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看過星爺的《唐伯虎點秋香》的小夥伴對師爺的這句臺詞還有印象,那麼為什麼是左邊是青龍,而右邊是白虎呢?
這其實是來自於古人的天文知識。古人是站在地上用眼睛來觀察星空的,所謂天圓地方,在古人看來,天空中所有的星星都掛在一個圍繞著地球的天球之上,太陽也不例外,而太陽每一年繞地球一周,古人把太陽每年在天球中走過的軌跡,叫做「黃道」。古希臘也有這個概念,聖鬥士星矢裡的「黃道十二宮」就是這個黃道。
古人觀測日月五星是以恆星為背景的,那是因為古人覺得恆星的位置是恆定不變的,用恆星做參照物可以更好的描繪日月五星的運動軌跡。古人把黃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個星宿作為「坐標」,稱為二十八宿。這裡的赤道不是地球的赤道,而是天球的赤道,即地球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星宿也不是一顆一顆的星,而是鄰近若干個星星的集合。按東西南北分別是東方蒼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龜蛇)。每一方有七宿,總共四七二十八宿。
東方蒼龍七宿是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是鬥、牛、女、虛、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是奎、婁、胃、昴、畢、觜、參;
南方朱雀七宿是井、鬼、柳、星、張、翼、軫。
這是一張星象圖,而星象圖的看法與地圖是左右相反的,因為地圖是向下看,而星象圖是向上看,所以上北下南找齊後,變成左東右西了。也就出現了如圖所示的左青龍右白虎。
蒼龍、白虎、朱雀、玄武,又稱為「四象」,沒錯,就是易經中「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四象。
關於四象,有許多的詩歌和典故。比如詩經中有,「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維北有鬥,不可以挹(yi)酒漿」,就是指南方箕宿和北方鬥宿說的。《左傳》有記載,高辛氏有兩個兒子,總是打架,帝堯不滿意這種情況,把一個遷到商丘,主祀商星(及星宿),另一個遷到晉陽,主祀晉星(即參(cen)宿)一個位於東方,一個位於西方,不可同日相見。所以後世把兄弟不睦比作參辰或參商,也把親朋不能重逢比作參辰或參商,比如杜牧「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真的是很感嘆古人的學識與智慧,關於古代天文學還有很多知識值得深扒,有興趣的小夥伴,請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