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學化」再次被叫停:超前教育不可取,早期教育不能少

2020-09-09 讓幸福觸手可及

1

教育部再次

叫停幼兒園「小學化」

就在昨天,教育部就《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草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

明確提出:

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教育內容,不得開展違背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

幼兒園應當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兒童通過親近自然、實際操作、親身體驗等方式獲取經驗的需要,促進兒童在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各方面協調發展。


幼兒園應當配備符合國家和地方有關標準的玩具、教具和幼兒圖畫書,不得使用教科書。

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教育內容,不得開展違背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

校外培訓機構等其他教育機構不得對學前兒童開展半日制或者全日制培訓。

一時間引發網友的討論,除了個別贊同的聲音,幾乎是一邊倒的質疑。

不少家長表示:

「幼兒園可以不教,但是請學校對待一年級新生認真些,不要一帶而過,這不就是間接的逼家長報課外班嗎?」

「幼兒園什麼都不教,上小學進度又太快,孩子根本就不適應。還是建議大班開始慢慢有些過度的好。或者一年級剛開始進度不要太快。」

「幼兒園不讓教,小學一年級剛開學就開學幾天就開始組詞,請問孩子們都是天才嗎,直接默認你都會你應該都會。」

「那小學一年級就要給拼音、識數留出充足的教學時間!否則上兩個星期拼音課、識數課,就開始布置寫字、加減法,幼兒園沒學的孩子完全沒有能力適應。」

「幼兒園什麼都不教,剛上一年級第二天,老師讓孩子背誦課文,關鍵是老師也沒教,讀都不會讀,上來就背!」

我的一個老師朋友無奈的說:

「我們也不想教,但是現在孩子競爭壓力真的很大,幼兒園大班孩子退學了好多,都去上幼小銜接班了,想管啊,但是管不住啊,你不讓孩子去上,人家家長還覺得你在害孩子。」

現在的孩子很累。家長更累!奈何,形勢所迫,一言難盡。

其實,2018年教育部就發出過《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

對提前教授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內容的,要堅決予以禁止;


小學在招生入學中面向幼兒園組織測試等行為,將視具體情節追究校長和有關教師的責任;

社會培訓機構也不得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等名義提前教授小學內容,各地要結合校外培訓機構治理予以規範。

可惜,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些年,幼兒園「小學化」勢頭愈來愈猛。

公立幼兒園不讓教,私立幼兒園補上,再不濟還有暑期幼小銜接班……

現在,新規一出,幼兒園「小學化」被叫停。

家長該何去何從?孩子到底該有怎樣的童年?幼兒園又該教會孩子們什麼?

2

起跑線≠超前教育

我們當然理解一個自由快樂的童年對孩子的重要性。

只是,人潮洶湧,孩子還在肚子裡,不少準父母就早早被拉進競爭的漩渦。

有一期「暑假你花多少錢給孩子報班」的節目調查,挺讓人感嘆的。

記者隨機採訪路人:

「您小時候是怎麼過暑假的?」

那位父親一臉眉飛色舞:

「下河撈魚,上樹掏鳥蛋,粘知了最好玩,烤知了那叫一個香……」

記者又問:

「那您的孩子是怎麼過暑假的?」

父親神情變得嚴肅又無奈:

「上培訓班唄,英語、看圖說話、算數,孩子才五歲,也是累,但沒辦法啊,人家都在上,我們不上開學就趕不上。」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猶如高高懸掛在家長頭上的一把刀,逼得人無處遁形,只能步履蹣跚地走在半路,終點遙不可及又無法放棄。

事實是,這是大多家長的誤解:起跑線=超前教育。

但其實,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家長學歷高,家庭條件好,確實能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資源。

但對孩子來說,家長在精神上的引導和正面鼓勵,才是他們最需要的。

學歷不高條件不好的家長,如果可以言傳身教讓孩子意識到「自主學習」的重要性。

給孩子提供的起跑線或許不如別人高,但只要堅持不懈,人生長途,不見得培養不出優秀孩子。

陝西省村民吳治保和胡治愛,爸爸初中文化,媽媽一天學沒上過,一家5個孩子,4個考入清華北大讀研讀博,最小的女兒已辭掉鐵飯碗準備去北京考研。

他們完全沒有起跑線的概念,但言傳身教地向孩子傳達他們對知識的渴望和努力。

對子女教育也有著鍥而不捨的堅持:「再苦再累也要把孩子們供上大學,通過知識改變命運。」

父母對知識的尊重和嚮往,孩子們都會接收到心裡!

3

超前教育弊大於利

幼兒園「小學化」尤甚

家長總覺得送孩子去「小學化」的幼兒園,早早學會認字、數數、英文字母說得溜,唐詩宋詞背得熟,就是萬丈高樓打好了地基,等著孩子茁壯成長就好。

其實不是的,該什麼時候就做什麼事,拔苗助長的道理,畢竟是古人多年智慧的結晶。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作者尹建莉曾遇到家長諮詢意見,想把孩子送到學前班,目的是提前學好拼音算數,為上小學打好基礎。

尹建莉自然是不贊成把孩子送到學前班的,她認為:

孩子上學前班打下的基礎往往是「壞基礎」,上過學前班的孩子或許在一開始會表現突出,但到三四年級就明顯會在學習態度和興趣上出問題。

這也就是常讓家長和老師擔心的「三年級現象」,孩子的學習會在三年級左右出現比較大的波動。

1、因為三年級的課程開始在設計上會增加思維邏輯性上的難度。

2、接受過「超前教育」的孩子,接收到的是死記硬背這種消極的腦力勞動,容易使孩子失去好奇心和求知慾,孩子只是反覆學習已熟悉的知識。

在一二年級相對簡單的學習中或許能有些優勢,但會逐步失去學習中的新鮮感、發現的樂趣、克服困難的興致,很容易在後期學習上不用功,起反作用。

讓孩子「打好基礎不輸在起跑線」其實是家長的認識誤區:

1、沒搞清楚什麼才是孩子需要打的「基礎」;

2、不了解學前班教學內容的真實情況(其實只是讓孩子死記硬背)。

實際上,科學良好的啟蒙教育能讓孩子小小的身體像顆核彈頭一樣儲備巨大的能量,而急功近利的教育卻是把孩子造成一隻花炮,只能炫目一時。

4

超前教育不可取

但早期教育很有必要

早期教育從時間上講,是指對0-6歲,也就是上小學以前的孩子的教育,是開發智力,培養習慣,塑造性格的教育。

比起給孩子報一堆學前班、培訓班,以下幾項能力的培養更值得家長重視。

1、生活習慣

中國學前教育奠基人陳鶴琴大師認為,真正的幼兒教育是生活化的教育,應教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家長可以依據孩子年齡採用相應的方法培養好習慣,例如1歲前培養孩子的規律作息,1-3歲培養獨立自理的能力。

研究證明,規律作息和自理能力強的孩子,適應能力也非常強。

2、語言發展

語言發展在孩子記憶、情緒管理、社交能力等方面都扮演著重要作用。

講繪本,不僅可以培養孩子閱讀和思考的習慣,還能大大促進孩子的詞彙量;

另外,日常生活中要引導孩子多表達自我,孩子需要什麼,有什麼想法,都鼓勵他自己表達出來,而不是家長代勞。

3、運動發育

運動能力的發展,能促進認知能力的提升。

運動分為精細動作和大運動:

精細動作:摺紙、繪畫、橡皮泥、剪紙、積木等遊戲,不但能促進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還能極大的促進孩子的手眼腦協調能力。

大運動:球類、遊泳、爬山、騎車等大運動都非常有益,不但可以幫助孩子長高,還可以鍛鍊體能。大運動發展良好的孩子,自信心和抗挫能力也更強。

4、社會和情緒能力發展

情緒與社會能力密切相關。

如果不能用恰當的方法表達情緒,一定會影響社會交往,所以家長要幫助孩子鍛鍊社交技能,在孩子三歲前給足安全感,更要注重培養孩子面對不同情緒時的正確表達。

這些教育奠定了孩子一生的心理及能力基礎,一旦錯過很難補償。

因此,對於學齡前孩子,家長的關注重點不應該在知識的儲備上,而是應該通過寓教於樂,讓孩子潛移默化掌握學習的能力。

最後

至於孩子該在幼兒園學會什麼?

引用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卡皮察的一段話作為答覆:

「我人生最主要的東西都是幼兒園學到的。


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了錯事要表示歉意,午飯後要休息,學習要多思考,要仔細觀察大自然。

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

給孩子多講幾個故事,遠比送孩子去補習班背誦古詩重要得多;

陪孩子到戶外數數樹上的小鳥,遠比強迫孩子死記硬背100以內的數字強。

讓孩子們的童年在大自然裡奔跑,在大海裡跳躍,在沙坑裡翻爬,在草地上滾打。

家長要做的只是,寓教於樂,在孩子開心玩的過程中抓住早期教育的黃金時機。

做好家長該做的,孩子的未來,就靜待花開吧!

父母的格局才是孩子的起跑線,做父母的自己一事無成,就會逼迫孩子,這沒有意義。我們的都知道逼孩子比逼自己容易。

人的成長貫穿一生,從呱呱落地到離開世界,一直都在獲取信息。起跑線固然重要,但絕不會決定孩子的一生。

相關焦點

  • 教育部再次叫停幼兒園「小學化」:超前教育的危害,小學三年級才爆發
    文 | 軒軒媽來源 | 親寶寶育兒(ID:qbaobao6)1教育部再次叫停幼兒園「小學化」近日這些年,幼兒園「小學化」勢頭愈來愈猛。公立幼兒園不讓教,私立幼兒園補上,再不濟還有暑期幼小銜接班……現在,新規一出,幼兒園「小學化」被叫停。家長該何去何從?孩子到底該有怎樣的童年?幼兒園又該教會孩子們什麼?
  • 幼兒園「小學化」被叫停,超前教育不可取,二年級就開始暴露弊端
    文丨小熊娃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家長都有超前的想法,想要給孩子提供好的環境讓他們在起跑線上贏得時間,然而過早的讓孩子接受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知識,對孩子也是很大的負擔,不少孩子在進入這樣的環境後出現各種狀況。
  • 教育部再次叫停幼兒園「小學化」:超前教育的危害,小學三年級才爆發
    教育部門再次叫停幼兒園的「小學化」就在昨天,教育部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草案(徵求意見稿)》。指出:幼兒園不得在小學階段教授與兒童有關的教育內容,不得進行違反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
  • 教育部叫停幼兒園「小學化」:超前教育的危害,上小學後才會爆發
    2011年教育部就發出過《教育部關於規範幼兒園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現象》的通知:內容明確的表示,幼兒園不允許傳授小學化的教育內容,也不能訓練學習留作業等等。而且要求各地對幼兒園「小學化」和小學違規現象進行相應的整改和督查!但是這些年,這項規定似乎沒有什麼作用,公立的幼兒園不允許教,那就上私立的,大不了找補課老師也不是不行。
  • 需用法律叫停「超前教育」-興趣班,超前,幼兒園,古詩詞,不利於...
    (8月3日《法制日報》)  孩子還沒上幼兒園,就背古詩詞,認識幾百個漢字,才上小學,就學初中物理。這樣的「神通」在今天並非個別現象,而正成為一種普遍現象。由於廣大家長擔心自家孩子輸在起跑線,所以不惜耗費巨資,讓孩子從小上各種興趣班、培訓班,接受「超前教育」。  但是,這種「超前教育」、「強化教育」違背了教育科學規律,存在嚴重的後果,會給孩子的健康成長帶來傷害。
  • 幼兒園「小學化」被叫停,超前教育的危害,二年級後就開始暴露了
    文 | 父母講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月初,「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教育內容」上了熱搜,禁止幼兒園「小學化」從教育部的規定變成了《學前教育法草案(徵求意見稿)》中的明確規定。這個徵求意見稿一經發布就引起了熱議,在一個關於「孩子該不該接受超前教育」的投票中,一共有9.6萬人參與,覺得應該和覺得不應該的人數各有三萬多人,幾乎是不相上下。
  • 教育部叫停幼兒園小學化,超前教育,看到的是危害,背後是貽誤
    「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對於很多人來說都不陌生,培訓機構喜歡用這句話來吸引家長給孩子報名興趣班,家長習慣用這句話來激勵孩子要好好學習。前段時間國家教育部有了新的規定:幼兒園不得提前教授小學知識!超前教育這一理論也被明確提出是不合理的。
  • 「小學化」被叫停 幼小銜接班為何依舊存在?
    原標題:「小學化」被叫停,幼小銜接班照舊?  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對於提前教授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內容的,要堅決予以禁止。除幼兒園外,社會培訓機構也不得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等名義提前教授小學內容,各地要結合校外培訓機構治理予以規範。  政策一出,禁止「小學化」再次成為熱議話題。記者走訪了解到,不少提供「拼音」、「算術」等課程的學前班、幼小銜接班仍然吸引不少家長諮詢,各類機構的相關宣傳也屢見不鮮。「幼小銜接」的需求為何一直存在?其課程是否能夠幫助學生順利過渡?全面叫停「小學化」對學前教育機構有何影響?
  • 「超前教育」真的可以被立法叫停嗎?
    這樣的情況就會導致老師錯誤判斷教學進度,導致沒有超前學習的學生更加落後。所以,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的家長們,一定會對孩子進行超前教育。雖然這樣做剝奪了孩子的快樂童年,挫傷了孩子的學習興趣,但是在教育競爭如此激烈的現在,家長們已經不得不犧牲這些原本屬於孩子們的幸福生活。
  • 人民日報:禁止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孩子3-6歲應該學什麼?
    根據大數據調查:超前教育的弊端是非常多的,而且現在很多的幼兒園或者早教機構都打著「雙語教育」的標語,向家長們伸出了「魔爪」,但殊不知這些教育機構看起來很好,實際上卻不怎麼樣。「小學化」針對孩子超前教育,人民日報曾經報導過教育部門發出的《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明確提出:
  • 教育部叫停幼兒園「小學化」 學齡前兒童應該學什麼
    明明是個幼兒園,卻已開始教授小學課程,甚至還以「會拼音、數學」等作為「教學成果」……幼兒園這種提前教授小學內容、強化知識技能訓練,「小學化」傾向的做法被教育部堅決叫停。
  • 學前教育機構「小學化」被叫停 幼小銜接班為何仍存
    「小學化」被叫停,幼小銜接班照舊?    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對於提前教授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內容的,要堅決予以禁止。除幼兒園外,社會培訓機構也不得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等名義提前教授小學內容,各地要結合校外培訓機構治理予以規範。
  • 幼兒園「小學化」教育之殤
    「小學化」超前教育教育之殤幼兒園「小學化」,顧名思義就是幼兒園的教育向小學教育靠攏,幼兒園的課程、教學方式、管理、評價標準都更像小學,幼兒園教育開始變成小學教育了,迫使幼兒的學習壓力變大,這一現象就被稱為「幼兒園小學化」。
  • 幼兒園「小學化」:超前教育的危害,二年級初顯家長後悔不已
    看似是「贏在起跑線上」的超前教育,實則在透支孩子的學習興趣,會讓二年級之後的學習道路更加艱難。教育部三令五申禁止幼兒園小學化,實則是看透了幼兒園小學化背後的危害。2、教學形式小學化以單調的集體授課為主要形式,偏重以老師為中心的知識灌輸,忽視孩子的自主探索,將傳統的填鴨式教育搬到幼兒園課堂上。
  • 幼兒園小學化,小學初中化,初中高中化,超前教育開啟潘多拉盒子
    鄭強教授:「幼兒園非得上小學的內容,小學階段非得上中學的內容,中學階段恨不得把大學的課程都上了,超綱超前教學是典型的揠苗助長,不但培養不出優秀的人才,還扼殺了學生的潛能,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鄭強教授在近日全國高等教育研究會上的大聲疾呼,幼兒園小學化,小學初中化,初中高中化,高中大學化,超前教育正在全面「侵蝕」我們的各階段教育。
  • 立法禁止「拔苗助長」式超前教育
    《浙江省學前教育條例》規定,幼兒園實施保育和教育應當防止和糾正小學化教育傾向,不得教授小學教育內容和進行其他超前教育或者強化訓練,不得組織學齡前兒童參加商業性活動和無安全保障的活動。    對此,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很有必要。    「教育培訓機構確實為學生提供差異化選擇。
  • 重磅:教育部叫停幼兒園「小學化」!禁止教拼音、算術、英語……,你怎麼看?
    「小學化」傾向的做法,已被教育部堅決叫停!《通知》要求,對於不具備幼兒園教師資格的,要督促其參加專業技能補償培訓並通過考試取得幼兒園教師資格證,仍不能取得教師資格的,要限期予以調整。對於不適應科學保教需要,習慣於「小學化」教學,不善於按照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組織開展遊戲活動的,要通過開展崗位適應性規範培訓,提高幼兒園教師科學保教能力。
  • 內卷延燒到幼兒園,幼兒教育小學化令人焦慮,超前教育該如何破解
    現在的小學教育明顯初中化,這樣的結果倒逼幼兒園教育出現了小學化的超前教育傾向,而且最近幾年愈演愈烈。所謂的超前教育就是指有體系成規模地人為縮短學生學制的教育方式,超出學生年齡段的提前教育方式。這樣的內捲化浪潮讓社會的每一份子都逃脫不開內卷的宿命。家長、小學和社會的現實壓力倒逼著幼兒園不斷加強「小學化」的超前教育,可以說現在哪個幼兒園沒有在教小學知識,提前教育泛濫成災。這直接的結果就是搞得現在的幼兒園老師不像老師,孩子家長不像家長。各種提前式的、應試的、甚至古怪的超前式教育方式讓人目不暇接。
  • 快快評 | 誰在把超前教育當十全大補丸?
    《徵求意見稿》明確,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教育內容,不得開展違背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這是對幼兒園「小學化」亂象的當頭棒喝。長期以來,幼兒園「小學化」,成為一大現象。幼兒園也要補課,更是讓人笑不出來的笑話。之所以如此,幼兒園和家長的「合作」功不可沒,要是幼兒園不教授小學內容的話,幼兒園會憂慮落伍,失去競爭力,而家長更急,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了。於是一拍即合。
  • 幼兒園「小學化」叫停 幼小銜接勿「跑偏」
    在當前教育部門要求重點整治存在「小學化」傾向的幼兒園及社會培訓機構的形勢下,福州的各個幼小銜接班境況如何?記者展開了調查。教育部門展開排查 整治超前教學行為對於部分幼兒園、培訓機構開辦的幼小銜接班涉及小學課程,福州市教育局的工作人員表示,根據2016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39號》第三十三條規定:幼兒園和小學應當密切聯繫,互相配合,注意兩個階段教育的相互銜接;幼兒園不得提前教授小學教育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