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人權高專:建設更美好世界 須彼此間重建信任

2020-12-11 海外網

12月10日是世界人權日,2020年的主題為「恢復得更好——挺身維護人權」。今年主題與新冠肺炎大流行相關,強調須將人權置於恢復工作中心,重建更美好家園。值此之際,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巴切萊特在日內瓦舉行新聞發布會時指出,部分政治人物將新冠肺炎疫情政治化是不負責任的,更完全應該受到譴責。創造更美好未來,政治意願是關鍵因素,需要彼此間重建信任,維護各領域人權。

疫情影響到人權的各個方面
新冠疫情對各國經濟以及數億人口的就業、收入、教育、健康及糧食供應都造成災難性影響。努力減貧並提高婦女和女童地位的發展進程遭受重大挫折。疫情影響到人權的各個方面,包括經濟、社會、文化、公民及政治權利等。疫情暴露了社會的裂痕與脆弱性,沒有將重點放在維護人權上。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巴切萊特

「三種不同未來」

巴切萊特說,最近幾周,疫苗開發取得了非凡進展,這證明了在危機時期人類的聰明才智與決心。各國不僅需要在世界各地公平地分配這些疫苗,還需要重建經濟,修復疫情造成的損害並解決其所暴露的空白。
「我們面臨著三種截然不同的未來:我們可能在這場危機中陷入比開始時更加糟糕的境地,甚至沒有為我們的系統再次受到衝擊而做好充分準備;我們可能會竭盡全力以恢復常態,但只令我們回到今天;或者,我們可以恢復得更好。」

部分國家防疫政策緩慢 導致疫情加劇

巴切萊特指出,部分國家政府沒有及時採取果斷行動遏制病毒傳播,未給予足夠重視或隱瞞疫情。「令人驚訝的是,直到今天,部分領導人仍在刻意淡化疫情的影響,貶低佩戴口罩和避免大規模聚會等簡單措施。一些政治人物甚至仍在隨意談論『群體免疫』,好像失去數十萬人的生命是為了更大利益而可以輕易承擔的代價。」她說,「以這種方式將新冠肺炎大流行政治化是不負責任的,是完全應該受到譴責的。」更糟糕的是,疫情應對工作並未使人們團結在一起,而是在某些地方導致了進一步分裂。科學證據和方法沒有得到充分信任,陰謀論和虛假信息卻得以傳播。

疫情期間家庭暴力增加 女性受到嚴重影響

疫情暴發後,很大一部分女性在非正規部門和衛生保健部門工作,而且許多人別無選擇,只能退出勞動力市場,以照顧不再上學的兒童、老年人及病人。在某些地區,女性權利可能要倒退數十年。巴切萊特說:「如果我們要恢復得更好,女性需要在決策和確定優先事項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將災難變成機遇,創造美好未來

「我們建設未來的主要因素還是政治意願。需要解決不平等問題,包括進行稅收改革,以資助重大社會經濟改善。同樣,較富裕國家需要幫助較貧窮國家度過這場危機,並使之更好地恢復。修復磨損的多邊主義體系對於復甦至關重要,這項工作必須從各國自身做起,我們的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只能通過全球合作來應對全球挑戰,狹隘民族主義只會破壞整體的恢復。」巴切萊特強調。

據了解,每年的12月10日是世界人權日。1948年12月10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了《世界人權宣言》這一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文獻。(總臺記者 張婧昊)


責編:秦雅楠

31935587,.聯合國人權高專:建設更美好世界 須彼此間重建信任,.2020-12-10 16:19:26,.204306,.秦雅楠

相關焦點

  • 聯合國人權高專:正視種族主義根源問題
    10月1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5次會議舉行反種族主義議題一般性辯論。各方譴責種族主義和種族歧視,強調國際社會應加緊落實《德班宣言和行動綱領》,切實保障非洲人後裔的權利。聯合國人權高專巴切萊特對近日一些國家再度發生針對非洲人後裔的警察暴力執法事件表示嚴重關切,強調有關國家應將責任人繩之以法,正視造成種族主義的根源問題。
  • 聯合國人權高專:關塔那摩拘禁系統違反國際法
    聯合國人權高專:關塔那摩拘禁系統違反國際法 《 青年參考 》( 2013年04月10日   04 版)
  •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審議美國人權 中國代表:關切美國根深蒂固的人權...
    今天,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在瑞士日內瓦總部對美國人權狀況進行審議。中國代表表示,中方對美國一些根深蒂固的人權問題表示關切,建議美國:正確應對種族歧視問題的根源,消除過度執法現象;全面公布其情報機構濫用酷刑情況,確保問責;停止境內外監控活動;尊重土著人和少數族裔權益。 據聯合國官網,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普遍定期審議工作組第22屆會議於5月4日至15日在日內瓦舉行。
  • 土著人民國際日:人權高專呼籲各國尊重與土著人締結的條約
    人民網8月8日訊 據聯合國網站消息,在8月9日土著人民國際日到來前夕,聯合國人權高專皮萊發表聲明,呼籲各國作出更多努力,履行與土著人民締結的條約,無論這些條約的歷史有多麼久遠。   今年土著人民國際日的主題是「尊重土著人民與國家之間的條約、協定和其他建設性安排」。
  • 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
    1948年12月10日,聯合國頒布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世界人權宣言》,並要求不分國家或領土的政治地位廣為宣傳,主要在各級學校和其它教育機構加以傳播、展示、閱讀和闡述。《宣言》全文如下: 序言 鑑於對人類家庭所有成員的固有尊嚴及其平等的和不移的權利的承認,乃是世界自由、正義與和平的基礎。 鑑於對人權的無視和侮蔑已發展為野蠻暴行,這些暴行玷汙了人類的良心,而一個人人享有言論和信仰自由並免予恐懼和匱乏的世界的來臨,已被宣布為普通人民的最高願望。
  • 美國剛剛宣布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俄羅斯申請加入
    【編譯/觀察者網 馬雪】多番「威脅」未果後,川普政府宣布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美國前腳宣布退出,俄羅斯緊接著就宣布申請加入……幾個月來,川普政府不斷揚言要退出,在聯合國人權高專辦批評其強制美墨邊界兒童和移民父母分離的第二天,這一決定終於宣布。
  • 王秀梅:試析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與涉朝人權問題 ——兼及朝鮮人權問題對周邊國家的影響
    在2004年聯合國人權委員會還沒有被人權理事會取代的時候其首次將朝鮮列入了國別人權審議的名單,並任命人權專家蒙丹蓬為特別報告員,就朝鮮人權狀況進行報告。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建立後,蒙丹篷仍為朝鮮人權問題特別報告員,每年向聯合國大會和人權理事提交朝鮮人權狀況的報告。
  • 20201210唐師曾:聯合國國際日​(視頻)
    每年的12月10日是人權日。1948年的這一天,聯合國大會通過了《世界人權宣言》這一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文獻,這份文獻宣布了每個人固有的、不可剝奪的權利,「不分種族、膚色、宗教、性別、語言、政治或其他見解、國籍或社會出身、財產、出生或其他身份等任何區別。」《世界人權宣言》是世界上翻譯語言最多的文獻,有500多個語言版本。
  • 世界人權宣言
    世界人權宣言《世界人權宣言》是聯合國的基本法之一。
  • 王晨:人權問題只能以求同存異原則來處理彼此關切
    王晨:人權問題只能以求同存異原則來處理彼此關切   中新網北京12月12日電 (記者 郭金超 賈天勇)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王晨12日在北京表示,在人權問題上,不能奢望以某一標準、尺度作出統一衡量,只能以求同存異原則來處理彼此關切,這樣才能增進相互交流,逐步消除隔閡。
  • 夫妻之間出現信任危機,應當如何重建信任
    因此「信任」就是夫妻之間最起碼的要求,也是維持和諧穩定夫妻關係的最重要因素。當今社會,人的欲望跌宕起伏,人際關係錯綜複雜,人心的波動反覆無常,讓信任變得很脆弱。尤其是夫妻一方或雙方,經歷過感情的挫折,或經受過感情的背叛而彼此重新結合的,這份信任建立起來就特別艱難。
  • 那個「人權衛士」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了,此前還在美墨邊境用籠子...
    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19日,美國宣布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UNHRC),指責人權理事會「長久以來對以色列存有偏見」。聯合國對美國做出該決定表示失望。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黑莉19日下午在美國國務院對媒體宣布了這一決定(資料圖)。美方聲稱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對以色列「存在偏見」及「無法有效保護人權」。
  • 專訪:協調合作對重建全球旅遊業信心至關重要——訪聯合國世界旅遊...
    新華社日內瓦12月12日電 專訪:協調合作對重建全球旅遊業信心至關重要——訪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秘書長波洛利卡什維利新華社記者 凌馨 瑪蒂娜·福斯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秘書長祖拉布·波洛利卡什維利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書面專訪時表示
  • 「媒庫文選」建設一個更美好的疫後世界
    Building a Better Post-COVID World 建設一個更美好的疫後世界Mohamed ElBaradei 穆罕默德·巴拉迪In a matter of months, the COVID-19 pandemic has transformed the world
  • 荷蘭人權研究所所長:中國是國際人權事業重要力量
    擺脫貧困的折磨、過上富足的生活,是人生奮鬥的一大目標,也是人權進步的一項重要指標。中國在減貧領域所作出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果讓世人讚嘆,創造了人類歷史上一項重要的人權進步紀錄。  中國不僅在減貧領域成績卓著,在法治建設領域也取得巨大進步。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開啟法治中國建設新徵程。
  • 世界人權獨立宣言
    《世界人權宣言》是聯合國的基本法之一。1948年12月10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第217A(II)號決議並頒布《世界人權宣言》。
  • 綜述:以人民為中心——中國就疫情下人權問題發出理性之聲
    12月10日是世界人權日。在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的特殊年份,人們對人權這一概念有了更直接、更深刻的感受。  回顧今年以來中國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就疫情有關的人權問題發出的理性之聲,國際社會不但看到了中國在多項人權領域的巨大成就,也更加理解了中國人權觀念和主張背後「以人民為中心」的堅強支撐。  今年4月9日,人權理事會與人權高專就新冠疫情對人權影響問題舉行非正式視頻對話會。
  • 演講學英語第五課:聯合國秘書長——冠狀病毒撕開了人權新的裂痕
    人權就在前線;它們是人人皆享尊嚴和機會的世界之基石,卻每天都在遭受攻擊。我們借用《世界人權宣言》原文用語,將這個以價值觀為基礎、以尊嚴為驅動力的呼籲定名為「最高願望」。這場大流行病昭示我們人類大家庭乃至所有人權,包括公民、文化、經濟、政治和社會權利,皆相互關聯,彼此相通。
  •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關注針對非洲人後裔的種族歧視和警察暴力問題
    新華社日內瓦10月2日電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5次會議1日舉行反種族主義議題一般性辯論。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巴切萊特和各國代表紛紛譴責種族主義和種族歧視,強調國際社會應加緊落實《德班宣言和行動綱領》,切實保障非洲人後裔的權利。  巴切萊特對近日一些國家再度發生針對非洲人後裔的警察暴力事件表示嚴重關切,強調有關國家應將責任人繩之以法。
  • 雙語全文|王毅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6屆會議高級別會議上的講話
    第二,堅持人權普遍性與各國實際相結合。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各國普遍認同的全人類共同價值。《聯合國憲章》《世界人權宣言》為全球人權事業確立了崇高目標,制定了基本原則,各國都應遵循和踐行。同時,各國國情不同,歷史文化、社會制度、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存在差異,必須按照本國國情和人民需求推進保護人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