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安中學黨委書記、校長田秀敏被評為「2020年四川省中小學名校長」,他是今年廣安區唯一一位獲此殊榮的校長。
田秀敏,男,1973年1月生,四川嶽池縣人,教育碩士,高中生物高級教師。1997年8月參加工作,先後擔任廣安友誼中學副校長,四川省華鎣中學黨委書記、校長,四川省廣安中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四川省廣安中學黨委書記、校長。工作期間,先後榮獲「全國優秀教師」、省「優秀團幹部」、省「群眾體育先進個人」、市「勞動模範」、市「十佳教師」、市「優秀教育工作者」等稱號。
厚德修業練本領 正心誠意育蒼生
「經過新冠肺炎疫情,我們發現基因序列是不是非常重要......」9月7日,田秀敏正在為高二(13)班的學生們上生物課,講解基因序列相關知識。
「田老師的課非常風趣幽默,能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而且田老師能在課後與同學打成一片,細心地為我們解答問題。」該校學生滕艾玲高興地說道。
從教23年來,田秀敏始終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奮發進取、拼搏奉獻,敢於擔當,敢於創新,熱愛學習,不斷提升自己業務水平,先後參加西華師大生物教學論研究生班和重慶師範大學教育碩士班學習,獲教育碩士學位。同時,堅持從事高中生物教學,多次在《生物學教學》《中小學教育》《四川教育》等國家、省級報刊上發表教研文章50餘篇,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努力提升個人職業能力素質。
「作為一名校長,更作為一名教師,教好學生是我們的首要任務,我們不僅要教學生知識,我們自己也要多讀書,多寫書,不斷學習提升自己,與學生共同成長、共同進步。」田秀敏由衷地說道。
此外,田秀敏還曾獲生物教師教學大賽省二等獎、市一等獎,多次命制市統考試題,編寫的高中生物目標測試題在全市發行,參編的高中教輔圖書13冊在全國發行,並參與國家、省、市課題研究11個。
雲帆高張爭朝夕 改革創新提質量
「同學,請將垃圾分類放在垃圾桶裡......」9月7日下午,一群身穿紅色「善」字馬甲的學生,正在進行文明勸導、衛生保潔等「微善」行動,他們的身影成為校園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近年來,廣安中學秉承「以德鑄魂,以善育人」的德育理念,在全校6個年級116個班建立「微善」社,廣泛開展社會實踐、文明勸導、公益勞動、志願服務等「微善」行動,引導青少年崇善學善行善,大力弘揚向善文化。
日行一善,善微亦可貴;善行一生,善恆品德高。在廣安中學工作以來,田秀敏堅持「以德鑄魂,以善育人」的德育理念,弘揚小平精神,推行德善教育,開設校本課堂學善,利用道德講堂勸善,開展志願服務行善,推行善行義舉揚善,加強課題立項研善,提升善行教育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釐清並完善了治學治校的文化理念系統。
在他的帶領下,廣安中學還堅持五育並舉,德育為先,質量立校,不斷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利用智慧課堂、創客空間等現代教育手段,傾力打造「三個面向進課堂」的教學特色,打造廣安中學課堂教學特色,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不僅如此,他還啟動英語教學改革,提煉「一關注、三保障、六優化」的改革思路;推動初中數學教學改革,重構數學知識體系,根據學生認知規律,循序漸進推進學習內容。同時,實施OKAY智慧課堂,探索出「六部曲」智慧課堂教學流程(課前預習、課堂釋疑、課堂評價、練習反饋、達標測試、遷移提升),初步構建起「數據分析,先學後教,以學定教,自主發展」的新型教育模式。學校經驗在第六屆國際智慧教育展覽會上得以交流,學校被評為「2019年度智慧教育示範學校」。
近五年來,廣安中學的4名學生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錄取,5名同學奪得廣安區狀元,應屆畢業生被雙一流院校(原985、211院校)錄取941人,高考應屆重點上線1814人,本科上線5260人,重本上線率、本科上線率等升學指標位居全市前茅。
規範高效強管理 凝心聚力創名校
2017年11月,廣安中學啟動「中華名校」創建工作,確立了辦學理念一流、教學管理一流、教育質量一流、育人環境一流、辦學設施一流的創建目標。
目前,廣安中學正處於創建「中華名校」的集中攻堅階段。據介紹,廣安中學秉承「內圖個性之發展,外圖貢獻於其群」的辦學理念,堅持以「有序、務實、高效」為管理目標,按照「理念先進、管理科學、精簡高效」原則,建好三支隊伍,構建起立體管理體系,實施抓校風創名校,抓教風培名師,抓學風育名生的「三抓三名」工程,落實能說會寫,能學會創,能交會處,能歌會舞的「四能四會」要求,通過課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協同育人、管理育人六種育人方式,全面深化課堂教學和課程改革,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特長培養。同時,大力改善辦學條件、全面美化育人環境,著力打造成為「中華名校」。
「我們將堅定創建中華名校的目標,彰顯德善教育和藝術教育兩大特色,加強管理隊伍、教師隊伍、學生隊伍建設,踐行管理精細化、課堂高效化、課程立體化,校園人文化建設,把廣安中學建成質量一流、影響深遠、特色鮮明的中華名校。」田秀敏表示。
傳承百年教育夢,彩雲長在有新天。廣安中學將不忘育人初心,為學生成長「計深遠」,奮力書寫「為黨育人 為國育才」的新時代教育答卷,辦好人民滿意教育,辦成學生最喜愛的學校。
全媒體記者 | 廖小兵 蔣勇 周娟 通訊員 | 楊芸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