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把挫折看作是成長的機遇

2021-02-18 聖元啟培服務平臺

雨欣從小就品學兼優,一直擔任班長一職。進入小學六年級時,雨欣突然落選了,原因是同學們認為雨欣的工作能力不強。

回到家後,委屈的雨欣向爸爸哭訴了事情的原委。這次打擊對雨欣來說太大了,她對爸爸說,她再也不想上學了!無論爸爸怎樣勸說,雨欣就是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既不出來吃飯,也不聽爸爸的勸告。

許多孩子生活在優越的環境中,生活總是非常順利,一旦遇到一點小小的挫折,就無法接受。對於雨欣來說,本來一直當班長,她理所當然地認為,班長非自己莫屬。當落選的消息傳來時,她自然無法接受。對孩子來說,挫折的發生是不可避免的。父母要幫助孩子戰勝內心恐懼,成為解決問題的能手。父母不僅要學會及時疏導孩子遭受挫折後的不良情緒,而且要善於主動設置一些挫折,讓孩子從小就能勇敢地面對困難、面對挫折。

比如,在孩子年幼的時候,每當孩子需要某個物品時,父母不要立刻拿給他,而要讓他通過動腦筋,自己想辦法去拿;當孩子與朋友之間出現矛盾時,鼓勵孩子自己與朋友進行協商;當孩子失敗時,鼓勵孩子找原因,總結經驗和教訓,避免下次重犯;當生活中出現重大不幸時,引導孩子樂觀面對。

很多父母認為,幼小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父母應該多保護孩子,因為挫折會讓孩子感到痛苦和焦慮,不應該讓孩子遭受太多的挫折和痛苦。父母的這種觀念會直接影響到孩子。明智的父母應該樹立挫折教育意識。有挫折教育意識的父母可以把自己事業和家庭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不如意告訴孩子,讓孩子對挫折有一個全面的認識,為孩子正確對待各種挫折樹立榜樣。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對生活的熱愛、執著、不怕困難的態度和堅強的意志,是孩子面對挫折時最強有力的精神支柱。

劉少奇同志說:「小孩子不能什麼事總靠大人,要讓他自己去闖闖,才能得到鍛鍊。總靠大人幫助,他倒是舒服、省心,可將來不會做事情。」

1965年夏,劉少奇同志鼓勵才10歲多的小女兒平平到河北新城縣高鎮去找媽媽,目的就是想鍛鍊一下女兒的膽量,讓她堅強地走自己的道路。當時,劉少奇同志特地找來秘書,對他說:「我寫了一封信叫平平送去,你們不要給她買車票,不要送她上車站,更不要用小車送她;也不要通知光美同志或縣委去車站接她,讓她,自己買票,自己上車。

劉少奇這樣認為:「對小孩子一是要管,二是要放……吃苦耐勞的事情,經歷風雨見世面的事情,都要放手讓孩子去幹。這樣可能跌些跤子,受些挫折,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但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們得到鍛鍊。」

其實,孩子受點挫折,對他今後的成長很有好處。孩子遭受挫折的經歷,有利於培養現代人的良好品德;有利於發展他的非智力因素;有利於豐富知識,提高能力。因此,父母應正確看待挫折的教育價值,把它看成是磨練意志、提高適應力的好方法。

黃思路的媽媽說過這樣一件事:15歲那年,思路她赴日本演出,在臨行前一天,她的左手肘摔脫臼了,處理好了以後,她便吊著胳膊隨團去了日本。她不僅克服了生活上的種種不便,還堅持練琴。臨上臺時,她往傷處噴上止痛藥,跟另一位鋼琴演員一起上臺.在她演奏時,那個演員就跪在她身邊,為她託著左臂,兩個人就這樣配合著完成了一場絕無僅有的鋼琴獨奏。當她大汗淋漓地彈奏完最後一個音符時,臺下觀眾報以激動的掌聲和喊聲。

挫折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在體驗中學會面對困難並戰勝挫折,培養孩子的一種耐挫折能力。它不僅包括吃苦教育、生存教育、社會教育、心理教育,也包括獨立、勇氣、意志及心理承受力等方面的培養。也就是說,挫折教育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它的目的不只是讓孩子吃點苦、受點挫折,而是時時地、潛移默化地從各方面著手,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和耐挫折能力。

如果父母一味地把挫折教育看成是吃苦教育,專門讓孩子參加一些以吃苦教育為主的夏令營,或參加一些探險、到邊遠窮山村去體驗的活動等,這是片面的挫折教育,或只能說是挫折教育的一個方面。

教育錦囊:父母要保持自信和樂觀的態度,為孩子的每個成功而喝彩。;當挫折出現時,微笑著對孩子說:「這點兒挫折算什麼,你一定可以搞定的!」當孩子戰勝挫折時說,我就知道你肯定行,以後不管遇到什麼挫折,你都能克服的!」

相關焦點

  • 把挫折看作寫一張人生的答卷
    人生在世,要面對種種不定時不定期駕到的挫折,好多人都會告訴我,活著真是不容易。活著真是不容易這件事,隨著年齡增長,體會可能會越來越深刻,多一些與挫折的交鋒,越能收穫自己的人生閱歷和生命能量。我想在今天的文章裡,說說挫折這件事。前幾天,我在線上講課時,有位學員分享了她年輕時創業的故事。
  • 孩子成長需要挫折教育
    上海奧數網10月23日: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家長都願意幫助孩子取得成功,害怕孩子失敗,一看到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難就沉不住氣,急於伸手幫忙。有的家長甚至常常不知所措地跟在孩子後面,遇事總是包辦代替,始終不讓孩子獨立活動,不給孩子任何嘗試錯誤、克服困難的機會。
  • 初二孩子休學,直播孵小雞月入過萬,是成長中的挫折還是機遇?
    不管父母用什麼辦法,就是不出房間門,陳家夫妻兩個又要上班,又要對付青春期的孩子,還要接老師的電話挨批評,他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年人濃烈的悲哀。雙方膠著地戰鬥了一周,兩敗俱傷,在朋友的勸導下,兩夫妻決定用愛來感化孩子,孩子不願意上學,就讓他在家冷靜冷靜,每天他們給孩子準備好飯菜,就去上班,下班跟孩子一起吃完晚飯,讓他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陳子強真有自己喜歡做的事,他在B站上玩直播。
  • 挫折教育,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一個能戰勝挫折成長起來的人,他的人生必定不凡,一個人需要挫折才能有別樣的人生。物質條件優越的今天,家長不願孩子受挫,孩子也不願意吃挫折的苦。但是孩子如果小的時候不經受挫折,他將來就會面臨更多的挫折。讓孩子接受挫折教育就是讓他直面挫折。現在的孩子就是沒受過挫,才會在想要的東西得不到或者被別人擠對了幾句等小事上大發脾氣或心悶不樂。
  • 挫折是孩子的必經之路,家長一定要讓孩子自己學會成長
    在孩子的成長教育中家長們也是操碎了心,想讓孩子變得有擔當,有毅力,更加堅強,有些挫折和困難是孩子必須經歷的,家長不要心疼孩子小,覺得還不到時候,一定要讓孩子自己學會成長。孩子的成長需要「愛」,但愛的本質、愛的藝術、愛的表達不僅僅是給予,不僅僅是滿足,更不是百般的遷就,不是讓孩子永遠地感受「快樂」。
  • 如何培養孩子從全能自戀到挫折中的成長
    孩子成長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恰到好處的挫折。什麼是恰到好處的挫折呢?就是這個挫折是孩子能戰勝的,能克服的。恰到好處的挫折不僅能鍛鍊孩子的能力,培養堅強的意志。也是一個人的心理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
  • 沒有經歷挫折,就無法成長?
    「沒有人告訴你,你要經歷挫折才能成長。只是因為現實是,你想要成長必定要面對挫折。人生的彎路一步也不會多,一步也不會少。小時候,父母總是會害怕孩子那裡磕了,這裡碰了。但這對外國夫婦倒是不急著抱起孩子,他們停了下來,半蹲的讓孩子走過來,那位男士更是徑直地往前走。他們的孩子倒也爭氣,不哭不鬧站了起來,拍一拍就跑到他們的身邊。我一臉困惑地上前問道:「為什麼你們不拉起她呢?」
  • 錯誤的教育不利於孩子成長,家長要採用正確的「挫折教育」
    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有些家長對他們過於保護和寵愛,導致其心理脆弱,無法面對挫折和障礙,缺少能力和自信。值得慶幸的是,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意識到「挫折教育」的重要性,有意識地培養孩子抗挫折的能力。,適當讚美孩子,反倒違反「挫折教育」的標準。
  • 讓孩子在挫折教育中成長
    挫折教育是孩子成長的必修課,適當的進行挫折教育有利於孩子有好的成長。挫折教育的目的和意義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既會有愉快的成功,也會遇到各種挫折,即所謂的「碰釘子」心理學上認為挫折是:當個人受到障礙或幹擾時所表現的情緒狀態。挫折教育是讓孩子在體驗中學會面對困難並戰勝挫折,培養孩子的一種耐挫力。
  • 孩子需要的不是挫折,而是挫折教育
    孩子的成長,也需要「耐寒鍛鍊」。搭的積木塌了,做的功課錯了,考試成績砸了……先別忙著「代辦」,最好趁勢引導孩子直面問題,正視困難,讓孩子學會處變不驚,重整旗鼓。試想,如果一個孩子能對日常遇到的挫折等閒視之,還會「一言不合」就受不了嗎?反之,如果長著「玻璃心」,即使被攔下了一時衝動,等到以後遇到比「不讓看電視」更大的問題時,能平和對待嗎?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家長要把握好時、度、效。
  • 防微杜漸,告訴孩子挫折和逆境,本身就是成長的一部分
    相反,我很是想通過這樣的事情,利用他現在的想法,告訴孩子:挫折與逆境,本身就是成長的一部分,而無助與悲傷,本也是情緒中的一種。平靜的接受它,勇敢的面對它,才是唯一正確的方法。李嘉誠先生曾經說過:你想過普通的生活,就會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過最好的生活,就一定會遇上最強的傷害。
  • 抗挫折教育要避開認識誤區,過度挫折將導致習得性無助,別中招
    實際上,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刻意去打壓刁難孩子,也不是人為製造失敗讓孩子吃盡苦頭,而是在孩子遇到人生挫折之後,能夠給予孩子支持和理解,讓孩子依然有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孩子自身也有能力度過成長困境和難關。我們既不能因為擔憂孩子受到傷害,或者害怕孩子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應對可能面臨的挫折,而頻繁地出手幹涉孩子的生活,這無助於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形成,甚至可以說成是在剝奪孩子的成長機會也不為過。因此,適當的挫折教育很重要。家長不可能一輩子跟著孩子,也沒法隨時隨地保護孩子。
  • 孩子遇到挫折就崩潰?這樣進行挫折教育,孩子內心更強大
    秀秀發現如今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很差,一旦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會非常傷心、心情低落,甚至放聲大哭,情緒崩潰,實在是經不起挫折的打擊,在秀秀看來,要想讓孩子的內心強大,最重要的是進行挫折教育。如何給孩子進行挫折教育1、遇到挫折先冷靜當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或生活中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鼓勵孩子,不要灰心,並且一起跟孩子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到底是哪些問題導致了失敗。
  • 為什麼讓孩子受挫折——國學給人最便捷的教育與成長智慧
    《大學》講「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盡道也」,即是告訴我們,人在成長規律面前不要狂妄自大,驕傲自滿,自以為了不起。 對人的成長而言,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埋頭苦幹,任勞任怨,勤奮務實,甘於奉獻,是本、是始,是成長必須的經歷和過程。而畢業證、文聘、工作、職稱、成果獎勵、名譽地位、王冠光環是花果、是終末、是路途的風景和驛站。
  • 孩子成長的路上,什麼才是真正的挫折教育
    挫折,是指人們在有目的的活動中,遇到阻礙人們達成目的的障礙。當「挫折」遇見「教育」演變成「挫折教育」時,事情就朝一個奇怪的方向發展了,父母們就會打著「挫折教育」的旗幟,故意給孩子製造各種困難和阻礙,預示著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成為一個能夠戰勝挫折的人。
  • 如何讓孩子明白挫折的意義?「一張紙」實驗,教孩子正確看待挫折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挫折,有些孩子面對挫折能夠學會自我挑戰找到化解的方法,有些孩子面對挫折卻選擇逃避和忽視。挫折教育對於孩子的意義重大,甚至可以說是終身性的影響。孩子面對挫折並能夠迎刃而解,這個挫折便會成為孩子成功路上的基石;反之,則會讓孩子變得毫無自信,影響孩子一生。
  • 如何教孩子面對挫折?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學生因為不能承受學習成績下降、失戀等帶來的身心壓力,往往就會表現得很焦慮、失眠、抑鬱、恐懼;個別學生還會精神崩潰、跳樓自殺…等等悲劇的發生,其實這些都是因為孩子缺乏直面挫折的勇氣和責任。那麼,家長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曾經說過:挫折對於孩子來說,未必是件壞事,關鍵在於他對待挫折的態度。
  • 成長一定要經歷挫折
    曾有人問:成長真的要靠挫折嗎?是的。因為成長是人在向著成熟階段發展,只有挫折才能催促人的成熟。人會在挫折中成長,成長中一定要經歷挫折。在挫折中成長成長難免有挫折。俗話說,"自然界沒有不凋謝的花,人世間沒有不曲折的路"。
  • 「花一些時間訓練孩子」、「教孩子把犯錯誤看作學習的好機會」
    今天和大家一起共讀《正面管教》第七章中的「花一些時間訓練孩子」、「日常慣例表」、「教孩子把犯錯誤看作學習的好機會」、「啟發式教育」、「試試抱一抱」、「一個孩子的觀點」、「回顧」這幾個篇目。【佳句摘抄】1、 大人們往往期待孩子們去完成那些未經過適當訓練的任務。這種情形在家裡比在學校裡更為普遍。父母們可能指望孩子收拾好自己的房間,但從來不教孩子怎樣收拾。
  • 在挫折中成長(作文素材)
    在挫折中成長(作文素材) 2013-09-04 17:20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