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陽一直很聽話,不知道為什麼最近開始不聽媽媽的話了,媽媽要求他做的事情,他是越來越不愛做了。
通過和陽陽媽聊天,訓練營老師發現,自從開始家庭幹預後,陽陽的進步非常大,已經能聽懂媽媽的好多指令了,看到兒子的進步,陽陽媽更是喜出望外,她覺得應該趁熱打鐵,在每天原有的訓練計劃中,增加了幾項難度很大的內容。
隨著訓練難度的增大,陽陽漸漸變得煩躁起來,對於媽媽的要求,他也不再配合了。
和正常的孩子不同,帶有譜系特徵的陽陽不會和媽媽討價還價,也不知道怎麼去表達自己的需求,他變得「不聽話」,是想逃避新增的訓練內容。
老師建議陽陽媽:按照原來的訓練內容進行,取消新增的內容,不要布置太多的任務,應該在孩子喜歡的事情中去尋找他可以完成的任務,讓孩子玩中學,讓孩子擁有一些控制感。
控制感就是讓孩子擁有一定的決定權,在一定範圍內他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能自己做主。
良好的親子互動是幫助孩子走出自閉世界的第一步,擁有安全感,生活是可控的,這樣的親子互動,會成為孩子習得人際交往的來源,也會幫助孩子慢慢將這種交往技能泛化到和其他人的交往當中。
父母在養育譜系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讓自己的孩子對自己的生活有預期,有控制感。
即使孩子表達出來的是拒絕,家長也要往好的一面去想,並積極回應孩子,因為當孩子的意見被父母採納時,孩子有需求了才會跟父母表達。
陽陽媽媽理解了孩子的行為,按照老師的方法,將日常內容減少,用陽陽喜歡的方式來和陽陽互動,陽陽又開始聽話了。
日常訓練不是刻板的、一成不變的,是從孩子的興趣出發,從激發孩子行為動機出發的。
控制感意味著讓孩子對他的生活有預期。
丫丫奶奶說,帶丫丫出去遛彎,每次一到回家,丫丫就鬧情緒,不願意回家。這種情形怎麼解決?
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可以跟孩子約定一個時間,比如約定到11點半回家。
11點鐘,丫丫姥姥可以說:「丫丫,我們要走了啊」「我們要回家吃飯了啊,丫丫」
11點20繼續提醒:「再過十分鐘咱們就要回家了,丫丫」
姥姥的提醒,可以讓丫丫有個預期,情緒上有準備了。
如果孩子還不想走,我們可以提前詢問孩子她想要延長多久,在小範圍內,家長可以退讓,這樣可以維持孩子的好情緒,多輪試探,雖然孩子在離開時還是會有情緒,但是不至於會情緒失控。
自閉症的孩子多有行為固定刻板的表現,有自己既定的規則,不易妥協退讓。因此,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更不能用僵化的、既定模式來框住孩子,不要強迫孩子去適應孩子難以適應的環境,因為,這樣會讓孩子喪失控制感,導致安全感缺失,從而加重孩子的症狀。
在幹預過程中,我們作為參與者,我們要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和控制感,讓他能感受到父母無私的關注、信任以及鼓勵,在平和的家庭氛圍中慢慢融入社會。
關注「大賽爸爸說」,
專注探討兒童發育遲緩、
孤獨症譜系障礙和家庭康復訓練,
傾聽您的困與惑,解除您的育兒焦慮,
私信「大賽爸爸說」,
為您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