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歸」添活力 地不荒人奔康

2020-12-19 四川日報

「雁歸」添活力 地不荒人奔康

    

一人帶動十餘人就業

□本報記者 徐莉莎
  7月5日,渠縣渠南鄉的雷鎮像往常一樣早起,到亞博檸檬專合社的萬畝檸檬基地轉轉,「五四村的檸檬快投產了」。這個「80後」經歷了從遠洋水手到建材老闆,再到返鄉創業者的身份轉變。這兩天,他正計劃著八月下旬這一季檸檬投產時,把隔壁大山村易地扶貧搬遷的幾十戶貧困戶組織過來務工。
  渠縣是一個人口大縣,148萬人中農村常年外出務工人員約40萬人,佔到勞動力資源總量80%以上。近年來,一股回鄉創業熱潮正悄然興起。
  據不完全統計,渠縣外出務工農民返鄉創業人數達到3300多人,帶動了農村3萬餘人就業,其中貧困勞動力就達到4000餘人。這批「歸雁」不僅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強大活力,更成為脫貧攻堅的一支生力軍,被看成是「最有希望的新動能」。返鄉創業「雁歸來」
  2001年,18歲的雷鎮懷揣著水手夢想,踏上了遠赴巴西的遠洋漁船。實際上,船上風雨飄零、每天18個小時捕魚作業的生活,並不輕鬆。「沒有娛樂,船上有多少水管、多少顆釘子,都數得一清二楚。」「每逢初一十五,只能躺在甲板上看著天空想家。」
  2004年,回到德陽做建材生意。一次探友讓雷鎮在安嶽初次「邂逅」檸檬。了解了檸檬多種用途和市場前景,聯想到老家的那些撂荒地和步履蹣跚還在傳統耕作的鄉親,2011年雷鎮返鄉創業。從最初500畝的試驗田再到現在萬畝基地,已投產的檸檬超過5000餘畝,產品除了本地,還遠銷瀋陽、福州等地。
  據渠縣人社部門提供的數據,截至2015年,雷鎮就有2000多位返鄉同行者。2016年,渠縣從落實創業扶貧政策、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放寬市場準入條件等方面出臺20多條具體措施,鼓勵外出務工農民返鄉創業,一年多來,渠縣農民返鄉創業隊伍迅速擴大,增至3300多人。
  今年上半年,渠縣近200位返鄉農民的問卷調查顯示,返鄉群體平均年齡42.8歲。其中97%為男性,依託農村自然資源和回本地創業的人脈優勢,從事種養業比重達86.6%。貧困戶成了「雙薪族」
  渠南鄉勝利村的貧困戶熊昌坤是單身漢,常年患病,無法外出務工。亞博檸檬專合社建立後,他獲得了每畝500元的土地流轉金,成了基地工人,每月有了近2000元的固定收入。
  雷鎮的基地常年聘請當地農民工500人,其中貧困戶160餘人,合作社支付務工工資900元每畝。在「專合組織+基地+農戶」的模式下,大多數村民成了「雙薪族」。一些人流轉土地,收入包含了土地流轉收入,基地務工收入。一些人除了務工,還以土地入股,每年保低分紅300元每畝,並按照畝產量8%折當年市價返現。
  據統計,渠縣農民返鄉創業多以經驗型創業為主,能人經濟特徵明顯,以專合社、家庭農場、生活性服務業等領域的經營佔九成以上。返鄉創業也實現了由「輸出一人致富一家」的打工效益,向「一人創業造福一方」的創業效應轉變。
  記者調查發現,農民返鄉創業帶動了就業、新農業技術推廣使用、新業態的發展。據統計,70%的農民返鄉創辦企業都是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和產業融合項目。2016年渠縣僅電商服務中心就孵化了個人創業網商239名,其中有近120名是返鄉農民。
  29歲的返鄉創業者李龍在淘寶上幫相鄰社友解決農產品「賣不掉、銷不出」的問題,在他的平臺上,共計銷售柑橘10萬公斤、黃花5萬公斤。兩年來,個人收入超50萬元,也帶動周邊農民增收120餘萬元。

相關焦點

  • 上垌裡的十年奔康路
    鄉賢領頭捐資 開啟奔康新路河岸的扇形衝積平原為垌,聚而居之為裡。得名於這片人口密集的農耕沃土的上垌裡村,現有人口800多人,耕地200來畝,傳統的精耕細作模式已難以持續發展。改革開放初期,在粵西得風氣之先的鑑江下遊地區,村民紛紛外出務工經商,創業致富。富而思進。
  • ...貧瘠土地產業支撐 助推群眾奔康步伐——記鄉城縣洞松鄉脫貧奔...
    【脫貧門道】貧瘠土地產業支撐 助推群眾奔康步伐——記鄉城縣洞松鄉脫貧奔康路 2020-12-14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雁點青天字一行。
    古詩借鴻雁寄託思鄉情愫的句子比比皆是:「鄉心隨雁去,——到江南」(唐黃滔《旅懷》);「雁引愁心去,出銜好月來」(唐李白《與夏十二登嶽陽樓》);「春風歸雁一聲愁」(唐劉滄《春日旅遊》)。《楚志》說:「衡陽有回雁峰,雁至此不過,遇春而回。」古人似乎對此說法深信不疑,唐代柳宗元說「晴天歸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裡」,杜甫亦稱「萬裡衡陽雁,今年又北歸」。
  • 平塘縣:脫貧攻堅顯成效 致富奔康展活力
    平塘縣掌布鎮新坪村屬省級一類貧困村,距鎮政府駐地6公裡,屬於典型的卡斯特地貌山區,全村總面積39平方公裡,在冊耕地2035.21畝,其中田1451.1畝,土584.11畝,人均佔有耕地面積1.17畝,屬傳統農業村,共有7個村民組(合併前為12個村民組)。全村黨員52人,其中女黨員7人。
  • 共享農莊探索穩定脫貧奔康新模式
    按照省委「一幹多支」發展戰略部署,新津發揮農博園「窗口+基地」平臺作用,推動「三途一斯」共享農莊模式在小金縣沃日鎮木欄村推廣,依託本地資源大力發展新產業,打造了這一能發揮「造血」功能的農商文旅融合項目,初步探索形成「農博+小金·蘋果共享農莊」穩定脫貧奔康新模式。
  • 雁不過衡陽
    然而,眾多的詠雁詩詞都與衡陽有關,相傳北雁南飛,到湖南衡山的回雁峰,感覺氣溫暖和,在此棲息越冬,來年開春後再北歸,所以有「雁不過衡陽」之說。可見在漢代就有「衡陽雁」的記載。南朝齊梁之際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譽的劉孝綽在《賦得始歸雁詩》中云:「洞庭春水綠,衡陽旅雁歸。」南朝劉宋時的徐靈期在南嶽衡山上清宮修持15年所著的《衡山記》,是記述南嶽山川最早的一本專著。他第一個提出了南嶽衡山有七十二峰之說,所謂「衡山周回八百裡,上如車蓋及橫軛之形,山有七十二峰,回雁為首,嶽麓為足」。
  • 三國志幻想大陸猜字謎雁鳥南歸陣如點答案是什麼
    三國志幻想大陸猜字謎雁鳥南歸陣如點答案是什麼,在三國志幻想大陸遊戲中有著不少的問答任務,其中完成猜字謎科研獲取豐厚的遊戲獎勵,那麼猜字謎雁鳥南歸陣如點答案是什麼呢,還不清楚的小夥伴快來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 南充市南部縣鄉村旅遊人氣旺 脫貧奔康底氣足
    發展鄉村旅遊,讓曾經的貧困村華麗變身,村子美了,村民腰包鼓了,脫貧奔康的底氣更足了。窮山村有了「致富經」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近日,南部縣「文化惠民·走進蓮鄉」系列活動在該縣流馬鎮黑龍觀村蓮花博覽園舉行,成片的荷花競相綻放,亭亭玉立於荷田上,陶醉了八方遊客。
  • 雁鵝菌
    菌類被人叫成了禽類的名,不知道和那天上飛的雁以及地上跑的鵝有啥子關聯,確實令人費解。但我也一直來有些偏執地認定,民間口頭上的叫法要比書本上定義的更生動活潑些。鄉下老家都這麼叫,不知道沿襲了多少代了。後來我在餐館裡看到菜單上寫著「寒菌」,其實也是這種菌子。雁鵝菌一年有兩次生長,一是在農曆三月份,春天正好來了,一是在農曆八月份的樣子,恰是秋時。
  • 湛江市舉辦「陽光成長 快樂奔康」慶祝 「六一」國際兒童節活動
    湛江市舉辦「陽光成長 快樂奔康」慶祝 「六一」國際兒童節活動 2020-06-03 03: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遊學養」課堂為老年教育添活力
    原標題:「遊學養」課堂為老年教育添活力撰文 雲南老年報 康乃馨 編輯:鞠元一年來,麗江市老年大學以此為契機,申請成立雲南老年大學遊學學院麗江分院,依託麗江豐富的人文、自然資源和教學資源,著力打造「遊學養」特色課堂,為老年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 雲端教學凝智慧 線上相守待雁歸
    在製作本次雲課的過程中,吳松岑老師得到和平區低年語文教研員張老師、和平區兼職教研員陳老師以及和平一校長白島一分校教學高鵬副校長的精心指導,三位指導領導從教案,課件,視頻再到最後錄製完整課程和吳老師共克時艱,雲端聚慧,通力配合,最終高質量地完成了這堂預習課。
  • 「脫貧奔康·粵來粵好」梅州:繪製旅遊扶貧工筆畫 擘畫數字鄉村新...
    本文轉自【新華網】;新華網廣州11月5日電(李俊豪)放眼望去,稻浪片片,農民收割;山清水秀,與鬱蔥樹木、整潔村道交相輝映,一輛輛載滿大埔沙田柚的貨車驅向遠方,脫貧奔康的畫面正被一筆筆勾勒……4日,「脫貧奔康
  • 「津金同心」探索共享農莊助推脫貧奔康新路子
    成都之南,一座山水相融、底蘊深厚又充滿活力的「濱江公園城」。雪山腳下,小金。阿壩南端,一處純潔美麗的高原淨土,是無數人心中嚮往的「詩與遠方」。攜手「相親」,今年以來,新津小金互動頻繁,聯繫愈加緊密。從「輸血」到「造血」,從「項目」到「理念」,兩座城市正攜手前行,共同翻開「津金同心,攜手奔康」的新篇章。
  • 「飛花令」——雁,36句含「雁」的古詩詞名句彙編
    ——杜甫《歸雁》翅低白雁飛仍重,舌澀黃鸝語未成。——白居易《南湖早春》初聞徵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李商隱《霜月》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杜甫《孤雁/後飛雁》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李頎《古從軍行》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蔣捷《虞美人·聽雨》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曹操《蒿裡行》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早寒有懷/江上思歸》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養雞能手」帶領鄉親脫貧奔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養雞能手」帶領鄉親脫貧奔康 2020-09-09 18:3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中國橘鄉 古韻井研:脫貧奔康走出「新路徑」
    近年來,在脫貧奔康的浪潮中,42萬井研人發揚鑿井煮鹽的工匠精神,全力推進體制機制、產業扶貧、特困幫扶等方面的創新,乘風破浪,開闢出有井研特色的脫貧奔康「新路徑」,人們的日子過得比「橘」還要甜。2019年,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6761戶17505名全部脫貧,10個省定貧困村整體脫貧退出,貧困發生率降為0。
  • 將夜:這一改動毀原著;荒人長老的唯一作用,是體現唐王夏天的愛
    《將夜》中夫子在人間可以是近似於一種神的存在,個人感覺夫子無矩等於半個昊天,但昊天是不允許有這麼牛的人物存在,破致命境的人都會被昊天幹掉,所以有很多人壓境。原著曲妮根本沒資格挨夫子的打,夫子一腳踩死一窩無距,追著觀主打讓他只能在海上飄著,曲妮算個什麼人物?還勞煩夫子動手?一個洞府級別的垃圾哪夠資格讓夫子出手,不曉得編輯腦子是不是有問題,夫子有這麼跌份嗎?
  • 探尋古詩中的「衡陽雁」
    衡陽猶有雁傳書,郴陽和雁無。」詩人在遠離故園之際,恨自己居於遠在衡陽以南的郴陽,而無法獲得鴻雁傳書的便利,上闋寫寒夜夢醒,下闋就夢斷寫異鄉飄泊的孤獨幽怨。詞尾真實地寫出作者身在貶所,舉目無親,孤寂難耐的況味。 徵雁回家,安放心靈 一次次離開,一次次回歸,「衡陽雁」猶如漂泊的遊子,被賦予了留戀故園的形象。
  • 【脫貧奔康·粵來粵好】潮州:泡在茶杯裡的「超級產業」
    「脫貧奔康 粵來粵好」網絡主題宣傳活動5日來到潮州,一起探尋精準扶貧如何讓泡在茶杯裡的「超級產業」越來越香。  走進叫水坑村,茶香撲面而來。每當客人來到,村裡人總會拿出好茶待客。近幾年,叫水坑村的整體茶葉品質有了質的提升,而這與潮州市府辦駐叫水坑村扶貧工作隊的扶貧工作關係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