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幹預過程中,你給孩子控制感了嗎?

2020-08-26 大賽爸爸說

孩子不聽話?我們且先找找原因!

陽陽一直很聽話,不知道為什麼最近開始不聽媽媽的話了,媽媽要求他做的事情,他是越來越不愛做了。

通過和陽陽媽聊天,訓練營老師發現,自從開始家庭幹預後,陽陽的進步非常大,已經能聽懂媽媽的好多指令了,看到兒子的進步,陽陽媽更是喜出望外,她覺得應該趁熱打鐵,在每天原有的訓練計劃中,增加了幾項難度很大的內容。

隨著訓練難度的增大,陽陽漸漸變得煩躁起來,對於媽媽的要求,他也不再配合了。



和正常的孩子不同,帶有譜系特徵的陽陽不會和媽媽討價還價,也不知道怎麼去表達自己的需求,他變得「不聽話」,是想逃避新增的訓練內容。

老師建議陽陽媽:按照原來的訓練內容進行,取消新增的內容,不要布置太多的任務,應該在孩子喜歡的事情中去尋找他可以完成的任務,讓孩子玩中學,讓孩子擁有一些控制感。

究竟什麼是控制感?

控制感就是讓孩子擁有一定的決定權,在一定範圍內他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能自己做主。

良好的親子互動是幫助孩子走出自閉世界的第一步,擁有安全感,生活是可控的,這樣的親子互動,會成為孩子習得人際交往的來源,也會幫助孩子慢慢將這種交往技能泛化到和其他人的交往當中。

父母在養育譜系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讓自己的孩子對自己的生活有預期,有控制感。

即使孩子表達出來的是拒絕,家長也要往好的一面去想,並積極回應孩子,因為當孩子的意見被父母採納時,孩子有需求了才會跟父母表達。

陽陽媽媽理解了孩子的行為,按照老師的方法,將日常內容減少,用陽陽喜歡的方式來和陽陽互動,陽陽又開始聽話了。

日常訓練不是刻板的、一成不變的,是從孩子的興趣出發,從激發孩子行為動機出發的。


控制感意味著什麼?

控制感意味著讓孩子對他的生活有預期。

丫丫奶奶說,帶丫丫出去遛彎,每次一到回家,丫丫就鬧情緒,不願意回家。這種情形怎麼解決?

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可以跟孩子約定一個時間,比如約定到11點半回家。

11點鐘,丫丫姥姥可以說:「丫丫,我們要走了啊」「我們要回家吃飯了啊,丫丫」

11點20繼續提醒:「再過十分鐘咱們就要回家了,丫丫」

姥姥的提醒,可以讓丫丫有個預期,情緒上有準備了。

如果孩子還不想走,我們可以提前詢問孩子她想要延長多久,在小範圍內,家長可以退讓,這樣可以維持孩子的好情緒,多輪試探,雖然孩子在離開時還是會有情緒,但是不至於會情緒失控。



​自閉症的孩子多有行為固定刻板的表現,有自己既定的規則,不易妥協退讓。因此,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更不能用僵化的、既定模式來框住孩子,不要強迫孩子去適應孩子難以適應的環境,因為,這樣會讓孩子喪失控制感,導致安全感缺失,從而加重孩子的症狀。

大賽爸爸說

在幹預過程中,我們作為參與者,我們要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和控制感,讓他能感受到父母無私的關注、信任以及鼓勵,在平和的家庭氛圍中慢慢融入社會。



關注「大賽爸爸說」,

專注探討兒童發育遲緩、

孤獨症譜系障礙和家庭康復訓練,

傾聽您的困與惑,解除您的育兒焦慮,

私信「大賽爸爸說」,

為您答疑解惑。

相關焦點

  • 孩子對人不感興趣,要幹預嗎?
    「老師,我家孩子一直不合群,你說TA是不是有自閉症?」 「我家自閉症孩子也總是自己玩自己的,好像對人完全不感興趣……」許多家長眼裡,自閉症=對人不感興趣。事實果真如此嗎?誤區:自閉症=對人不感興趣我們不能憑藉「不感興趣」這樣一個行為就認定自己的孩子患有自閉症。
  • 家庭護理員使患者從出院幹預治療過程中獲益
    2014年11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發表在國際雜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anaged Ca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布朗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在招募病人過程中有家庭照顧者的存在或許和醫院更高速完成延續服務的培訓幹預直接相關
  • 當康復被疫情屏蔽,自閉症孩子的康復幹預只能停止嗎?
    家庭幹預面臨的這些困境,您有過嗎?疫情期間,身為家長,您是否開始嘗試家庭幹預?是否因為需要承擔多重角色而變得更難以管理情緒、更加焦慮?在家庭幹預中,作為訓練的實施方,家長不僅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緒狀態,還要善於抓住訓練教學的每一次機會,但這還不夠,專業地對孩子實施幹預才更為關鍵。
  • 醫生也建議孩子做家庭幹預訓練,家庭幹預訓練的優勢到底有哪些?
    現在,多多在機構訓練和家庭訓練共同的努力下,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從以前不願意開口說話,到現在已經能簡單地表達自己的需求了。與醫院康復和機構訓練相比較,家庭幹預訓練是有其特殊的優勢的,而且這些優勢是醫院康復和機構訓練不具備,也不可替代的,所以家庭幹預訓練才能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到如此大的作用。
  • 在家庭幹預中,3種不良養育要避免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在養育過程中我們應當注意:一、避免打罵。在幹預過程中,孩子總會釋放出一些不和諧的信號。如:態度不配合,進步非常慢,不聽指令,情緒上來還會尖叫,甚至自殘。這個時候,家長或許會控制不住自己,忍不住上手打罵孩子。不管是孤獨症譜系障礙孩子還是正常發展的孩子,暴力管教都是不利於他們成長的。雖然暴力管教對於矯正某個具體行為問題來說,也許是立竿見影的,但這種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損害很大。
  • 自閉症家庭幹預:你還在總給孩子講道理嗎?講一個好故事更有用!
    社交故事可以教會自閉症兒童一些社交規則,幫助孩子理解社交概念或社交情景,減少焦慮煩躁的情緒,提供恰當的社交示範。我們常常說,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要嘮叨太多道理,講好一個故事比反覆講一個道理或許更有用哦~下面我們就用一個具體的案例來講講如何編寫一個社交故事吧!
  • 自閉症孩子要家庭幹預?家長如何做?自閉症之父給出答案
    國內公認的自閉症專家鄒小兵說過:在整個幹預康復治療過程中,家長才是那個永遠不可缺席的重要角色,尤其是在家庭幹預治療中。家庭幹預顧名思義:我們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孩子的問題後,及時教導、訓練幫助孩子改善,養成正確的行為習慣。其中訓練的方法和康復機構是相同的!
  • 送你5個家庭幹預小竅門,讓自閉症孩子康復更有效
    學習幹預方法,對星爸星媽來說是件大事兒!這樣才能給孩子最好的幹預!在專家學者不斷嘗試的過程中,在醫學、認知、發展、心理、教育等領域中,催生了100多種幹預方法。結果不僅上當受騙損失錢財,還讓孩子白白遭罪,浪費了大量的幹預時間,可以說是得不償失。建議:家長在給孩子做家庭幹預訓練時,一定要選擇經過循證實踐、有效的幹預方法,切忌病急亂投醫。
  • 「衢州健康科普」當康復被疫情屏蔽,自閉症孩子的康復幹預只能停止嗎?
    孩子的黃金幹預期是0-7歲,從早期密集幹預所帶來的效果來看,早期幹預是讓孩子在關鍵期內獲得康復效果最大化的法寶,也是孩子獲得良好長期發展的基石。但近半年的疫情,沒有了老師的指導,黃金幹預期越來越短,孩子卻步履不前,相信作為家長的您比任何人都更著急。2.家庭幹預面臨的這些困境,您有過嗎?疫情期間,身為家長,您是否開始嘗試家庭幹預?
  • 自閉症、孩子語言發育落後,不用去機構,家庭幹預是王道
    (2) 自閉症嬰兒不是對人不感興趣,只不過對於他們來說,關注人使得自己焦慮,甚至精神疲憊。物的特徵就是有一定定律,能給自閉症嬰兒帶來安全感,而人的特徵就是未知、多變。這就解釋了為什麼自閉症嬰兒對視較差:表情況且多變,而眼神傳遞的信息量會遠超表情。這同樣也解釋了,為什麼自閉症,嬰兒時期就可以長時間觀察電風扇、擺動的窗簾、旋轉的車輪等等。
  • 孩子語言發育遲緩,家庭、機構幹預,如何選擇?
    語言幹預訓練是一個長期過程,只有堅持和量化,才會有質的改善,有些家長給我留言,擔心自己不會教孩子,我理解大家的心情,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家庭幹預、機構幹預,如何選擇?目前的幹預康復機構,無論是醫院還是外面康復機構,基本教學形式做下簡單介紹,供參考。
  • 自閉症家庭怎樣降低幹預成本,提高干預效果?
    居家幹預,是最理想的選擇在自閉症幹預方法中,家長培訓已經列入實證依據的幹預方法。家長在自閉症的幹預中擔任主要角色,在居家的環境中,通過日常生活的活動來逐步修復自閉症譜系障礙,這是非常經濟節約而又有成效的途徑。
  • 孩子總是流口水是怎麼回事?你想知道的幹預技巧都在這了
    二.孩子異常流口水的幹預措施針對孩子異常流口水的情況,我們應該怎麼做呢?1.若孩子異常流口水是由於頭部及頸部控制困難而導致的,那我們可先從改善姿勢開始。例如正確的姿勢應該是頭頸成一條直線,孩子可以坐在特別設計好的椅子或者是佩戴特別的矯正物,讓他保持良好的坐姿,從而減少流口水的現象。
  • 真正智慧的父母懂得捨棄自己的控制感,成就孩子的控制感
    我們每一位家長都對孩子充滿了期待,希望孩子未來能夠成功、快樂,過上好日子。這些願望當然是好的,沒有任何問題。有問題的是為了實現這些願望,家長們可能使用了一些讓孩子失去控制感或者降低孩子控制感的錯誤方法。
  • 在家庭中,如何培養孩子的目標感?
    《叢林守護天使》中講述的第一位動物學家珍·古道爾,從小就對有關猩猩的書籍情有獨鍾,常常看書入迷到,媽媽喊她吃飯,很多次才會聽見。長大後遇見人生導師,有機會到森林觀察猩猩,經過多年的歷練,終於成為一位動物學家。珍·古道爾是從小就有明確目標的孩子,並且一直朝著目標一步步前進。年糕媽媽的《你的親子關係價值千萬》中,提到親子關係金字塔,塔的頂端是孩子的自驅力。如何培養孩子的自驅力?
  • 自閉症幹預3大誤區,快看你中了沒?
    方向不對,努力白費,今天特地給大家整理了在幹預過程中家長常常踏入的誤區,快對照一下自己是不是也中招了呢?誤區一:我的孩子「貴人語遲」,說話晚,等孩子會說話了就好了。因為在長期的幹預過程中家長過分重視說話,而忽略了自閉症核心障礙的幹預,只要孩子說話了就很開心就回應孩子,所以孩子就覺得只要我說話就可以了,而孩子並不具備綜合運用語言進行社交的能力。
  • 推薦 讀懂孩子:孩子心身健康的家庭評估和幹預服務【上海】
  • 自閉症幹預過程中,家長首先要解決的10個難題
    你可以告訴你的朋友,跟你的孩子點個頭是可以被接受的問好方式,這樣就能夠避免聚會時的尷尬了。,只不過他的行為需要慢慢規範,而身為家長的你已經在開始逐步幹預了。如果你覺得別人的眼神或者行為讓你覺得自卑,不敢去面對,那麼就要想想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是因為孩子的不適當行為和舉動讓你覺得羞愧,還是自己的心態問題?
  • 為什麼自閉症兒童必須進行家庭幹預,家長該如何做?
    把孩子交給機構就萬事大吉了嗎?自閉症兒童康復之路只依賴機構可行嗎?遠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簡單!國內公認的自閉症專家鄒小兵說過:在整個幹預康復治療過程中,家長才是那個永遠不可缺席的重要角色,尤其是在家庭幹預治療中。
  • 家庭幹預,該讓孩子學會哪些技能?
    由於自閉症兒童的學習方式與其他大多數孩子有所不同,父母及其他家庭照料者要學習專門的教導技術,幫助自閉症兒童更好地學習社交和語言技能,幫助他們減少行為問題,幫助他們和周圍人進行互動和交流。家長們可以從社交參與、語言、社交模仿以及遊戲四個方面入手,因為這些核心技能是孩子進一步學習的關鍵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