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多家體檢中心無視禁令推基因測序 最貴7.6萬

2020-12-14 人民網

原標題:禁令之下 體檢中心仍推基因測序

慈銘奧亞和360°基因兩家網站上,基因檢測價格差距很大。

昨日,記者走訪一些體檢中心發現,雖然兩部委叫停基因測序臨床應用的通知已公布數日,但是不少基因檢測項目仍在正常經營,且價格懸殊,慈銘體檢公司北京奧亞醫院(以下簡稱「慈銘奧亞」)的「基因檢測」體檢套餐價格高達76000元,僅檢測68項基因的價格為34000元。

同時,一家名為360°基因的網站提供的125項基因檢測的基礎套餐價格為1888元。

在對基因檢測、基因體檢的宣傳上,無論網絡上,還是在實體體檢中心,都不乏「一滴血知百病風險」,「有1000多種遺傳性疾病可以通過基因檢測技術做出診斷」等充滿神奇色彩的宣傳。

亂象1 體檢中心:仍可預約基因檢測套餐

2月18日,慈銘奧亞網站宣傳上,仍包括「基因檢測」套餐,「通過基因檢測數段可對10種腫瘤、20種慢性疾病風險及未來健康趨勢進行早期預測,可以為您儘早發現急性心梗、冠心病等疾病危險因素,可全面預測未來健康狀態。」

記者通過在線客服和網站上公布的客服電話聯繫慈銘奧亞的健康顧問,對方均表示,仍可做基因檢測,最好預約:「每天就20來個名額。」

19日中午,記者來到位於朝陽區北苑路的慈銘奧亞,以為單位體檢尋找合適機構為名,參觀了這個高檔酒店般的體檢中心。在記者提議下,工作人員從電腦中調取了仍可以預約的基因體檢套餐服務,並介紹過程很簡便,就是抽血送檢。

此外,記者還致電一家名為「360°基因」的網站,網站客服人員表示目前可以為個人提供不同套餐的基因檢測。

北京民眾體檢中心網站上介紹了多種基因檢測套餐,但是客服人員表示已經很久未開展此項業務。

亂象2 費用調查:檢測價格從幾千到幾萬不等

在慈銘亞奧,「基因檢測」體檢套餐價格達76000元,單獨檢測68項基因的價格是34000元,是對人體常見的9大類68種疾病進行風險評估,包括腫瘤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肝臟疾病、易感性檢測、腎臟疾病、血液系統疾病、免疫代謝疾病、精神生理疾病。而單獨檢測糖尿病、冠心病、肺癌、前列腺癌等13項易感基因的價格為10000多元。而一家名為360°基因的網站提供的125項基因檢測的基礎套餐價格僅為1888元。為什麼價格相差如此懸殊?慈銘亞奧的健康顧問回答,「能一樣嗎?一分錢一分貨,便宜買不到好貨。」

這位顧問說,慈銘亞奧不但提供基因檢測,還能提供相關的分析和健康指導。

動輒數萬元的價格,會有人檢測基因嗎?慈銘亞奧的健康顧問告訴記者,去年來該院檢測最多的套餐就是一款包含了檢測13項易感基因的「b套餐」,售價4萬多元。

而據一位基因檢測業界人士透露,做一次全基因測序,把人體內2萬多個基因掃描排列一遍,國內市場價位38萬元左右。

北京市健康管理協會會長杜兵表示,基因測序不在衛生行政部門審批准入的醫療技術項目之列,物價部門也沒有收費標準。

亂象3 三甲醫院:未商業化不知是否應叫停

昨日,北京一家公立三甲醫院相關負責人對新京報記者介紹,醫院實驗室也進購了基因測序設備,除科研外,也為一些需要使用靶向治療藥物的癌症患者開展基因測序服務,以確定更有效的用藥方案。此外,部分醫院可以為有癌症家族史的人開展患癌風險的基因檢測。「這些檢測多半屬於醫院的科研項目,對受檢者只收取一些材料費」,上述負責人坦言,他們也不確定,這種半科研性質的臨床診療扶助技術,並未商業化應用,是否在被此次叫停的範圍。

不過,據深圳媒體報導,當地多家醫院已表示,將貫徹兩部委決定,停止開展唐氏症候群的基因測序篩查(即無創產前篩查)。

亂象4 測序效果:有疾病易感基因未必患病

慈銘亞奧的健康顧問告訴記者,基因檢測能夠測出對未來得某種疾病的概率是多少,「越年輕查越好,對避免這種疾病起到一個決定性的作用。」

非但如此,在很多醫療機構、媒體甚至是專業人士的宣傳和描述中,基因測序技術,都充滿神奇色彩,似乎能包測千病。

甚至去年7月,在北京同仁醫院基因測序技術臨床應用學術研討會上,江蘇省中醫院病理科主任賴仁勝教授在發言中稱,「吸菸致癌說不科學,如果通過基因測序發現一個人的基因是尼古丁依賴基因,就需要吸菸,吸菸對他的身體有好處,反之就不能吸菸」,類似的還有飲酒、戒毒等等,基因測序才能給出科學指導。

然而,不少醫學界和基因檢測業內專家都指出,人類對基因的認識尚不全面,基因突變只是疾病複雜病因的一種,因此,即使基因檢測能夠發現人體內的某些基因對某些疾病存在易感性,也無法判斷這種易感與患病之間存在必然聯繫。

■ 解讀

專家:叫停同時也要準入

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教授於軍介紹,基因測序產品因未取得醫療器械審批而被叫停的情況在美國也有發生。此前,谷歌收購的一家生物公司的個人基因組業務因為在醫療設備審批程序上的缺失而被美國FDA部分叫停。「但總體上」,於軍表示,「基因測序臨床診斷在美國醫院廣泛應用,是因為其有著完整的標準和規範」。

在美國等國家,醫院和企業進行基因測序操作的醫生或工程師都必須擁有基因測序資質,臨床遺傳學諮詢師如果要對基因測序結果進行解讀,也需擁有執照。於軍說,這些人才需要多年訓練才能得到資質。

但在國內,於軍認為,我國目前市場上的機器和試劑基本都從美國和歐洲進口,較難取得國內的醫療器械審批註冊,此外,國內也沒有具有資質的機構和專業人員從事檢查工作。

「準入制度是應該有的,就像醫生做手術一樣,不是所有人都能看病診斷,必須要被批准,這樣醫學才能發展,但前提是你得有個流程讓人能進去做這事。」於軍說。

於軍表示,應該儘快建立起相應的規範和標準,通過精細的流程讓基因測序臨床診斷能夠在國內做起來,此後,才可以討論基因測序的倫理性問題。(記者 魏銘言 金煜 饒沛)

熱點新聞

河南一校長被舉報剋扣百萬 曾哭求調查現已辭職

南京十年內將搬遷關停所有工業企業

中煤能源向官員送禮名單「曝光」公司稱正在了解

南充城管上班時間公車上擦皮鞋 遭停職停薪兩個月

河北邢臺霧霾汙染嚴重 政府報告隻字未提PM2.5指標

高清圖集

高清:三亞節後錯峰遊受青睞

高清:北京啟動大規模「夜查」行動

高清:湖北搶修線路保供電

高清:哈藥集團一廠區發生火情

相關焦點

  • 兩部委叫停基因測序
    由於二代基因測序平臺出來的時間比較短,還沒有來得及報證,所以的確屬於無證經營。而這一說法,也得到了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遺傳轉化和健康幹預中心主任、復旦-VARI遺傳流行病中心主任徐劍鋒的證實。據《新民周刊》報導,徐劍鋒表示,基因測序只是基因檢測中的一種,而按照他的理解,此次「叫停令」針對的應該主要是第二代基因測序,尤其是以孕婦產前進行的胎兒唐氏症候群檢測為代表。
  • 基因測序行業研究報告
    2015年政策逐漸轉暖,衛計委陸續審批108家醫療機構開展高通量基因測序產前篩查與診斷(NIPT)臨床試點,審批通過13家醫療機構開通高通量基因測序植入前胚胎遺傳學診斷(PGD)臨床應用試點,通過了13家醫院和7家第三方檢驗中心作為第一批腫瘤診斷與治療專業高通量基因測序技術臨床應用試點單位。
  • 2015年基因測序領域產業格局分析
    2.1、二代測序仍然是基因測序最主流的技術目前基因測序技術已經發展到第三代(也有把納米孔外切酶測序成為第四代)。2014年7月,華大基因的新一代測序產品也獲得了CFDA的批准,包括BGISEQ-100、BGISEQ-1000,以及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T21、T18和T13)檢測試劑盒。2014年11月5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批准了達安基因的基因測序儀和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21三體、18三體和13三體檢測試劑盒(半導體測序法)醫療器械註冊。
  • 國內基因測序行業不容忽視的十家公司 你看好哪一家
    以「產學研」一體化的創新發展模式引領基因組學的發展,通過遍布全球的分支機構與產業鏈各方建立廣泛的合作,將前沿的多組學科研成果應用於醫學健康、農業育等領域,推動基因科技成果轉化,實現基因科技造福人類。BGISEQ-500:用優化的聯合探針錨定聚合技術(cPAS)和改進的DNA納米球(DNB)核心測序技術,是行業領先的高通量測序平臺之一。
  • 腫瘤行業哪些基因測序公司更受投資人青睞?
    中遊主要是測序服務以及測序數據的處理和解讀,代表公司為Thermo Fisher、華大基因等。下遊為測序服務的終端應用,包括臨床檢測、生命科學研究等領域,面向對象主要是醫院、科研機構、藥企等。鵾遠基因在中國上海和美國加州聖地牙哥設有研發和營運中心。據鵾遠基因董事長高遠和CEO張江立介紹,鵾遠基因的目標是助力精準醫療,聚焦癌症早篩。提供癌症精準醫療各個環節的檢測與服務,研發和未來企業發展的重點是開發甲基化測序技術為基礎的癌症早篩早診產品。目前國內從事腫瘤液體活檢業務的公司主要採用PCR(體外核酸擴增技術)和NGS(高通量測序)兩大技術手段。
  • 基因測序的發展趨勢與商業模式——探討精準醫療
    近日,銀河證券歷時兩個多月,對基因測序行業龍頭企業華大基因、貝瑞和康和達安基因相關上市公司進行了全方位調研,對行業政策環境,技術趨勢及行業巨頭的商業模式和投資邏輯進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深入研究基因測序全產業鏈,梳理了 23andMe、Illumina、羅氏和谷歌的商業模式變革,並發布了《基因測序的發展趨勢與商業模式
  • 【氪記 | 大健康領域周報】百度與協和醫院合作研究癌症基因測序...
    大公司 百度與協和合作進行最大規模癌症基因測序研究 12月22日,百度與北京協和醫學院就合作開展癌症研究舉行發布會。雙方將針對在我國高發的食管癌,利用基因測序和大數據分析技術開展研究合作。
  • 基因測序:一個比肩新能源的新故事
    例如,在腫瘤治療中,醫生可以藉助基因測序技術來診斷腫瘤患者基因突變的種類與狀態,從而選擇最適合的靶向藥物,並且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達到精準治療的目的。  通信行業的核心在於晶片,基因行業的核心設備在於基因測序儀。如果說華大基因是「基因界的華為」,那麼華大智造就是「基因界的華為海思」。  基因測序技術的不斷演變,是華大智造(華大基因)與Illumina抗衡的最有力武器。
  • 基因測序「黑科技」 給生命來完整「數位化解讀」
    視覺中國「測序技術抓住了生命科學技術的龍頭,基因組測序成本從最初的3000萬美元下降到1000美元甚至更低,使得每個人都可能為自己進行基因組測序,這將加速生命數位化的進程。」6月21日,2019測序技術和應用高峰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楊煥明表示,在高通量測序技術自主化的基礎上,不斷有新的「黑科技」跟進,這使得人們將獲得更加準確的基因序列,作為生命數位化的「藍本」。吐口唾液就能測序,但基因組序列不完整吐口唾液郵寄,一個人的基因組序列就會得到分析。
  • 「潮湧長三角」探訪亞洲規模最大基因測序中心:解密生命密碼
    昨日(15日),記者跟隨「潮湧長三角共建進行時」主題網絡傳播活動採訪團走進位於南京市江北新區的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東部)中心(以下簡稱東部中心),探訪這個亞洲規模第一、全球領先的基因測序中心。 2016年10月,全國首批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及產業園試點工程落戶南京江北新區,由南京江北新區生物醫藥公共服務平臺負責運營管理。
  • 基因測序的硬體往事-虎嗅網
    這位研究員叫做汪建,幾乎跟Illumina同一時間,汪建等人在1999年成立了中國第一家基因公司——華大基因。2016年4月,華大下屬測序設備業務板塊——深圳華大智造成立,後者也在今天成為了測序儀領域的明星公司。
  • 產業的崛起:從產前診斷到腫瘤檢測,基因測序開啟預防治療新時代
    此外,輔助生殖診斷(如PGD、PSD)原理和目的與NIPT類似,但檢測對象為胚胎,採用單細胞全基因組擴增技術和全基因組低覆蓋度高通量測序技術,通過採集胚胎活檢細胞以及家系的外周血樣本,對樣本進行檢測和生物信息學軟體分析,可準確分析胚胎染色體數目及結構異常情況以及判斷胚胎是否遺傳了父母的致病突變。據統計,全球NIPT測序市場規模在7.5億美元左右。
  • 基因診斷黑與白:多數打擦邊球 收費從幾百至幾萬
    對於大多數疾病來說,遺傳基因並不是決定性因素,環境因素和隨機事件因素對健康的影響通常會更大在對基因檢測、基因體檢的宣傳上,無論是在網絡上,還是在實體體檢中心,都不乏「一滴血知百病風險」,「有1000多種遺傳性疾病可以通過基因檢測技術做出診斷」等充滿神奇色彩的宣傳。
  • 328期-2:【聚焦】基因診斷黑與白
    對於大多數疾病來說,遺傳基因並不是決定性因素,環境因素和隨機事件因素對健康的影響通常會更大在對基因檢測、基因體檢的宣傳上,無論是在網絡上,還是在實體體檢中心,都不乏「一滴血知百病風險」,「有1000多種遺傳性疾病可以通過基因檢測技術做出診斷」等充滿神奇色彩的宣傳。
  • 女子花四萬做基因檢測「防癌」 做完發現看不懂
    然而,武漢晚報記者走訪武漢多家基因測序公司發現,無論是千元親民價,還是十萬元天價套餐,都是「管測不管說」,直接將一堆分析表格丟給客戶。不僅如此,有些公司不僅號稱能「包測百病」,還能測性格、測天賦,簡直成了「算命神器」。4萬元買來一本看不懂的「天書」癌症風險評估的基因測序報告到底有多難懂?
  • 基因測序概念股大漲 華大基因等多股午後漲停
    據最新消息顯示,基因測序概念股大漲,華大基因(300676)、昌紅科技(300151)等多股漲停,凱普生物(300639)、西隴科學(002584)等個股也有非常亮眼的表現。那麼,基因測序概念股都有哪些呢?下面就給投資者們簡單的介紹一下吧。
  • 基因測序有望用於輔助生育醫療 PGS助力試管嬰兒成功率
    9月5日,美國史丹福大學生育和生殖醫學中心與中國國內最大的試管嬰兒連鎖品牌愛維艾夫醫療集團在深圳籤約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共同籌建中國國內最先進的PGS中心,試管嬰兒單次成功率有望突破80%,並實現操作流程的規範統一。
  • 基因診斷的黑與白:多數打擦邊球 收費從幾百至幾萬
    對於大多數疾病來說,遺傳基因並不是決定性因素,環境因素和隨機事件因素對健康的影響通常會更大在對基因檢測、基因體檢的宣傳上,無論是在網絡上,還是在實體體檢中心,都不乏「一滴血知百病風險」,「有1000多種遺傳性疾病可以通過基因檢測技術做出診斷」等充滿神奇色彩的宣傳。
  • 武漢一女子花四萬做基因檢測「防癌」 做完發現看不懂
    同濟醫院基因治療中心主任汪道文教授直言,基因測序報告如果沒人解讀,對被測者來說無異於一本天書。然而,武漢晚報記者走訪武漢多家基因測序公司發現,無論是千元親民價,還是十萬元天價套餐,都是「管測不管說」,直接將一堆分析表格丟給客戶。不僅如此,有些公司不僅號稱能「包測百病」,還能測性格、測天賦,簡直成了「算命神器」。
  • 基因測序會帶來更好的未來嗎?
    儘管此次沒能成功實現商業化,但人類對基因測序的研究並未就此止步。2001年,6國科學家用了11年的時間,花費了30億美元,成功繪製出了第一個人類基因組工作草圖,並且在兩年之後公布了世界上首個人類全基因組參考序列。 此後,基因測序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