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具盒裡的時空漫遊》:文具的發展史 就是人類的文明史

2021-02-19 記住樂

宅男怪咖考據癖的「無聊之作」


《文具盒裡的時空漫遊》

作者:英 詹姆斯/沃德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9月

#關於作者#

詹姆斯·沃德(James Ward),英國人氣博客「I Like Boring Things」博主,其博客曾登上過《獨立報》(The Independent)、《觀察家報》(Observer)以及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作為文具俱樂部的創始人之一,《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和英國廣播公司第四廣播電臺(BBC Radio 4)都對其進行過專題報導。《文具盒裡的時空漫遊》是他的第一部作品。

#速讀#

《文具盒裡的時空漫遊》由北京華章同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策劃發行。這本趣味文具史一經面市就頗受關注,我曾在單向街書店裡的熱銷區見過,好多讀者都被這本書而吸引。這本書的作者是英國人詹姆斯·沃德,是個「宅男怪咖考據癖」,這本書是作者的處女作。

這本書講了關於文具的很多細節:

1.Moleskine手帳本的流行得益與這三個人:梵谷、畢卡索、海明威,因為這三個人都用。Moleskine的手帳本就像筆記本電腦中的蘋果,但是現在的Moleskine手帳本並不是最初的手帳本,而是一家義大利文具公司生產的。

2. 最早的明信片都是手繪的,後來出現了黑白照片印刷的明信片,人們會在黑白照片上塗色來使之更真實漂亮。希特勒就曾經想依靠塗色來謀生。對,這個希特勒就是那個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阿道夫·希特勒。

3.塗改液是一個偉大的發明。這是由一個老打錯字,且公司會因為錯字罰款很高女職員發明。除此之外,還間接促使了MTV的成立,因為這位女士死後留下了大筆的遺產,她的兒子用這筆遺產創立了MTV。

得益於華章同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我們採訪了本書的編輯餘椹婷:

聲音|餘椹婷


#書摘#

文具發展史就是人類文明史,這麼說不算過分。兩者的區別在於用瀝青把木頭黏在燧石上做手柄、形成一個簡單的矛和百特膠棒膠水之間;存在於用來製作最早期巖畫的顏料和原子筆墨水之間;存在於埃及莎草紙和 A4 紙之間;存在於在蠟板上寫字的鐵筆和鉛筆之間。為了思考,為了創造,我們需要用筆記下東西,組織我們的思想。為了做那些事情,我們需要文具。

 

或者是——為了做那些事情,我們曾經需要文具。

可現在呢?

現在我們有電腦、網際網路、電子郵件、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

我們記錄自己思想和想法的能力不再包括手寫。我們可以在坐公交車時用手機打出快速便籤,回到家打開筆記本電腦時就可同步查看便籤。

任何信息都可以在雲端同步、索引、儲存,並在無數的設備上即時檢索出來,同時還有我們在旁邊標記的東西。

我們不會再翻箱倒櫃只為了找到潦草記下一些東西的小紙片。

不會再有潦草難辨的字跡、筆墨用盡、鉛筆折斷或者墨水汙跡。只有一個流暢、無縫、高效的未來。

 

原子筆的前途如何?幾年後,文具會否會消亡?


鋼筆、原子筆的前途會如何?

似乎不可能。文具歷史悠久,不會輕易消失。它只需重新調整,重新定義自己的用途。

作家兼技術專家凱文·凱利(Kevin Kelly)曾稱「技術的物種」是永生的;即使是看似滅絕的技術,在其他地方仍保持生機——不是與其他形式結合、改造成玩具或玩物,就是被業餘愛好者和狂熱人士保留下來。

凱利寫道:

 

技術不會消亡,幾乎沒有例外。時間一長,生物物種難免消亡,但技術在這方面與生物物種不同。技術建立在想法的基礎之上,文化就是它們的記憶。如果被遺忘,它們可以被人復活並被記錄下來(用越來越先進的方法),那樣它們就不會被忽視。技術是永恆的。


凱文·凱利(Kevin Kelly)

 

電燈泡發明後,人們不再需要用蠟燭照明,但蠟燭並未消失——只是換了用途。

它從技術轉向藝術,如今,我們視之為浪漫之物而非可怕的火災隱患。與 CD 或 MP3 相比,黑膠唱片容易破裂的缺點變成了溫暖和魅力。想想拿著一本書、一疊紙、墨水和膠水的親身體驗與相應的電子書之間的區別(順便說一句,嗨!若你正在 Kindle 上讀這些內容,你可不知道你錯過了什麼)。文具的缺陷——例如墨水可能留下汙跡,筆記本上的紙容易撕壞——也是文具魅力的一部分。不像電腦上的文件,按個按鈕便可不斷複製分享,手寫信件是獨一無二的私人物品。即便只是在便利貼上寫下一串電話號碼,也是接觸實物。實物很有意義。人們喜歡。

 


 頭士樂團成員約翰·列儂手寫歌詞(圖)

儘管我們正在步入數字時代,人們仍覺得實物可靠。

軟體設計師已使用擬物化設計——以另一種材料或形式複製一種物體的實體特徵——很久了,用戶能立刻明白如何操作新界面。視覺隱喻,例如放大鏡代表「查找」或者螺母和螺栓表示「設置」都很容易理解。因為它們與我們真實世界的經歷有聯繫,所以我們能理解。


擬物化設計示例圖

N. 凱薩琳·海爾斯(N. Katherine Hayles)在她的《我們如何成為後人類》(How We Became Posthuman)一書中將同形物描述成「臨界設備,讓一個概念集群到另一個概念集群之間的轉換更加順暢」。

「桌面」這個詞和它被人從傳統辦公空間複製到電腦屏幕是一個經典案例。1983 年,蘋果及其 Lisa 電腦系統提出了這個概念。

在它發布之前,格雷格·威廉斯(Gregg Williams)為《比特》(Byte)雜誌預測新電腦系統時,引用了一位電腦工程師的話,「電腦要處理文字、歸檔、收發電子郵件,要做所有事情」。之前,文檔的建立、分發和存儲都有不同的程序,每一個都有自己的基礎設備(打字機、橙色的「僅供內部使用」信封、文件櫃),但現在一個灰色的小盒子就能完成所有事情。

 

威廉斯這樣描述桌面隱喻的價值以及它用「文件夾和報告之類可識別物體」來讓用戶確信他們的數據是安全的:

 

它似乎在告訴你:「畢竟,電腦文件可能神秘消失,但文件夾、報告和工具不會。如果文件消失,還有符合邏輯的解釋——你把它清理或者放到其他地方了。在兩種可能中,情況仍然是可以掌控的。」


用單向空間出品的文具,布置的真實桌面

 

好吧,無論如何,通常是在你掌控下的。

 

除了桌面的隱喻,文具在擬物化設計之外也做得很好:回形針用來給電子郵件添加附件;信封用來表示有新信息;在圖像處理軟體Photoshop中會用到鋼筆、筆刷、鉛筆和橡皮;圖釘在博客系統(Wordpress)中表示帖子;鋼筆表示「寫新郵件」;剪貼板和剪刀表示剪切和粘貼;記筆記的應用設計成像黃色拍紙本的樣子;螢光筆和便利貼。不勝枚舉。

當然,並不是只有給電子郵件添加附件的時候才用到電子回形針。微軟 Office97中第一次出現了「大眼夾」(Clippy)這個活潑的形象,當用戶在微軟 Office 上寫信的時候,它就會跳出來說「看起來你在寫信」,這讓數百萬人非常惱火,Office 2007 移除了這個形象。Office 有好幾個助手形象(包括一個男管家、一個機器人和一個巫師),但「大眼夾」是系統默認形象,也是在用戶中引起最強烈反響的一個。這個形象由住在華盛頓貝爾維尤的插畫家凱萬·艾特貝裡(Kevan Atteberry)設計。起初,Office 助手錶中有 20 位藝術家設計的助手形象,約260個,經過廣泛的用戶測試後,最後減至十個。艾特貝裡設計了這十個中的兩個,「大眼夾」是最受喜愛的。


office 大眼夾

「大眼夾」明顯是以回形針設計為基礎,但比例稍有改動,為眼睛留下空間(金屬絲的兩個末端與普通回形針相比非常短)。艾特貝裡認為,這是「最形象的回形針」,所以用了這個設計。通過使用回形針,他不僅反映了它的形象身份,還強化了它的形象。形象設計沒有留下很多賦予「大眼夾」人格的空間,所以用眼睛和眉毛來表達情感(艾特貝裡解釋說這是「傳達情感非常有力的元素」)。

起初,艾特貝裡並不知道「大眼夾」多出名,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他用的是蘋果 Mac 機。但當他拜訪客戶和朋友,看見他們用 Word 的時候,他意識到「大眼夾」非常出名。有名但非所有人都喜歡。艾特貝裡說:「有人愛它,有人恨它,非愛即恨。恨它的人發現我是設計者時,會向我道歉——但他們還是恨它。」

這些視覺隱喻甚至能讓某些過時的習慣以數位化的形式重生,讓過時的形式延續下去——20世紀70年代,拉裡·泰斯勒(Larry Tesler)及其團隊在施樂公司帕洛阿爾託研究中心(Xerox Corporation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創造了「剪切和粘貼」這種說法,我們現在仍在使用,儘管在現實辦公生活中,從一頁紙上剪下一段文字貼到另一張紙上的做法已經不復存在。類似的還有用一個老式電話聽筒來表現智慧型手機中「打電話」的功能。

在史蒂夫·賈伯斯的領導下,蘋果公司的設計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擬物化設計(網際網路日曆i Cal 的皮革針腳設計顯然源自灣流噴氣式飛機內部)。

然而,隨著喬納森·伊夫(Jonathan Ive)取代史蒂夫·福斯託(Steve Forstall)成為蘋果人性化界麵團隊的領導,為了 2013 年 IOS 7 系統的發布,對真實世界設計元素的依賴有所縮減。

微軟的美俏(Metro)設計語言用於 Windows 8 視窗作業系統和Window Phone手機作業系統,這一設計語言似乎有意與蘋果過度使用的擬物化設計區分開來,轉而致力於排版和乾淨、扁平的設計,這些才是「真正數位化的」。

我們平板電腦和智慧型手機上的擬物元素逐漸被更簡單更扁平的設計取代,這其實致使我們更欣賞實物(真正的實物,不是披著皮革紋理的數碼)。

沒有了擬物元素的支撐,在筆記本上書寫和在平板電腦上輸入的區別將更加明顯。兩者各有長處,但它們是為不同目的採取的不同行動。互不牽制,皆能繁榮。


美美的文具:日本HIGHTIDE PENCO 黃銅製大人的鉛筆

所以,當人工智慧打敗人類智力的時候,那些急於宣告書寫滅亡的人,或是期待技術取代傳統書寫的高科技擁躉,都不應興奮過頭。文具不會滅亡。文具產生於文明之初,不會在網際網路之類勇敢的暴發戶面前不戰而敗。


依然有很多人,痴迷於各類文具

而且,鋼筆不會因為你進入隧道就突然寫不出字來;沒有人會因為鉛筆沒電而需要借充電器;在鼴鼠皮筆記本上寫字,永遠無須擔心信號不好或本子會在你保存內容之前不慎摔碎。


鼴鼠皮筆記本

鋼筆未亡。鋼筆永生。

- END -

合作請發郵件至:readnewbook@qq.com

新浪微搏:@新書速讀  

微信號:readnewbook
有趣的新書,有趣的你,在這裡相遇

長按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收聽微電臺

相關焦點

  • 文具盒裡的世界,原來是這樣有趣
    (原標題:文具盒裡的世界,原來是這樣有趣) 朱曉劍戀物
  • 「文具文創潮玩薈」 假期邀您來王府井書店打開多彩文具盒
    BOX」(我的多彩文具盒),開啟奇妙的探秘之旅,享受一站盡攬古今中外文具文創潮玩的嗨翻天的購物體驗。一是中國書店四寶堂文房四寶特展,中國書店四寶堂開設頗具中國傳統特色的筆墨紙硯特展,帶領讀者品味傳統文具的本原文化。二是王府井外文書店進口文具展,匯聚大量筆、本、墊板、文件夾,不僅精緻、美觀,設計工藝更加科學、更加耐用,更多的是將原有的日用品或者文具加上獨特設計的外包裝,賦予了原本平常的物件不平常的小細節。同時,活動期間,讀者還可以看到文具盒裡的新奇特。
  • 書皮、書包、文具盒——小小文具見證生活走向富裕的腳步
    每逢開學前,父母都會為孩子竭盡所能準備嶄新的文具,從用報紙給新課本包皮,用碎布拼接嶄新書包,到「拉杆箱」式的書包裡裝著新樣式筆袋……時代在進步,百姓生活越來越好,小小的文具寄託的是對孩子學業進步、茁壯成長的期盼,承載的是一代代人接力追求幸福生活的夢想。
  • 「用刀子削鉛筆才是王道」:高端文具的低調復興
    為什麼在各大售賣精品文具的商店裡,文具的生命力不減反增,而且越來越受歡迎呢?方所文化處品牌行銷經理蕭富藍說:「文具現在變得越來越吸引人,除了自身實用性的功能之外,還因為文具是一個有溫度、有記憶的工具。人們在使用文具的過程中,甚至會產生時空的切換感,覺得時間慢了下來。」根據蕭富藍的觀察,來方所購買文具的消費者主要有四種類型:學生族群、手帳愛好者、商務人士以及藝術相關從業者。
  • 這個國慶,來王府井書店打開多彩文具盒
    多元展覽,感受文具盒裡的古今中外王府井書店店堂內,對比強烈的黃綠藍黑純色撞色搭配,誇張的簡筆插畫人偶造型、個性張揚的塗鴉體藝術字……諸多新潮趣味元素組合而成的海報、地貼、電子導購屏,引導讀者拾階而上,來到書店5層、6層,進入「文具文創潮玩薈」主展場——「我的PENCIL BOX」(我的多彩文具盒
  • 80後90後憶兒時文具 多功能文具盒成「土豪」專用
    按下按鈕,能自動伸縮;翻開筆盒蓋,正反面都可儲存;還有自動卷筆刀……近日,有網友在微博上曬出小時候用過的多功能文具盒,引發80後、90後網友追憶。不少網友表示,小時候只用過普通的鐵皮文具盒,多功能文具盒太高檔,只有「土豪」才用得起。  十多年前,一個多功能文具盒15元  在福州鼓樓區工作的孫先生告訴記者,他是80後,十多年前,一個多功能文具盒一般要15元,而鐵皮文具盒才3元左右,對比之下只能買鐵皮的。
  • 文具盒裡裝一個月工資 莫讓文具成內卷的焦慮
    有家長直呼:文具盒裡裝的不是筆,是一個月的工資。80 後、90 後的父母上學的時候,賣文具的地方叫「xx供銷社」和「xx小賣部」,他們一支鉛筆最後 得 綁上小木棍用,本子反面都沒地方寫了才扔。80 後、90 後上學的時候,賣文具的地方變成了「xx 文具店」,一根筆芯5毛,一支中性筆2塊,一盒20塊的晨光用一學期。
  • 馬向陽:文具盒!
    進城的機會實屬不易,一年也就只有過年買衣服這一回,大多時候,父親都是步行進城,步行來去六十裡路,來去都是黑天,早上天不明,回來天已黑。街上車輛比鎮上多多了,城裡就是繁華啊!姑姑問我需要什麼東西,她可以了滿足我的心願,讓我一時半會兒,確實想不到需要什麼。姑姑見我說不出來,「不用著急和,等你想好了,告訴我!」我心裡樂滋滋的,但想來想去,最終說了一個詞:筆盒。周圍的同學都有筆盒,並且都很精美,有單層的,也有雙層的。 當然,雙層的文具盒是最流行的。
  • 與文具盒有關的記憶
    印象很深的是有一個女同學,把書本裝在一個網兜裡拎著,她的書本四個角都是卷的,筆總是會從網眼裡掉出來。像我這樣有一個母親親手縫製的格子布書包斜挎在肩上,是很讓小夥伴們羨慕的。 那時用的文具也極其簡陋。鋼筆是哥哥姐姐們用過的,在修筆攤上修過若干次了,仍舊是下水不暢或老漏墨水;鉛筆要用到只剩下一個鉛筆頭,手指幾乎都快要捏不住了。
  • 小文具裡看時代大變遷 爺爺的筆袋是藥盒 爸爸的文具盒有三層 我的...
    暑假剛過,又迎來開學季,剛放學的學生背著雙肩包、拉著拉杆書包跟隨家長走進文具店,採購新學期的文具。看著店裡琳琅滿目、不同主題的文具用品,不禁回想到,當年,父母、祖父母上學的時候也會有這樣的「儀式」嗎?文/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高譯丹從藥盒、布袋到花式筆袋每到開學季,學校附近的文具店就會迎來「高峰期」。9月2日下午4時許,記者來到南昌五中附近的文具店,店內生意火爆,在收銀臺結算的家長每人手裡都拿著一大袋子文具。
  • 瀋陽:橡皮、文具盒、筆袋等文具都印著「金榜題名」
    「紅顏色商品」熱銷  在龍之夢小商品城,位於負一層的文具銷售區,人頭攢動。一位銷售人員介紹說,從6月初開始,前來買文具的學生和家長就多起來。這周末又要中考了,這兩天又有不少考生來購買考試用具,大部分選購2B鉛筆和文具袋等,文具最近每天的銷量都能比上個月增加兩成。
  • 我心愛的文具盒
    我有一個愛不釋手的文具盒,這個文具盒是我在一次遊泳比賽中獲得的獎勵。我喜歡它不僅因為它是榮譽的象徵,還因為它的功能強大。  這個文具盒與我之前用過的文具盒都不一樣,它方方正正,乍一看,就是一個小小號的皮箱。
  • 一個見證時光變遷的文具盒
    古人的文具盒 在談論我們的第一個文具盒之前,先來看看古人的文具盒是什麼樣的吧~既然說到了古人的文具盒,那乾隆皇帝的旅行文具箱必須擁有名字。沒錯,別人是文具盒,你們的乾隆皇帝是一個文具箱!有些看著平凡,像是普通的有錢人的奢華盒子,但其實這個收納箱能旋轉、可拆卸,還有無數的小暗格,什麼小物件都能裝進盒子裡。一旦打開,就仿佛開啟新世界的大門。古人的文具盒是如此精緻,考究到每個細節,這也正是見證了,古代造物工匠們的細心和用心,付出的每一份辛勤,也正是古代生活之美的展現。
  • 三年級作文:我的文具盒
    一個粉袋子,肚裡有乾坤,文具收整齊,永遠不分離。你們猜猜這是什麼東西?你們猜不到吧,這就是我的文具盒,是我的好朋友,也是我的好陪伴。我非常喜歡這個文具盒,它披著粉紅底色外套,有一個白色的拉鏈,上面有愛心的圖案,看起來漂亮極了。旁邊還有一個穿著藍色連衣裙的可愛的小女孩,她擺著跳舞的姿勢正要跳舞呢。在它的肚子裡面就是文具的世界了。
  • 文具盒作文(精選5篇)
    【文具盒作文篇一】  我有一個好朋友,那就是我的文具盒,是我在「神採飛揚」玩遊戲時獲得的獎品
  • 小學生優秀作文:我心愛的文具盒
    小學生優秀作文:我心愛的文具盒我家有兩個文具盒。第一個文具盒是用布做的,第二個文具盒是用鐵做的,這兩個文具盒都是爸爸給我買的。其中,我最愛用鐵做的文具盒,因為那是我考試取得了高分,爸爸獎勵給我的。接下來,我就向你們介紹一下我的文具盒吧!
  • 中考語文閱讀複習<文具盒>
    村長的家就是村裡辦公的地方,只比英的家多一張床和兩把一坐就吱吱作響的白茬椅子子。 捐物只剩下一雙皮鞋、一件半舊的紅毛衣和一個塑料文具盒。村長臉上透出難色,說, 大妹子,揀一樣吧,還有兩家哩…… 娘就毫不猶豫地抓起那件紅毛衣,抖了幾料就往英身上套。 英直往後趔趄,眼光卻扎在那個文具盒上。娘說,那物件不擋寒,要它咋?
  • [作文精選]我的文具盒朋友
    我有一個精緻的文具盒,它是我上二年級下學期時潘老師送給我的,我非常珍惜它。我的文具盒有著長方形的身材,身穿玫紅色的外衣,在它那美麗的外衣上有著可愛漂亮的米妮,仿佛在微笑著對我說:"小主人,要認真學習喲!只有這樣才能取得好成績。"有了它的提醒,我上課從來不敢不認真聽講。
  • 7080後滿滿的回憶,你的第一個文具盒是什麼樣的?
    important}開學季裡,你到現在的文具店裡走一走看一看,各種文具應有盡有,可以任你挑選。可這要是在七八十年代,如果能夠有一個實用的文具盒那就心滿意足了。,那時候的文具盒剛開始是鐵的,盒蓋上印著精美的動畫人物或是風景畫,盒蓋的裡面通常會印有乘法口決等,盒裡也沒什麼隔開,雖然簡單,但在那個時候,如果有一個這樣的文具盒,還是非常開心的。
  • 小學時期父親製作的文具盒是男孩最稀罕的物品
    同學們最得意、使用效率最高的就是文具盒,家長通過不同渠道和地方買的文具盒樣子各異,有塑料做的、鐵皮做的,色彩五花八門。男孩的文具盒是用薄白鐵皮做的,是男孩父親親手做的,每天晚上下班後,父親都要用錘子敲敲打打一會,花了一個多星期的業餘時間才做好,這是送給男孩的生日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