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克一定有辦法》: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未來不會太差

2020-08-28 吳媽育兒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現在的教育流行發展孩子的&34;,因為我們會發現如今在應試教育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越來越缺乏創造力,而創造力又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在美國經典電影《土撥鼠之日》中,主人公菲爾發現自己被困在了2月2日這一天,每天醒來都在重複著這一天,聽到同樣的廣播、看見同樣的人、遇見同樣的事,還有同樣的對話和工作安排,菲爾用盡辦法都無法跳出這個怪圈。

在生活中我們也會看到很多人在過著同樣的生活,用一成不變的思維看世界,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希望孩子擴大視野、轉變思維。

今天我就想和大家談談&34;和&34;的區別,以及如何培養孩子的&34;。

一、《傑克一定有辦法》:有關&34;的繪本

在這之前,我想和大家推薦一本繪本——《傑克一定有辦法》。

其實繪本不一定都只能小孩子看,大人從中也能學到不少育兒知識,比如今天的這本推薦繪本。

在高高山公路養護隊裡,所有的車子都是一個型號的,大大方方,沒有什麼特別的,但,那是在小鏟雪車傑克加入之前。

這些大車們都嘲笑傑克:&34;說罷他們便揚長而去。

所以整個春天,當所有的大車都在情理河道的石頭時,小鏟雪車傑克則在清理小溪;

當大車們在修路時,傑克在清理後面滿是垃圾的街道。

在冬天來臨前,傑克已經為大雪做準備了,他不斷地練習,但是不管傑克多麼努力,那些路過的大車都嘲笑他。

傑克心理暗暗下決心,一定要用實際行動證明他能行!

在一天的暴雪後,傑克清理了每條街道上的雪,儘管雪一直下,他還是一直清理。

但是雪越下越大,積雪也越來越高,傑克又冷又累,鏟鬥已經抬不了那麼高了。

這時傑克突然聽見聲音,一場雪崩從山上橫掃而下,自行車被淹沒了。

但是所有的大車需要好幾個小時才能挪開那塊大石頭,只有傑克小喬輕盈能夠開過。

他奮力從大石頭旁邊擠過去,不停地挖呀挖呀,終於,他和大車一起合力將自行車救了出來。

晚上當他們一起回到車庫時,其他車又響喇叭又閃燈:&34;

二、擁有&34;的孩子以後更優秀

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提出了人有兩種思維方式,一種是固定型思維,一種是成長型思維。

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聰明和才智是天生的,後天無法改變;而成長型思維的人認為,天賦只是起點,但人可以通過不斷努力練習,達成更高的目標。

在繪本中的傑克顯然就是成長型思維的代表,他在面臨大車的嘲笑和冷言冷語時,並沒有就此垂頭喪氣,覺得自己能力不行,而是努力練習,等著證明自己的機會。

而我也相信,傑克的背後一定有一個支持和鼓勵他的&34;,給予他肯定和愛,而不是否定和嫌棄,所以傑克在面臨外界的嘲諷時,仍然堅定地承受一切,並且一定會&34;!

1、成長型思維的孩子擁有堅韌的毅力

在遇到困難時:

固定型思維孩子:&34;&34;

成長型思維孩子:&34;

在遇到挫折時,他們的思維方式更偏向於積極的嘗試和堅持,用發展的眼光看實物,並且能夠從不斷的嘗試中感到快樂。

2、成長型思維孩子能夠正確看待失敗

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新聞,有品學兼優的學生因為被抓到作弊而羞愧跳樓;有無法承受心理壓力而自閉的孩子;有無法忍受自己得不到第一而自殺的孩子……這些都是因為他們將成敗看得太重,一直處在固定型思維的枷鎖裡。

一個有著強大內心驅動力、有著堅韌性格的孩子,他們更懂得正確看待失敗,他們知道這只是人生的一個階段,是必經之路,所以沒什麼好怕的。

成長型思維的孩子,他們擁有樂觀向上的心態,他們認為真正的失敗,是自身沒有得到成長或者沒有盡最大的努力,但不會覺得自己是失敗者,沒有這方面的天賦和能力。

在教育中,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更能從生活中享受樂趣,無論是學習還是交友,他們樂於助人且不易放棄。

同樣,成長型思維不僅適用於孩子,也適用於父母。

具有成長型思維的父母,不會因為孩子一時的成敗而評論孩子,而是善於讚美孩子努力的過程,教會孩子擁抱挫折和失敗。

所以,要想培養一個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首先我們要變成具有成長型思維的父母。

三、怎樣培養孩子的&34;

1、正確地表揚孩子

聽到這裡可能有的家長會很驚訝,表揚還分&34;和&34;嗎?當然,不正確的表揚容易讓孩子陷入固定型思維的怪圈裡。

看看下列句子你不是在生活中經常說到:

&34;、&34;、&34;

這樣的表揚聽起來好像沒什麼問題,但實際卻是在助長孩子的定型心態,因為孩子並不知道到底是什麼事導致了這樣的表揚,自己未來應該如何加強。

且&34;、&34;這些詞是與生俱來的,這樣會讓孩子在面臨挫折時難以接受。

成長心態的表揚方式應該著重讚美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天分,同時也要注重孩子的態度而不是結果。

比如孩子認真完成了一件事,雖然結果差強人意,但家長不妨慷慨讚美孩子的努力、勇氣和堅定,這些都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成長心態。

2、鼓勵孩子接受失敗和挫折

家長在生活中不僅不應該嚴格指責和訓斥孩子的錯誤,反而應該珍惜孩子每犯的一個錯誤和經歷的失敗,因為這正是孩子成長的大好機會。

家長理解和允許孩子犯錯,不斷地打破孩子的思維限制,而當孩子沮喪陷入自我懷疑時,我們要引導孩子注重過程,享受過程,用發展的眼光看世界。

在《非暴力溝通》中有一句話:&34;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強調&34;、打破思維限制的重要性。

3、培養孩子反思的習慣

不管孩子是失敗還是成功,只要他進行了&34;,那就是有意義的。

孩子如果能不斷地反思自己的行為和問題,就能在失敗中獲得進步,那這樣的失敗比成功更有意義。

家長要在平時帶領孩子反思自己的挫折,總結踩過的坑碰過的雷,教會孩子反思的能力。

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他們的成長會更具有期許和希望。

我是吳媽育兒,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抗壓能力差,欠缺「成長型思維」,家長要重視
    所謂的成長型思維是指一個人認為自己的能力是可以通過後天培養得到的,哪怕自己天賦再差,哪怕自己能力再差也能夠通過一些經驗的獲得、能力培養從而讓自己更好。因此父母應該要善於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讓孩子能夠更好地成長,抗壓能力更好。
  • 讓孩子擁有成長型思維
    當孩子通過努力取得進步的時候,為了保護孩子的內生動力,不能給孩子太多外在的獎勵,那該怎麼樣表揚和鼓勵孩子呢? 本講為大家介紹的成長型思維就跟如何表揚和鼓勵孩子有很深的淵源。成長型思維的提出者是卡羅爾·德威克教授,她把人的思維方式分成了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兩種。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人的能力是天生的,後天是不能改變的,也不願意去改變;成長型思維的人認為人的能力是可以後天培養的,也願意通過努力去改變。
  • 心理學教授:具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更容易擁有開掛的人生
    有的孩子會因為失敗而氣餒,而有的孩子反而會覺得很有趣,還愛上了這種挑戰?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在《終身成長》一書中提出了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作者認為,具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在面對失敗、挫折和挑戰的時候,會更積極努力地應對,不會滿足於既有的成果,會通過努力更好地達成自己的目標。
  • 思維決定孩子未來,突破思維定勢,成長型思維能讓孩子走得更遠
    相反,兒子卻認為沒有必要做難題,因為考試不會考難題,只要把簡單的題做對了就能考一個中上水平的分數。這兩個孩子不僅追求不同,其背後的成長思維也是不一樣。女兒是典型的&34;擁有者,A而兒子則受到&34;的影響阻礙他進步。家長千萬不要小看了孩子小時候的定勢思維,它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 思維決定命運:培養成長型思維,讓孩子實現從平凡到優秀的蛻變
    對於女兒發現的這個現象,我並不感到奇怪,因為在日常中我對她思維方式有一定了解,種種問題在她的思維中有跡可循。比如,她潛意識中認為一個人的能力是固定不變的,於是當她盡全力做好了某件事情後,就會認為再也不會做得比這次好了,於是便滿足於眼前的結果,停止嘗試。
  • 重視培養孩子成長型思維,面對挑戰和困難,孩子能夠更好成長
    孩子成長型思維,都是家長這樣培養出來的很多時候父母希望孩子能夠有所作為,但卻苦於不知道方法,對於一個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成長型思維,孩子如果能夠從小具備這些,將來長大了就能夠更好地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那麼什麼是成長型思維呢?一個孩子如果能夠在失敗中吸取教訓,找到讓其成長的方式和經驗,那麼就可以說這個孩子具有成長型思維。
  • 《都挺好》蘇明玉:擁有「成長型思維」,才能突破自我,逆流而上
    有人說,《都挺好》不太現實,因為蘇明玉的成功太過於簡單,可我覺得,她的成功並不是偶然,因為她擁有著一種很厲害的「成長型思維」,擁有這種思維的人,在面對困難時就更容易突破自己,逆流而上。什麼是成長型思維?
  • 成長型思維,是孩子的終生財富
    史丹福大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提出兩種思維模式,一種是固定型思維模式,另一種是成長型思維模式。在人生道理上,父母的思維方式影響孩子的一生,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家長,孩子才能越學越好。01成長型思維模式,是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家有兒女》的劉梅對待夏雨和夏雪很溫柔,但對待親生兒子劉星,只看到他學習差。有一次吃飯,劉梅抱怨劉星功課差勁,排名倒數第一,化學和語文在及格邊緣徘徊。
  • 《終身成長》-人生不設限,成長型思維模式是孩子成才的關鍵
    有讀者會問,為什麼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擁有這麼大的能量呢?記得看過戴爾.卡內基的一句話,能充滿信心地朝你理想的方向去做,下定決心過你想過的生活,你就一定會得到意外的成功。而被迪蕾改變後的索南伯格,就是這樣走向成功的。 綜上所述,思維模式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成就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說,成長型思維模式是取得勝利的關鍵。那是不是只要擁有了正確的思維模式,就可以變得更出色呢?
  • 李玫瑾教授:如何培養孩子成長型思維
    這就是思維差異帶來的行為差異:固定思維會為自己定義:成功等於好能力,所以很多孩子從小就畏懼失敗,有風險或超出能力範圍的事從來不做。但是成長型思維則不會為自己貼行與不行的標籤,而是更注重努力的過程,如何努力等思維模式去直面失敗。
  • 《終身成長》:好父母幫助孩子建立「成長型思維」
    固定型思維模式認為你的能力永遠不會變,而我在對你的能力進行評判。相反,成長型思維模式認為你是一個不斷努力成長的人,我看到了你的成長過程中付出的努力,給予支持和配合。 固定型思維模式的父母只追求孩子是否成功、在乎孩子的成績好壞,導致孩子害怕挑戰,在乎別人對他的評價,容易停滯不前只享受當前取得的成果。
  • 未來,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不是財富,而是成長型思維
    家境不好,而且還有一個不太拎得清的媽媽,她的未來感覺不會太好。後來她進了一個不如何的中學,初中一畢業,才十五六歲,就去深圳做了打工妹。不過,多年以後,帶著打工賺的錢,回老家創業,事業成功,有了兩個兒子,生活美滿。相較很多考試失敗,求職失利便一蹶不振的人,她算是完成了人生的逆襲,她能成功的原因是什麼呢?
  • 成長型思維:厲害的人都是成長型思維
    這些年我感悟了一個做事的原則——帶著成長型思維去做事。悟得這兩個思維模型,來自於一本書,叫《終身成長》,但是我沒有把它所有的東西提取出來,因為它講得太雜了。而是提取了其中的精華,然後結合我自己這些年所看到的和感悟到的,希望能給你一些啟發。
  • 家長具備了「成長型思維」,才能引導出具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
    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體現了人們應對成功與失敗、成績與挑戰時的兩種心態。這條信息可能是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你的能力永遠不會變,而我正在對你的能力進行評判。也可能是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你是一個不斷成長的人,我對你的成長很感興趣。那麼以上兩位孩子的家長(包括我在內)都向孩子們傳遞了哪一種思維模式呢?
  • 《陪孩子終身成長》允許孩子「犯錯」:3招幫助孩子擁有成長思維
    家長需要做的,是幫助孩子從每一次錯誤中學到東西。這也正是幫助孩子擁有成長型思維的關鍵。《陪孩子終身成長》一書的封面允許孩子「犯錯」,接納孩子的不完美成長是個「試錯「的過程。孩子的心靈像稚嫩的幼芽,很容易受到傷害。
  • 孩子沒有「天賦」學不好?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孩子學習快人一步
    她認為人的思維模式有兩種,一種是固定型思維,另一種就是成長型思維。有一部分孩子擁有成長型思維,他們積極應對困難,並表示他們喜歡挑戰。還有一部分孩子則擁有固定型思維,他們遇到難題以後失敗了,就覺得自己很笨,遇到這種難題很慘。 研究中監測了這群孩子面對困難時的腦部活動圖像。
  • 不要誇孩子「你真棒」! 這12種語境表揚孩子,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
    讚揚孩子的天賦,而不是讚揚他的努力、策略和選擇,就是在緩慢扼殺了他成長型思維。 因為成長思維與固定思維的最大區別在於,人們在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中認為他們的智力和能力是定量的,而不是變化的。成長思維模式的人相信通過努力可以提高他們的能力。
  • 《終身成長》:好思維終身受用,請幫助孩子建立「成長型思維」
    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簡單來說,固定型思維模式就是:認為能力和智力是成功的決定因素,並且固定不變;而成長型思維模式則認為努力和學習可以改變結果,並保持不斷成長。,卻是另外一種態度,他粗暴、蠻橫、冷酷,對孩子非打即罵,認為這些孩子反正都是已經低到&34;,也不會有什麼大作為,不過都是些壞孩子。
  • 成功的家庭教育,在於培養孩子成長型思維
    說起面向未來培養孩子,一定離不開這個思維 —— 成長型思維。有人說,它是「換一種思維,換一種活法」。成長型思維也被公認為近幾十年裡,在教育界最有影響的心理學研究。道理咱都懂,都知道「成長型思維」很重要。
  • 史丹福大學教授:成長型思維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幫助?幾招輕鬆做
    很多媽媽也希望自己孩子能成為這樣成長型的人才,思維的成長比我們身體的成長更難。但是如果他的思維成長足夠優秀,那麼他在今後的生活當中必定是人上人。什麼樣的家庭孩子擁有成長型思維?從圖片去分析成長型思維到底是怎樣的,首先他是把我們的思維換成了另外一種說法,把自己曾經認為困難的事情簡化,在簡化的過程當中,去找到自己想要找到的答案。改變我們固定的思維,通過反向的推理去鼓勵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