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考語文試卷是120分,作文50分。統計我們當地市中考作文近三年均分是39分——40分。按照中考作文評分標準是這個分數段介於二類——三類作文之間,那麼作文人均分這麼低,是教師輔導低效學生寫作水平差,還是另有隱情,且看中考作文的哪些地方埋了雷挖了坑。
一,試卷字數要求600字左右,只能右不能左。中考作文字數要求寫600字左右,可是學生真要理解為左,寫的少於600字,那真是犯了左傾冒險主義了。寫500多字對於一篇考場作文很難表達豐富的內容。從經驗來說,閱卷的老師還是比較喜歡口味兒重的,如果不到600字幾乎很難得40分以上,所以還是走右傾保守主義路線,寫700多字左右比較穩妥。
一定要重視平常九年級的訓練要求也是750左右。既然這樣中考作文的試卷要求應該改為700字左右,試卷上600字左右就是挖坑埋雷啊。
二,文體不限,墮落為文體不練。從2011年新課標實施以來,河南中考作文都是文體不限。以至於誤導部分語文老師平常作文訓練要求文體不練。2011新課標實施前,初中三年的寫作訓練是初一側重記敘文,初二側重說明文,初三側重議論文。到新課改後考場作文文體不限,導致文體不練,學生寫出的文章也是四不像。
由此造成讀寫練嚴重割裂,學生對文章的體裁邊緣化模糊,導致三種典範的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文體常識在學生腦子裡亂成一鍋粥,解答現代文閱讀試題時,三分之二的學生更是盲人摸象:有把說明文當成議論文解讀的;有把議論文當成說明文解讀的,閱讀題往往失分嚴重。這種本末倒置可謂得不償失。所以建議語文課堂上的寫作訓練 針對三種體裁要涇渭分明扎紮實實。
三,中考作文評分偏低降低了母語的魅力。每次語文組教師改月考卷輪流改作文,大家都異口同聲的說,作文分數不能太高,一定要接近中考作文分,給分太高,學生的尾巴都翹起來了,到中考就現原形了。作為從事一線20多年的語文老師,很不明白為啥中考作文評改,要有意壓低作文分數呢?儘管每次都有一類作文,二類作文的評分標準,但是實際操作中,評卷老師很少有心慈手軟以鼓勵激勵為主的高分出現,幾乎都是心照不宣的壓分再壓分。
這樣直接導致了中考語文總分偏低,影響了優秀率,直接打擊了語文教師及學生對語文教與學的熱情。這樣對寫作優秀的考生很不公平,不要說滿分拿不到了,能得到45分以上就是奇貨可居了,這是很不公平的。
四,中考作文閱卷時間短,速度快,任務重導致閱卷老師保守打分。在評改中考作文現場,電腦閱卷評改速度慢了,組長就會溫馨提示:某某號老師需要加快速度了,你已落後了,我就是多次被提醒的老師,30秒改卷改完一篇作文,這也是教師壓分保守給分的直接原因,這樣不至於判分失誤過大。
中考作文字數低要求嚴改卷、評卷過程的倉促以及平常訓練的敷衍等眾多主客觀因素裹挾,導致作文成績很不理想。這直接打擊學生寫作熱情,使語文處於尷尬境地。
建議:1.以學生寫作水平為基準,鼓勵評滿分、高分。學生畢竟生活面狹窄寫作水平有限,能在考場時間緊,寫出書面整潔、內容較豐富、主題突出的文章就是好文章。大多老語文老師就有這樣的感受,如果換做教師,在考場上寫作文也很難在出彩。
2.增加中考語文評卷的老師的數量,儘可能的讓閱卷老師力能從心、從容不迫的改卷。如果在同等時間內,語文卷與其它科統一時間完成,又要保證質量的情況下,只有增加改卷老師的數量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所以,希望中考語文命題專家,重視作文字數要求的,表述再準確些;也希望評卷選派的老師再充足些,如實評價學生的語文卷的真實能力,由此激發學生對母語學習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