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繼光,明朝抗倭名將,民族英雄,他的事跡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而後世很多人也為自己取名繼光,為的就是要繼續傳承這種精神。
明繼光,就是這樣一位繼承了戚繼光之名,並且也用實際行動來證明了自己的抗戰名將。原名永忠,1896年出生於四川彭縣,也就是如今的彭州市。在他18歲之前,也是一心只讀聖賢書的一介書生。而在受到辛亥革命的影響之後,思想逐漸開始發生轉變。直到袁世凱復闢,剛滿18歲的他,毅然投筆從戎,加入到討伐袁世凱的隊伍當中。
而由此開始,明永忠就和重慶結下了不解之緣,前半生四處徵戰保家衛國,後半生則落腳於重慶走馬鄉(如今的走馬鎮),度過餘生。現在,在走馬鎮能夠看到其子孫後代修築的明繼光陳列館,雖然鮮有人知,但是那些記錄的歷史卻是實實在在的。
由於明永忠頭腦精明同時驍勇善戰,他在隊伍中很快就獲得了晉升。1926年,他已經成為了團座,擔任川軍161師第4團團長,領兵駐紮在重慶江北縣悅來場。在同一年,明永忠認識了廖恭默,也就是他的妻子。廖恭默是白市驛人,讀過書,思想開明,兩人也是相見恨晚,婚後他們就定居在了重慶走馬鄉。
而這一時期,依然是軍閥混戰,明永忠也不得不遠離妻子,四處徵戰。在1937年的「七七事變」之後,明永忠毅然投身到抗日隊伍之中。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他為自己改名「繼光」,希望能夠秉承抗倭英雄戚繼光之志。之後,就是明繼光在戰場上的各種英勇抗敵,而這裡要特別提到的就是麒麟峰之戰。
當時正值武漢會戰的關鍵時期,日軍孤軍進入贛北德安地區,被薛嶽將軍圍困,日軍隨即派遣增援,而這批增援就被川軍阻擊在麒麟峰下。如果不能守住麒麟峰,那麼日軍一旦獲得增援,就有可能形成反包圍,形勢緊急,麒麟峰必須守住!
據基層軍官回憶,當時共計血戰了七天七夜,戰爭異常慘烈。但是無論是輕傷還是重傷,都沒有一人放棄,大家始終頑強抵抗。而明繼光更是帶頭守衛在最前沿的陣地當中。當有人提出撤退的想法時,他也不做聲,只是將手槍掏出來,猛拍到桌子上,眼冒兇光,就再也沒有人提撤退。
而最終,明繼光也帶領著隊伍,實現了絕地反擊,不僅守住了麒麟峰,還成功繳獲了日軍裝備,生擒部分日軍。這一次戰役之後,也就有了「虎將明繼光」的稱號。此後,明繼光還參與了更多的戰役,都表現得異常勇猛,成為傳頌的佳話。
而為什麼明繼光卻逐漸被大家淡忘了呢?因為在抗日戰爭勝利之後,明繼光就非常反對中國內戰,同時也看不慣國民黨高層的貪汙腐化以及各派勢力之間的勾心鬥角。他選擇了歸隱田園,回到了熟悉的走馬,自食其力,隱居在這個不起眼的小鎮之中,他在前半生所做出的貢獻已經無愧於「繼光」這一名號。
1968年,明繼光於走馬病逝,享年72歲。如今的明繼光陳列館,無論外表還是內部,看起來都十分簡樸,而這或許也很好地契合了明繼光本人,不用那些花哨和高調,而是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