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教育部在其官網發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草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公告。《學前教育法草案》明確:學前兒童入幼兒園等接受學前教育,除必要身體健康檢查外,不得組織任何形式的考試或測試;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階段內容等。
公告一出,迅速衝上熱點話題榜。有人欣喜「以立法的方式明確禁止超前教育,給幼兒園劃上紅線,實現依法約束」;有人擔憂「培訓機構又要火一把了,家長太難」;也有理性地分析「教育是個系統工程,單獨談學前教育意義不大,也很難達到預期效果」。本期「天台話吧」,我們聚焦這一熱點話題,聽聽幼兒教育從業者、孩子家長等的看法。
(網絡圖)
「搶跑」,不利於幼兒成長
訪談嘉賓:新馬幼兒園園長 賴冰
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絕對支持並倍感欣喜地看到《學前教育法草案》在徵求意見,這是黨和國家對學前教育的重視。
幼兒園教授小學課程,一方面不符合3-6歲幼兒的年齡特點及發展規律,提前學習小學課程看似幫孩子「搶跑」,其實超負荷或超年齡段的學習不利於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甚至可能讓孩子在幼兒期開始厭學。另一方面,幼兒園教師基本都是學前教育專業畢業,不具備小學教師的專業能力及素養,無法將小學知識正確地教授給幼兒園的孩子。
教育要回歸自然、回歸兒童。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讓幼兒有一個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實現這樣的目標,必須要尊重兒童、關愛兒童。幼兒教育是為人生奠定良好基礎的教育,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開發幼兒的思維,發展他們的想像力、創造力是幼兒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以我們園為例,我們的辦園理念是「幸福童年,快樂回憶」,以遊戲為載體,開展創造性遊戲、規則性遊戲、區域遊戲等等,讓幼兒的各種能力在遊戲中獲得,為將來進入小學、進入社會做好準備。
南京師範大學劉曉東教授說過,童年留在人生這棵大樹最核心的年輪裡,它始終在為人生提供滋養。作為一名幼教人,我們應當讓每一個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質量的學前教育,讓每一個孩子擁有快樂而幸福的童年。
解決學前教育超前化,是教育全階段的事
訪談嘉賓:媒體工作者 斯麗
《學前教育法草案》明確,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教育內容。此條規定在家長中引發了較多討論,得到了聚焦式關注。
為何大家的討論集中在這一點?正是由於此規定與現實的不相符。這種不相符,既體現在幼兒園階段的實際教學計劃上,也體現在與之相對應的義務教育教學要求上。彩雲網評特約評論員張全林一針見血地指出:「幼兒園小學化,其誘因並不在幼兒園,而在於幼升小的遊戲規則。」目前存在的學前教育超前化,其實正是由於小學教育超前,家長、園方不得不做出的應對。在爭奪優質教育資源的過程中,部分家長存在的焦慮心理、園方為了提高教學質量甚至「入名校率」的措施,造就了學前教育超前教授小學內容這一社會現象。雖然大部分家長和從業人員都懂得超前教育的危害,但在「隨大流」「不進則退」的觀點和幼升小的壓力下,依然做出這種選擇,就需要從深層制度上找原因。
學前教育並不能與義務教育、高等教育分割開來。在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等教育這個教育全階段中,環環相扣、相互影響。義務教育也很無奈:「我們也要小升初、高考呀!」學前教育改革,必須要放到教育全階段中去整體考量。學前教育不得教授小學內容,需要與義務教育改革相匹配。假設能緩解高考、小升初的壓力,那麼幼升小的壓力自然而然會得到緩解,超前教育這一問題也就能得到相應解決。這是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和立法人士更加深入系統思考,並提出具體解決措施來的。
初衷很好,恐怕難以實現
訪談嘉賓:天元區新泰幼兒園學生家長 李文利
《學前教育法草案》裡提出,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階段內容,不得開展違背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內容和初衷都很好,但實際操作中很大可能會失敗,難以實現。
為什麼這麼說?我是有實際體會的。我女兒今年5歲,除了在家自己教一些簡單的文化知識外,還沒有去專業的教育機構進行學習。但我也很焦慮,也打算讓她去學點什麼。為什麼?當看到同事、朋友家的孩子,上幼小銜接班,學英語、學數學、學書法、學舞蹈等。他們幼兒園以外的時間都花在這些上面,也懂得很多。與他們相比,我女兒已經落後很多。如果再不去學,進入小學後要學數學加減法、英語、語文字詞,很大可能是大家都會就她不會,她不就成「落後分子」了?
很多人都在說: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很多父母熱衷超前教育,把孩子推向了五花八門的早教班、親子班和幼兒園,提前教授小學階段內容。做父母的也很委屈、很無奈,更心疼孩子的辛苦。但你不跑,不代表其他的孩子都在玩耍;現實容不得你慢慢來,我們只能想盡辦法帶著孩子跑、幫著孩子跑。幼兒園不教,那我們只能找外面的培訓機構去學,結果是孩子的負擔、家庭的負擔更重。
扭轉功利主義才是根本
訪談嘉賓: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周密
需要以立法的形式來為幼兒園劃上紅線,既說明國家對學前教育非常重視,也暴露出學前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為什麼幼兒園會有「小學化」傾向,歸根結底還是幼兒園迎合家長的需求。說到底,這都是功利主義在作祟。
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許多家長為早期教育投入很多時間與金錢,但關注的始終是今天學了什麼、識了多少字、算了多少數、學了多少個英語單詞等。甚至很多家長會因為幼兒園不教識字、算數而質疑幼兒園的教育方式。曾經網絡上有家長曬給孩子報的暑期培訓班、興趣班,有些多達十幾個。這時候,我真是為他們的成長擔憂。
當然,作為父母,我也理解大多數父母的「一番苦心」。因為希望自己孩子在未來有更好的學歷、工作、地位,從而過上有更好的生活,所以想方設法讓孩子掌握更多的顯性知識。但孩子的成長是有規律的,培養孩子更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我們的一切行為都要是要促進孩子身心健康成長。我接觸過很多案例,厭學、叛逆各種情況的都有,很多孩子向我傾訴每天忙於各種培訓班、特長班,沒有休息和遊戲時間,厭煩、焦躁,這樣子的孩子談何健康成長?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前教育法草案》能夠引起熱議必然是點到了家長的痛處。但立法能否真正解決問題,其實還有待觀察。最根本的,還是要扭轉功利化的教育觀念,營造更好的學校、家庭、社會環境,讓孩子健康成長。
【各方心聲】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 熊丙奇:
實際上,學前教育『去小學化』這個內容提了很多年了,但是具體的落實並不理想。一方面,整體的義務教育制度和中高考制度,影響到學前教育去小學化。其實很多家長也希望幼兒園階段,能夠對孩子進行相應的小學教育,關鍵在於如何加強對學前教育資源的保障,以及推進整體的評價改革,來為學前教育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學前教育系教授 郭力平:
幼兒階段學習與發展的重要性在於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因此,要支持幼兒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幼兒以遊戲為基本活動,遊戲是不可替代的。自由遊戲、探索、與真實世界的互動,是兒童知識獲得的主要渠道。
網友「一個真心的NPC」:
重點還是要做好幼小銜接,這樣才不怕孩子跟不上小學進度。不然,家長們還得將孩子送去培訓班,壓力更大。要適應兒童身心發展規律,但也要適應現實生活。
來源/株洲日報 記者/羅欣
編輯/黃盼
投稿郵箱:610255300@qq.com
新聞熱線:17352733309(吳記者)、15907333036(舒記者)
聲明:分享要尊重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株洲發布」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