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轉流美,神採飄逸,盡得魏晉風流,趙孟書法手卷前赤壁賦欣賞

2020-12-13 公社人瞿宇輝
趙孟書書法前赤壁賦

釋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趙孟書書法前赤壁賦局部1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裡,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 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

趙孟書書法前赤壁賦局部2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客喜而笑,洗盞更酌。餚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瞿宇輝。

趙孟書書法前赤壁賦局部3

作品簡介

趙孟書法作品欣賞《前赤壁賦》紙本冊裝,每頁縱 27.2釐米,橫11.1釐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末署「大德辛丑正月八日,明遠弟以此紙求書二賦,為書於松雪齋,並作東坡像於卷首。子昂。」辛丑為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時趙孟48歲。該帖分行布白疏朗從容,用筆圓潤遒勁,宛轉流美,風骨內含,神採飄逸,盡得魏晉風流遺韻。

相關焦點

  • 趙孟48歲行書《赤壁賦》超清賞析,帥呆了!
    趙書《前後赤壁賦》是由蘇軾在其人生最黑暗時刻所做,可字裡行間卻飽含他對生命的釋然與豁達態度。趙孟對於前後《赤壁賦》有獨特的理解,委身他朝的苦痛無處傾訴,只能通過書法來體現,此時距離趙孟仕元已經二十多年,趙孟已過不惑之年,無論是人生閱歷還是書法技藝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因此他的書藝水平迅速達到成熟。
  • 書法是性情的表達,是養生,是還原到初寫自己名字時的認真
    從古至今每一位書法創作者,都想盡力創造獨具的結體,與氣韻上的新姿態。有人把書法之美比喻成,優美的旋律,無聲的音樂,燦爛的圖畫,林語堂先生也曾說過:「在書法中,我們可以看出,中國藝術精神的最精美之點」。張臨寫專用宣紙《靈飛經》是唐代楷書的典範,是學習小楷的敲門磚,它既可上溯魏晉小楷,又可下汲宋元明清小楷,更為可貴的,還是真實的唐人小楷墨跡,學習價值極高。
  • 許介川草書蘇東坡《前赤壁賦》書法作品欣賞(一)
    蘇東坡…《前赤壁賦》 信扎28*21(一)圖文:許介川
  • 趙孟的行楷,《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書法作品欣賞
    當屬有韻味的作品還是要屬於趙孟的行楷了。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可以說是佛教經書中集合所有的精華,流傳之廣,是大部分都認可的。大家都知道抄寫佛教可以讓自己對佛經理解更為深刻,也可以讓心更有佛性。但是如果從書法的角度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作品不多,為什麼要說趙孟的行楷書法作品。趙孟南宋的著名書法家,有很多的經典作品,主要是行楷為主,楷書的書法四大家之一。
  • 趙孟書法欣賞,學會這些楷書結構,你的字也能達到藝術美!
    ,要問各位書法愛好者最喜歡哪一位書法名家,有的書法愛好者會想到楷書鼻祖鍾繇,他所創的楷書那是無人超越,還有的書法愛好者想到了書聖王羲之,他的《蘭亭序》寫出了行書的藝術美,今天小七為大家介紹的這位書法愛好者是元朝的一位著名書法家,他叫趙孟。
  • 什麼是書法的「中和」之美?
    鑑賞階段從某種角度上來說不應該屬於書法作品的誕生的範疇,但是它對闡釋書法作品的意義、了解作品內涵以及體悟書法家的精神修養有很大的關係。它是對書法家前兩個階段所作工作的一個總結性評價。這一過程應該是書法家和書法欣賞者之間合力完成的工作。鑑賞工作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他是藝術作品的第二次重生、第二次創作。
  • 接受了完備皇家教育的乾隆帝,他的書法怎麼樣?
    對比趙孟《番君廟碑》原作可以看出,此時乾隆帝雖然臨摹認真,但書寫水平還處於成長階段,字體呆板生硬,筆劃缺乏自然流暢。除漢文書法外,故宮博物院還藏有13冊乾隆帝習滿文書法,可見其學習書法的努力程度。根據臨摹記錄,乾隆帝除臨趙孟、董其昌外,還大量臨寫宋四家字帖至少33種,數量超過了趙、董的總和。根據乾隆帝自述,他本人最喜歡黃庭堅作品,臨寫過黃庭堅的《墨竹賦》《千字文》《高松帖》等。他甚至專門寫有一首《書法中最喜黃庭堅筆意因而有作》五言長詩,其中有部分詩句描寫了其臨摹黃庭堅作品的過程:就中名跡夥,唯愛魯直叟。倜儻無安排,瀟灑絕塵垢,譬如百尺松,孤高少群偶。
  • 祝允明行草書法,牡丹賦描述了牡丹的姿態萬千的風情
    《牡丹賦》這幅作品唐代的舒元輿所作,運用了擬人手法和排比句,從不同的角度和時空來寫牡丹的來源,歷史,和寫作動機,描述了牡丹的姿態萬千的風情。語言樸素優雅美麗,有著豪放的氣度,詞句工整,節奏特別流暢,想像力極其豐富。
  • 於國光行書書法作品欣賞——《念奴嬌赤壁懷古》
    《赤壁懷古》是於國光的行書作品,至今天行書在此已經是濫觴,是大家非常喜歡又非常願意學習的,因為它行雲流水般的書寫方式,是任何書法愛好者所接受並樂意學習的,這是大眾化的口味,見怪不怪了,雖然如此,能寫好行書卻不是易事,二千多年來的書法之道上,行書大家多如牛毛,想要超過他們勢必登天還難
  • 清代的「趙孟」,書風妍美飄逸,啟功都學他!專家:格調太低
    對於趙孟(字子昂),書壇一直有兩種看法,有人說他超出宋人,直入晉唐,有人說他「因熟而俗」,其中反對最厲害的,當然是傅山等人,他們因人廢字,說其是「書淺俗如無骨」!趙孟的書風,影響了元、明、清,包括文徵明、董其昌等人,都學習他的書法,尤其清代,由於乾隆皇帝超級喜歡趙孟的書法,所以滿朝上下,皆以學趙體為榮,出現不少優秀的書法家。
  • 自然美的極致——《世說新語》中的魏晉名士
    而自然之色,山水之形,對於魏晉風度的形成有著深遠的影響。在魏晉「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的社會背景下,很多士人不再關心朝廷政事,轉而尋求個人的解脫,自然山水便成為他們的精神寄託。而我們自然可以從《世說新語》這部魏晉世人的群像志中窺得此中真諦。
  • 中國書法藝術美之欣賞:清奇、飄逸、綺麗
    ——清奇:清奇的書法藝術風格,表現為清遠閒淡幽靜之美。清與濁相對,奇與平相對。「涓涓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滿汀,隔溪漁舟」。描寫一個極其清秀幽麗的景象。立意新穎,形象明麗,透露出遠離塵世的清冷之氣。——飄逸:此格表現為飄灑閒逸的意境和情致,著重表現與眾不同,飄飄欲仙的情狀。
  • 為什麼趙孟的書法復古運動沒有受到後世文人的認可?
    元朝書法家中,趙孟應該是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其書法水平也相當高,從源頭上來說,趙孟的書法非常乾淨、利落,直追魏晉二王書法,也承接了二王書法的精髓,所以,中國書法史上對趙孟書法的認知,基本上是從帖學這一派角度來進行看待的。至於趙孟的書法主張,也非常簡單,那就是以古為師,學古用古,趙孟的每一個字都是從古法而來,又帶有古法的氣韻。
  • 趙孟的書風是怎樣形成的?他這樣寫經是個創例
    趙孟《心經》行書冊頁裝,3開。第1開前1開是白描觀音大士像。第3開後第1開是白描韋陀像,後面第2—3開是明王稚登、清張英、張照、勵宗萬等人跋和原梁清標題籤。每單開縱288毫米,橫108毫米。《心經》原為手卷,入清宮後改為冊頁,並加裝檀香木雕花夾板。《心經》前後的《觀音像》、《韋陀像》是清人所繪。著錄於《秘殿珠林續編》。這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趙孟的一件代表作品。它運筆自如,清潤流暢,自成面貌,但細分析起來,卻又感覺它筆筆字字都自有來歷。我們知道,宋代書畫藝術到南宋末年已走向衰退。馬遠、夏珪末流的畫風,大多空闊粗疏,韻味全無。
  • 16歲高一女生成為省書協會員,臨《赤壁賦》神形兼備,以假亂真
    或許在我們生活中有不少喜歡寫字,並且寫的一手好字的孩子,尤其是對於高中生來說,由於他們的目標比較明確,寫的一手好字也是一種「剛需」,可是能夠將字跡寫出「體」的孩子卻真不多,並且能夠入書法協會的更是少之又少,而她卻是一位將書法寫到極致的高一女生,16歲的她擅長行書,臨趙子昂的《赤壁賦
  • 啟功的鋼筆行書字帖《赤壁賦》欣賞,墨韻淋漓層色明透,真書法也
    當今書壇影響比較深遠的書法家,啟功先生一定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大書法家,今天我們帶給大家的是啟功先生在1989年用鋼筆書寫的《赤壁賦》,這是非常罕見的。關於啟功先生的介紹我們放在了文末,這裡我們先說一下鋼筆書法學習的方法:練習鋼筆書法這個最重要的是興趣,要想用速成法也不是太好的方法,因從開頭打好基礎持之以恆練字才會紮實。
  • 他博學多才,寫的字更是行雲流水,飄逸俊秀!
    書友們練習行書學習這位書法家的行書,便能少走彎路,學到正統書法的同時,還能為自身的書法水平更上一層樓!趙孟(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即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吳興)人。趙孟從五歲起天資聰穎,學習書法,他博學多才,遍覽群書,能詩文,工書法,精繪畫,擅金石,通音律解鑑賞。
  • 手卷欣賞---神女賦
    手卷是長的橫幅,因不便於懸掛,只便於人們用手邊展開,邊觀賞,邊卷合,所以叫"手卷",也叫"橫卷"和"長卷"。         手卷的內容可以是完整的一篇,如《蘭亭序》的唐摹本,仿高閒的《草書千字文》;可以是一首或一組詩詞,如王鐸的《行草五言律詩》;也可以是一組大畫,如周昉的《簪花仕女圖》,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 趙孟精品行書,米字格集字《太極拳論》欣賞,學趙體行書的首選
    趙孟的字雖說飄逸,但是他和智永禪師的字在美研之外,還含有十足的崩勁。崩的筆法的完成可以靠輕微捻管(或稱轉筆)。寫豎時偏左崩還是偏右崩要看具體筆畫而定,寫橫時偏上崩。崩勁會使字體豐滿有力,且帶有篆書筆意。在學習秋聲賦,同時學習聖教序。
  • 筆尖上的神採 易從網最美毛筆行書書法欣賞
    書法作為漢字行為藝術,在書畫收藏界,一直佔據著很大空間。行楷隸篆,各有千秋。而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行書,因其行雲流水、書寫快捷、飄逸易識的特有藝術表現力和寬廣的實用性,從產生起便深受青睞、廣泛傳播。行書歷經魏晉的黃金期、唐代的發展期後,在宋代達到了新的高峰,於各種書體中逐漸佔居主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