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祿堂和杜心五的民國武林第一人之爭如此激烈的三大原因!

2020-12-12 儒冠誤

近代武道高手極多,內家拳宗師孫祿堂和自然門宗師杜心五更是出類拔萃,功夫超神入化,為武人所敬重。但是兩人的後學者們由於種種原因,吵成了一團,就是為了說明自己的祖師爺才是民國武林第一人。現在來看幾年前的紛爭,有三大原因促成了這場激烈的爭吵。

杜心五

第一大原因就是兩人的弟子都好鬥。孫祿堂的兒子孫存周和杜心五的高徒萬籟聲在武術界名氣極大,都是喜歡動手與人較量的人。孫存周打敗過很多名家硬手,萬籟聲也曾經踢過楊氏太極拳第三代宗師楊澄浦的場子,讓他下不來臺;還把醉鬼張三的手指掰折。既然都好鬥,自然要分出個上下高低。

孫存周

第二:兩人的後學者都畫蛇添足,越描越黑。比如孫門後學者弄出了一本已被自然門後學者證偽的民國著作《近世拳師譜》,把孫祿堂和孫存周父子描述成了遠遠超越其他武者的高手,尤其是孫祿堂,用盡各種讚美語言如「世人疑之為神」、「拳械皆臻至絕詣,為冶技者冠」等,對他進行了過度美化。

孫祿堂

孫門後學者則說萬籟聲當年名氣是很大,但是在首屆國術國考的時候才拿了個中等,離最優等和優等這幾十人差遠了,自然門後學者則回應說因為萬籟聲水土不服,僅參加了一場比賽因此才拿了中等。

孫門則說萬籟聲在國術國考的比賽中輸給了「郭燕子」郭長生,自然門則否認有此事……反正兩位武道宗師的後學者們唇槍舌戰,真是醜態百出,讓人可發一笑。

萬籟聲

第三:孫存周和萬籟聲都沒有謙虛之心,都很驕傲和自信。這種性格的人,一般討不著好處。孫存周很多時候都是用睥睨藐視的姿態對待同道,而萬籟聲年輕氣盛,掰折了醉鬼張三的手指,讓當時名震天下的太極拳宗師楊澄浦難堪。須知現在是練太極拳的人百倍千倍於自然門和孫門,這個陳年老帳,難道就沒有心機之人算一算嗎?

相關焦點

  • 盤點民國五大武術高手,葉問只能靠邊站,第一實至名歸
    在民國時期,社會動蕩,國人們紛紛習武自衛,當時比較盛行武術,出現了很多武術高手。要論真正的武術高手,包括武功造詣、技擊實戰、武術理論、武德修為、武林聲望、社會地位、個人成就和對武術界的貢獻。那接下來我們就看看民國武術高手都有哪些?
  • 民國「第一保鏢」杜心五,一生罕有敗績,武功究竟有多高?
    民國時期被看作是中華武術最後的光輝,這其中湧現了不少堪稱高手的大俠,杜心五正是這樣的人物,這個人到底有多厲害?「東北王」張作霖,一代梟雄也要向他討教。生於湖南的杜心五家境優渥,這也是習武之人的先決條件,畢竟習武是需要錢的,他從小就十分喜歡學習,無論是詩文還是武術,學起來都十分迅速,可以說是小天才也不為過,父親見了這樣的他,更是予以了支持鼓勵,教書先生自是不用說,連習武也是專業人士教導,這樣的條件下,杜心武早在七歲就有了一手絕活
  • 清末武林:27歲的孫祿堂,窮到無法脫產習武,如何練成絕世武功
    武術一直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之處所在,它既可以強身健體,又能遇到事情時除暴安良,正當防衛,對人的作用很大。武術大師李小龍就曾享譽世界。武術講究的是快準狠,用一切力量壓制對方。但是我國有一種武術卻不是如此。那就是太極。太極講究以柔克剛、借力打力,以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太極拳的創始人張三丰不僅被譽為一代宗師,而且還很長壽。
  • 民國那麼多武術大師,為何都沒有殺幾個鬼子?金庸說過原因
    民國是個大師輩出的時代,武術大師也多如牛毛。隨便翻翻一些書籍雜誌的民國武林軼事,大批身懷絕技、飛簷走壁的武術高手,經常在擂臺上痛揍日本、俄國、西洋高手。
  • 孫祿堂離開中央國術館的真實原因
    關於孫祿堂離開中央國術館的原因,多年前我在「再談高振東回憶錄中的不實之言」一文中依據充分的史料和史實早有揭露和論述。
  • 國術的最後一座高峰,武神孫祿堂先生的無敵人生
    文 | 觀象齋主人 近代民國時期,是中華武術最後的高峰,其中孫祿堂先生是出類拔萃的一個代表。孫祿堂生前人稱活猴,在近代武林中素有武聖,武神,萬能手,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稱。
  • 清末民初六大武林高手排行,孫祿堂第二,第一能踩水而行
    【清末民初六大武林高手排行,孫祿堂第二,第一能踩水而行】第六名,黃飛鴻(1856年7月9日-1925年4月17日),洪拳大師,其平生絕技有雙飛砣、子母刀、羅漢袍、無影腳、鐵線拳、虎鶴雙形拳,單雙虎爪、工字伏虎拳、羅漢金錢鏢、四象標龍棍,五郎八卦棍和瑤家大耙等。
  • 民國絕頂高手李書文:曾保護溥儀、蔣介石、毛澤東
    孫祿堂,河北望都人,在武林中素有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稱。孫祿堂生於1860年,按理應該算清末宗師,然而觀其事跡,還要算進民國宗師。孫祿堂集形意、八卦、太極三技於一身,獨創孫氏太極,無功之高令人高深難測,登峰造極。當時武林公認他是中國三百年來無人能及的真正高手,稱孫祿堂武功已至「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神乎之遊刃的武學最高境地,為當時武術界之領袖人物。
  • 89歲老人講述「武林往事」,「踏雪無痕」「凌波微步」真實存在?
    清末民國時期河北有一位真實版的「大俠」,他就是孫氏太極拳的創始人,江湖上素有「武聖」「武神」「虎頭少保」「萬能手」「天下第一手」之稱。一時名揚天下,威震四方。根據民國北伐軍軍官向愷然的描述,他曾經親眼所見,孫祿堂在室內向眾人展示輕功,「只見他騰身躍起,在大廳上空飛行,來去匆匆,勢如旋風,幾乎看不清他的身影。然後輕輕落座,在場之人無不為之驚駭」。02孫祿堂是武術大家,很多功夫已入化境,他特別喜歡騎馬,很多徒弟都跟他學習騎術。
  • 武林奇俠孫祿堂:周簡段
    孫祿堂小影 提到中國近代武林高手,知道霍元甲者多,而知道孫祿堂者寡,這實在是一大遺憾。 孫祿堂何許人?簡而言之,乃清末民初人士,武林稱「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綽號「賽活猴」。孫祿堂自幼習武,深得形意拳、八卦拳、太極拳三家宗師之真傳,且遍拜天下武林名家為師,融會各家之長,創出自成一家的「孫氏太極拳」。他一生遇到過無數武林高手,較技中卻不曾一負。為了民族尊嚴,七十歲時他還拼著老命去打擂臺,「教訓」過俄國大力士彼得羅夫,打敗過日本天皇欽命武士道大力士坂垣,大振國威。
  • 70歲孫祿堂打敗日本五大高手,人稱「虎頭少保」,他的武功有多高
    他是清末民初三大國術宗師之一,曾拳打東瀛武士,腳踢西洋拳師,習武數十年,未嘗一敗。70高齡時,還曾迎戰日本五大高手,以一敵五,輕鬆獲勝。他就是人稱「天下第一手」的「虎頭少保」孫祿堂。苦難的童年孫祿堂,河北人氏,出生於清朝鹹豐年間。
  • 孫祿堂剛做國術館門長,為何掛冠而去?原來來了一厲害人物
    這樣的武技和聲望,在當時武術界可以說是無出其右了,可是在一次擔任門長之後不久,孫祿堂就掛冠而去。這是怎麼回事呢?事情還得從民國時期一件大事說起。在眾多武俠小說中,江湖上很常見的一件事情就是武林大會以及武林盟主之類了,由此也引出了許多大家耳熟能詳的武俠橋段。
  • 近代「武聖」孫祿堂,曾痛打日本高手,一個人打五個,大獲全勝
    眾所周知,習武不但能強身健體,還能鍛鍊人的意志,我們熟知的現代武術大師有李小龍,葉問,他們的武術造詣確實很高,至少當今社會很難找到能與之匹敵的人物。而我們了解的成龍,李連杰等著名的功夫明星和大師的水準更是相差很多。
  • 太極拳不能實戰,民國武林第一人早以打假
    王薌齋:民國時期人,中國武術打假第一人,中國拳學復古和改革的代表,形意拳郭雲深傳人,大成拳創使人!他認為中國拳術大部份失真,成為拳套!只有回到古典的武朮,回到道家、禪宗中,得到無招無式的本能!另外他開始用力學等科學來解釋武術,研究拳擊等西方格鬥術!是傳統武術現代化進程第一人!
  • 「虎頭少保」孫祿堂,年逾古稀以一敵五,從不收日本人為徒
    但在清末民初,真正懂得國術史的人首先想到的是三大國術宗師:孫祿堂、李景林、李書文。今天要提到的就是有著「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稱的孫祿堂。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城,燒毀了有著「萬園之園」美譽的圓明園,天下大亂,孫祿堂便是在這一年出生的。
  • 日本天皇欽定第一國手,來華比武,聲稱要卸民國大總統保鏢胳膊
    孫祿堂文|和佛賞花去清末民初是武林高手輩出的黃金時期,在許多人印象中,第一個高手應該是黃飛鴻或霍元甲民國十大武術家排在第一位的,被很多武林大師認為是中國三百年來無人能及的真正高手。他就是武聖孫祿堂。這一年,歐洲格鬥冠軍俄國著名拳手彼得洛夫途徑奉天,與孫祿堂進行了一場比武。比試中,孫一招就將膀大腰圓的彼得洛夫擊昏,名震海外。徐世昌封孫祿堂為知縣,被他拒絕。58歲時,徐世昌當選民國總統,孫祿堂入總統府,任武宣官。負責徐世昌的保衛工作,直到1922年徐世昌下野。
  • 晚清十大武林高手,有一個人,是「中神通"一般的存在
    第一:孫祿堂。他是孫式太極宗師,在武林中算是中神通的地位,黃飛鴻,霍元甲在他面前最多就算東邪西毒的功夫,無可爭論的民國年代第一高手,號稱「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很多老武術家認為他是中國三百年來無人能及的真正高手。
  • 一代大俠杜心五,年輕時候的事跡,拜師徐矮師,苦練自然門絕技
    杜心五出生不久,父親即去世,全靠寡母撫養。他從小聰明過人,喜讀詩書,又愛弄拳棍,甚為其母疼愛。六歲時他進了附近的私塾。讀書之餘,就跟隨大人一起練拳踢腿。因年幼喪父,飽嘗了生活的艱難,他深知自己家境勢單力薄,特殊的生活條件,使他早熟於其他同齡的孩子,年紀雖小卻剛強有志。九歲那年的一天午後,他去私塾上學,途經一段很長的田塍。山鄉的田塍一般很窄,僅能容一人通過。
  • 習練少林正宗,以腿法享譽武林,「江南第一腿」一代宗師劉百川
    許多武林中人不服其人,與之比武,皆被劉百川踢技所敗。民國練武照1910年10月,早已名氣日盛的劉百川被聘請為河北保定軍校國術教官,並在翌年進入上海精武會。此時精武會霍元甲已經身故半年之久,劉百川接手霍師傅遺脈,將所學拳法教授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