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30日
中國裁判文書網的文書總量超過了1億篇
打開中國裁判文書網,「今日新增」「文書總量」「訪問總量」等數據還在不斷上漲。
據統計,近3個月裁判文書日均增長約7.78萬篇,日均訪問量4000萬-5000萬次。記者同時注意到,截至9月3日9時,中國裁判文書網首頁顯示的實時訪問總量已經超過480億次,比起9月2日的訪問量,激增了6400萬次以上。
「破億」消息既出,全社會矚目。
這些數字的背後,是「正義不僅要實現,而且要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的實際舉措,是對「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的堅定決心,更是實現「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目標的必然要求。
以「億」為單位的數字是如何煉成的
從2013年7月1日中國裁判文書網開通,到文書總量突破1億,僅僅經過7年零2個月。
「這是中國司法制度歷史上值得記上一筆的時刻。
短短七年間,中國的裁判文書公開實現了質的跨越,朝著制度化、規範化、標準化、信息化方向大踏步前進。」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呂豔濱給出了很高評價。
7年前,最高人民法院在中國裁判文書網集中公布第一批裁判文書,邁出了裁判文書上網公開工作歷史性的一步。
2014年元旦,各級人民法院嚴格落實《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在網際網路公布裁判文書的規定》的要求,陸續將生效的裁判文書在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也就是在同一年開始,最高法院按季度製作全國法院裁判文書上網情況通報,強化對全國法院裁判文書上網工作的統一化、精細化管理。
僅僅一年半之後,2015年6月,中國裁判文書網便做到了「案件類型全覆蓋、法院全覆蓋」,全國三十一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三級法院已全部實現生效裁判文書上網公布。
又經過半年,2015年12月15日,中國裁判文書網全新改版上線。圍繞「內容權威、技術先進」兩大重點,新版中國裁判文書網為社會各界帶來了更加人性化、智能化的用戶體驗,內容也進一步覆蓋到民族語言裁判文書。
自2016年8月起,中國裁判文書網每天都有超過2000萬的訪問量,且呈逐日增長趨勢。數據顯示,2020年7月日平均訪問量高達5197萬人次。
2016年10月1日,修訂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在網際網路公布裁判文書的規定》正式施行,加大裁判文書公開力度,增設保障公開的一系列配套制度。同日,中國裁判文書網APP手機客戶端正式上線,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和專業用戶對裁判文書的多樣化需求。
2019年8月2日,中國裁判文書網訪問量已經突破300億次,文書總量超過7400萬篇。1年零28天之後,上網裁判文書總量正式開始以「億」計。
「不僅文書公開的數量巨大,對司法文書的訪問量也非常驚人。」全國人大代表,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理事、天津律師協會會長才華對「480億」印象十分深刻,「這說明了普通公民對司法工作關注度的大幅提高。」
迅猛增長的數字,反映了人民群眾對人民法院司法公開的積極回應,更是督促進一步完善這一制度的強烈信號。
裁判文書大數據僅僅是「數據」嗎
裁判文書上網大勢所趨、眾望所歸。
早在20年前,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何海波還是博士生的時候,就大膽設想過,「最高法院建一個網站,全國各級法院下判決後,即把判決書分門別類發到網上。」13年後,中國裁判文書網實現了這一設想。此後,多次參加最高法院裁判文書公開研討會,兩次跟蹤調查裁判文書上網公開情況,何海波親眼見證了中國裁判文書網的成長。
「裁判文書上網公開進展之快、規模之大,超出了我最初的想像。」何海波感嘆。
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中國裁判文書公開網以「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姿態,深入到法律人乃至廣大非法律領域人士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法治的核心問題是讓人知道法律是什麼,從而做出相應行動。」何海波認為,法院可以參考先例判決,當事人根據司法案例判斷要不要起訴、是不是接受調解,公司可以據此進行合規審查。由於立法不可能包羅萬象,法院的判例有時更能說明現行的法律規範。
2017年2月,吉林省靖宇縣人民法院受理了該院有史以來第一件公益訴訟案。案件由檢察院提起,訴靖宇縣人民防空辦公室。對縣城法院來說,從立案到審理直到最終裁判,都是全新課題。面對這樣的挑戰,行政庭審判人員利用中國裁判文書網檢索相關案件,找到了很多案件證據採信及法律適用方面的有力支撐。
「對於基層邊遠地區法官,案件數量有限、類型較單一,當出現這種新類型案件時,其他較發達地區對於此類案件的審判形成的一套完整體系,可以為初辦此類案件的法官提供經驗參考。」事後,承辦法官感嘆,「有一個方向提供指引,這就是裁判文書公開為我們法官提供的便利。」
2020年7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統一法律適用加強類案檢索的指導意見》試行,要求承辦法官依託中國裁判文書網、審判案例資料庫等進行類案檢索,並對檢索的真實性、準確性負責。
除了類案參考,裁判文書公開也為司法工作者提供了新的工作思路。
浙江省義烏市檢察院檢察官在審查批捕一起販賣毒品案中發現,何某在該案中起主要作用。但因何某沒有被抓獲歸案,公安機關以無法確認其真實身份為由,未予立案偵查。
一次訊問中,同案犯回憶起何某說過在重慶因打架獲刑。
檢察官留意到了這個細節,在中國裁判文書網根據何某全名以及可能涉及的幾類罪名進行檢索,最終鎖定了一份裁判文書。隨後,檢察官依職權調取何某信息、進一步詢問同案犯,確定了何某與判決書中「何某」確為同一人。
據此,公安機關對何某展開上網追逃,並於2019年8月22日在重慶將其抓獲歸案。法院以販賣毒品罪一審判處被告人何某有期徒刑十二年零六個月,並處沒收財產15萬元。
「裁判文書上網,對於促進公正司法、提高文書質量、便於社會監督具有重要意義。」全國人大代表,山東鳶都英合律師事務所黨支部書記、主任高明芹說,「我作為一名律師,工作中經常使用這一平臺,查找需要的法律文書,借鑑已經生效的法律判決,極大地方便了工作。」
對非法律工作者來說,裁判文書公開則為社會誠信體系提供權威素材,彌補信息不對稱,為人們在生產、生活中更理性選擇交易、交往對象等提供參考。
吉林省四平市中級人民法院受理過一起借款合同糾紛案件,當事人農聯社與劉某籤訂個人信用借款合同,但借款逾期後,劉某經多次催要未能償還。農聯社在起訴劉某過程中,通過中國裁判文書網查找涉及劉某的相關裁判文書,了解到劉某的涉案情況,迅速決定申請法院對劉某採取財產保全措施,有效減少了資金風險。
曬出的海量文書價值何在?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呂豔濱專門撰文指出,「於一般公眾和研究者而言,可藉此觀察個案、分析類案,普及法律知識甚至尋找判案規律;於數據挖掘服務提供者而言,可藉此尋獲巨大商機、開發多種產品,服務各行各業。對全社會來說,中國裁判文書網就是一座永不衰竭的富礦。」
一句句「Wow」「Amazing」的讚嘆何來
據統計,目前中國裁判文書網有超過15億次的訪問量來自海外,覆蓋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
亞洲國家最為關注,其次為北美洲、歐洲、大洋洲、非洲和南美洲;從國家和地區來看,來自美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印度、德國、俄羅斯、英國的訪問量靠前。
其中,來自美國的訪問量超過6億次,來自亞洲國家的日本訪問量超過0.6億次,印度超過0.5億次,韓國超過0.2億次。
從國外訪問數據的維度看,中國裁判文書網作為目前全球最大的裁判文書網,在超15億海外訪問量的背後,是其本身擁有的巨大能量。
「中國裁判文書網巨大的文書公開量和訪問量,得益於我國日益增長的國際影響力和信息化建設水平的不斷提升、智慧法院的成功建設。」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律師協會會長肖勝方認為,公開源於自信,公開促進公正,大量的案例公開是「陽光法院」建設的重要成果和直觀體現。
他表示,近年來,我國法院審判工作的效率和公正性不斷提升,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和肯定,在世界銀行發布的營商環境報告中,我國法院審判工作在各項評價維度中都得分比較高。
「數百億次的總訪問量和超15億次的海外訪問量充分證明,隨著我國日益走向世界舞臺中央,中國裁判文書網已經成為展示我國現代法治文明的重要窗口。」肖勝方說道。
當何海波回憶在國外做訪問學者時,跟外國同行談及中國裁判文書網公開,許多人覺得很新鮮,常常發出「Wow」,「Amazing」的讚嘆!
「就像『天眼』、超大型計算機一樣,裁判文書上網也可以說是一項國家級的工程,別的國家想做也做不了。它體現了我們體制的巨大優勢。」他說道。
目前,在哥倫比亞大學、史丹福大學、伯克利大學等知名學府,一些研究機構開始以中國裁判文書為樣本,從事中國法律的實證研究。何海波認為,中國裁判文書公開引起了國外學者的關注,增強了他們研究中國法律問題的興趣。
同樣,經常參加國際研討會議的北京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唐應茂,也總能聽到外國學者對中國裁判文書網的評價,語句中帶著驚訝與羨慕。
「中國裁判文書網確實走在了世界前沿,數據利用比較充分。」唐應茂表示,中國法院重視信息公開,為學者提供了研究機會和數據寶庫。
同時,他也建議,一是中國裁判文書網的建設是一項大型系統工程,需要持續投入,形成中國模式;二是進一步加強文書公開的程度與廣度;三是細化網站實名制登陸的標準和要求,區分商業與非商業;四是將典型案例的裁判文書翻譯為英文進行公開,確保數量和質量,進一步擴大國際影響力。
裁判文書公開,將從「1億」走向何方
由於部分公司利用相關技術非正常渠道獲取裁判文書數據,大量「爬蟲」湧入,網站負荷過大,許多用戶反應中國裁判文書網存在「反應速度慢」「網頁無法顯示」「下載失敗」等問題。
對此,為進一步確保正常用戶對裁判文書網的訪問體驗,中國裁判文書網於9月1日再次進行改版升級,用戶將需通過手機號碼驗證的方式進行註冊。網站升級後,何海波的朋友圈裡不止一個人評論:「好太多,下載流暢。」
對於文書數據的深度挖掘利用,呂豔濱認為,要本著開放態度區別對待。「實踐證明,利用爬蟲無序抓取文書數據造成網站不堪重負,嚴重影響了普通用戶查詢利用。為此,應開闢專門渠道、待籤訂合同明確權責後進行個別授權。這將有助於最大限度發掘文書數據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
不可否認的是,僅有「7歲」的中國裁判文書網還非常年輕,在飛速發展過程中,「成長的煩惱」不可避免,需要法院乃至全社會一同探索解決。
高明芹指出,目前,上網的文書一審案件比較多,二審、再審案件裁判文書少;對當事人個人隱私及個人信息的處理不一致;裁判理由公開有待加強。
才華則認為,其他大量具有指導性意義的文書,也可以考慮未來有條件地進行公開。「諸如不起訴決定書、不批准逮捕決定書等法律文書,也同樣有很強的指導作用。」
「規範裁判文書上網流程,加強發布監督管理;進一步提高法官素質,打造精品裁判文書;完善立法,將裁判文書上網納入法律規範。」 在完善裁判文書公開方面,高明芹提出了三點看法。
何海波也建議推動有關裁判文書公開的立法工作。「如果能夠制定一部更加全面的《司法公開法》,必將有助於鞏固和推進司法公開,有助於樹立法治中國的良好形象。」
儘管「裁判文書上網工作中還有不少具體問題有待繼續改進」,但何海波也不吝讚美,他表示,裁判文書上網已經成為中國司法改革的一項切實成就、法治國家建設的亮麗名片。
「裁判文書上網公開方向正確,前途遠大。我們做了一件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的事情!」
來源: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