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的保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

2021-02-13 古今歷史人物

「人類之所以能進步,國家之所以能富強,社會之所以能安定,根本就都在於政治。」政治制度不僅僅與那些位於政治與權力中心的人有著密切聯繫,更與生活在那些權力所管轄的範圍內的人民息息相關。

一個國家不管是經歷多少次分分合合,只要這個國家依然存在,就避不開政治漩渦。每個國家都有一個擁有最高權力的統治者,群龍無首必然大亂,國家如果沒有領導人也會造成大亂。

中國是漸漸從封建制度的國家變成了民主主義國家的,領導人以及位於政治中心的人不停變換,政治制度也不停變換。

在不停的變換之中,每個時代的各個官職所擁有的權力大小也各不相同,在民國時期有一個叫作保長的官,這個官職如今早已沒有了,那麼當時「保長」這一官職所擁有的權力以及管轄範圍有多大呢?「保長」又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呢?

保長身份牌

保甲制

與「保長」這一職位息息相關的制度是「保甲制」。

保甲制度是中國古代就有的制度,這一制度在封建王朝長期延續下來。百家思想產生之後,封建統治者就有各自所奉行的思想,將百家思想與治國思想融合以達到更好的治國之法在當時是十分常見的。

諸子百家之中,道家思想與儒家思想是最常被統治者引以治國的思想,其中儒家思想中的政治學說就是將國家關係與宗親關係融為一體,將家族的觀念納入了君統觀念之中。保甲制度就是在這樣的前提之下隨著時代發展演變而來的。

北宋時期的著名詩人王安石是一個在政治上也十分活躍的人,他曾發起過一次在歷史上著名的政治變法,在變法中所推行的就是保甲制度。保甲制度是以「戶」為單位,王安石當時推行的是以「十戶為保」。

民國初期,中國接受到的西方文化日益增多,西方的政治制度是以個人為單位的,受此影響,中國也廢除了保甲制,但保甲制畢竟是在歷史上存活了多年的制度,即使已經廢除,各地也依然實行著與保甲制類似的制度。

保甲制度在封建王朝始終延續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保甲制的管理之下,能更好的控制百姓,也能減少一定的軍事支出。

1930年,國民政府實施了一場對紅軍的軍事「圍剿」,當時的國民政府與紅軍之間爭鬥不斷,為了更好地控制百姓,國民政府想起了已經廢除的保甲制度。

當時委員長在江西督師,「圍剿」紅軍的進度一直緩慢,成效也達不到預期的想法,委員長認為,要想更好地完成「圍剿」的任務,就一定要獲得更多的民眾支持。

任何想法與辦法如果不付諸行動就只是空想。國民政府要想獲得更多民眾支持只有兩個辦法,一是民眾自發參與「圍剿」,另一方法就是在制度與法令的約束下讓民眾參與進來。委員長便想到了試行保甲制。

制度的試行不是想到就可以立刻做到的,稍有不慎就會牽一髮而動全身,使得整個政治制度崩盤。因此委員長在委員會內專門設立了一個地方自衛處,用以研究保甲制度並草擬法規。

地方保長

1931年,委員長在經過了深思熟慮之後決定在江西先行試行保甲制。他將江西的43個縣編組保甲並且直接撤銷了一些自治組織。之後不久,國民政府將這一制度推向其他各省。

保甲制度的根源不在國民政府,而是過去就有的,但具體的內容與過去依然有所不同,最大的區別就是在保、甲的劃分上。

王安石變法時期推行的保甲制是以「十戶為一保,五保為一大保」的,民國時期國民政府實行的保甲制的基本形式也是十位進位,所謂的十位進位就是「十戶為甲,十甲為保,十保以上為鄉鎮」,可以看到,其所管轄的範圍是逐一擴大的。

王安石

巨大的牢籠

保甲制是為了更好地控制百姓,國民政府在實行保甲制時,委員長曾經表明,保甲制就是為了更好的實行軍事管理,這意味著在這個制度下,國家將會變成一個囚籠。

要將全國變成一個巨大的牢籠,使得國家的每個人民都徹底掌控在政府的手中,就要有強硬的手段。國民政府採取的強硬手段就是「聯保連坐」。

所謂的「聯保」就是指一個保中的每一戶都互相關聯,每戶人之間聯合作保,其實也是有互相監督的意味在其中。

「聯保」要求戶與戶之間互相監督,一旦有一戶人家犯下了政府不容的錯事,另外九戶人家都要前去揭發,否則一旦被政府發現,那麼十戶人家將會全部被定為有罪,這是「連坐」。

這種「聯保連坐」的做法有好處也有壞處。

聯保連坐

其一,「聯保連坐」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可以減少民間犯罪犯錯的概率。政府不可能時刻盯著百姓防止百姓犯錯,在這種保甲制下,每戶人家想要犯錯時都要三思而後行,要想清楚有多少眼睛盯著自己。

其二,政治場上時常出現官官相護的現象,平民百姓之間也會出現「包庇現象」。人類是群居動物,人們在社會中總歸會有一些牽扯,有時就會礙於情分選擇對犯錯之人視而不見。但在這種「聯保連坐」的保甲制下,誰都不敢冒著連累自己全家的風險去包庇別人。

這種制度的壞處也十分明顯。

在這種制度下,人人提心弔膽,尤其當時國民政府與黨之間衝突不斷,稍有不慎百姓就會變成「罪人」,人們深受精神上的壓迫,甚至不敢自由言論,國家與其說是國家,不如說是監牢。

保甲制

保長

一個國家被分成許多地區,每個地區有被中央下派的領導人,在保甲制中就產生了「保長」這一職務,那麼「保長」放到現在來說相當於一個什麼職位呢?

保長其實就相當於現在的村長。

那時候保甲制十戶為一甲,十甲為一保,也就是說一保大概有一百戶人家,保長管理的區域範圍就是這一百戶人家的範圍。

現代社會中一個村子就有幾十上百戶人家,村長管理的區域就是這幾十上百戶人家,可以說村長與保長管理的區域以及擁有的權力也是一樣的了。

保甲制

中國的人口是在過去幾十年中漸漸增多的,民國時期中國人口還不算多,中國的土地面積卻一直以來就很多,這就是名副其實的「地廣人稀」。

因此,即使只有一百戶人家,但一百戶人家所佔的區域也不小了,所以當時的保長能管轄的範圍比現在的村長要大一些。

嚴格意義上來說,保長並不能算是一個官職,權力也不大,只能為當地人民處理一些繁瑣小事,但無論如何也是有著百來戶「屬下」的職位了。

除此之外,保長的職責自然還包括監督當地人民。一戶犯了錯,另外幾戶舉發的時候無地舉發自然就舉發到保長那裡,由保長決定下一步的做法。在當時這種制度下,保長的這一職責就很讓百姓懼怕了。

保甲制

國民政府原本對保甲制予以厚望,但由於那些公正的人都不願意擔任保長這一職位,願意擔任這一職位的人又總是以權謀私,導致這一制度的效果其實並不好。

如今保甲制早已不見蹤影,中國也早就不再是牢籠,人民可以自由言論,百姓安居樂業,中國國力也日益增強,這對於中國人民來說是一件幸事,對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也是一大進步。

奇 聞 觀 止

wisdom-quiz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文

相關焦點

  • 上個世紀的保長究竟是什麼職務,放到現在,是多大的官?
    相信很多人對「保長」這個詞很熟悉,在民國時期聽得比較多。但是不少人只知道它是一個職務名稱,並不知道其來歷,它到底是一個什麼職務?相當於現在的哪個官職?宋代,保甲制度進一步發展,王安石提出「十戶為一保,五保為一大保,十大保為一都保」。直到清朝,終於形成了與民國時期十進位的保甲制非常相似的「牌甲制」。當時十戶為一牌,十牌為一甲,十甲為一保,從而形成了封建統治階級對全國的嚴密控制。民國之初,由於西方思想的衝擊,保甲制度被取消。
  • 古代的亭長屬於現在的什麼官職?劉邦當亭長時相當於現在的村長?
    用現在的話說,劉邦當時就是個不思進取的人,沒有長進,還被人認為是個流氓,自然也不被人喜歡。不過,後來劉邦倒也做了一個亭長,經常與當地官吏打成一片的原因,不久後竟然也小有名氣。從亭長到一代開國皇帝,劉邦可謂被稱為中國歷史上草根逆襲之路的典範。不過,說到亭長,在當時亭長屬於什麼官職呢?又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
  • 明朝各個官職對應的品級都是幾品?相當於現在什麼職務?
    明朝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大一統王朝,自從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從中央到地方設置了各級官職,每一個官職都有對應的品級,從正一品到從九品,都有相應的權力。 那麼,明朝的這些官職與品級你都熟悉明白嗎?它們又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呢?下面,筆者簡單來敘述一下。
  • 紀曉嵐在清朝的官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
    紀曉嵐這個禮部侍郎和兵部侍郎,大致也就是相當於今天的教育部副部長或者國防部副部長。注意紀曉嵐擔任的都是副部長。要說這個官也是部級官員了,應該不小了吧。要是和五品、六品官員來比,紀曉嵐的官職確實不小。但是,大家都願意拿他和和珅相比。
  • 紀曉嵐最高官職是協辦大學士,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
    隨後,紀曉嵐以二甲第四名的成績點了翰林,授庶吉士,相當於翰林院的實習生。散館後,紀曉嵐獲得了人生的第一份正式職務,翰林院編修,為正七品,相當於現在中央辦公廳和政策研究室的秘書。接下來的幾年,紀曉嵐一直在左春坊、武英殿、功臣館、國史館、方略館等機構任職,相當於現在的國家圖書館、黨史辦的負責人。
  • 知府;知州;知縣.都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
    知府地位相當於現今一個地級市的市委書記兼任市長
  • 劉伯溫在明朝的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
    劉伯溫在明朝的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在明代開國功臣中,劉伯溫在民間的影響非常大,說他是「能掐會算」的神人,有「前知五百,後知八百載」之能,所以,人們常常將他與蜀漢丞相諸葛亮相提並論。這樣的能臣幹吏,理應受到重用,那麼,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後,給予了劉伯溫什麼樣優厚的待遇呢?他所得官職,與現在相比,又相當於什麼級別呢?
  • 清朝的「知縣」,到底是什麼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職務?
    但是,對於這個官職,很多人常常是既熟悉又陌生。所以,今天我們要聊的就是清朝的「知縣」,到底是什麼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職務?清代《皇朝經世文編》曾言:「天下之治始於縣,縣之治始乎令」。短短一句話,精確指出了清朝知縣的特點。在清朝知縣身上,有兩個明顯不同於其他官職的特點。
  • 「八府巡按」是個什麼官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務?
    那麼,古代的「八府巡按」到底是個什麼官職?就其行政級別和具體權勢而言,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務呢? 「八府巡按」,又稱「八府巡撫」,在古代的官制體系中,這一官職名稱並不存在,僅出現於古代的戲文或者小說中。
  • 古代員外到底是什麼官?若放到現在,相當於什麼級別的官職
    在我國古代,有很多的官職,其中一個就是員外,員外郎還有幾個別稱,比如員外和外郎,還有一個通稱為副郎。那麼,到底什麼是員外呢?為何在古裝電視劇中感覺員外這麼多呢?若放到現在,又相當於什麼級別的官職?在南北朝時期,將軍,司馬督這些官職之前都加上了「員外」二字,隋開皇六年時期,在尚書省的二十四司,分別置員外郎一人,作為各司次官。後來的幾個朝代也沿襲了這種制度,清朝的內務府也有員外這個職務。
  • 清朝的提督是多大的官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呢?
    在我們看清朝的古裝劇的時候,經常會聽到某某提督什麼的,統領一方軍隊,牛逼哄哄的,更是被稱為「軍門」。那麼,歷史上清朝的提督到底是多大的官職,還有它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呢?今天,我們就一起穿越歷史來探究清朝提督的那些鮮為人知的歷史小知識。
  • 清朝的九品芝麻官是多大的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
    那麼,九品芝麻官到底是多大的官職,又相當於現在的什麼級別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一番。九品十八級清朝的清代的官吏等級制度沿用了自漢魏六朝以來的「九品十八級」基本制度,每一品有正、從之別。而在電影《九品芝麻官》中,周星馳飾演的角色是一個代理縣令,並非是九品,而是正七品。實際上,清朝的九品芝麻官可以細分為正九品和從九品。
  • 古代保護皇帝的「帶刀侍衛」是什麼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兵種?
    古代保護皇帝的「帶刀侍衛」是什麼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兵種? 小編相信每個人都看過很多關於古代武俠小說的電視劇或小說。今天,小編講的這個主要角色是「帶刀護衛」。據了解,在古代,當他們平時會見一個國家的君主時,他們不能佩戴任何武器,但是帶刀侍衛就不一樣了。他們想周全的保護帝王,所以無論他們身在何處,他們都必須佩戴武器。
  • 清朝的一品大員,官職到底有多大,拿到現在相當於什麼地位?
    但是今天小編要帶大家討論的是在大清朝時期的正一品官職相當於什麼級別,那麼這個職位和大家想的一樣嗎?清朝時期的官職和傳統意義上的官職有些許的不同,主要是因為清朝時滿族人創立的,必然會留下一些滿族人的氣息,就比如攝政王,在我國歷史上的朝代就從來沒有過,但是攝政王的權力非常之大,以至於可以籠絡朝政,這個官職大約相當於副主席的位置了,然後就是接下來的正一品官職,正一品在清朝的統治下能夠做一些什麼職位呢?
  • 一品大員到底是多大的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官
    說起古代的官職,我們經常說的就是幾品幾品的大員。在很多影視劇上我們經常看到七品縣令、一品朝廷大員等這樣的稱呼。對於這些官職,我們的感覺就是很多官員都有品級。其中級別最高的就是一品,很多人都覺得一品比較厲害。
  • 紀曉嵐的最高職務,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與和珅根本不是一個量級
    那麼,紀曉嵐最高做到了什麼職務,又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呢?成功闖進仕途以後,紀曉嵐的官場生涯同樣不順當,只因為文章見長而屢任類似現今政府出版機構的編輯、總編輯;直到乾隆三十三年,紀曉嵐才被外放地方官職,任貴州都勻知府,品秩為從四品,基本相當於現今地級市的市長,行政級別為廳局級正職。這一年,和珅迎娶了直隸總督馮英廉的孫女,為以後的官場升遷之路打好了基礎。
  • 為何民國那麼多人一擲千金想做''保長''?這份差事有多''肥''?
    民國初年,政府高度重視保甲選舉,力圖通過這一制度對人民進行牢牢的控制,試圖使保甲擔任政治和警察的職務。1:「保長」制實際上由來已久在古代,封建統治者為了能控制普羅民眾,便開始推行保甲制度。以漢代五家為「伍」,十家為「什」,百家為「裡」,延續至唐代,五鄰為「保」,百戶為「裡」,最後在王安石變法時,又提出十戶為一「保」,十戶為一「都」,元代演變為二十戶為一「甲」,至此「保甲」正式有了名稱。這樣一層一層的關係,使封建王朝對全國的控制更加嚴密。中國基層政權,歷來奉行「皇權不下縣」,王安石變法後實行兵民合一,有利於控制百姓,也有利於減少軍費開支。
  • 若放到現在,相當於什麼級別的官職?
    在古代我國,有很多官職,其中一個就是員外,員外郎有幾個別稱,比如員外和外郎,還有一個通稱為副郎。那麼,員外到底是什麼呢?為什麼你覺得古裝電視劇裡有這麼多員外呢?如果放到現在,相當於什麼級別的官職呢?
  • 古代的「八府巡按」,到底是個什麼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職務
    那麼,古代的「八府巡按」到底是個什麼官職?就其行政級別和具體權勢而言,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務呢?「八府巡按」,又稱「八府巡撫」,在古代的官制體系中,這一官職名稱並不存在,僅出現於古代的戲文或者小說中。在明清時期,「八府巡按」雖然並不存在,但卻存在一個名為「巡按御史」的官職,與之大體類似。
  • 清朝「知府」的官職到底有多大,放到現在相當於什麼職位?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刺史是一個官職,並且享受功名利祿。其實除了刺史之外,中國歷史上衍生出來的官職有很多,其中熱議程度比較高的有宰相、丞相、大司馬、侍郎等等。當然還得包括知府,雖然知府的熱議程度並不是很高,但是知府這一官職,在中國歷史上還是真實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