動群眾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大潮中,紮根沃土,說唱百姓,積極作為,越來越體現著自身的社會價值,越來越被更廣大的人民群眾歡迎和喜愛。
  • 深挖文化底蘊打造文藝精品 贛州推進文藝作品創新創作
    近年來,贛州市文化系統立足傳承保護,全力突破發展瓶頸,挖掘富有地域特色的贛南客家文化、紅色文化,不斷創新創作,文藝事業闖出新路,文藝精品層出不窮。  如今,一批如《八子參軍》《永遠的歌謠》等優秀文藝作品,不僅走進尋常百姓家,唱響大江南北,更接連捧回「『五個一工程』獎」「文華優秀劇目獎」等國家級獎項,讓贛南文化百花齊放,文藝精品創作勇攀高峰。
  • 傳承紅色基因,繁榮文藝創作
    傳承紅色基因,繁榮文藝創作——市文聯圍繞「傳承紅色基因、牢記初心使命」召開專題研討
  • 雲南建水奏響民族文藝創作最強音
    廣大文藝工作者以群眾需求為出發點,深入生活,加強現實題材創作,不斷創作出出一批批反映時代特色、具有民族文化魅力,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的現實主義精品力作,文藝沃土培育出了豐碩成果,建水推送的文藝作品連續在省州文藝展演中斬獲大獎,奏響了民族文藝創作的最強音。
  • 煙臺市優秀文藝作品評選申報工作的通知
    為貫徹落實中共煙臺市委《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實施意見》和山東省「泰山文藝獎」評選委員會《關於組織第十二屆山東省「泰山文藝獎」評選的通知》精神,現啟動2019-2020年度煙臺市優秀文藝作品評選暨第十二屆山東省「泰山文藝獎」推選申報工作。
  • 【視頻】東莞「文藝矩陣」品牌與成效凸顯
    近年來,我市不斷加強全市文藝創作基地建設,培育具有較強聚集性和示範性的文藝創作基地,進一步夯實文藝精品創作基礎,推動東莞藝術事業繁榮發展,助力建設「高品質文化引領型城市」。為繁榮文藝創作、打造文藝精品、培育文藝人才,東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面向全市認定和扶持了一批重點文藝創作基地。
  • 培訓藝術骨幹 繁榮佛山文藝創作
    原標題:培訓藝術骨幹 繁榮文藝創作佛山日報訊 記者呂文斐報導:26日上午,馬克思主義文化工作者培養工程之2018佛山市群眾戲劇曲藝骨幹創作與表演培訓班在佛山市文化館正式開班授課。據悉,佛山市文化館將開展更多藝術門類的群眾藝術骨幹培訓,為我市群眾文藝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 湛江坡頭區文藝家深入農村 用文藝作品展示建設成果
    這些採風活動給作家們打造了很好的創作平臺,創作出不少好作品,每年都有200多篇文章在各級報刊刊登。現在該區已有市級以上作協會員三十多人。  出臺資助措施 出版「文藝作品叢書」  為了推動該區的文藝創作,展示該區的文藝創作成果,坡頭區文聯還給文藝家們提供了一個平臺,那就是組織出版「湛江市坡頭區文藝作品叢書」。
  • 廣東省學習習近平文藝思想座談會在廣州召開
    在習近平文藝思想的指導下,廣東狠抓重大題材創作,把創新精神貫穿文藝創作生產全過程,創作了一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文藝作品。在全國第十四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表彰座談會上,已獲得文華大獎的舞劇《沙灣往事》再次折桂,與廣播劇《羅湖橋》、歌曲《嚮往》《愛國之戀》共4部作品同獲優秀作品獎,我省獲獎比例大幅提升,省委宣傳部獲組織工作獎並在大會作經驗介紹。
  • 致全縣文藝工作者、文藝愛好者的一封信
    近年來,全縣廣大文藝工作者、文化愛好者始終秉承文藝「為人民服務」的根本方向,深植寧晉大地,精心策劃、認真創作,用文字和畫筆鐫刻下寧晉廣大幹群實幹興縣的豪情壯志,用鏡頭記錄下九河大地日新月異的美麗巨變,用戲曲、詩詞等文藝形式抒發寧晉兒女開創新生活的精神面貌,長篇小說《祈禱歲月》《溪水彎彎》成功出版、原創京劇《戰疫情 獲全勝 再譜新篇》在人民日報刊登、工筆畫作品《古韻鄉情入畫圖
  • 齊魯大地唱響文藝「好聲音」
    2020年全省新創大型舞臺藝術作品60餘部,其中,現實題材29部,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造鄉村題材、扶貧題材大型劇目20部、小型文藝作品50部,話劇、音樂劇、舞劇、歌劇、雜技劇等藝術門類新創18部。 有量有質,創精品、攀高峰,2020年山東文藝戰線用優秀作品說話,用劇場人氣證明。
  • 致全縣文藝工作者的一封信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個國家如此,一個民族如此,一個地方也是如此。我們桃花江的湘山(修山)和文化,馬跡塘故事、胡吶喊、地花鼓、五道茶等民俗文化源遠流長;夏曦、張子清、張昆弟等紅色文化深入血脈;浮邱山、桃花江、竹海等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我們要從這些優秀文化中汲取豐厚營養,堅定文化自信,打造桃花江特有的文化精神,打響桃花江深厚的文化品牌,外樹形象、內聚力量,使其成為世代傳承的文化瑰寶。 我們要不斷貼近現實,豐富生活積累。
  • 河北省文藝志願者協會:惠民樂民為民的「文藝輕騎兵」
    統籌動員,深入持久打造品牌活動,文藝志願服務多點開花。2013年9月,協會在全省範圍內實施「百千萬」工程,開展「百名藝術家進校園」「千名文藝志願者下基層」「萬名文藝骨幹大培訓」,先後組織藝術名家到35個縣市舉辦書法、美術、音樂、舞蹈、文藝等培訓班150班次,3600名文藝志願者到農村、社區基層開展服務,實現文藝志願服務一帶十、十帶百、百帶萬的輻射帶動效果,變「送文化」為「種文化」,引領良好社會風尚。
  • 4件作品獲重量級獎項!大寫湖南文藝創作的高原與高峰!
    8月19日,中共中央宣傳部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組織工作先進單位和獲獎作品在北京揭曉。在評獎數量大幅壓縮的情況下,全國73件入選作品中,湖南仍有4件作品獲獎,位居全國前列。其中,長篇報告文學《鄉村國是》獲特別獎,電影《十八洞村》、電視劇《共產黨人劉少奇》《那座城這家人》獲優秀作品獎。同時,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獲得「組織工作獎」。
  • 摒除浮躁 譜寫文藝繁榮發展的時代華章(發言全文)
    文藝活動看上去熱火朝天,實際上缺乏真正的靈魂,缺了傳得開、留得下、啟智明德的精品;少了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的力作,表現為「虛繁榮」。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和《中共中央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發布以來,文藝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但文藝體系長期積累的問題仍需引起重視。一方面,文藝創作依存浮躁,表現出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現象。
  • 激發新時代文藝創造活力,促進精品力作不斷湧現
    文藝繁榮發展離不開政策支持和保障投入。像抓經濟建設一樣要抓文藝建設,才能推動文藝繁榮發展。要用好各類專項資金和基金,培育一批具備濃鬱民族特色、基礎紮實、有發展空間的重點文藝項目,突出廣西特色、廣西品牌、廣西故事、廣西題材、廣西平臺。積極探索建立穩定的投入保障機制,把各種文藝惠民措施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劃。
  • 省文聯召開文藝創作選題規劃座談會
    《藍坊記》、電影《在河之洲》、評論集《湖南「脫貧攻堅」主題文藝創作觀察》等作品;省畫院也將組織現實主義題材創作,以「新時代·新湖南」為主題,創作一批反映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的作品;省評協也將對「十四五」時期,特別是今年和明年推出的重大文藝項目開展評論推介。
  • 倡導有態度的文藝批評
    表面上看文藝批評一片繁榮景象,各類文章不計其數,但影響力與實際效能日益式微,信任度和親和力也逐漸萎縮。避免不良傾向,重塑文藝批評形象,倡導有態度的文藝批評,是一個亟待著手解決的問題。  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文藝理論批評話語在中國逐漸形成了強勢的話語權威,很大程度上支配了中國文藝批評的思維方式和話語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