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距離春節的到來已經不足兩個月,但人們對春節的卻沒有像以前那樣有強烈的期盼。
以前的黑白電視讓一家人圍在跟前談笑風生,但如今雖然有了彩色電視,卻幾乎不怎麼開機,只有手機陪伴著所有人的開心與煩惱。
沒人聊天,沒人看電視,只有在手機屏幕上敲打著所有的心聲。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但氣氛越來越少,期盼的聲音越來越弱,甚至有些人焦慮越來越多,到底是什麼原因,人們對春節有了這樣的感覺呢,是生活還是年齡?是科技還是潮流?
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春節期待降低
隨著時代在不斷地發展,人均GDP一直在增加,貧窮人數一直在下降,生活水平直線上升。
生活水平上來了,對春節的期待也就下降了,以前過年就是希望吃肉穿新衣服,而以前過年才能實現的,現如今幾乎每天都可以實現,以前在過年才能滿足的要求,現在隨時隨地都可以滿足而且比以前的檔次還要高,因此滿足不了人們欲望的春節也在慢慢暗淡下去。
沒有了炮竹聲的打擾顯得格外安靜
過去的每一年從大年二十三,每天人們的生活都是從早上的炮竹聲中醒來,陸陸續續的炮竹聲把中華大地所有兒女都震醒了,慢慢開始一天的生活,慢慢倒數著春節的到來。
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的晚上,更是每家每戶準備好各種鞭炮在晚上十二點左右都響完,那場景簡直就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所有人都抬起頭看誰家的煙火最漂亮,誰家的炮聲最高,而現在幾乎聽不到一聲炮響,只能聽見手機微信在響,手機遊戲在響。
手機代替了拉家常
21世紀最偉大的發明就是手機,這個物品既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也傷害了一部分人的生活。
在沒有手機的年代,人們可以面對面的聊天拉家常,寫信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如今有了手機,聯繫起來方便了,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只有冷冰冰的各種字體來代替了。
尤其到了春節這一天,每人都拿起手機坐在電視機前等待搖紅包,或者打開遊戲等待隊友上線。
幾乎沒有一個人和家人聊天,更沒有人使用視頻通話功能去和遠方的親戚朋友聊天,只有搶紅包,只有玩遊戲。
選擇多了未必是一件好事
以前的黑白電視只有那麼幾個臺,而且有一部分時間還看不了,因此過年的時候全家人只能觀看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而如今彩色電視機和手機可以觀看幾百個甚至上千個節目,但是由於節目太多,基本上都是走馬觀花,手裡拿著個遙控器一直在重複的輪迴觀看,稍微有點不好看就直接換臺。
以前只有一個選擇,這個選擇可以和家人一起觀看並且享受和討論著劇情,而如今選擇很多,卻不知道選擇那個,討論也只有和屏幕裡的另一個世界,卻忽略了家人。
西方節日比傳統更受歡迎
中國最大的節日沒有多少期待,但是西方節日卻愈演愈烈,最受歡迎的當屬情人節和聖誕節了。
中國也有七夕情人節,而且背後的故事很美好動聽,但卻沒有受到更多人的青睞。反而是西方的什麼白色情人節,黑色情人節更為關注,而且年輕人更注重。
對於這種成因和聖誕節應該都是一個道理,就是商家賣貨的一種手段。很多人都記得聖誕節應該送蘋果,情人節該送玫瑰,而很多人都忘記了春節的舊習俗。
以前的春節記得家人告訴我們,大年三十到12點之前不應該睡覺,應該守歲。12點之前家裡所有的櫃門打開,剪刀都不應該使用。
整個春節都不應該說髒話,見到所有人都要分享自己的糖果和說新年好。而如今別說小孩子不知道了,甚至一部分家長都不知道,因此傳統教育應該加強,一些舊的習俗應該保存,莫讓新事物忘了舊習俗。
結語
春節馬上就要到來,希望各位看官再忙也要回家看看,再沒意思也要陪家人聊天,不要一回家就拿起手機玩遊戲搶紅包,適當的保持一些舊的習俗,可能這個春節會更有意思,更值得回味,更值得被記憶……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