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頭少保」孫祿堂,年逾古稀以一敵五,從不收日本人為徒

2020-12-16 七哥評史書

我們很多人幼時都有過一個英雄夢,飲馬江湖,行俠仗義,電視上經常出現的黃飛鴻、霍元甲等人更曾是一代人的偶像。但在清末民初,真正懂得國術史的人首先想到的是三大國術宗師:孫祿堂、李景林、李書文。今天要提到的就是有著「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稱的孫祿堂。

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城,燒毀了有著「萬園之園」美譽的圓明園,天下大亂,孫祿堂便是在這一年出生的。就像很多武俠小說描述的一般,但凡武林宗師,必定會有一個不幸的童年,孫祿堂也不例外,7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因為害怕自己孤兒寡母被人欺負,年幼的孫祿堂拜了當地的吳姓拳師學武,所學內容主要有六十四散手、童子功、輕功鐵錫碑等少林武藝,這為他以後的武學之路打下了良好基礎。

在12歲時,母親帶著孫祿堂來到物華天寶的保定投奔親友,以做毛筆為生。在這裡,孫祿堂成功邁出了踏上武學殿堂的第一步。他先是師從武術名家李魁元學習形意拳,後到師爺郭雲深那裡進一步學習,這一學就是8年。由於孫祿堂實在太聰明,師爺郭雲深為了讓他更好地融會本源的形意拳,便帶著他遍訪名師,八卦門下的「眼鏡程」程廷華就是其中之一。在他的教導下,孫祿堂僅用了一年左右的時間就掌握了八卦拳的精髓。

後來,為了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拳學境界,他聽從程廷華的建議,開始雲遊大江南北。「聞有藝者,先生不辭遠蔽、險阻,必訪至,不服與較,先生未嘗負之。」他曾訪少林、朝武當,上峨眉,無論聽說誰有一技之長,不管多麼艱難險阻,孫祿堂一定會去拜訪,虛心求教,遇到對方要求較量時,他也一定奉陪,而且從無一敗。

那麼孫祿堂的武功到底有多厲害呢?在他為時任東三省總督徐世昌做保鏢時,俄國及歐洲格鬥冠軍彼得洛夫曾與其比試,孫祿堂運用遊身八卦掌的絕技,只一招就將彼得洛夫擊倒在地。後來,孫應邀去倫敦參加「世界大力士格鬥大賽」,更是以全勝戰績榮獲總冠軍,震驚世界。值得一提的是,1930年,孫祿堂已經年逾古稀,日本五位格鬥高手去挑戰他。孫祿堂慨然迎戰,以一敵五,非常輕鬆就戰敗了日本高手,令他們心服口服。

孫祿堂從沒有門戶之見,不論內、外家拳師,只要來拜訪一律熱情招待。而且他一直秉持武術無界的觀點,先後出版形意、八卦、太極等相關著作,將平生絕學慷慨展現在世人面前,可見其對中華武術發展的巨大貢獻。而且孫祿堂十分看重武德,經常叮囑自己的徒弟們要遵守「忠厚」二字。在被他打敗的五個日本人想拜師的時候也是斷然拒絕,孫祿堂收徒弟第一講究就是學生要有武德,不是給了錢什麼人都教。1933年,孫祿堂去世,其傳奇一生在近代武林中廣為流傳,其「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的名號更是舉世聞名。

相關焦點

  • 70歲孫祿堂打敗日本五大高手,人稱「虎頭少保」,他的武功有多高
    他是清末民初三大國術宗師之一,曾拳打東瀛武士,腳踢西洋拳師,習武數十年,未嘗一敗。70高齡時,還曾迎戰日本五大高手,以一敵五,輕鬆獲勝。他就是人稱「天下第一手」的「虎頭少保」孫祿堂。苦難的童年孫祿堂,河北人氏,出生於清朝鹹豐年間。
  • 國術的最後一座高峰,武神孫祿堂先生的無敵人生
    文 | 觀象齋主人 近代民國時期,是中華武術最後的高峰,其中孫祿堂先生是出類拔萃的一個代表。孫祿堂生前人稱活猴,在近代武林中素有武聖,武神,萬能手,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稱。
  • 孫祿堂剛做國術館門長,為何掛冠而去?原來來了一厲害人物
    對於武術愛好者來說,孫祿堂先生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近代史上,他老人家年近半百,曾信手擊昏挑戰的俄國著名格鬥家彼得洛夫;年逾花甲又力挫日本天皇欽命大武士板垣一雄;古稀之年又一舉擊敗日本5名技術高手的聯合挑戰,歷史上人稱其為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
  • 清末民初六大武林高手排行,孫祿堂第二,第一能踩水而行
    【清末民初六大武林高手排行,孫祿堂第二,第一能踩水而行】第六名,黃飛鴻(1856年7月9日-1925年4月17日),洪拳大師,其平生絕技有雙飛砣、子母刀、羅漢袍、無影腳、鐵線拳、虎鶴雙形拳,單雙虎爪、工字伏虎拳、羅漢金錢鏢、四象標龍棍,五郎八卦棍和瑤家大耙等。
  • 中國古代尊關羽和嶽飛為武聖,但到近代,海外另尊此中國人為武聖
    最先稱孫祿堂為武聖的,是日本人。日本人容易犯賤——您要尊他為大爺,他就越瞧不起你;您要是把他當孫子揍,而且揍得越痛,他就認定您是他大爺。不過,自晚清甲午海戰之後,日本人「氣益驕」,有「視我如兒」的傾向。現在,日本人最敬重的大爺就是在二戰中打得它滿地亂滾的美國人。所以,日本人稱孫祿堂為武聖,可以側面推想一下孫祿堂的本事。
  • 民國武學大師:一躍5米,70歲打敗5位日本高手,獲稱天下第一手
    提到近代武學大師,一定不能錯過的則是有天下第一手之稱的孫祿堂。他是孫式太極拳的創始人,武林中的稱號更是不計其數,著名的稱號有武聖,武神,萬能手,虎頭少保等。
  • 近代「武聖」孫祿堂,曾痛打日本高手,一個人打五個,大獲全勝
    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武術大師功夫是很強,可是和民國的孫祿堂相比差了不是一個等級。「手厚一尺,天下無敵」這是對天下第一手之稱孫祿堂的讚譽。可見孫祿堂的武功達到了多麼高的境界,在清末民初政局動蕩不安之時,很多人習武防身,而孫祿堂一生更是從未有敗績,和太極宗師楊露禪、神槍手李書文等名師相比也是毫不遜色。
  • 清末武林:27歲的孫祿堂,窮到無法脫產習武,如何練成絕世武功
    可以說,傳統武術基本上在清末就沒有多少人當回事了,很多專門習武多年的人也改為去日本或者西方學習先進軍事技術。雖然,武術已經沒有多少人會願意穿成了,然而幾乎同一時間,武俠小說在中國大地的風靡,然傳統武術在民間廣受歡迎和追捧。1860年,孫祿堂出生於河北的一個貧寒的家庭裡面。
  • 著八卦、形意、太極三書,一代宗師孫祿堂技服日本柔道名家
    拳大王孫祿堂民國《力報》(1938.5)孫祿堂先生小影近來有人自四川轉道香港來滬,為述四川民間動態,多以拳術為救國之不二法門,平日國術館之設立,固已「數見不鮮」,近來興起,更加雨後春筍。孫祿堂原是專練八卦掌的,後來改變趨向,專練太極拳,研究得十分精妙,在民國十三四年間,就著了《八卦》、《形意》、《太極》三部書,自從著了這三部書,其名便漸漸的揚溢了。那時日本著名柔道家坂原,聞了孫先生的名氣,就由日本乘輪到了北京,立刻拜訪孫先生。
  • 孫祿堂臨終前道出太極真相,令人瞠目!
    人發而不能制我。我發而既能制人。皆賴神氣布滿之功。流行勿斷氣與體中有陰陽。其動曰陽,其靜曰陰。內家拳雖專重氣之使用。然為無形物。無跡象可尋。實則存我體中。氣之既分陰陽。若養之不當。便生弛撓之憾。平常安坐時之心氣。漫漫然為鎮定無事之態。動時若神志升奪。損其平常鎮靜安養之氣。此未得藝也。昔日先輩教人。務先使養自己方寸之氣。使升物不能動其心。有此不拔之根基。
  • 孫祿堂臨終前道出太極真相,令人瞠目結舌!
    人發而不能制我。我發而既能制人。皆賴神氣布滿之功。流行勿斷氣與體中有陰陽。其動曰陽,其靜曰陰。內家拳雖專重氣之使用。然為無形物。無跡象可尋。實則存我體中。氣之既分陰陽。若養之不當。便生弛撓之憾。平常安坐時之心氣。漫漫然為鎮定無事之態。動時若神志升奪。損其平常鎮靜安養之氣。此未得藝也。昔日先輩教人。務先使養自己方寸之氣。使升物不能動其心。有此不拔之根基。
  • 孫祿堂離開中央國術館的真實原因
    1928年10月中央國術館舉行全國首屆國術國考,將數月前已經辭職的孫祿堂請回來參觀,位居尊位,居中而坐,造成也來參觀的梁漱溟誤以為孫祿堂是本次國術國考的裁判長。見《梁漱溟全集第七集》中「重印孫著《拳意述真》序言」一文——「1928年10 月間,我同友人陳證如(銘樞)自粵旅遊京滬間;一日值中央國術館(所謂國術即拳術武藝,館長為張之江)舉行全國性考試比賽,即偕往一觀,且被邀登上主席臺。
  • 三生三世:明知崑崙虛不收女弟子,為何墨淵還會收白淺為徒?
    三生三世:明知崑崙虛不收女弟子,為何墨淵還會收白淺為徒?三生三世是趙又廷與楊冪兩人四處演的一部玄幻劇,並且在這部劇當中楊冪所飾演的白淺是青丘女君,並且也是墨淵的徒弟,而墨淵與夜華都是趙又廷所飾演,然而在劇情開頭正因為白天他生性頑劣,他的父母拿他都沒有辦法,為了找人能管住他,他的父親也是將他交給了折顏上神進行管教,並且中間商人也是將他送到了崑崙虛,成為了墨淵座下的一名弟子!
  • 孫祿堂也可以說是中國最後一個武聖級的武術高手!你認識他嗎?
    今天的題目是:孫祿堂也可以說是中國最後一個武聖級的武術高手!你認識他嗎?   李書文評價孫是天下第一手,尚雲祥評價他是一百年才出一個的人才,郭雲深說他有宿慧,天生帶著功夫來的……在強手如林的清末和民國武術界,沒有真能耐是不行的,那時候比武會死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