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供血不足指的是腦部某部部位或多處部分因缺乏血氧而出現壞死情況,以往多發於60歲以上的人,但是近些年來研究表明,此類病症開始多發於年輕人群,現今已經成為危害人體健康的一大"殺手"。
腦供血不足的人數逐漸增多與飲食有著密切聯繫。人們生活水平提高,餐桌上的食物越來越豐富,可供挑選的種類多了,很多人偏愛於垃圾食物,養成了不良的飲食習慣,造成體內血管發生堵塞,血液流通不暢。
以下4種食物會慢慢堵塞血管,為了身體健康,再饞也儘量少吃
食物1:油炸食物
在冬日寒冷早晨,獨自一人行走在街道,寒風凜冽,自己也被凍得瑟瑟發抖。這時傳來陣陣香味,原來是街旁攤鋪傳來的香味。食物在油鍋中翻滾,變為金黃色,輕輕咬下一口,嘴中滿滿的酥脆。
油炸食物味道雖好,卻不宜多吃。經過高溫油炸過的食物,油脂含量偏高,常吃這類食物會讓體內脂質增多,大量的脂肪在管壁上堆積形成血栓。血栓若隨著血液流動堵塞血管,造成血液流通不暢,大腦無法獲得足夠的氧氣,很容易出現壞死的情況。
食物2:動物內臟
動物內臟,有人喜歡,有人厭之。經過爆炒後的動物內臟散發著誘人香味,讓人垂涎欲滴。然而動物內臟營養價值雖高,但是吃多了卻會損傷血管。
動物內臟中含有大量的膽固醇及脂肪酸,這些物質進入人體後會讓血液變得黏稠,血流速度變緩,更多的脂類物質在管壁沉積,加速動脈硬化,血液及氧氣無法準時輸送至腦部組織,會出現腦供血不足的情況。
食物3:酒
我國歷史浸滿了酒香,從中可以窺到詩人酒後的風採。酒現今已經成為人際交往的重要存在,它經常出現在餐桌上,小至家庭聚會,大到商業應酬。酒這東西,小酌怡情,喝多了卻傷身。
少量的酒可以刺激血管擴張,血液流動速度加快,對身體有好處。但是經常喝酒會刺激中樞神經系統,刺激血壓升高,心臟泵血速度加快,造成動脈硬化斑塊掉落,進而堵塞血管。
食物4:醃製食物
蔬菜的保鮮時間非常短,人們通過醃製可以延長蔬菜的食用時間。經過醃製的蔬菜口感清脆,受到很多人喜愛,但是醃製食物味道雖好卻會損傷血管。
醃製食物中含有大量鹽分,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攝入這類物質過多,會引起水鈉瀦留,造成更多外液進入管壁內皮細胞,血管壁變得腫脹,血液在流動的時候阻力加大,流動速度變得緩慢,腦部供血出現不足。
若想血管通暢,建議常做3件事
第1件:控制飲食
血管疾病患者數量增多與不良的飲食習慣有著密切聯繫。常吃高油、鹽、糖等食物會造成體內脂肪偏高,更多脂質堆積在血管壁上,血液流動速度變得緩慢。
為了身體健康,需要調整自己的飲食結構,可以常吃胡蘿蔔、西紅柿、菠菜等新鮮蔬果,其中所含的膳食纖維及營養物質對血管很有好處。
第2件:補充水分
水是生命之泉,為了維持體內各項生理活動正常運轉,每人每天需要經常補充水分。為了加快血液循環,可以在水中加入雲臺冰菊,利用其中的硒元素、類黃酮、水蘇鹼等成分,幫助滋養血管,提升免疫。
研究發現,硒元素可有助於恢復血管彈性,加快受損細胞自我修復,增強血管的抗氧化能力,幫助減輕血管負擔。水蘇鹼對脂肪有很好的親和作用,幫助體內脂類物質代謝,稀釋血液黏稠度。類黃酮可加快血液循環,改善血脂情況,減少血脂沉積。
用熱水悶泡一點雲臺冰菊,給血管減減負。
第3件:常運動
常言道:"生命不息,運動不止。"經常參加運動有益於身體健康,對血管也有好處。
經常參加運動,血液循環速度加快,會衝刷更多雜質及脂質,減少脂類物質沉積的風險。除此之外,運動還可燃燒脂肪,降低血液中脂肪含量。
每天可以抽出30分鐘參加鍛鍊,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例如單車、跑步、跳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