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8年抗戰的「終結戰役」1945年8月在高淳打響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江蘇8年抗戰的「終結戰役」1945年8月在高淳打響

2015-11-28 14:37:44來源:揚子晚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劉歡

2015年11月28日 14:37 來源:揚子晚報

參與互動 

  右上圖:毛澤東發出《對日寇的最後一戰》聲明。

  右下圖:「土坦克」是用獨輪車做成的。

  慘烈的南京保衛戰與城破後屠殺,是國人心中永遠無法消解的傷痛,經過8年的不屈抗爭,我們在曾經跌倒的地方重新站起來。1945年8月起,新四軍在江蘇各地先後發起對日偽軍最後的戰役。而終結之戰的第一槍,正是在南京南郊的高淳打響。

  省方志辦抗戰專題組

  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可

  戰鬥打響的當天

  毛澤東發出《對日寇的最後一戰》聲明

  根據南京市委黨史辦官網記載,東壩戰役是在抗日戰爭局勢發生急劇轉變的形勢下進行的。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本宣戰,對日本關東軍發起進攻。9日,中共中央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發表了《對日寇的最後一戰》的聲明,號召八路軍、新四軍及其他人民軍隊,應在一切可能條件下,對於一切不願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實行廣泛的進攻。朱德總司令命令八路軍、新四軍和抗日軍民,向附近城鎮、交通要道日偽軍發出通牒,限期投降,對拒降的日偽軍予以堅決消滅。

  東壩地處高淳東部,是蘇南與皖南抗日根據地之間的重要通道,也是日偽在溧高地區的重要據點,駐有偽軍獨立第15旅胡冠軍部和日軍一部。為掃清障礙,打通蘇南、皖南根據地的交通,9日晚11點,以蘇浙軍區第1縱隊(原新四軍第16旅)為主、地方武裝配合,由王必成、政委江渭清指揮,在長達30多公裡的戰線上向日偽軍發起攻擊,此戰統稱為「東壩戰役」。

  有群眾請纓上陣

  高淳四農民抬著「土坦克」支援戰鬥

  戰鬥先後在東壩、定埠、漆橋、遊子山、狸橋打響。戰場上不僅有新四軍,還不乏高淳群眾的身影。在遊子山戰鬥中,新四軍的一個連,進駐遊子山南麓的邢家村及遊山村,準備攻打遊子山日偽據點。部隊紀律嚴明,只在村邊樹林中休息。農抗隊中隊長馬幫仁及抗日積極分子俞端成、邢必茂、俞同象等人,帶領群眾行動起來,支援新四軍攻打遊子山敵據點。他們組織起擔架隊,捐獻出門板、竹床、桌子、棉絮等物資。

  戰鬥打響後,敵人憑藉居高臨下及工事堅固的優勢,拼命抵抗,進攻部隊受到了阻攔。為了幫助新四軍攻上山頂,鄉親們想出一個辦法:從自己家中拿出棉絮,將其用水浸透,拿繩子綁在八仙桌面上,製成能抵擋敵人火力的「土坦克」。村民邢必茂、俞端成、俞端坤、俞端忠自告奮勇,將生死置之度外,擔任「土坦克」的「坦克手」。他們兩人一對,各抬一張「土坦克」衝在前面,掩護新四軍向山頭衝鋒。敵人的子彈打在「土坦克」上,無法穿透桌面,失去了殺傷力。新四軍射擊手憑藉「土坦克」的掩護,邊前進邊向山上敵人射擊。經過一陣激烈的槍戰,遊子山敵據點終於被攻破。

  整個東壩戰役歷時2天,共攻克溧陽、宣城、高淳、郎溪縣境日偽大小據點24處,其中主要據點13處,摧毀敵堡50多座,殲敵1800多人,繳獲迫擊炮8門、重機槍12挺、輕機槍48挺、步槍1000餘支和大批物資。至此溧高、宣當、郎廣3塊根據地得以相連,解放區進一步擴大。

  尾聲時形勢激變

  殘存日偽軍變成國民黨的治安隊

  1945年8月10日,日本發出乞降照會,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4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此時,國民黨在江蘇境內竟無成建制的軍隊。為了搶奪抗戰勝利果實,8月11日,蔣介石連續發出三道命令:一是命令朱德總司令所屬部隊「應就地駐防待命」,「勿擅自行動」;二是命令國民黨軍「加緊作戰」,「對偽軍要寬大為懷,不咎既往,對新四軍受降要斷然剿辦」;三是命令日偽軍「負責維持地方治安」,抵抗八路軍、新四軍收復失地的行動。與此同時,美軍派出大批飛機和軍艦,把國民黨軍隊加緊運往敵佔大城市和交通樞紐。戰略反攻的形勢驟然緊張。

  中共中央及時調整作戰方針,提出新四軍「江南力量就地向四周發展,奪取廣大鄉村及許多縣城,準備內戰戰場」。江蘇抗日軍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獨立自主地舉行了戰略大反攻。經過充分準備,新四軍各師、各軍區在華中解放區廣大人民的支援下,按照部署,迅速展開了對日偽軍的全面反攻。根據江蘇省地方志辦公室提供的《新四軍在江蘇地區舉行戰略反攻主要戰鬥統計表》,在抗戰尾聲階段全省一共打了大小20場戰役、戰鬥。其中首戰就是上面介紹的「東壩戰役」,而最後一戰是在1945年12月揚州進行的塘頭、郭村戰鬥,全殲偽軍4000餘人。

相關焦點

  • 8年抗戰為什麼改為14年,前6年到底怎麼抗日的?
    這張圖片在網上流傳,「8年抗戰」正式改為了「14年」,中國人的抗戰,又延長了6年部分轉自公眾號「談資有營養」(微信號:tanzifeed)及其它來源綜合。1931年11月4日晨,在7架飛機掩護下,1300餘名日軍以保護修橋為名,直趨江橋(嫩江鐵橋)中國軍隊駐地大興站,驅趕中方修橋人員,並向中國軍陣地發起猛攻。馬佔山當即下令抵抗,全體將士英勇戰鬥,同敵血戰三天二夜,擊退了敵人多次進犯。這被稱為「江橋抗戰」,是第一次不顧張學良命令的大規模抗日,也被稱為「打響抗日的第一槍」。
  • 8年抗戰改為14年,前6年到底怎麼抗日的?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教育部表示,教材修改要求將8年抗戰一律改為14年抗戰,全面反映日本侵華罪行,強調「九一八」事變後的14年抗戰歷史是前後貫通的整體,應在課程教材中予以系統、準確體現。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製造「柳條湖事件」,「九一八」事變爆發,歷史教科書告訴我們,由於國民政府和張學良東北軍的不抵抗政策,1932年,日本控制了整個東北。  當然,也有例外,比如,馬佔山就被稱為「打響了反抗日本人的第一槍」。
  • 【時評】教育部改8年抗戰為14年抗戰!有什麼重要意義?
    教育部昨日回復北京晨報採訪時確認了此事,表示教材修改要求將8年抗戰一律改為14年抗戰,全面反映日本侵華罪行,覆蓋大中小所有學段、所有相關學科、所有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教材。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實14年抗戰概念。
  • 戰史今日:3月25日 衝繩戰役打響
    1807年3月25日,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的《奴隸貿易法令》開始執行,英國正式宣告廢除奴隸貿易及黑奴制度。    1815年3月25日,針對拿破崙一世重新登上法國皇位,英、俄、普、奧、荷、比等國結成的第七次反法聯盟,併集結重兵70萬,準備分頭進攻巴黎,並約定在6月20日左右開始行動。
  • 日本宣布投降在8月15日,為什麼抗戰勝利紀念日是9月3日?
    一個問題來了:為什麼9月3日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已閱君今天來聊聊這事。還有第二份《投降詔書》今天大家紛紛在朋友圈發微信,是因為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播出了一份《投降詔書》,如果仔細去看,會發現落款時間是8月14日,前一天錄好了音的。很多人會以為,這份詔書一播出,國人都跑去慶賀,而日軍也放下了武器。
  • 老兵楊良平去世:經歷抗戰全程,松山戰役加入敢死隊攻克主峰
    攝影:高宇 澎湃新聞記者4月16日從楊良平先生親友處及保山市旅遊局方面獲悉,抗戰老兵楊良平4月11日在雲南保山家中去世,享年100歲。楊良平追悼會已於4月15日在保山舉行。據團結網介紹,楊良平出生於1919年8月,參加主要戰役有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保山戰役、滇緬戰役、怒江戰鬥、松山戰鬥、密支那戰役、臺兒莊戰役。
  • 重磅丨「八年抗戰」說法改為「十四年抗戰」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教育部表示,教材修改要求將8年抗戰一律改為14年抗戰,全面反映日本侵華罪行,強調「九一八」事變後的14年抗戰歷史是前後貫通的整體,應在課程教材中予以系統、準確體現。「八年抗戰」的說法是指從1937年「七七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算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的8年時間。
  • 抗戰大事記時間軸:烽火十四年
    【關鍵詞:七·七事變】  1937年7月7日,「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七七事變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  【關鍵詞:淞滬會戰】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開始,這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徹底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
  • 到處是……75年了,往事依然歷歷在目
    △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國無條件投降的籤字儀式在美國「密蘇裡」號軍艦上舉行。(圖片來源:中央檔案館)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軍投降儀式在東京灣密蘇裡號軍艦上舉行。1937年9月中旬,太原會戰爆發,取得了平型關戰役、忻口戰役、娘子關戰役等戰役的勝利,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 又逢「8·15」 重溫72年前抗戰勝利的喜悅
    1945年8月14日,日本照會中、蘇、美、英四國,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早晨7時,經中美英蘇四國政府磋商約定,從四國首都重慶、華盛頓、倫敦、莫斯科,通過無線電廣播用漢、英、俄語向戰場上的海陸空部隊、向世界各國公告:日本政府已正式無條件投降!這就是正式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的《四國公告》。
  • 3位上海交大70後校友,8年發35000條微博做「抗戰直播」:「我們不是...
    過去8年,三位上海交通大學的70後,堅持每天發微博,為網友們做「抗戰直播」。昨天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微博「抗戰直播」發出「抗戰勝利後」的一條微博:「八年以前,我們選擇以『直播』的方式致敬偉大抗戰中的先輩,今天,我們兌現了自己的承諾。
  • 車橋戰役:創造抗戰中生俘日軍最高軍銜軍官的紀錄
    而創下了紀錄的蘆家灘戰鬥,就發生於江蘇敵後抗戰之中著名的車橋戰役裡。 蘆家灘裡活捉日軍 新四軍第一師發起的車橋戰役,是華中敵後戰場轉入反攻的標誌,揭開了局部反攻的序幕。此次戰役採取攻堅、打援並舉的方針。
  • 1944年8月4日:盟軍滇緬戰場大反攻
    1944年8月4日:盟軍滇緬戰場大反攻 2005-07-12 13:48 作者:吳琪 2005年第26期 滇西小城騰衝在抗戰前的繁榮程度
  • 抗戰勝利前後忠烈祠的建立
    江蘇地處華東抗日正面戰場,經過一年多的戰鬥,全省大部分地區為日軍佔領,軍民傷亡慘重。時值國民政府籌建忠烈祠入祀抗日忠烈的政策尚未出臺,國民黨江蘇省政府於1938年8月31日向國民政府行政院呈文,詢問是否能將抗日烈士入祀省縣烈士祠。
  • 1945年最為血腥的衝繩島戰役美軍傷亡高達7萬人
    ,但在戰役爆發的前一個月就被日本軍部調往的臺灣了,由於日本高層始終的都在做夢認為美軍會先在臺灣發起登陸進攻行動之後才會進攻衝繩島,但這個猜想始終都是日本軍部大本營的一廂情願罷,日本在海軍主力在被全殲情況下,美國如果還是繼續選擇先攻佔臺灣的話那麼就太愚蠢了,簡直是得不償失與美國的戰爭經濟學背道而馳,美國想迅速解決太平洋戰事,最高效的辦法就是使用跳島戰術,使其日本分散在各個島嶼的兵力徹底孤立起來。
  • 日落東京灣 《抗戰》中感受歷史氣息
    ,柳條湖附近鐵路上的一聲巨響,讓蠢蠢欲動的日本法西斯終於找到了藉口開始侵略戰爭,短短一夜時間就佔領了遼瀋大部分地區,從此中華兒女陷入了苦難的深淵。也就從那一天起,中國人民開始在無情侵略中開始醒悟,奮起抗擊,在遙遠的東方打響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第一槍。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法西斯開始全面侵華,中國人民的全面抗戰也正式拉開了序幕。
  • 1945年八路軍山東軍區8個師的師長都是誰?分別被授予了什麼軍銜
    八路軍成立之後就開赴了抗日前線,在和日偽軍作戰中不斷發展壯大,到1945年夏天的時候總兵力已經突破了一百萬。8月1日朱德總司令發布了對日軍大反攻的命令,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和山東軍區將所屬部隊主力及基幹部隊編成野戰兵團,共8個師、12個警備旅、4個獨立旅和1個海軍支隊,共21萬餘人。那麼這八個師的師長都是誰呢?
  • 1945年日本投降後,中日之間還爆發了一場大戰,很多人卻都不知道
    1945年的8月,日本政府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這代表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全面勝利,也代表著中國全民族抗日戰爭的勝利。但是侵華日軍卻還是賊心不死,在中國各地還是有著許多的日偽軍並未放下武器。
  • 8年抗戰」為何改為「14年抗戰」?信陽老師說……
    日前,教育部發文2017年春季教材將全面落實14年抗戰概念——大中小所有學段教材中的「8年抗戰」一律改為「14年抗戰」。該消息一出,瞬間刷爆了朋友圈,輿論在一片支持的同時也表現出些許驚訝,為何要將「8年抗戰」改為「14年抗戰」?信陽一線老師們怎麼看?
  • 江蘇沛縣楊屯村真有抗戰川軍埋骨地?
    (資料圖片)     疑似抗戰川軍墓地面臨拆遷,川蘇兩地誌願者計劃聯手「搶救」  江蘇沛縣楊屯村北出20公裡處,有處地方名曰山東滕州。抗戰期間,滕州還被叫做滕縣,這裡,經歷過一場慘烈的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