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千世界裡,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把自己封閉在自己的世界裡,他們不僅缺乏正常人的情感,還缺少融入社會的能力和自我生存的技巧,這群特殊的孩子是自閉症兒童。雖然他們與我們不同,雖然他們像是擁有一套不屬於地球人的思維方式,像來自遙遠星球,但這群「星星的孩子」仍然可愛,依然有眾多愛心人士關心、愛護著他們。
費立教、聞新妍、楊凡是齊齊哈爾大學應用心理學專業學生,每周三都會來星星寶貝孤獨症康復訓練中心「籤到」。每到這時,他們也從學生「搖身一變」成了老師,把注意力都集中在這群「星星寶貝」身上。
又是一個周三,16時10分,費立教、聞新妍、楊凡來到康復訓練中心,開始準備當天的課程。這一天,她們要教孩子們給雪人塗色。
16時30分,上課時間到了,留下來上繪畫課的孩子們,在家長的陪伴下坐好。三名「小老師」便開始「施展功力」了。
「雪人是白色的,帽子是紅色的……」這邊,費立教耐心地在黑板前做著示範;那邊,聞新妍和楊凡走到孩子們身旁細心糾正,雖然與孤獨症孩子溝通困難,但她們還是輕聲細語,滿臉笑容。
「這群孩子真的是可愛,我們不會錯過每一次和他們接觸的機會。」在為這群孩子服務的一年多時間裡,這三名小老師風雨無阻,哪怕是臨近假日,面對客運高峰期,她們也會選擇靜下心來為孩子們上課,不會提前回家。
「別看這些小老師歲數也不大,但她們做起事來很認真。」星星寶貝孤獨症康復中心主任石孔春給記者翻看起費立教、聞新妍、楊凡每節課後所總結的課程簡報,上面既有上課照片,又有課程內容,記錄得清晰細緻。
「自閉症兒童在社會交往和語言溝通方面存在嚴重障礙,而繪畫是一種不通過語言便可以直接表現其心理特徵,也是兒童表達自己最主要的途徑之一。」石孔春告訴記者,自閉症兒童可以通過繪畫來抒發情感和宣洩情緒,可以把自己內心世界無法用語言表達的事情,通過繪畫展現出來。
正如石孔春所說,兒童繪畫作為一種有效的溝通和治療方法,已經越來越受到心理學界和教育界人士的關注。其實,學生志願者教孤獨症兒童學繪畫已經在康復訓練中心開展了十餘年。在這10年的時間裡,齊大的志願者們不間斷地為孩子們上課。
「剛開始教孩子們是有些吃力,後來我們幾個一邊上課一邊研究方法,家長也在一直鼓勵,後來孩子們逐漸接受我們,喜歡上了畫畫,這讓我們很有成就感。」聞新妍表示,為孩子們服務改變了她的性格,讓她變得更有耐心,她和費立教、楊凡都會堅持為孩子們上課,「我們希望星星寶貝們也能多多感受這世間的美好。」
(註:本文轉自2017年5月2日出版的《齊齊哈爾日報》,作者:鄭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