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序曲》作為CMBYN的同款作者,一如既往延續著細膩動人的溫柔筆觸,場景的真實還原,仿佛一下子使人置身於歐洲暗潮湧動的夏天,經歷一場兵荒馬亂的戀愛,而劫後餘生時,悵惘無奈。
第一章初戀,是情竇初開懵懂時被吸引的朦朧感情。那是未經世事情海沉浮之時最單純的情感。我常常覺得這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有時候喜歡就是沒有理由的,自己的感情是不受理性的大腦支配的,也不知道為什麼,甚至有些天註定,就是與他或她,就是那個人,不能是別人,有著解不開的羈絆。
好像是「天選之子」,有著與生俱來特別吸引自己的氣質。對木匠的敘述總讓我想起古希臘雕塑,完美的比例身材和健美蓬勃的男性氣息;而整個故事的氛圍,小島、海洋、秘密、木、咖啡館、小山路…所有的物象都不約而同地成為青澀初戀的催化劑,也總讓我夢回CMBYN裡的暑期。燥熱,是天氣,也在心底。
第二章春困。有個很有意思的反轉結局。大城市裡的故事,和悠長假期一般的小島故事有所不同,節奏感更強,但不變的仍是作者以強大洞察力描摹出人物內心的不甘,猜忌,敏感多疑和假裝出來的灑脫;而前期鋪墊的系列情感,卻又是於心有愧的副產品。是遮掩不住的脆弱。我們的大腦太聰明,我們傾向於所有的事情都要合理,而當生活的一部分悄然崩塌失去平衡,我們仿佛需要找一個人或事對其負責任。我想作者把自己內心的負罪感,一部分轉移到嘉比身上。他所害怕和擔心的方面,恰恰映射出自身的問題。
第三章是最為柔情似水的弗裡曼,暗戀時候的蜿蜒心路,那想要被你知曉卻害怕被你知曉的心情,那不由分說的悸動,在大段大段意識流搬的描寫中被解剖得淋漓盡致。我想這一部分是很多人共通的經驗,他把很多人共鳴的感情描寫得那麼生動和真切。以至於腦海中會常常回想起以前的自己,喜歡一個人小心翼翼的自己,雖然我還沒有和你在一起可是甚至在夢裡與你過完一生;每次和你聊天,都像在做閱讀理解題;聽別人說起你的名字,都恨不得多問幾句,卻又害怕被發現對你的特別關心。
你不知道,你永遠不會知道,我曾經有多麼喜歡你,我對著空白的聊天框寫寫刪刪最後還是算了,我去了解你所喜歡的電影看b站的視頻希望與你有共同話題。我沒有保羅那麼幸運,有些事情不是努力就可以,那些事,只是我的自我感動而已,藏在塵封日記,此去經年後,或許有一天我能夠更加雲淡風輕地面對你。
第四章是星辰之愛,這一篇我也非常喜歡。李銀河老師說,愛情有三個階段,我覺得兩人之間的感情,停留在激情之愛的階段卻無法下沉,因而每一次的相遇都能迸發愛的高潮,卻很難持久。星辰之愛,此名恰如其分。
就像天空中的流星,炫目璀璨,但終究只是一瞬。為什麼與最深愛的人,卻無法長廂廝守呢?現實中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但是在這裡,我想男主主角在大學時候的經歷和彼此的性格都是重要原因。大學時候的生活,是象牙塔中的幸福,是有著溫暖的壁爐、深刻的洞見、博學的教授的英國冬天;是不再回頭的青春年少。那種激情,最初的感動,因而也是年輕特有的產物吧?
現實生活不是烏託邦,我想雙方都不能夠忍受歲月帶來的改變,對自己、對對方、對那段無暇歲月。都為對方在心裡留存有一個最柔軟的角落,可是太柔軟脆弱了,好像真的經不起風吹雨打。而哪怕無法在一起,哪怕流連在天涯海角,我們都是愛著的,我們都知道對方也是。其實這本身也是一種幸運了吧。
第五章,艾賓頓廣場。「喜歡就會放肆,但愛就是克制。」保羅在全書中總給我一種迷茫和為愛所困頓的感覺,(我猜他是雙魚座)但是最後,歷經千帆的他(真的是歷盡千帆),好像在兜兜轉轉中認清了自己的欲望。欲望是不會被填滿的,對情感上的慰藉和肉體中的愉悅皆如此。愛,有時候就是想要觸碰卻縮回的手啊。
有人說,保羅是渣男,等等。不過每個人有不同的解讀吧。特別是在愛情中,往往當局者迷,飛蛾撲火又如何?我甘心是我的繭。一開始讀並無意識到主人公都是保羅。但是這重要嗎?主人公,是保羅,也是成千上萬個,你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