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醫大附一院近日透露,急性心肌梗死發病年齡近年來呈下降趨勢,他們醫院接診的最年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為19歲。該病最佳救治時間是在發病後三小時之內。
中青年竟佔心梗患者十分之一
阿璋(化名)今年30歲,身體一向不錯,但最近胸口老是發悶,並有逐漸加重的趨勢。他到溫醫大附一院檢查,醫生診斷其患心肌梗死,需立即做手術。冠脈造影檢查過程中,醫生發現他的三根血管堵塞得厲害。手術打通第一根血管後,因阿璋沒有醫保,所有費用均由其個人負擔,他沒有選擇繼續打通另外兩條血管,不過胸痛不適的感覺明顯緩解。過了一段時間,阿璋再次發病入院,醫生發現他的心臟功能出現了很大的問題,第二次手術打通了另外兩根血管。
醫生了解到,阿璋有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而他從事的是快遞行業,平時經常加班熬夜,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誘發其心絞痛甚至急性心肌梗死的禍根。
溫醫大附一院病人就診記錄顯示,最近幾年,該院每年接診2000多例心梗患者,平均心梗患病年齡在60歲左右,中青年佔了十分之一,年齡最小的只有19歲。
遠離心梗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醫生介紹,年輕人患心肌梗死主要和生活方式不健康有關,比如說大量吸菸、經常熬夜以及過度勞累等。另外,不少人尤其是年輕人對心肌梗死不了解,出現心梗的症狀時,根本沒意識到是自己的心臟出了問題,從而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
急性心肌梗死發作時最典型的症狀是胸骨後或心前區壓榨性疼痛,與心絞痛發作類似,但程度更嚴重。簡單點說,如果一個人突然出現不明原因的胸悶、胸痛等不適症狀,一定要重視,須到醫院檢查有無嚴重問題。對於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最佳的救治時間是在發病後三小時之內,越早到醫院進行救治,生存下來的機會越大。
那麼,怎樣才能降低心肌梗死的發病率呢?醫生建議大家平時生活要規律,戒菸限酒,飲食方面要低鹽低脂,適度鍛鍊身體,比如堅持每天慢跑20分鐘,或者快走40分鐘,同時保證血糖、血壓、血脂處於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