璿
經公眾號「重析抗戰史」授權轉載
摘要:1938年下半年的武漢會戰,是抗戰初期一場規模宏大的戰役,中國軍隊依託武漢周圍的崇山峻岭,逐次組織防禦,抗擊日軍進攻。在數以百計的山嶺與日軍展開殊死鏖戰,本文所介紹的麒麟峰之戰就是其中一次極為慘烈的戰鬥。
1938年下半年的武漢會戰,是抗戰初期一場規模宏大的戰役,中國軍隊依託武漢周圍的崇山峻岭中,逐次組織防禦,抗擊日軍進攻。在數以百計的山嶺與日軍展開殊死鏖戰,本文所介紹的麒麟峰之戰就是其中一次極為慘烈的戰鬥。
1938年9月,由於日軍第11軍的「101師團向德安方面作戰毫無進展,而106師團在進入馬廻附近後戰鬥力極度低落」,日軍第11軍司令官岡村寧次不得不投入從華北方面軍調來的第27師團沿瑞昌至武寧公路南下,從側翼攻擊以上兩個進展不力的師團正面的中國軍隊,實現切斷粵漢鐵路的戰略目的。而麒麟峰就在27師團南下的線路旁。
第27師團是由原來支那駐屯旅團改編而來,下轄的三個聯隊依然沿用支那駐屯第1、2、3聯隊的番號。
9月25日,中日兩軍在麒麟峰西側的覆血山附近激戰,防禦該地的中國軍隊第60師178旅損失極其慘重,一天內陣亡營長五員。師長陳沛不得不從側翼的180旅抽調部隊組成預備隊增援覆血山。誰知日軍趁麒麟峰附近守軍力量削弱的機會,正面的27師團第3聯隊以第8中隊為尖兵,於傍晚突襲麒麟峰陣地,一舉得手。麒麟峰這個戰略要點就這樣被日軍佔領。
由於麒麟峰位於瑞昌至武寧公路旁,地形險要,能扼守山下白水街交通,戰略意義十分重要。60師師長震怒、180旅旅長董煜嚴令負責該地防禦的360團團長楊家騮立即組織反擊,務必收復麒麟峰陣地。
楊團長接到命令立即部署反攻。根據日軍戰史記錄,25日夜裡23時開始,麒麟峰上的日軍便遭到了中國軍隊十餘次猛攻,雙方在山頂上混戰在一起,至最後防守麒麟峰的日軍27師團第3聯隊第9中隊僅剩重傷的中隊長江田慣一郎和十幾個勉強能走動的傷員。戰史描述說江田中隊長和日軍倖存者躲在了半山腰的一個土堆後面。下山向聯隊部求救的熊倉、片山兩個士兵向聯隊長哭訴著該中隊被全滅的慘狀。
而根據第60師戰鬥詳報描述,剛開始360團的反擊很不順利,遭到日軍極其頑強的抵抗。雖然中國軍隊反覆向麒麟峰陣地衝鋒達五次之多,與日軍展開了肉搏戰,但因麒麟峰地勢險要,均無功而返。但該高地對於戰局意義太大,陳沛師長甚至下令,不惜全師拼光也要務必克復該峰。於是360團團長楊家騮便親自擔任敢死隊隊長率領敢死隊衝在最前面。60師另派增援部隊從左右兩側包抄。
整個25日夜,麒麟峰上中國軍人前僕後繼的衝鋒,與日軍在近距離展開了白刃戰和手榴彈戰,激戰到26日凌晨4時30分終於完全克復麒麟峰陣地。但是此役,作為360團團長兼任敢死隊隊長的楊家騮上校,以及營長黎長祈少校壯烈殉國,傷亡官兵近700餘人。但俘虜了日軍中隊長江田大尉以下4人。
至於日軍這個第9中隊中隊長是被俘還是重傷躲了起來,這就由各位讀者自行理解,不過根據60師當時報告鄂電文能準確說出這個中隊長名字和軍銜,可見將其俘虜還是有根據的。
麒麟峰對於中國軍隊來說十分重要,對於日軍而言也一樣。第3聯隊聯隊長宮崎富雄大佐在獲知麒麟峰戰況後命令第2大隊停止進攻麒麟峰對面道巖隘高地的行動,轉而要求第2大隊向麒麟峰側翼發起攻擊,另外要求第3大隊重新組織兵力繼續攻擊麒麟峰。
26日下午,第3大隊長广部廣少佐親自前去一線偵察麒麟峰陣地,他潛伏於山下一處草叢中,結果被中國軍隊發現,立即用機槍對這片草叢進行掃射,當場將其擊斃,這位大隊長還沒來得及率隊衝鋒就殞命於陣前。
27日,日軍在經過一天的整頓後重新於午後發起了對麒麟峰陣地的進攻,這次投入了第3大隊剩餘的全部兩個中隊(第7、第8中隊),由第8中隊中隊長上田謙次郎代理大隊長統一指揮。
日軍為了能順利奪取麒麟峰陣地,除了師團所屬山炮聯隊進行火力掩護外還大量使用毒氣彈,僅27日這次進攻就使用毒氣彈僅200發。在巨大火力優勢和毒氣彈開路的情況下,日軍向麒麟峰中國軍隊陣地發起反撲,這一次更為慘烈。很多中國士兵由於缺乏防毒器具和經驗而中毒,喪失戰鬥力,隨後都被衝上來的日軍直接用刺刀刺死在陣地上。而還能動的士兵依然還在頑強抵抗,向著日軍投擲手榴彈。日軍第7中隊中隊長高木哲壽、小隊長樋上浦一在衝鋒中被擊斃。代理大隊長上田謙次郎不得不親自率預備隊衝鋒,結果被中國軍隊狙擊手擊中頭部身亡。該大隊只得再次更換大隊長,由第3機槍中隊中隊長山田武代理大隊長,繼續指揮攻擊。雖然第3大隊接連失去指揮官,但還是憑藉火力優勢搶佔了麒麟峰山頂北部陣地。中日雙方經過一番血戰,各佔麒麟峰頂部一角,形成僵持局面。
第60師打算趁日軍立足未穩立即組織反擊將其擊退,於是27日夜由355團中校團附何希哲率敢死隊隊並協同川軍新13師一個營發起反攻,何希哲團附犧牲在了衝鋒的路上,而敢死隊和協同參戰的川軍也傷亡殆盡,不得不飲恨而返。雙方再次進入相持階段。
經過這幾日血戰,60師已經傷亡巨大,再也無力承擔這一線的防禦,薛嶽將川軍新13師一部交由陳沛指揮,投入麒麟峰戰鬥。日軍第3聯隊為了確保麒麟峰高地,又從第2大隊抽調了精銳增援麒麟峰。
28日中日兩軍繼續在麒麟峰最高峰對峙,新13師另外抽調兵力向日軍後側遊擊,不過最後被日軍利用地形阻止。但當日大屋田村附近防線被日軍突破,日軍隨即全力調集後續部隊向突破口集結。29日麒麟峰頂日軍接到命令,在山炮和毒氣彈的掩護下,於下午17時開始撤退,向大屋田村附近集結,麒麟峰爭奪戰至此結束。
在麒麟峰這處高地中國隊於日軍血戰整整三天,第60師和新13師傷亡近兩千餘人,戰死團長楊家騮上校、團附何希哲中校等多名軍官。而日軍第3聯隊在麒麟峰附近戰死78人,其中大隊長1人、中隊長2人,傷亡總數大約300餘人。7:1的傷亡比,十分殘忍又真實的體現了當時中日雙方實力的差距。
筆者簡單的將這次武漢會戰中萬千高地爭奪戰之一呈現給讀者,希望大家了解後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