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三寶」為啥牛?文博會上逛一圈

2020-12-20 騰訊網

12月6日

第四屆山西文博會進入第二天

在文旅融合展區

一件件技藝精湛的傳統工藝產品

吸引遊客駐足觀賞

在眾多展品中

有3種展品

琺華器、推光漆、澄泥硯

被評價為「山西三寶」

他們攤前圍滿觀眾諮詢問價

他們緣何當之無愧稱「寶」

展品背後有何故事

在文旅融合中扮演什麼角色

山西雲媒體帶你了解一下

文旅融合展區

琺華器:

失傳200多年,好物件絕不做「地攤貨」

省級傳承人甄國民介紹琺華器

「山西琺華器產生於琉璃,但不同於琉璃,琉璃以鉛丹作釉,釉色不透明,低溫燒成。琺華以鹼(火硝,也叫牙硝)作釉,釉色透明見底,中溫燒成,顯著的標誌是立線、隔釉見胎。」在山西琺華器展位,甄國民指著一個看上去像陶罐的五彩瓶給大家介紹,它起源於金元時期,興盛於明代中期,但在清朝雍正年間漸漸失傳。

琺華器作品

甄國民是山西陽泉郊區三泉村人,今年67歲,本是一名陶瓷工藝師。2003年,由於一個偶然的機會,接觸到了山西琺華器,迷上琺華器獨特的技法和質地,挖掘研發《山西琺華器》製作技藝;2006年,山西琺華器展示於首屆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成果展覽會;2010年,入選第四十一屆上海世博會山西館,受到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的表彰。

甄國民研發的琺華器,是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以質感晶瑩的彩色立線技術代替了傳統工藝的胎泥立線,使立線與填彩互為輝映,從而提高了琺華器的欣賞藝術價值。彩色立線琺華器瓶紋飾線條剛勁流暢,多彩晶瑩,釉彩絢麗,做到了「黃如金箔,紫如茄衣,藍如水晶,綠如翡翠」。

琺華器作品

2013年12月,「山西琺華器製作技藝」經省政府批准,被收入山西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甄國民作為第四批非遺傳承人,獲得山西省工藝美術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令甄國民欣喜的是,他的兒子甄世強是該項目第五批傳承人。「在斷代生產二百餘年後,都是恢復工藝的傳承人,沒有直接傳承人。當下,只有傳承和創新發展提升質量才能成寶,否則就是地攤貨。」甄國民認為,這一古老的工藝,在未來更多先進技術的支撐下,如果能得到市場的認可,有望實現規模化生產。

推光漆:

自唐代起負盛名,製作工藝複雜

推光漆器

在推光漆器展位,平遙唐都推光漆器有限公司推出的首飾盒、掛屏、工藝禮品等,吸引了很多遊客駐足觀看,精美的工藝、創新的設計讓人嘖嘖稱讚。

現場工作人員安倫緒介紹,平遙推光漆器在唐代就有盛名,距今已有4200年的歷史,是「中國四大名漆器」之一。它以手掌推光、描金彩繪、三金三彩、堆鼓罩漆技藝著稱,其「髹飾」技藝於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左右滑動查看部分展品

據了解,推光漆器的製作工藝分為木胎、灰胎、漆工、畫工、推光等。所謂「推光」,是用不同目數的細砂紙由粗到細逐道打磨反覆數次,再用頭髮絲打磨,然後抹上豆油,撒上磚灰面,用手順著一個方向反覆推磨,直到手掌發熱,這樣推出的漆面才會光亮如鏡,有溫潤如玉的質感。平遙推光漆器的精妙之處就在於此。

如今,平遙推光漆藝在堅持傳統工藝基礎上不斷豐富文化內涵,將傳統工藝與時代元素結合,拓展非遺利用途徑,並在產品內容、材料、工藝、技術等層面進行一系列探索,如今不僅逐步走入尋常百姓家,還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設了集「生產銷售、展覽收藏、研發培訓、旅遊觀光、文化傳播、創業孵化、漆樹種植、跨界融合、科普教育」於一體的文化創意園。

「希望有更多漆藝人才加入我們,共同保護和傳承推光漆手工技藝。」安倫緒表示。

澄泥硯:

失傳300年,古老工藝重放光彩

澄泥硯展品

在澄泥硯展位,展品上貼有一張紅紙,上面寫著「山西三寶之一——絳州澄泥硯」。絳州澄泥硯研製所副主任李文斌介紹,絳州澄泥硯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在中國硯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從中唐起歷代皆為貢品。歷史上,絳州澄泥硯與端硯、歙硯、洮硯齊名並稱中國四大名硯,而澄泥硯相對其他三者,獨具『溫硯』特色,製作更難,也更為難得。它的製作工藝孕於秦漢時期,曾失傳300年。」

左右滑動查看部分展品

據了解,新絳能出產澄泥硯,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汾河的「恩賜」。汾河上遊多是峽谷,水流湍急,到了新絳段,河道拓寬,流速減緩,富含多種金屬礦物質的泥沙沉積成床。這得天獨厚的澄泥資源,為澄泥硯「窯變」出硃砂紅、鱔魚黃、蟹殼青、豆沙綠、玫瑰紫等自然色彩創造了天然條件。

「下一步要精益求精,不斷創新,進一步弘揚傳承傳統文化。」中國文房四寶制硯藝術大師、國家級非遺省級代表性傳承人藺濤表示,目前他們正在製作山西「一縣一硯」,將山西117個縣的文化亮點融入澄泥硯製作中,以澄泥硯為載體講好「山西故事」。

李文斌稱,絳州正在建設澄泥硯文化園,計劃將其打造成傳統非遺文化的雙創基地,已入駐17家非遺傳統文化企業,明年將投入使用。

採寫:田小麗 攝影:嶽泰世責編:武雷濤

相關焦點

  • 文博會繼續跟著記者嗨……
    好吃好看好玩的都在這裡深度融合、創新發展,在這屆文博會上驚豔亮相的,不僅有「智慧+」「科技+」,逛文博怎麼能少得了好吃的好玩的呢?繼續用一本護照來開啟我們今天的文博會「打卡」之旅。山西臺記者 劉洋:大家好,我是劉洋。今天文博會帶您看點啥,一個字「美」!
  • 迎世遺 遊古厝 逛文博
    本報記者 池遠攝福州日報訊 27日,第二屆「海絲文博月」活動於市博物館正式啟動,將推出包括「金風玉露——福州市非國有博物館精品聯展」、「一眼千年」——「雲遊」文博、「聽古城代言,講福州故事」和「迎世遺 遊古厝 逛文博」在內的一系列文博主題活動。
  • 牛轉乾坤,將到山西!
    本次聯展, 由中國文物報社聯合中國證券博物館、 北京自然博物館、天津博物館、山西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等44家文博機構 共同策劃。
  • 第四屆山西文博會 150平米「交城館」盡展交城文旅新形象
    消費日報網訊(口李曉玉 記者 李俊文 山西報導)12月5日,第四屆山西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在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開幕。山西省交城縣150平米的特裝展區——交城館,攜特色文旅產品驚豔亮相文博會。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體,以舉辦文體賽事為用,龐泉溝康養小鎮、交城山森林康養公司、社會福利中心等為主體的一批融旅遊、居住、養生、醫療、護理為一體的康養基地將成為「一小時森林康養圈」的重要節點。龐泉溝自行車挑戰賽、果老峰徒步大會、古韻磁窯馬拉松賽等賽事的成功舉辦,推動旅遊與體育深度融合,培育生態旅遊新一極。
  • 【文博溢彩】臺灣藝術博物館漂洋過海 阿里山神木雕一展風採_獨家...
    在第二屆山西文博會上,由山西工藝美術集團推出的「臺灣文化創意館」主題展覽館內,臺灣藝術博物館攜精緻木雕漂洋過海,讓山西民眾一覽奇木風採。   臺灣藝術博物館負責人介紹,此次展出的展品共有六十多件,價格從八千到幾十萬不等。
  • 山西非遺|匠心晉韻之山西三寶
    匠心晉韻,山西三寶漫長的歷史長河三晉大地的傳統技藝珍寶經過歲月的衝刷不斷創新,不斷融入現代科技放射著耀眼的光芒被譽為"山西三寶"的它們有著什麼樣跨越時空的故事呢?推光漆器以手掌推光和描金彩繪技藝著稱的一寶是我國四大名漆器之一在山西浩如煙海的傳統手工藝品中平遙推光漆器始終是一種獨特的存在
  • 「辦好文博會 展示新形象」鮮活講述山西古建築的故事
    第四屆山西文博會的腳步越來越近,作為本屆文博會的基礎運營商和重要參展企業,眼下,山西日報傳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正緊鑼密鼓準備各項參展事宜,為精彩亮相文博會作最後的衝刺。記者獲悉,本屆文博會上,山西日報傳媒集團將重點展出幾年來凝心聚力精心打造的扛鼎之作——山西日報文創園暨文旅大數據產業項目,也就是以山西精品古建築為載體,用AR、VR、MR、全息投影等科技手段,鮮活講述講好中國故事的山西篇章。  土木華章,潮湧東方。古建築是中華文明的見證者、承載者、記錄者。
  • 淺析山西大學2020文博專碩錄取情況
    今年受疫情影響,很多學校都採取擴招政策,山西大學也不例外。文博專碩今年的國家線是324,但是學校複試時進行自劃線,377以上的才能進入複試,所以總體來說山西大學對於學生的基礎知識要求越來越高,最後進入複試的人是46人
  • 觀展新體驗交流新模式產業新亮點雲上文博會不一樣的精彩
    雲南展區中,建水紫陶散發著古典的氣息;山西館內,可以把玩「山西三寶」琺華器、推光漆、澄泥硯;深圳龍崗展廳裡,「深之情」瓷器套裝可以720度進行全景3D展示……今年,多個展廳採用了3D虛擬展廳搭建技術,讓觀眾獲得「沉浸式」線上逛展體驗。該技術將全景圖與三維模型結合,不僅具有空間感和細節,也兼顧了導覽的流暢度。
  • 迎世遺 遊古厝 逛文博 第二屆福州市「海絲文博月」活動啟動
    活動啟動現場 陳楠攝東南網10月28日訊(本網記者 陳楠)昨日,第二屆福州「海絲文博月」活動在福州市博物館舉辦。活動由福州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福州市博物館、福建省雨田古代玉器博物館承辦,多家大型非國有制博物館共同聯辦。
  • 迎世遺 遊古厝 逛文博 2020年第二屆福州市「海絲文博月」活動27日...
    打造福州「海絲文博月」文旅品牌,全面提升全市人民對海絲遺產保護、文物保護、古厝保護的意識。  活動將結合福州籌辦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的契機,推出一系列彰顯福州古城歷史內涵和魅力的主題宣傳展示活動,讓世界通過福州這個窗口看到中國日新月異的變化,以及亙古不變的歷史文脈和傳承。
  • 文博會驚現98克紙張做成的相機 像素達500萬
    不過,如果是石頭版的「滿漢全席」,您會不會眼前一亮?180道黃蠟石雕刻成的「菜品」可是讓人垂涎三尺。在昨天開幕的第九屆海峽兩岸文博會上,像這樣的文創產品可不少。不管您喜歡小清新,還是復古風,抑或是古典美,在文博會上都能找到您合意的產品,還能買回家。據悉,展會將持續到7日。周末趁著天氣晴好,趕緊到會展中心大飽眼福吧。
  • 東海網丨「百縣千碗」走進文博會
    據悉,這是「百縣千碗·甌味」首次走進文博會。2018年,以助推「五養」詩畫浙江大花園建設為發力點,浙江省全面開啟了「詩畫浙江·百縣千碗」旅遊美食推廣系列活動。 溫州依山傍水,地形豐富,有海島、平地、山區等,獨特地理位置造成了迥然不同的飲食風俗文化,正所謂「五裡不同音,十裡不同俗」,像泰順的山珍和樂清的海味完全就是沒有交集的兩個版本。
  • 專利玩具小陀螺深圳文博會上轉出大市場
    寶安一本土企業研發的環保安全陀螺在剛剛結束的文博會上廣受好評,目前日接意向訂單20餘個. 「謝謝寶安區政府,謝謝文化局,我們的小陀螺現在賣瘋了!電話也打爆了!」 「參加文博會讓我本人大開眼界!要不是帶著小陀螺上了文博會,我們壓根就不知道這小小東西會有這麼大的市場魅力和前景」,梁衛平連連表示這次參加文博會讓他們企業收穫良多.
  • 臺灣展商借山西文博會推廣傳統工藝
    中新社太原12月9日電 題:臺灣展商借山西文博會推廣傳統工藝作者 高雨晴飛鵬展翅的雄鷹、前蹄騰空的駿馬、憨態可掬的熊貓……在第四屆山西文博會眾多展位中,有這樣一個展位吸引著觀眾。高雨晴 攝作為文博會的常客,吳佳雯常年輾轉於大陸各個城市,這次是她第二次參加山西文博會。「在臺灣,我們能夠接觸到的大陸文化平臺並不多。」吳佳雯希望,通過文博會這樣大型的窗口接觸到更多的大陸經銷商,同時,也讓更多的大陸觀眾了解臺灣傳統工藝品。同樣來自臺灣的宗向東,是山西文博會的常客。
  • 北京文博 | 「博物館,有範逛」,帶你逛兒童節裡的博物館
    在這段時間內,博物館和遺產地張開雙臂迎接新朋友、擁抱老朋友,呼籲大家一起關注文物保護與文博事業的發展。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為「文化遺產的傳播與傳承」,北京地區將圍繞「新技術護航文化遺產未來」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新技術如何助力文化遺產的傳播與傳承?又將引領文化遺產走向怎樣的未來?
  • 文博會上巴卡文化將與銅梁籤約 打造中國家庭影像紀錄片品牌
    在今年9月舉行的重慶文博會上,重慶巴卡文化有限公司將向大家介紹推廣這種傳承家風親情,傳播真善美的家庭影像紀錄片拍攝手法,你不妨一試。    把人類學、影視學、傳播學整合運用到家庭紀錄片的拍攝中,聽起來是不是很高大上?9月舉行的文博會上,重慶巴卡文化有限公司將與銅梁籤約,建設中國家庭影像資料庫。
  • 臺灣商家「點讚」山西文博會 文化同根連結兩岸情
    臺灣商家「點讚」山西文博會 文化同根連結兩岸情 2017-08-2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王禕   中新網太原8月25日電 題:臺灣商家「點讚」山西文博會
  • 劉慈欣、文博會、聽寫大會……山西文化產業牛哄哄
    劉慈欣,牛!寫了本讓山西人、讓中國人極其長臉的書。  說完「劉慈欣獲雨果獎」這個大事件,就得繼續絮叨一下第二屆山西文博會,因為文博會可絮叨的東西太多了。這回給大家介紹幾個首次在文博會上亮相的稀罕東東。  先來看,石末硯。  石末硯源自唐朝,是利用山中爛石研成粉末,由特殊工藝燒制而成。燒制後呈現的顏色各異,澄泥硯所燒出的窯變等顏色石末硯均可為之。
  • 關注文博會|世界頂級吉他下周亮相文博會,日本三味線表演將帶你...
    在即將於9月12日開幕的第八屆重慶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上,觀眾們可在展場中零距離感受世界頂級吉他的魅力。如果說愛好音樂的你看了全球最牛的「六弦琴」還不過癮,在本屆文博會上,日本駐重慶總領事館還專門邀請到日本愛媛縣的傳統樂器表演——三味線來渝,更將讓觀眾們親耳聆聽到來自異域的傳統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