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現在的教育流行發展孩子的&34;,因為我們會發現如今在應試教育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越來越缺乏創造力,而創造力又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在美國經典電影《土撥鼠之日》中,主人公菲爾發現自己被困在了2月2日這一天,每天醒來都在重複著這一天,聽到同樣的廣播、看見同樣的人、遇見同樣的事,還有同樣的對話和工作安排,菲爾用盡辦法都無法跳出這個怪圈。
在生活中我們也會看到很多人在過著同樣的生活,用一成不變的思維看世界,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希望孩子擴大視野、轉變思維。
今天我就想和大家談談&34;和&34;的區別,以及如何培養孩子的&34;。
在這之前,我想和大家推薦一本繪本——《傑克一定有辦法》。
其實繪本不一定都只能小孩子看,大人從中也能學到不少育兒知識,比如今天的這本推薦繪本。
在高高山公路養護隊裡,所有的車子都是一個型號的,大大方方,沒有什麼特別的,但,那是在小鏟雪車傑克加入之前。
這些大車們都嘲笑傑克:&34;說罷他們便揚長而去。
所以整個春天,當所有的大車都在情理河道的石頭時,小鏟雪車傑克則在清理小溪;
當大車們在修路時,傑克在清理後面滿是垃圾的街道。
在冬天來臨前,傑克已經為大雪做準備了,他不斷地練習,但是不管傑克多麼努力,那些路過的大車都嘲笑他。
傑克心理暗暗下決心,一定要用實際行動證明他能行!
在一天的暴雪後,傑克清理了每條街道上的雪,儘管雪一直下,他還是一直清理。
但是雪越下越大,積雪也越來越高,傑克又冷又累,鏟鬥已經抬不了那麼高了。
這時傑克突然聽見聲音,一場雪崩從山上橫掃而下,自行車被淹沒了。
但是所有的大車需要好幾個小時才能挪開那塊大石頭,只有傑克小喬輕盈能夠開過。
他奮力從大石頭旁邊擠過去,不停地挖呀挖呀,終於,他和大車一起合力將自行車救了出來。
晚上當他們一起回到車庫時,其他車又響喇叭又閃燈:&34;
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提出了人有兩種思維方式,一種是固定型思維,一種是成長型思維。
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聰明和才智是天生的,後天無法改變;而成長型思維的人認為,天賦只是起點,但人可以通過不斷努力練習,達成更高的目標。
在繪本中的傑克顯然就是成長型思維的代表,他在面臨大車的嘲笑和冷言冷語時,並沒有就此垂頭喪氣,覺得自己能力不行,而是努力練習,等著證明自己的機會。
而我也相信,傑克的背後一定有一個支持和鼓勵他的&34;,給予他肯定和愛,而不是否定和嫌棄,所以傑克在面臨外界的嘲諷時,仍然堅定地承受一切,並且一定會&34;!
1、成長型思維的孩子擁有堅韌的毅力
在遇到困難時:
固定型思維孩子:&34;&34;
成長型思維孩子:&34;
在遇到挫折時,他們的思維方式更偏向於積極的嘗試和堅持,用發展的眼光看實物,並且能夠從不斷的嘗試中感到快樂。
2、成長型思維孩子能夠正確看待失敗
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新聞,有品學兼優的學生因為被抓到作弊而羞愧跳樓;有無法承受心理壓力而自閉的孩子;有無法忍受自己得不到第一而自殺的孩子……這些都是因為他們將成敗看得太重,一直處在固定型思維的枷鎖裡。
一個有著強大內心驅動力、有著堅韌性格的孩子,他們更懂得正確看待失敗,他們知道這只是人生的一個階段,是必經之路,所以沒什麼好怕的。
成長型思維的孩子,他們擁有樂觀向上的心態,他們認為真正的失敗,是自身沒有得到成長或者沒有盡最大的努力,但不會覺得自己是失敗者,沒有這方面的天賦和能力。
在教育中,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更能從生活中享受樂趣,無論是學習還是交友,他們樂於助人且不易放棄。
同樣,成長型思維不僅適用於孩子,也適用於父母。
具有成長型思維的父母,不會因為孩子一時的成敗而評論孩子,而是善於讚美孩子努力的過程,教會孩子擁抱挫折和失敗。
所以,要想培養一個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首先我們要變成具有成長型思維的父母。
1、正確地表揚孩子
聽到這裡可能有的家長會很驚訝,表揚還分&34;和&34;嗎?當然,不正確的表揚容易讓孩子陷入固定型思維的怪圈裡。
看看下列句子你不是在生活中經常說到:
&34;、&34;、&34;
這樣的表揚聽起來好像沒什麼問題,但實際卻是在助長孩子的定型心態,因為孩子並不知道到底是什麼事導致了這樣的表揚,自己未來應該如何加強。
且&34;、&34;這些詞是與生俱來的,這樣會讓孩子在面臨挫折時難以接受。
成長心態的表揚方式應該著重讚美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天分,同時也要注重孩子的態度而不是結果。
比如孩子認真完成了一件事,雖然結果差強人意,但家長不妨慷慨讚美孩子的努力、勇氣和堅定,這些都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成長心態。
2、鼓勵孩子接受失敗和挫折
家長在生活中不僅不應該嚴格指責和訓斥孩子的錯誤,反而應該珍惜孩子每犯的一個錯誤和經歷的失敗,因為這正是孩子成長的大好機會。
家長理解和允許孩子犯錯,不斷地打破孩子的思維限制,而當孩子沮喪陷入自我懷疑時,我們要引導孩子注重過程,享受過程,用發展的眼光看世界。
在《非暴力溝通》中有一句話:&34;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強調&34;、打破思維限制的重要性。
3、培養孩子反思的習慣
不管孩子是失敗還是成功,只要他進行了&34;,那就是有意義的。
孩子如果能不斷地反思自己的行為和問題,就能在失敗中獲得進步,那這樣的失敗比成功更有意義。
家長要在平時帶領孩子反思自己的挫折,總結踩過的坑碰過的雷,教會孩子反思的能力。
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他們的成長會更具有期許和希望。
我是吳媽育兒,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