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203高地慘烈之戰

2020-12-2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

  (原標題:日俄203高地慘烈之戰)

  激戰回放

  1904年2月8日,日本偷襲了停泊在旅順港外的俄國太平洋艦隊第一分艦隊,從而爆發日俄戰爭旅順要塞爭奪戰。戰爭初期,日艦隊不斷攻擊和封鎖旅順口﹐但由於海面被沙俄岸炮封鎖,日軍從海上登陸企圖未能實現,因此,日軍改變戰術,由海上登陸進攻旅順口改為陸上圍殲。

  1904年5月29日,日第3集團軍(司令為乃木希典上將)在大連成功登陸﹐進逼旅順口。

  沙皇俄國為了抵抗日軍進犯,在旅順設置了東、西、中3條防線,203高地不僅是西部防線制高點,而且由於地理位置特殊,可以控制旅順市區,並居高臨下控制旅順軍港內的艦船活動,因此是陸海兼控的絕佳位置,也成為日俄雙方爭奪的焦點,日俄高級指揮官都全程參與指揮203高地的奪守戰。

  203高地寬30米,長不足250米,俄軍在此原有兩個炮兵連駐守,兩道步兵壕,散兵壕前設有鐵絲網,裝備有150毫米加農炮、速射炮各2門,守備部隊為西伯利亞第5狙擊團,指揮官是特列齊亞諾夫上校。為便於永久駐守203高地,俄軍還專門為守備軍構建了一座其他陣地所沒有的抽水站,以解決他們的飲水問題,這也說明當時俄軍對203高地的重視程度。

  1904年8月19日,日第3集團軍對203高地發起總攻。他們最初採取強攻﹐利用炮火壓制,發射1萬多發炮彈。之後,日本第3集團軍司令乃木希典率領第1、7師團主攻,但由於戰術簡單,一味憑藉所謂「武士道」精神死衝蠻打,遭遇俄軍依託堅固陣地大量殺傷,多次衝鋒都未能奏效,累衝累敗70餘次。

  至此,日軍由強攻改用圍攻,並實施坑道爆破法。日軍利用3個多月時間,調集增援兵力,並成功將自己的平行壕挖至距203高地環形壕150~200步處。11月27日天放亮時,日軍280毫米榴彈炮和其他一些攻城炮開始猛烈轟擊,203高地的俄軍處境十分危急。至17時許,203高地環形壕全部被毀,43個掩蔽部僅剩2個完整無損,俄軍實際上已完全失去掩護,只能靠手榴彈、白刃格鬥實施反擊,傷亡慘重。

  11月28~29日,日軍再次動用280毫米榴彈炮1.1萬多發轟擊山頭,使海拔206米的高地被削去3米,203高地由此得名。戰鬥中,日俄在高地北坡戰壕裡堆積的屍體竟有四五層。11月30日,日軍指揮官乃木希典的小兒子乃木保典在向高地衝鋒時,被俄軍打死。

  到1904年12月1日晚,俄軍僅前往包紮所的傷員就有1600人,而在爭奪203高地5天的激戰中,俄軍傷亡達1500人,負責203高地防禦的指揮官特列齊亞諾夫上校也身負重傷。俄軍陸防司令康特拉琴柯不斷向203高地派遣增援部隊,旅順要塞總預備隊很快耗盡,開始從陸上防線其他地段和分艦隊抽調力量,增援203高地。

  1904年12月5日7時55分,203高地再次受到日軍大量280毫米榴彈炮、爆破彈與穿甲彈的攻擊。

  8時15分,日軍在火力掩護下步步近逼,戰鬥很快達到白熱化程度。俄日士兵在高地上短兵相接,用刺刀、槍託、石頭,甚至是牙齒和雙手進行搏鬥,203高地成了血肉橫飛的巨大屠場。自當天凌晨至下午,俄軍在203高地先後更換了4名指揮員。連續炮擊、肉搏也使203高地沙俄守軍遍體鱗傷、精疲力竭、無力繼續抗敵。

  12月5日15時,俄軍指揮官發現,繼續向203高地派遣增援部隊不但未能扭轉戰局,反而會削弱其他地段的力量,有可能導致其他防禦地段失陷,因此,當天17時30分,俄軍撤出203高地,之後,日軍牢牢控制住這裡。

  在爭奪203高地的廝殺中,日軍總計傷亡1萬餘人,其中將校軍官戰死97人,傷163人,俄軍總計傷亡6000餘人,是日俄戰爭旅順要塞爭奪戰中雙方傷亡人數最多的一戰。

  俄軍失守203高地後,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停泊在旅順港內的俄裝甲艦「勝利」號、「波爾塔瓦」號和巡洋艦「列特維佔」號、「曙光」號被203高地日軍的重型火炮擊沉,失去203高地支持的松樹山、雞冠山等永久堡壘也同時失守,由此促使駐守旅順口的俄軍投降,也使東鄉平八郎率領的日本聯合艦隊得以在對馬海峽消滅了沙俄龐大的增援艦隊,造成了日俄戰爭中沙俄的失敗。


(責任編輯:李芬芬)

相關焦點

  • 巨大屠場︰日俄203高地慘烈之戰
    (原標題︰日俄203高地慘烈之戰)激戰回放1904年2月8日,日本偷襲了停泊在旅順港外的俄國太平洋艦隊第一分艦隊,從而爆發日俄戰爭旅順要塞爭奪戰沙皇俄國為了抵抗日軍進犯,在旅順設置了東、西、中3條防線,203高地不僅是西部防線制高點,而且由於地理位置特殊,可以控制旅順市區,並居高臨下控制旅順軍港內的艦船活動,因此是陸海兼控的絕佳位置,也成為日俄雙方爭奪的焦點,日俄高級指揮官都全程參與指揮203高地的奪守戰。
  • 旅順203高地爭奪戰:110年前日本狼怎樣打敗俄國熊?
    最後一個留守本土的現役師團——第七師團在大戰前的最後一刻被送到了旅順前線,將承擔203高地的主攻之責。乃木希典手書的「203高地總攻命令」              11月27日上午,乃木希典正式下達「主攻目標改為203高地」的命令。日軍圍繞203高地的第三次總攻隨即打響。
  • 旅順203高地紀念碑鐵製底座為什麼要帶有4個圓洞?
    前幾天,發了一篇小文章,203高地紀念碑那些鮮為人知的事情之後,熱心的朋友進行深入的探討。大連一位老人,就塔上的碑文和題字丟失、破案等情況,電話交流 20多分鐘。旅順網友月光漫步提供了破案後楊樹溝老人的對話。
  • 二百三高地之一,實地觀察
    景區入口處的指示牌目前的203景區佔地50萬平方米,可實際上的203高地真的就是一個彈丸之地而已,從景區大門到203高地的入口有約1公裡的路程,道路修的很平整、寬闊,前一段地面上有旅順當地大學生繪製的「塗鴉」。走到差不多一半的時候,「塗鴉」結束。
  • 日本老照片:203高地髻有何來歷?「潘英語」是哪種女人發明的?
    在《最後的武士》一片中,對剃髮之事有過描述。說完男人的頭髮,再來說女人的。左邊的叫島田髻,日本女性最常見髮型之一,甚至成為日本文化的視覺代表。右邊的,卻在1904年以後才開始流行。原來,在日俄戰爭中,為攻佔203高地,乃木希典上將完全置官兵生命於不顧,以人海戰術不斷衝鋒,造成大量死傷。戰爭結束後,日本女人為紀念在戰爭中死亡的兒子、丈夫、父親,發明了203高地髻。
  • 日俄戰爭的絞肉機:決戰旅順港
    在要塞戰中,佔據要塞意味著控制地利,能夠左右此後戰鬥的勝負。不僅如此,要塞戰往往具有代表性戰鬥的意義,其中的攻防對兩軍的士氣有很大影響。當時的日軍對此還不甚理解。在日方的戰史中,直截了當地指出日軍進攻旅順要塞準備不足的是《機密日俄戰史》。該書原是1920年代在陸軍大學校任教官的谷壽夫為挑選出來的極少數學生講授戰史的講義彙編。
  • 黑山阻擊戰「101高地」
    原標題:黑山阻擊戰「101高地」
  • 賭國運,all in,1904-1905日俄決戰
    當時北海道乃苦寒之地,屯田可不是如今的旅遊,相當於大清皇帝請你流放寧古塔。武士們自認為是國企職工,本來是鐵飯碗,現在要深化體制改革,革了職,又放不下面子和下層勞動者爭飯吃。如果這時候劉歡不停在旁邊唱:「只不過是重頭再來」,你覺得誰是世界上最討厭的人?失意武士覺得劉歡,哦不,政府實在太討厭了,於是發動了西南戰爭。
  • 在中國東北進行的日俄戰爭,為什麼清政府要宣布中立
    可是,就是這場在中國的戰爭,清政府卻宣布「中立」,置自己的關外祖宗之地,和東北的上千萬子民於不顧。這令人費解的荒唐舉動,究竟是何緣由?沙皇俄國對中國東北覬覦已久,欲將之變成「黃俄羅斯」。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攻陷北京,沙俄趁機出兵13餘萬人,佔領了整個東北地區。雖然清政府籤訂了《辛丑條約》,喪權辱國已經到了無以復加之地步。但是,對於沙俄強佔東北的行為還是忍無可忍。白山黑水,是滿清龍興之地,「視同漢高之豐沛,光武之南陽」「陪都在焉,列聖陵寢在焉」,要是給洋鬼子拿去,「不可以為人,安可以立國?」
  • 兩軍肉搏時敵人炮火轟擊,雙方全被炸死,慘烈的黑山阻擊戰
    黑山阻擊戰黑山阻擊戰是發生在解放戰爭中遼瀋戰役期間,解放軍攻佔錦州後,瀋陽國民黨的主力廖耀湘「西進兵團」計劃撤往營口,意圖與錦西的「西進兵團」合圍奪回錦州,我軍採取誘敵深入、打大殲滅戰的方針,集中主力在瀋陽至錦州間殲滅「西進兵團」(廖耀湘兵團),黑山以及大虎山是廖耀湘兵團撤往營口的必經之路
  • 解放軍十大鐵血阻擊戰之四:黑山阻擊戰
    作者:光亭摘要:在1948年10月遼瀋戰役中,解放軍在遼寧黑山、大虎山地區進行了一場慘烈的阻擊戰,東北野戰軍第10縱隊頑強阻擊了面對數倍於己的國民黨軍三天,截斷了國民黨軍西進兵團的退路,為主力部隊趕來圍殲西進兵團贏得了寶貴時間。
  • [揭秘勝利]松山戰役成日軍在大陸戰場首次玉碎之戰
    央廣網北京7月16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中國正面戰場對日軍的全面反攻出現於雲南。1944年6月,中國軍隊分兵兩路,一路由印度殺入緬北,一路由雲南向境外打出,試圖打通中印公路,為中國取得一條新的國際交通線。松山之戰就是這場戰役在中國境內最重要、最慘烈的一戰。
  • 被稱為「地獄」的203高地,發生了什麼,日軍談及此地就會變臉
    日軍戰爭的中後期,沒少吃地形的虧,自以為自己很強大的日軍卻無法攻破一個小小的城門或者是高地,娘子關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一個小小的城門日軍投入了幾萬的兵力,遲遲未攻破,而且損失慘重。看似簡單的山石,卻發生過不簡單的事情,在抗戰年間,這裡曾經是非常重要的戰略部署地,這裡的海拔二百零三米,因此被人們稱為是203高地。在1889年,清軍在這裡建立炮臺,後來被沙俄攻佔,這個炮臺也被他們擴建,整個山頭就成了重要的軍事地,而且因為險峻的地形,很多軍方想要佔領這裡,日本就和沙俄為此地展開進攻。
  • 黑山阻擊戰有多慘烈?烈士遺體鋪滿山坡,敵軍重炮打到炮管發紅
    1948年10月21日,時任東北野戰軍第10縱隊司令員的梁興初接到了上級發來的命令:長春敵十萬起義投降,錦州敵十萬被殲,瀋陽陷於孤立,有企圖向錦州突圍,與錦西北上之敵會合,妄想奪回關內。令你們即返黑山、大虎山,選擇陣地,構築工事,頑強死守,阻擊敵人,掩護主力到達後,聚殲前進之敵。
  • 史詩般戰役—衝繩島之戰,究竟有多慘烈?迫使美國直接動用原子彈
    史詩般戰役—衝繩島之戰,究竟有多慘烈?迫使美國直接動用原子彈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傷亡最慘重的一次戰爭。戰火蔓延至全球,先後約有61個國家被捲入到這場戰爭之中,這場持續了六年之久的世界大戰,也留下了不少著名戰役,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太平洋戰場的上最大的登陸戰—衝繩島戰役!這場慘烈的戰役,也促使了美軍決定直接對日本動用原子彈!衝繩島被譽為日本的「國門」,因此衝繩島登陸戰也被稱為「破門之戰」。
  • 晚清日俄在中國領土開戰 為何清政府卻宣布保持中立?
    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仍然是帝國主義實行殖民統治的擴張時期,日俄同樣作為中國的鄰國,分別有西進和南下的領土需求:其中日本為實行「大陸政策」,實現稱霸亞洲的野心;而俄國則夢想實現「黃俄羅斯計劃」,結果中國的東三省,成為了日俄兩國眼中的一塊大肥肉。我國東北成為日俄兩國的佔領目標,有其歷史根源。
  •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加平之戰
    但是,目前中國國內關於抗美援朝戰爭的文獻、文章和各類出版物及網絡詞條中,對加平之戰缺乏比較系統、完整的記敘和分析。國外的有關文獻和各類出版物等,則對此次戰鬥的記述又有許多不實信息和錯誤觀點。因此,通過比較和辨析各方戰史記錄,力求釐清加平之戰的原貌,並進而反映志願軍的戰略意圖、戰術執行情況,展現志願軍英勇頑強的精神風貌,是很有必要的。
  • 一個小山頭,卻成了屍山血海修羅場一般的戰場:麒麟峰之戰
    在數以百計的山嶺與日軍展開殊死鏖戰,本文所介紹的麒麟峰之戰就是其中一次極為慘烈的戰鬥。 在數以百計的山嶺與日軍展開殊死鏖戰,本文所介紹的麒麟峰之戰就是其中一次極為慘烈的戰鬥。根據日軍戰史記錄,25日夜裡23時開始,麒麟峰上的日軍便遭到了中國軍隊十餘次猛攻,雙方在山頂上混戰在一起,至最後防守麒麟峰的日軍27師團第3聯隊第9中隊僅剩重傷的中隊長江田慣一郎和十幾個勉強能走動的傷員。戰史描述說江田中隊長和日軍倖存者躲在了半山腰的一個土堆後面。下山向聯隊部求救的熊倉、片山兩個士兵向聯隊長哭訴著該中隊被全滅的慘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