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客松是假樹」系謠言,古樹保護更須你離遠點—新聞—科學網

2020-12-27 科學網

 

迎客松是塑料做的?別信!

近日,面對自媒體謠言,黃山景區通過國官方微信「中國黃山」正式闢謠:網傳「迎客松是塑料樹」「迎客松是假樹」均為不實信息。

「迎客松實紅,有黑粉造謠了」「迎客松:你才是塑料」……此事登上微博熱搜後,不少網友紛紛留言。

古樹真假真有那麼難分辨?哪些原因可能導致古樹生病、死亡?為此,《中國科學報》採訪了有關專家。

古樹作假作不得

迎客松是黃山松的譽稱,作為黃山景區的標誌性景觀,其與南山古柏、將軍柏等共同位列我國中國古樹名木名單之一。生長在黃山青獅石之上的迎客松,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

南京林業大學生物與環境學院副教授許曉崗曾參與起草國家林業局發布的《古樹名木鑑定規範》,他告訴《中國科學報》,只要認真留意迎客松在不同季節、不同氣候下的樣貌及生長形態,「松樹是假的」的謠言很容易不攻自破。

許曉崗還表示,用塑料模型充當真松樹的做法,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不可行。

首先,迎客松坐落於海拔超過1600米的山上,根系深深扎在山間石縫中。若沒有深而有力的根系,將同等大小體積的模型固定在峭壁上屬實困難。

另外,對迎客松等古樹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使其遠離人為活動幹擾。也正因此,平日裡若想在不對遊客開放的區域撿起一個塑料瓶,都要靠兩三個人合作才能完成,更遑論將體積龐大的模型運輸上山,還要讓假樹模擬出一年四季中的變化。

風風雨雨都見過 減少人工幹預最重要

「黃山景區的保護工作做得很好」,許曉崗說,維持所處環境空曠、控制遊客量、讓遊客在一定距離範圍外觀賞等都是保護古樹名木的好方法。

按2017年國家林業局發布的《古樹名木鑑定標準》,樹齡在100年以上的樹木可成為古樹。名木則指有重要歷史、文化、觀賞與科學價值或有重要紀念意義的樹木。其中,古樹可按三類標準細分:樹齡500年以上的為一級古樹,300-499年的為二級古樹,100-299年的為三級古樹。樹木的年齡可通過文獻追蹤、針測儀、碳14、年輪鑑定或年輪與直徑回歸估測等方法測得。

實際上,迎客松作為古樹名木中的「大咖」,每年都會有相關專家定期為其做「體檢」,觀察記錄其所在地氣候、落葉、樹皮損傷情況及土壤環境。許曉崗表示,為了嚴格切斷松材線蟲傳播途徑,黃山景區的圍欄還用金屬、尼龍繩等替代竹、木等生物材料,保護力度可見一斑。

在許曉崗看來,對黃山上經歷過幾百年、上千年風風雨雨的松樹而言,其保護重點恰恰在於不要過多地人為幹預。除人為幹擾外,古樹也有可能因被閃電擊中、壽命自然終止而死亡,而對此類樹木,也無需做過多處理,「放在那裡,也是一景」。許曉崗說。

保護理念應提前 別讓古樹不堪重負

「在野外大自然、人煙稀少處生長的古樹大多很健康,很少空朽」,北京植物園高級工程師熊德平告訴《中國科學報》,而在城市中,許多古樹隨著年齡漸長,生長態勢變弱的機率相對更高;在寺廟、公園等人流密集的景區,古樹的生長環境更易受擾。

北京林業大學林學院教授石娟告訴《中國科學報》,樹勢衰弱、樹體存在傷口、生長環境惡劣等都可能導致古樹名木發生病蟲害。其中,對古樹危害性最大的為根腐病,會導致古樹根部腐爛,葉部病害主要包括葉斑病、葉枯病和炭疽病。

蟲害中,白蟻是古樹最主要的、危害性最大的害蟲,蛀幹害蟲如木蠹蛾、天牛、吉丁蟲等發生往往較隱蔽,其幼蟲會破壞輸導組織,阻斷養分和水分運輸。

「對古樹造成危害的病、蟲種類較多,加之樹體比較龐大,發生食葉害蟲、蛀幹害蟲等類群危害後,噴藥防治時會受器械限制,不易達到發生部位。」石娟表示,因此,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存在一定難度。

「地上的問題看地下,底下的問題看根系、根系的問題看土壤。」熊德平從事古樹復壯工作多年,他表示,古樹名木的復壯工作往往要先把樹木種類、習性、生長吸收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特點弄清楚,再去改良根系生長周圍土壤環境。

以人流密集的景區古樹保護為例,人流量過大會導致樹木根系原本生長的區域發生土壤板結,而古樹的日常養護管理常常集中在很小面積的樹堰內。會為了尋找更多水分和空氣,樹根根系會出現「向心生長」和翹根生長的現象。

熊德平介紹,古樹復壯的手段之一是深層定向引根,不同古樹會採用針對性不同的改良配方土壤,通過調節土壤根系菌群生長環境,為有利於根系生長的微生物創造合適的水、肥、氣、熱、菌等條件,可讓樹木根部向下、向遠延伸,從而實現根深葉茂的生長目標。

「恢復古樹生長原有的生態環境後,古樹的抗性、自我修復能力就會變強。」熊德平還表示,「更好的古樹保護理念還是預防,把保護工作做在前面。以前的保護重點大多放在長勢衰弱、瀕危的古樹上,「對長勢良好的樹木,也要注意維護其生長環境,做到『關口前移』。」熊德平說。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永州市古樹名木保護工作新聞發布會答記者問(實錄)
    今日永州訊(記者 彭麗霞) 12月9日上午,永州市舉行古樹名木保護工作新聞發布會,市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宋振平致發布詞,專題介紹了全市古樹名木資源概況、主要工作及成效等情況。市林業局二級調研員何曉東答記者問。
  • 永州市古樹名木保護工作新聞發布會答記者問實錄
    相關報導:永州: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全省首個古樹名木保護條例紅網時刻永州12月9日訊(記者 周純)12月9日上午,永州市舉行古樹名木保護工作新聞發布會,永州市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宋振平致發布詞,專題介紹了全市古樹名木資源概況、主要工作及成效等方面等情況。
  • 鄭州:植入晶片配合GPS衛星定位保護古樹 全國首例
    昨日市民共報出50株樹齡過百年的古樹,重要古樹如下:金水區:廟李鎮陳寨古皂角樹;二七區:侯寨鄉櫻桃溝村300年古櫻桃樹,馬寨水磨村300年側柏;惠濟區:老鴉陳陳金永家200年國槐,古滎村10株古樹,紀公廟村5株古樹,領軍峪100年柿樹;中原區:須水三王莊600年國槐,道李村100年合歡;管城區:郎莊村200年皂角;高新區:溝趙辦事處白寨村300年無名樹種。
  • 做B超塗藥膏……看古樹名木保護專家如何為樹看病
    近日,記者跟隨青島市市北區園林綠化工程二公司植物保護、古樹名木保護專家工作站的隊員們,再次來到這裡,前不久,專家站的五六名成員,用了一個月時間,每天從日出到日落,為每一棵樹修補大樹洞。  「修補大樹洞過程很複雜,治療步驟有7項之多。樹木醫生首先要判斷樹洞位置和朝向,分類進行治療。我們先清理樹洞,把病健交界處腐爛的部分和垃圾清理乾淨。再進行殺蟲殺菌處理和防腐處理。」
  • 被毀的古荔枝樹——有了鑑定報告,卻未等到古樹「身份證」
    2020年11月3日,數十棵主幹較為粗壯的果樹已系上一條細細的紅繩,繩上掛著深藍色的牌子,寫著「此樹經鑑定已超100年,依法列為古樹保護對象,禁止破壞」。
  • 姑塘鎮:多措並舉 加強古樹名木保護
    九江新聞網訊 古樹名木具有科研、歷史、文化、生態、旅遊等多重價值,保護古樹名木就是保護歷史、保護文化,就是踐行生態文明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今年以來,姑塘鎮高度重視古樹名木保護工作,採取多種措施,加大保護力度,取得了顯著成效。
  • 有「鋼鐵俠」保護、住「豪宅」,古樹名木在上海享受這些待遇
    其中,編號為「0001」的「上海第一古樹」是一棵挺拔雄偉的銀杏樹,它位於嘉定區安亭鎮安曉路古杏樹公園,植於唐貞元元年(785年),迄今1200餘年的歷史,是上海最老的古樹。12月2日,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獲悉,古樹名木是大自然寶貴財富,是活的文物,是城市的重要自然資源。上海一直致力於古樹名木的保護,不敢懈怠。
  • 濂溪區姑塘鎮多措並舉加強古樹名木保護
    大江網/九江頭條客戶端訊 古樹名木具有科研、歷史、文化、生態、旅遊等多重價值,保護古樹名木就是保護歷史、保護文化,就是踐行生態文明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今年以來,濂溪區姑塘鎮高度重視古樹名木保護工作,採取多種措施,加大保護力度,取得了顯著成效。  明確分工落實責任。
  • 興寧有棵960年的古樹,很多人在樹下系紅絲帶……來看看是什麼情況
    興寧境內最主要的旅遊景點粵東地區著名的宗教文化旅遊勝地園內祖師殿門口植古榕綠樹掩古寺古寺佑古榕寺與樹相伴特別是近年來家鄉的巨大變化,更使神光山自然與人文相得益彰、古韻與新風交相輝映,成為美麗興寧的一張亮麗的名片。山川有義春常在,神光山,牽繫著許多遊子的思鄉之夢!據考,神光山國家森林公園內古榕生於宋嘉裕三年(公元1058年),距今已有960多年的歷史。樹齡960年,等級為一級。樹圍4.5米;樹高16.5米;冠幅35米。
  • 40萬元保護一棵古樹 彭澤投巨資保護古樹贏得一片點讚
    如此狹窄的空間,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古樹生長。  2011年起,彭澤縣每年都有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呼籲對古樹進行重點保護。今年以來,彭澤縣先後召開了四次由縣政府分管領導主持,有建設局、房管局、林業局、綠委辦、房主等各方參加的協調會。通過與房主汪先生反覆協商,終於徵得了汪先生的理解和支持。
  • 寶雞一村頭515年古樹被村民當「神藥樹」
    我們村的神藥樹,庇護人們安全,大人小孩從不破壞。」近日,有網友在網上發了一組古樹的照片,並將其稱為「鎮村之寶」,其形如傘狀的樹冠,美麗的傳說引得不少網友圍觀。  4月21日中午,華商報記者在寶雞千陽縣城關鎮候家坡村一組肖家頭草灘見到了這顆古樹,這棵樹形如巨傘,樹幹粗壯,樹姿雄偉,枝繁葉茂,三個成年人伸直胳膊正好能抱住。據侯家坡村村主任李玉倉介紹,從他記事起樹就是這個樣子,現在仍舊是這個樣子。「傳說早些年破壞這些樹的人不是生病就是遭難,所以村裡的人從不破壞這顆樹,被村民視為神樹。」
  • 常年配「保鏢」保護:卻被遊客吐槽是塑料的
    在旅遊業盛行的當今時代,我國憑藉強大的經濟能力,使越來越多的外國人認識中國,並愛上了中國的文化,進一步推動了旅遊業的迅速發展, 但是,很多景點中,人們的喜好也大不相同,有人喜歡高山流水的溫柔,有人喜歡故宮長城的古韻,有人喜歡現代建築的科學技術感,真的可以說「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出乎意料的是,中國有棵大牌樹,
  • 《海南省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規定》施行
    本報海口10月31日訊(記者邵長春實習生王歡歡)記者今天從省林業廳了解到,《海南省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從今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從該日起,砍伐我省名木或者一級保護古樹的,將面臨最高40萬元的罰款。
  • 北京晚報:樹究竟是怎麼死的?-古樹 紀檢 天價 枯死 廢材 數 崗鎮...
    北京晚報:樹究竟是怎麼死的?這些紫薇樹的平均樹齡為一百歲左右,引進每棵樹的花費達到40萬元。目前這些「天價」古樹瀕臨死亡。據精品園的園丁描述,很多古樹在運來的時候幾乎都沒有樹根。由於很多古樹的樹皮都已脫落,枯死的樹木成了廢材,被附近的村民撿回家,當做燒飯的柴火。高價古樹為何枯死?目前還有多少存活?如何進行保護?這些問題,負責的園林公司目前還沒能給出答案。
  • 家中黃花梨樹被大風吹倒,75歲大爺為救活古樹:我要把古樹獻國家
    肥東縣楊店鄉的宋大爺這幾天是特別地心急,宋大爺說,他家裡有一棵古樹,從他記事起就有了,前些天颳大風,把這個古樹給颳倒了,眼看著樹倒了,想扶起來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宋大爺說:「這棵黃梨木是國家保護樹木,看看能有什麼去路,想給他安個家。」
  • 湖南省首個古樹名木保護條例出臺
    原標題:全省首個古樹名木保護條例出臺  《永州市古樹名木保護條例》日前出臺,並已通過省人大常委會審議。據悉,這是全省首個古樹名木保護條例。  《條例》明確了責任主體、職責、公民義務、違法行為處罰措施和執法主體,讓古樹名木保護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該條例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永州是千年打卡勝地,古樹名木數量全省第一,共76795株,其中樹齡500年以上的古樹名木有952株,最古老的銀杏有2500年樹齡,先後被評為 「全國十大最美古銀杏」「湖南省銀杏王」。
  • 彭澤投40萬元為古樹安家 1700年古樹不再「寄人籬下」
    11月3日,記者了解到,彭澤縣投入40萬拆除古樹附近民房,並設置保護性柵欄,為古樹建了獨院。  這株古銀杏樹位於彭澤縣縣城南嶺頭,屬國家一級保護古樹,是目前該縣有資料記載的唯一具有歷史人文傳說的名木。據史料記載,相傳三國大都督周瑜在彭蠡練水兵時,曾立馬在長江之畔山坡歇腳,將馬系在這棵樹上,後人稱此樹為「周瑜系馬樁」。
  • 杭州市繪製「戶口簿」加強對古樹名木保護
    新華網浙江頻道10月24日電 (記者 嶽德亮) 浙江省杭州市規劃局等日前正在開展全市古樹名木測繪普查的工作,預計到今年年底,將會對西湖區、上城區等五城區的古樹進行測繪定位,繪製"古樹名木分布圖"。今後住宅、道路等工程項目進行規劃審批時,如果發現與古樹衝突,將在設計中落實古樹名木的保護方案,或者修改原設計方案,以保證古樹不被破壞。
  • 新換二維碼「身份證」 安慶古樹名木保護在行動
    「掃一掃牌子上的二維碼,就能一目了然地獲取該古樹的信息,包括樹齡、位置、樹高、生活習性、歷史人文等,實在是太方便了!」12月8日,安慶遊客劉珏在天柱山風景區內對新更換的古樹名木保護牌讚不絕口。新的保護牌以貓頭鷹形狀為背景,表達了動植物和諧共生的主題。牌子上除了基本信息外,還增設了二維碼即新版「身份證」,這一創新舉措能讓更多遊客在遊覽過程中了解到古樹的基本情況和背後的人文歷史故事,提高市民主動保護古樹名木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