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是流行四不問嘛,不問男人的收入,不問女人的年齡,不問青年的婚姻,不問孩子的成績。
視頻家訪的時候,一個孩子悄悄的跟我說:「我想早點開學。」問原因,原來他就是怕在家別人問他的成績。
雖然在談論成績,但是談論最少的恐怕就是語文了,語文裡談論最少的恐怕是作文了。因為家長覺得語文「靠天收」,很難提高,也很難下降,作文更是如此,所以關注度不高。同樣在視頻家訪中,一個女家長跟我說:
數學突擊一周可能提10分,作文突擊一周搞不好減5分。
所以,他的孩子平時考試基本上就沒看語文,更沒看作文。
一個大寫的「尷尬」。
但是,語文在學科中的比重會越來越高,這是不爭的事實,作文會在語文中的比重越來越高,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一方面是現實:其他學科成績如果突擊的話,很快見成效,像小學數學小學英語等,可以說是立竿見影啊,而語文卻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臨陣磨槍是不管用的。作文不要說突擊一周,就是突擊三周,我估計效果也不怎麼樣。
一方面是事實:如果數學是基礎學科的話,語文是基礎的基礎,而作文是基礎的基礎的基礎,所以有這麼一句話在基礎教育界人人皆知——得語文者得天下,得作文者得語文。
怎樣將兩者調和起來呢?我想,功夫還是要花在平時,平時注重語文的學習,注重作文的提高,不要指望短時間內能夠提高作文成績,但更不要因此而放棄作文的學習,作文考試「靠天收」,是靠不住的。
教育是一場馬拉松,不能只顧眼前的苟且,看的遠才能贏得最後的勝利。不要小看輕看了作文,作文好,後勁足。
既然作文靠一時突擊補習不奏效,那麼平時該如何逐步提高呢?結合小學生「漫長」的寒假,具體來說如何提高作文成績、作文水平,我儘量說得宏觀一點,諸如審題、觀察生活、修改、素材積累、寫日記等方面的技巧就不再贅述了,這些具體的作文技法都屬於微觀層面。
一、多閱讀
美國心理學家克拉森的研究表明,學生充滿興趣的課外閱讀對提高他們寫作能力的作用,遠遠大於機械的寫作訓練。
博覽群書是提高孩子作文水平不可替代的手段。可是現狀是什麼樣呢?不要說平時看「雜書」會被家長批評,會被班主任沒收,就是在語文早讀課上,語文閱讀的陣地都不保,給其他一些「強勢」學科讓路,更有甚者,考試之前,有的語文課會被「借」走上其他課。
但凡是作文成績好的學生,閱讀量都很大,閱讀面都很廣。這些孩子往往有很多語詞的積累、素材的積累、情感的積累,作文時往往有突出的構思、流暢的語言。
北大中文系教授、高中語文新教材編者曹文軒曾說過:
讀不夠書,就寫不出話!
曹文軒曾舉了一個例子,說:中國作家輸給世界上其他一些作家,就輸在讀書上,不閱讀如何發現經驗?不閱讀哪有生活的豔麗?不閱讀哪來的申辯能力,不閱讀哪來的想像能力?
閱讀和作文的關係,就是弓和箭的關係,作文是一支箭,閱讀是把弓。
當然,一定要看經典的書籍,而不是一些文化垃圾、快餐式的作品,比如一些所謂的玄幻小說,還是不讀的好。名著是一定要讀的,但是還是要精心選擇,每一年選擇一部經典著作,最好還能寫寫眉批札記。
少看微信多讀書,少刷抖音多讀書,讓讀書成為孩子寒假的生活方式。
二、多背誦
背誦經典文章、名言佳句也是培養孩子作文素養的有效手段,我們古人學習寫文章,絕大部分都是從背誦入手的。記憶的黃金時間是在16歲之前,家長有意識的安排學生背誦經典的名篇,吸收祖國語言的精華,對孩子的一生都有好處,能夠打下堅實的厚重的文化烙印,何止有助於寫作文啊。
古代孩子啟蒙,都是從背誦開始的,記誦下大量經典,從而有了大量的書底子。現在還有這麼一句話,說,古代一個三流秀才大多能頂得上現在一個一流教授。雖有誇張,但是古代的秀才,那都是冷板凳一坐都是十幾年幾十年的,書底子厚啊,閱讀功不可沒。
不是啥都有必要背誦的,必須是經典中的經典,最好短小精悍點。寒假期間,家長可以列出一些名篇給孩子背誦,你不要擔心這樣任務是不是太重了,他們的機械記憶能力是超出你的想像的,不要浪費了這個背誦的黃金季節。
我很贊同一個老教師說的話:小學是背誦的綠洲。
三、多仿寫
北大教授、中小學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曾透露,高中課程要有文學寫作,比如寫詩,要學生模仿寫詩、寫小說、寫散文、寫戲劇,通過模仿寫詩,來感覺那種語言的超越,語言的變型,讓學生們懂得語言的這個特點,最終是一種情感訓練、思維訓練,也是對語言的一種感覺。
小學生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強的,他們非常善於在模仿中學習,如果不許模仿,他們一定舉步維艱。就像寫字畫畫要臨摹一樣。
這裡我強烈推薦孩子模仿魯迅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可以說是小學生模仿寫作文最佳的「道具」,不管是語言、童趣、結構等方面,都值得細細學習。在我的教學生涯中,《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散文,我是從三年級講到六年級的,不斷的講,不斷的讓學生去模仿,模仿你感興趣的地方,總能有的收穫。
在模仿中會有快樂,在模仿中會有創新,就像木匠一樣,模仿時間長了,就可以成為師傅了,可以「出師」了。
四、多發表
這裡所說的發表,不僅是指在公開的報紙雜誌上發表,更多的是指非公開的發表,比如把孩子的作文當眾朗誦出來,比如推薦給文化層次比較高的師友良朋,讓他們指點迷津,再比如給孩子辦一個「家庭小報」,在家裡發表,還比如在父母親的微信朋友圈中發表……
總之,讓自己孩子的作文能在更大範圍內「曝光」,給孩子創造展示和被認可的機會,並及時給予恰當的鼓勵,這會增加孩子作文的自信心自信力。
北京某報社一位編輯,向鄰居一個叫吳菲的高中生女孩約稿,而吳菲作文在學校裡是比較差的。吳菲接到這個邀約之後,很高興,花了很長時間寫了一篇文章,經過多次修改潤色,最後竟然在紙質媒體上發表了,還破天荒的拿到了稿費。
這對吳菲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鼓勵和信任。從這以後,吳菲極其熱愛寫文章,改變了對作文應付的消極態度,持續迸發出作文的熱情和靈感,成為一個作文優等生。最讓人意外的是在高考中,高分錄取北京大學中文系。
一個作文較差的高中生,因為文章發表受到鼓勵,並成為中文系的高材生,可以看出,在孩子作文過程中,正面的積極評價是多麼的重要。
我們家長和老師在教孩子怎樣寫作文的同時,在教給他們技巧的同時,更應該研究如何給予他們正面的評價和鼓勵,給他們創造展示和被認可的機會。這方面真的要好好開動腦筋。
上面這四點,對您及您的孩子有幫助嗎?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評論。
我是麥田老師,專注小學作文,解決小學生寫作文的煩惱。更多優質內容,敬請關注:麥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