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歷史文化悠久,在民間流傳著許許多多關於鬼神的故事,這些故事給我們的文化本身添加了許多神秘的色彩,使我們的文化充滿了魅力,讓人忍不住去探討。
相信許多人都聽說過四大神獸,它們分別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在我國歷史上,有許多關於它們的傳說。人們對它們的稱呼也有所不同,有些人叫它們為四聖、四聖獸或者天之四靈。
那麼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是什麼意思呢?其實這和古人對世界的方位以及對宇宙的認知有關。
古時候人們認為天空是由「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區組成的。「三垣」分別是「紫微垣」,它象徵著皇宮;「太微垣」象徵各種行政機構;「天市垣」則象徵著繁華街市。這三垣環繞著北極星呈三角狀排列。而「四象」則圍繞著「「三垣」」,從而形成一個整體,其中的「四象」就是指青龍,白虎,朱雀和玄武。
「四象」是古代天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易傳》的體系的四象中,青龍表少陽主春,白虎表少陰主秋,玄武老陰主冬,朱雀老陽主夏,四象又衍生出來了八卦(乾、兌、離、震、巽、坎、艮、坤)。
古人觀星象認為天空的星相會隨著季節轉換而變化。因此四大神獸也分別對應四大季節,青龍代表春天,萬物生機勃勃,生命開始綻放;朱雀代表夏天,火紅的太陽和熾熱的天氣象徵著朱雀; 白虎代表秋天,秋天的落寞、肅殺的氣氛與白虎相契合,古時候的秋後處斬就充滿肅殺的冷意;玄武代表冬天,花草樹木不再繁盛,動物亦開始冬眠,有著收藏之象。
天空的四大方位分別是東西南北,而四象每一象分別對應一個方位,青龍代表東方方位,白虎代表西方方位,朱雀代表南方方位,玄武代表北方方位。因此有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的說法。
古人認為四象本來就是四方的守護之神,《三輔黃圖》記載,蒼龍、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靈,以正四方。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正是四大靈獸鎮守的東西南北四宮,闢邪惡、調陰陽,因此被人稱為四方之神。
所以現在人們所說的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其實不僅僅是代表四大方位那麼簡單,還有更重要的意義,那就是古人對宇宙的探索與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