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高考,已經不能和以前的高考相提並論了,從錄取率來看,我們國家的高考錄取率已經從1977年的5%,逐步攀升到1988年的33.86%,再到2019年的80%左右。相當於四十多年來,高考錄取率翻了近16倍。
回想當年,高考如同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一樣,要想在當年的高考中殺出一條血路金榜題名,那是何其的困難。其投入程度,也是現在的高考所不能望其項背的。
高考,其實和理財有其相似之處,都需要在之前對未來做出規劃,需要充足的本金投入,還需要考慮本金遭受風險的大小。孫子兵法中有這樣一句話「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就是要指導我們,做事要把之前的基本面做足,準備做充分,千萬不要等到臨時才想起來抱佛腳。這也讓我們知道,高考成績的好壞,並不是在考場上決定的,而是在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中、進步中決定的。
以往我們每天的刻苦學習,就如同我們為將來的高考做了一項年金的複利投資,這和理財差不多,理財的結果,往往是看你平時每一次的投入能夠有多少。高考是以往我們學習的一個檢驗,這並不取決於我們有多少初始的資本,而是取決於我們每一天願意投入的資本。這也是「學習永遠只有起點,而沒有終點」的真實含義,千萬不要把希望寄托在臨考前的突擊複習上,真正學習好的同學,基本上考前都是不複習的,因為高考那一刻的成績,是在千裡之外,每天點點滴滴的學習當中所決定的。
真正厲害的學生,考前基本上都是以調整心態為主,這就是解決考試當中的風險問題。畢竟一次考試定勝負,這難免會有起伏,會有偏差,心態調整好,起伏偏差就會小一些。從理財的角度來看,就是你理財的風險的降低。把心態調整好了,就能很好的避免因為自身知識以外的原因,比如說恐懼、害怕、擔心,所帶來的負面的影響。心態的調整,可以把這些負面的影響轉化為積極正面的影響,把風險的程度儘量降低。
高考是有其收益性的,起碼目前絕大部分考生,還是以考取一所好的大學,將來能夠找到一份好的工作,進而取得一份穩定而理想的報酬為主。這很像理財的PMT函數的計算(根據固定付款額和固定利率計算貸款的付款額),也就是你平時每天存入多少錢,在未來的某一天,根據複利計算,能夠獲得多少本息合計的終值。從這一點上來看,平時每天的投入,會對高考的成績產生很大的影響,因為這是根據複利來進行計算的,也就是說知識的積累,也是會利滾利的持續進行下去的,知識的力量也許就在於此吧。
所以,如果廣大高考考生能把高考當作一項人生理財規劃來看待的話,多做平時的積累,不要太在意自己先天的條件,讓自己每天的學習都能有所提高,有所進步,在考前充分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要畏懼高考這個過程。果真這樣的話,相信每一位考生都能主動的掌握自己高考的命運,提前做好高考這項人生的理財規劃,讓自己的人生得到升華,活出精彩,活出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