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8日 14:37 來源:揚子晚報
參與互動右上圖:毛澤東發出《對日寇的最後一戰》聲明。
右下圖:「土坦克」是用獨輪車做成的。
慘烈的南京保衛戰與城破後屠殺,是國人心中永遠無法消解的傷痛,經過8年的不屈抗爭,我們在曾經跌倒的地方重新站起來。1945年8月起,新四軍在江蘇各地先後發起對日偽軍最後的戰役。而終結之戰的第一槍,正是在南京南郊的高淳打響。
省方志辦抗戰專題組
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可
戰鬥打響的當天
毛澤東發出《對日寇的最後一戰》聲明
根據南京市委黨史辦官網記載,東壩戰役是在抗日戰爭局勢發生急劇轉變的形勢下進行的。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本宣戰,對日本關東軍發起進攻。9日,中共中央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發表了《對日寇的最後一戰》的聲明,號召八路軍、新四軍及其他人民軍隊,應在一切可能條件下,對於一切不願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實行廣泛的進攻。朱德總司令命令八路軍、新四軍和抗日軍民,向附近城鎮、交通要道日偽軍發出通牒,限期投降,對拒降的日偽軍予以堅決消滅。
東壩地處高淳東部,是蘇南與皖南抗日根據地之間的重要通道,也是日偽在溧高地區的重要據點,駐有偽軍獨立第15旅胡冠軍部和日軍一部。為掃清障礙,打通蘇南、皖南根據地的交通,9日晚11點,以蘇浙軍區第1縱隊(原新四軍第16旅)為主、地方武裝配合,由王必成、政委江渭清指揮,在長達30多公裡的戰線上向日偽軍發起攻擊,此戰統稱為「東壩戰役」。
有群眾請纓上陣
高淳四農民抬著「土坦克」支援戰鬥
戰鬥先後在東壩、定埠、漆橋、遊子山、狸橋打響。戰場上不僅有新四軍,還不乏高淳群眾的身影。在遊子山戰鬥中,新四軍的一個連,進駐遊子山南麓的邢家村及遊山村,準備攻打遊子山日偽據點。部隊紀律嚴明,只在村邊樹林中休息。農抗隊中隊長馬幫仁及抗日積極分子俞端成、邢必茂、俞同象等人,帶領群眾行動起來,支援新四軍攻打遊子山敵據點。他們組織起擔架隊,捐獻出門板、竹床、桌子、棉絮等物資。
戰鬥打響後,敵人憑藉居高臨下及工事堅固的優勢,拼命抵抗,進攻部隊受到了阻攔。為了幫助新四軍攻上山頂,鄉親們想出一個辦法:從自己家中拿出棉絮,將其用水浸透,拿繩子綁在八仙桌面上,製成能抵擋敵人火力的「土坦克」。村民邢必茂、俞端成、俞端坤、俞端忠自告奮勇,將生死置之度外,擔任「土坦克」的「坦克手」。他們兩人一對,各抬一張「土坦克」衝在前面,掩護新四軍向山頭衝鋒。敵人的子彈打在「土坦克」上,無法穿透桌面,失去了殺傷力。新四軍射擊手憑藉「土坦克」的掩護,邊前進邊向山上敵人射擊。經過一陣激烈的槍戰,遊子山敵據點終於被攻破。
整個東壩戰役歷時2天,共攻克溧陽、宣城、高淳、郎溪縣境日偽大小據點24處,其中主要據點13處,摧毀敵堡50多座,殲敵1800多人,繳獲迫擊炮8門、重機槍12挺、輕機槍48挺、步槍1000餘支和大批物資。至此溧高、宣當、郎廣3塊根據地得以相連,解放區進一步擴大。
尾聲時形勢激變
殘存日偽軍變成國民黨的治安隊
1945年8月10日,日本發出乞降照會,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4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此時,國民黨在江蘇境內竟無成建制的軍隊。為了搶奪抗戰勝利果實,8月11日,蔣介石連續發出三道命令:一是命令朱德總司令所屬部隊「應就地駐防待命」,「勿擅自行動」;二是命令國民黨軍「加緊作戰」,「對偽軍要寬大為懷,不咎既往,對新四軍受降要斷然剿辦」;三是命令日偽軍「負責維持地方治安」,抵抗八路軍、新四軍收復失地的行動。與此同時,美軍派出大批飛機和軍艦,把國民黨軍隊加緊運往敵佔大城市和交通樞紐。戰略反攻的形勢驟然緊張。
中共中央及時調整作戰方針,提出新四軍「江南力量就地向四周發展,奪取廣大鄉村及許多縣城,準備內戰戰場」。江蘇抗日軍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獨立自主地舉行了戰略大反攻。經過充分準備,新四軍各師、各軍區在華中解放區廣大人民的支援下,按照部署,迅速展開了對日偽軍的全面反攻。根據江蘇省地方志辦公室提供的《新四軍在江蘇地區舉行戰略反攻主要戰鬥統計表》,在抗戰尾聲階段全省一共打了大小20場戰役、戰鬥。其中首戰就是上面介紹的「東壩戰役」,而最後一戰是在1945年12月揚州進行的塘頭、郭村戰鬥,全殲偽軍4000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