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德國媒體報導,德國前總理赫爾穆特·科爾(Helmut Kohl)於當地時間6月16日在家中去世,享年87歲。
科爾在1982年至1998年間擔任聯邦德國總理,是二戰後任職時間最長的總理。執政的16年間,他在兩德統一的進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同時也為歐洲一體化作出了很多貢獻,被認為是20世紀後期最具影響力的歐洲領導人之一。
科爾在擔任德國總理期間,積極推動中德合作,非常重視同濟大學在中德合作中的作用,先後兩次訪問同濟大學,推動同濟一系列對德合作項目的開展,是同濟的名譽教授。我們一起來回顧科爾先生與同濟的交往,紀念這位積極推動中德合作的同濟人。
1984年10月13日,科爾訪問同濟並發表演講,希望同濟大學學生成為溝通兩國的橋梁。
1984年10月14日,《解放日報》的報導
1993年11月18日,時隔九年後,科爾再次訪問同濟。他高度評價同濟在中德兩國文化、科學交流中所起的作用,他高興地說:「對你們取得的成績,我要給予最好的評價。如果從我那裡能給予你們幫助,我很願意這樣做」。他承諾德國政府資助在同濟大學建立中德學院,聯合培養研究生。
從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到一·二九禮堂,科爾總理執意要步行,和沿途的同學熱情握手,時間近半小時。
在一·二九禮堂,他從時任校長高廷耀手中結接過「名譽教授」聘書,成為一名同濟人。
他說:「對我來說,被同濟大學授予名譽教授稱號,是一種高尚的榮譽。我感到非常高興。同時,我意識到,它是兩大有高度文化的民族之間的友好情誼與親密無間的標誌,也是進一步加強我們兩國合作的一個清晰明確的信號。」 他表示,同濟是中國研究德國的一個中心,是對德國的一個窗口,他很願意促進德國和同濟大學的合作。
這次在同濟,他寫下了「為充滿和平與美好的未來,謹致以最良好的祝願!」
1994年,德國總理科爾寫給同濟主辦的《德國研究》的致辭
1997年,同濟建校90周年前夕,科爾總理給時任同濟校長吳啟迪來信,祝賀我校90周年校慶。
1998年,同濟大學中德學院掛牌成立,科爾總理又發來賀信,由時任德國駐華大使賽康德宣讀。(中譯文)
2014年11月,科爾在德國法蘭克福出版了他的新著《憂心歐洲》(Aus Sorge um Europa)。而這本書也成為了他生前最後一部專著。同濟大學德國問題研究所/歐盟研究所所長鄭春榮教授和他的研究生胡瑩將此書翻譯成中文,2015年9月,同濟大學出版社出版了這部著作的中譯本——《憂心歐洲:我的呼籲》。
永遠紀念同濟名譽教授德國前總理科爾!
願科爾教授一路走好!(部分資料來源:同濟大學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