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林州歷史文化」,「關注」後再點擊置頂公眾號,這樣您就可以收到最優質的文章了。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以前筆者只知道元好問於公元1237年第一次遊林州黃華山,寫出了著名的《遊黃華山》詩,那是記載於歷代《林縣誌》裡的。後來筆者又逐漸發現了元好問第二次遊林州時寫的《水簾記異》《洪谷聖燈》與《黃華峪十絕句》都是歷代林州舊志中未載的。但其確實記載於元好問的《遺山集》中,筆者自以為已將元好問二次遊林州寫的詩收集殆盡了,大膽地說元好問在林州作了十三首描寫林州的詩。豈知百密一疏,於今日重讀《遺山集》,竟在第二卷發現了元好問描寫林州的又一首詩長篇五言古風詩《寶巖紀行》三十韻。在元朝時洪谷寺叫寶巖寺,金燈寺也叫寶巖寺。洪谷寺與金燈寺是一體的,都屬林州。只是在抗日戰爭後金燈寺劃歸了平順縣。這樣元好問在林州所寫的詩已經達到至少十四首了。既然發現,即摘錄以呈詩友,以共享元好問這個國家級的詩詞大宗師對林州的又一貢獻:從整個五言古詩看,前十六句是詩的第一部分:寫出了作者在深秋(秋老)時節到洪谷旅遊,以及到日落昏黑的時候才到了方丈的住處,而且是再叩,即是說他已是第二次到洪谷山來遊玩了。他們剛到洪谷就仰面看到了處於西山頂部的金門寺即金燈寺,看到金色的燈光從巖隙間飄飛而出呈現的佛光寶焰。宋金元時正是金燈寺處於奇妙燈光高發期,當時許多達官騷人多有記載此等奇景,並非浪得虛名。所以金燈寺受好奇的人們崇拜和特別光顧就不足為奇了。寫到同來的是兩三個同伴,寫到了先洗漱,再吃飯就寢。還寫到了杜紫薇彈琴擊築的興趣始終不減,美妙動聽。杜紫薇即元好問第二次遊黃華的同伴杜仲梁,看出杜是個多才多藝的人。杜仲梁本名杜仁傑,濟南長清人,平生未做官,但在當時名氣卻很大。這第一段破題,點出了「寶巖素所愛」,基本上開門見山地將詩的描寫對象點明了。第二部分從「瞳瞳上初日」到「永懷登高賦,意匠困馳驟」:這一部分是紀行的主要部分,即寫古風所謂「龍頭、豬肚、鳳尾」的「豬肚」部分。「豬肚」意為容量很大,但這部分雖達三十四句,在質量上卻不是「豬」,而達到了「龍和鳳」的質量。這裡從「瞳瞳」到「飛墜集靈鷲」實寫洪谷山,從太陽升起出發沿著曲折的河流,在林間陽光從樹葉間灑下的好像圖畫的道路上前進,兩邊是高聳的絕壁,前面好像不遠處是更高的絕壁懸崖,好像在迎接等候遊人,如此絕佳的景象常常引得遊人仰起頭看個不休。兩邊的山峰實在突兀,還有的山峰像圓柱高聳,走在下面好像要倒下來壓覆遊人。可以說所有的山峰都鋒芒畢露,奇峻壯觀,起伏綺麗,而且還有飄灑出岫的煙嵐點綴,好像連綿的巨大蛟龍,又好似處處是佛祖居住的靈鷲山,令人百看不厭。中間從「橫亙連巨鼇」到「眉宇見高秀」是虛寫,是比擬:它比九華山奇巧,廬山的五老峰比不上它渾厚;如果進行比較的話,它可以稱雄宇宙;這裡是太行的洪谷山,它的絕勝奇景沒有哪座山能比得上的;好像世外的仙人,眉臉氣宇都高級秀麗。前面看得美,中間又比喻得美。接著寫洪谷的瀑布美。瀑布嗚咽著從絕壁懸崖上墜下,好像雷電鳴響,又像飛龍在爭鬥;好像雪窖崩塌奔瀉,又好像許多精甃的五彩的墓塋從高空流瀉下來;走到源頭看見瀑布的形象,令人驚駭的是這麼好的景觀實在是第一次遇到;簡直是神仙們住的珠寶樓閣外邊下雨垂下珍珠似的簷溜;恰如織女織布甩下百丈絲絹,又像素色的錦布垂直在晴朗的天空中,這樣的美景使人想永遠能看到,寫出許多的登高詩賦,來讚美這等奇特的構思布局。這一段也多用比喻,把洪谷瀑布描寫的淋漓盡致。結尾部分從「窘於遊暴秦」到最後:這裡說的可能是由於元好問不降元朝,又不反元朝的處境,是一個落魄的文人墨客。所以只好於遊覽後吟詩飲酒,完自己當做的事。把希望寄托在對祖國山河的讚美之中。遊覽此山後,總覺得沒有盡興,覺得與此山的緣分未盡,雖然方丈量大留客,我終須再尋找時間,來這裡盡情地細細遊覽。總監製:元太紅 監製:管文魁 紀明利
編審:郭青昌 常豔芳 牛揆
編輯:侯峰 楊慶紅
執行編輯 / 芝蘭園公眾號維護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