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被看作是中華武術最後的光輝,這其中湧現了不少堪稱高手的大俠,杜心五正是這樣的人物,這個人到底有多厲害?「東北王」張作霖,一代梟雄也要向他討教。
生於湖南的杜心五家境優渥,這也是習武之人的先決條件,畢竟習武是需要錢的,他從小就十分喜歡學習,無論是詩文還是武術,學起來都十分迅速,可以說是小天才也不為過,
父親見了這樣的他,更是予以了支持鼓勵,教書先生自是不用說,連習武也是專業人士教導,這樣的條件下,杜心武早在七歲就有了一手絕活。
但民國複雜的背景下,許多原本家境還不錯的人家道中落只需要一代時間,杜心五的父親不幸在對敵作戰時被槍所傷,早早的離開了人世,杜家也慢慢衰敗了。
這種背景下,杜心五自然早早就開始了對洋人的仇視,他廣拜名師,習得武藝,據說13歲時,已經成為了當地的一把好手。
但武學是沒有盡頭的,在深知這一點的情況下,杜心五四處走訪,只求一敗,並且聲稱打敗自己的甘願為師並且有重金酬謝,當時由於八國聯軍入侵,祖國內外都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人人盼得在亂世之中能夠有自己的容身之地,更有想要報國盡忠的人數不勝數,因此習武變成了全民的一項活動,各家有各家的手段,誰也不會服誰。
杜心五這樣的挑戰,自然迎來了不少武林高手,但很快的,他們意識到了這個少年郎是有真本事的。這樣下來,杜心五的成長速度自然不會慢,再往後,杜心五在清朝皇宮內任職,正是這樣一段經歷,使得他認識了後來極為出名的譚嗣同。
後面的事情自然就能夠知道了,公車上書興起後,無數青年志士還對清廷抱有希望,但慈禧很快的就讓他們認識到了清朝的腐朽,在戊戌變法失敗後,譚嗣同也被殺害,這讓他的好朋友杜心五一下子炸開了鍋,悲憤交加的他悍然決定去給好友報仇,但由於種種原因沒能成果,後來的他奔赴日本,一時名聲大噪,這個時候,我國許多仁人志士都在日本留學,包括孫文,身手不凡的他被孫文招攬開始擔任保鏢。
那個時候的中國,清廷還有一定的影響力,因此對孫文的刺殺也是由清朝發起,說來可笑,為了救國的志士反倒被殺死,真正的敵人卻想著能夠妥協,這樣的清朝如何能夠不亡。
當然武林中的事情還是要通過武林來解決,在輪番擊敗挑戰者後,杜心五在全國都有了名氣,當時的東北軍閥張作霖一心向武,當然是為了能夠讓杜心五教導自己的士兵,但足可見杜心五的實力之強了。
日本當時進入了華北地區,在那裡建立起了令人唾棄的滿洲國,並且立溥儀為皇帝,以此來達到自己統治的目的,同時還大量籠絡當地有名氣的鄉紳,名滿東北的杜心五自然也是他們的目標之一,此時的杜心五雖然名氣大,但仍未忘記國讎家恨,日本侵略者的所作所為還歷歷在目,怎麼可能妥協於他們。
日本人先是送上厚禮,並請他擔任要職,所謂要職也就是為了讓其他還在抵抗的中國人看見,摧毀我們的精神希望,畢竟像杜心五這樣的人如果也能夠被日本招納,那還有什麼人能夠站出來對抗日本呢。
所幸杜心五看穿了這一點,有國才有家,自幼就受到教育的他果斷拒絕並逃離了日軍的監視,在經過一段漂泊後,安頓了家人的杜心五開始在老家幹起了教習的工作,教導人武藝,很是受人喜歡。
建國後的他還在擔任政協委員等職,他的一生活的光明磊落,不愧是第一保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