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西部偏北的地方,有個慈利縣。縣西北角,山嶽重重,陡峭險峻。在那深山幽谷之中,有一處不大的村落叫巖板田村。一八六九年(清同治八年),馳名中外的武術家杜心五(別號慎愧)就出生在這裡。
一.遇高師辮子懸人
杜心五的家鄉位於湘黔川交界,雜居著苗、瑤、土家、漢等幾個民族。自古以來,山民強悍勇猛。清朝由於政治腐敗,內憂外患,民不聊生,這一帶匪盜稱雄,打家劫舍。山民們為了自衛,也都舞刀練拳。因此,習武之風大盛。杜心五便是在這種武術風盛的環境中成長起來,成為名震四方的大武術家的。杜心五出生不久,父親即去世,全靠寡母撫養。他從小聰明過人,喜讀詩書,又愛弄拳
棍,甚為其母疼愛。六歲時他進了附近的私塾。讀書之餘,就跟隨大人一起練拳踢腿。因年幼喪父,飽嘗了生活的艱難,他深知自己家境勢單力薄,特殊的生活條件,使他早熟於其他同齡的孩子,年紀雖小卻剛強有志。九歲那年的一天午後,他去私塾上學,途經一段很長的田塍。山鄉的田塍一般很窄,僅能容一人通過。當他小心地步入田塍時,發現前面有一位老人正蹣跚而行,若超過他去
難免有一人不跌入水田。杜心五怕遲到受責,心中焦急,向老人喊道:「您老能快點走嗎?」老人頭也不回,信口答首:「你小子想要快,就抓住我的辮子,把您甩過去!」杜心五急於趕路,不加思索,雙手緊緊抓牢老人的辮子說:「我抓住了!」老人仍不回頭,只說了句:「切莫鬆手!」將頭輕輕一點,「呼」地一聲,杜心五身不由已地騰空而起,還沒等明白過來時,已立在老人的前面了。杜心五感到老人的辮子厲害,是項絕技,必定有些根底。老人見他站著不走,奇怪地問:「娃兒!你剛才如此性急,怎的又不走了?」杜心五恭敬地作一個揖說:「您老人家的辮子真厲害呀!我想跟您學!」老
人捋捋花白的鬍鬚哈哈一笑道:「你這娃娃是前倨而後恭呵!」杜心五接著說:「聽您老人家說話,還是個通文墨的先生,我想拜在您的門下,學文兼學武,不是兩全其美嗎?!」說畢朝田塍上一跪。因田塍窄,歪倒在水裡。老人隨手將杜扶起,見其心誠,沉吟半響才答應下來。這老人叫嚴克,自有滿腹經綸,且武功不淺,他那辮子不但能懸人,還能在遇險情時擊敵自衛,如猛虎掃尾一般。因看破仕途險惡,便學那東晉的陶淵明,過著田園生活。他的住處離杜家不遠,從此,杜心五每日來嚴克家中接受傳統的正規師訓。
二.探奧秘又遇奇人
杜心五在嚴克家學了一年多,文武均有長進,同鄰人試手,沒有能敵得過他的。這一年,嚴克染疾,頗感心力不濟,時逢秋高氣爽,「九.九」登高之期,嚴克喚過杜心五說:「你到離此不遠的蓋子山去玩吧!那裡是個別有情趣與奧妙的地方!」杜心五遵循師命,與鄉鄰娃兒前往蓋子山探奇。這個蓋子山在當地雖非名山,卻別有洞天。在怪石嵯峨間有挺拔的蒼松和秀勁的翠柏。他們忽然發現有一幢奇怪的房屋,房屋四周建有圍牆,可是圍牆上沒有開一個門。杜心五與娃兒們沿著圍牆走了一圈,嘰嘰喳喳議論起來,百思不解。別的娃兒們都無興趣解開這個謎,嚷著遊賞它處。只有杜心五不甘心,他想起嚴克老師所言之「奧妙」,決心弄個明白,便與娃兒們分了手,獨自一人坐在圍牆外面暗忖:「從什麼地方進去呢?難道有什麼暗道機關?」正在胡思亂想之際,忽然看見圍牆內跳出一個身著長袍,頭盤髮辮的道士。他心裡一喜,連忙跑上前去,一把扯住老道的袍袖,結結巴巴地說:「您......您是活神仙吧?」老道一邊說道:「什麼神仙?我是凡人,不過是吃素罷了!」杜心五哪裡肯信,繼續追問道:「娃兒,這是多年苦練出來的,此功不難,所謂』持之以恆,行之有素』是也!」杜心五又問道:「我也能練得出來嗎?」老道上下打量杜心五一番說:「有志者,事竟成人!」杜心五高興得什麼似的,立即跪拜在地說:「師父在上,請受弟子一拜。」老道知道他是嚴克的弟子,微笑著點點頭道:「本來我是不想收徒的,見你言切心誠感動了我。也怪嚴克老師多事。好,我就破個例吧!」拜過師後,杜心五問老道:「這麼高的圍牆,我怎麼進得去?」 老道和顏悅色地說:「不要緊,你每次來時,先在外面喊一聲,我會出來將你背進去的。練好功夫,我再將你背出來。練到一定的時候,你就會自己進出啦!」老道士不僅有「飛燕凌空」的輕身術,而且練就了一項攻擊力十分厲害的「一著膠功」。他有兩個各重40斤的螺形鐵錐,無論是打坐或因事外出,兩隻手上各拿一個,不停地用手去捏搓。天長日久,兩隻手已練成象兩去鋒利的鐵爪。杜心五學了幾個月之後,一天,他正在老道指點下運氣站樁,忽然從牆外進一個人來。此人魁梧兇悍,面露殺機。老道見此陌生人便問道:「居士駕臨,有何見教?」「少廢話!」那人不由分說,對準老道就是一個「猛虎洗臉」。經幾個回合,老道在防守中遂用「撥去摘星」之絕招,只聽那人「哎喲」一聲,掩住面部在地上滾了幾滾,即越而逃。老道也不追趕。杜心五目擊此事,欽佩萬分。可是老道卻後悔不迭道:「真不該傷他,真不該傷人!」杜心五說:「師傅沒有要他的命,就算很不錯的了。」老道搖頭說:「我曾立誓不傷人,對迷途的人,應及時指引他醒悟回頭為上。今來者系綠林江湖之士,此來定是先行佔山,我並不怕他們,但如繼續住此,恐將危害及你。明天,我將出外雲遊,今後,你要牢記師言,抓緊練功!」第二天,十一歲的杜心五依依不捨地拜別了師父。那老道飄然而雲。不幾天,那個不速之客率領一夥強盜,趁夜黑風猛,將那無門的房屋燒成一堆瓦礫。
三、小武士懸榜招師
老道士走了,嚴克老師不久也病逝,杜心五仍然沒有中斷練功。到十三歲時,他的技藝在地方上已出類拔萃的了。可是他並不以此為滿足,想繼續求師深造。於是,他四處懸榜招師,在各鄉鎮集市上張貼。言明「凡能勝我者,即拜他為良師受教……」榜文貼出之後,不少拳師應招而至。這些人見榜上寫明年方十三,認為:「十三歲的娃娃,用不著幾拳,還可以討個便宜」。第一個前來揭榜的人是教土拳練矮樁的。杜心五拱手說:「您是練矮莊的,恐怕有失……?」那位土拳師卻說:「娃娃,你不要小看我。我雖是練矮樁的,只怕你還受不起我一拳!」杜說「多多指教師」土拳師「嗨」地一聲,蹬右足小蹲,左腿橫掃,一下便將土拳師掃翻在地。將他扶起,送了點路費,打發他走了。後來又與前來應徵的拳師陸續較量了幾場。各鄉鎮的拳師,都不是杜心五的對手。這樣一來,附近拳師全知道杜心五的厲害了,不敢再來揭榜。
隔了一段時間,有一個從河南來的王拳師,年紀30多歲。他的拳術是從嵩山少林寺學來的,確有些真功夫,鄰縣拳師與他交手,都紛紛敗下陣來。他聽一些地方上的拳師說:「慈利巖板田杜心五年少技精,出榜招師,無人勝任…..」。王拳師自恃有些造詣,不相信鬥不過一個十三歲的小娃兒。遂趕到巖板田找杜心五試手。杜心五見王拳師操一口河南話,心想:此人必有一番來歷,遂拱手道:「我年幼無知,求師心切,請師父先顯示一二,再教訓小的不遲。」王拳師見杜心五不是那種無賴劣童,便表演了少林寺傳統套路中的五戰拳。表演完畢,杜心五肅然起擎。王拳師說:「聽說你腿功厲害,怎不來幾下讓我瞧瞧?」杜心五說:「我獻醜了,不過還得請師父指點!」杜心五將所學的基
本套路,打了幾圈,王拳師看罷贊幾聲:「中」接著又說:「不過,有些招式還嫩稚了點。」杜心五心想:「具人身手不凡,我何不拜他為師」。想畢,雙膝跪拜在地。王拳師扶起杜心五,我倒想一個人來,此人姓徐,叫徐矮子,他是江南怪,本領非常,不可失之交臂。你拜他為師,今後武功不可限量……「。
半年後王拳師果然將那位怪介紹來了。他帶著王拳師的書信找到杜心五時,杜吃了一驚,想不到所謂怪傑,竟是一個普通的矮人,內心冷了半截。「如此平凡的矮人,能有了不起的本領嗎?」心裡很是疑惑。
四.徐矮子傳授異術
這個徐姓怪傑,系貴州人氏。其真實姓名無人知曉,因他個子矮小,人稱徐矮子。這年杜心王滿十四歲,為了尊重王拳師,只得勉強留徐矮子住下,但又不知「怪」在何處,有什麼了不起的能耐,過了幾天,仍不見徐矮子有什麼動靜。杜心王不禁問道:「您老有什麼本領,我可以討教嗎?」徐矮子說:「我平庸得很,有啥子本領喲!」杜心五想起王拳師的囑咐:「千萬不要怠慢他,免得失之交臂。」半個月後,也不見徐矮子賜教,杜心五又不便催問,只好自己每天操練,徐矮子坐在門檻上抽菸,似看非看,一言不發。
如此過了半年。杜心五不知他葫蘆裡面賣的是什麼藥。一天,杜心五突然朝徐矮子跪下叩頭,哀求道:「師爺!師爺!您老人家可憐可憐我吧!我只求您老教我一點點拳法,稍有進益,我終身銘感不忘!」這次徐矮子沒有生氣,示意杜心五起來。徐矮子敲敲菸袋說:「就先教您練練自然門的內圈手吧!」杜心五將信將疑地應允了。這時,練平地圓形走,練步走,慢慢加快,接著下來是在地上打一些梅花樁,並在杜心五腿上各捆一個十斤重的沙袋,教他踩樁成圓形走圈子,練身法。徐矮子說:「自然門首先練氣,踩樁走要輕鬆自然,動靜相兼;氣沉丹田,能虛能實」。單是繞圓形走這一動作,共練了三個月,沙袋也各加重至二十斤。杜心五覺得以意用氣,以氣發力,有明顯收效。不過他認為照這樣走圓圈,不知要走到何年何月?因此他要求徐矮子再教些別的。徐斥責道:「你不要小看這內圈法,身、步法與意氣相依,須循序漸進,否則難以練外功。」杜心五不以為然,只是默默地呆望著徐矮子。徐已看出他的心思,就對杜心五說:「不信,就來試試!」杜心五早就想看看師父的本領,只是不好啟齒。今見師父自己提出,正合他的心意,連忙問道:「師父!怎麼試法?」徐矮子說:「你來打我嘛!」杜心五高興非常,把手一拱,一個箭步跳了上去,對準徐矮子揮拳便打。不知怎的杜的拳頭雖很厲害,一到徐矮子身上就很滑溜了。他用走內圈的步法,繞徐一連幾拳,徐矮子攝身有術,杜心五拳拳落空。徐矮子也不反擊,卻含笑說:「你那拳頭太小了,不頂用,拿個傢伙來打我吧!」杜心五馬上從裡面搬出兩口鋒利的大刀,說:「師父,您選用一把吧!」徐矮子白了一眼說:「我要那玩意何用,這根菸袋就綽綽有餘了!」杜心五細看那根菸袋,不到尺餘長,又怎能當武器使用呢?!焦慮地說:「師父,萬一有個三長兩短,如何是好?」徐矮子用激將法道:「不信就試試,儘管使勁砍來,不礙事的!」杜心五站好架式大喊一聲:「看刀!」「咔嚓」一聲。明明是對準徐矮子砍的,卻把旁邊一張四方桌砍成兩半。轉頭去尋師父,只見徐矮子泰然自若地蹲在方凳上吸菸。杜心五又橫刀一掃,再定再一看,徐矮子仍蹲在方凳上吸菸。杜心五傻眼了。他丟刀跪在地上,「嘭、嘭、嘭」連叩了三個響頭,心服口服說:「師父,我算是開了眼界呀!」徐矮子默默地點了點頭:「嗯,這是自然門中的輕功!」從這天起,杜心五不再心猿意馬,專心致志地從基本功「走內圈」練起。
杜心五過去跟老道士學過輕身術,時間不長,略知一二。徐矮子指出:「輕功還得繼續練,要全身負重,先從跳桌子開始。」杜心五借來三張飯桌疊了起來,徐矮子在手腳上縛上沙袋,重約百餘斤(超過了自身體重),先作示範動作。他就地縱身朝上一躍,跳上最高展桌面上,接著沿桌面的邊緣,繞圓形圈,而後跳將下來,連一點響聲也沒有。杜心五按照徐矮子指點,連飲食都嚴加控制,他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注意手、眼、步法、身法、兼練踢、蹬、掃、彈、踩、踹,愈練愈心領神會。
五.惡作劇險丟性命
1885年(清光緒十一年)杜心五滿十六歲時徐矮子認為杜心五的武藝到了成熟階段,該試試鋼火了,便決定帶他到貴州、四川一帶去開擴眼界。師徒二人一路上攀山越嶺。徐矮子在羊腸小道上行路如履平地。杜心五怎麼也趕不上師父。走一程,徐矮子總得等一陣。有一天,過一座鐵索橋。橋面狹窄,寬不過兩尺,下面則是峭壁萬仞。杜心武突然萌起一個念頭:「師傅輕功精熟,從正面攻擊難得入手,要是突然偷襲,他後面又沒長眼,未必不可破?」想罷,舉腿朝徐矮子臀部踢去,不料腿一伸出,徐矮子倏地一轉身,接住杜的腿往上一舉。杜心五倒栽出鐵索橋外,只覺得身子輕飄飄的,在半空晃蕩不已。等他清醒過來,才知道自己頭上的辮子抓在師父手裡,在半空「打鞦韆」。杜心五
大呼:「師父快來救我呀!」徐矮子神色嚴峻地說:「你這叫乘人不備,無武林之德」。杜心五老老實實說出自己的想法,並非歹心。徐矮子諒解了他。告誡說:「武林英雄最忌偷襲。即使將我擊垮,也算不得什麼高手。你有什麼想法,可多問多思,我盡所知釋疑。」杜心五猶豫了片刻問道:「師父,我剛才偷襲,您老怎麼知道?」徐矮子說:「你之所以功虧一簣,全在練氣不到功。意氣之練,不是象做功課一樣,上課就上課,下課就下課。而是要做到意氣、內功、外功渾然一體,時時刻刻都在練呵!善於運行氣血,才能融化於全身各個部位。於是,全身各個部位對氣候變化,身前身後各種響動的反應都有一種感覺。因此,產生了一種應變的本領」。徐矮子的這番話,深深震動了杜心五。這對杜心五後來的成名,起了決定性的影響。
六闖世界神腿揚威
杜心五跟著徐矮子飽覽祖國山川名勝,拜訪了一些武術名家,大長見識,收益匪淺。一天,徐矮子喚過杜心五,語重心長地說:心五,你的功夫日趨成熟,一個人可以闖天下了,你不要以為我傳給你的就是「神授」,就不取他人之長了。那樣,你將來是會吃虧的。望你做人光明磊落,嚴守武德。遇事要三思而後行,切記:「謙受益,滿招損。」啊!我現在要去會會北方的友人了…….。徐矮子對杜諄諄教誨了一番,就告別而去,匆匆消失在崇山峻岭之間。杜心五對師父難捨難分,不禁傷心地落下淚來。
杜心五一個人漂泊異鄉,人地生疏,加之盤纏用完,心裡有些恐慌。感到自己別無其它技能,唯武術不弱,便前去鏢局自薦。四川因地處山區,響馬流寇多如牛毛,加之是大西南的門戶,行商也多。為保護商旅的安全,相應出現了很多職業性的鏢局機構。鏢局的鏢師,沒有一兩手擒拿格鬥的功夫,是決不會受僱請的。杜心五見鏢局頭兒有意怠慢,瞧他不起,硬著頭皮說:「我們可以試試手在說!」鏢局頭兒是個五大三粗的漢子,聽杜這麼一說,有些驚詫。「乖乖,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啊,於是,兩人擺開架式較量。杜心五一供手說:「請多指教」話音未落,屈身一個「橫空出世」,把鏢局頭兒掃倒在地。鏢局頭兒迅速翻跳起來,還未及站穩,又被杜心五鉤翻在地。這一連串動作迅疾靈活,乾脆利落。鏢局頭兒坐在地上慌叫道:「神腿!神腿!硬是要得,硬是要得」。杜心五將他扶起,進屋坐定後說:「對不起,剛才是我孟浪,請您多加原諒。」鏢局頭兒忙說:「哪裡,哪裡,不打不相識嘛!你年輕,功夫可了不得啊!」杜心五馬上追問一句:「我能擔任鏢師嗎?」鏢局頭兒拍了一下大腿,豎起大拇指說:「怎麼不能!真有點板眼羅。」就這樣,年輕的杜心五在四川鏢局當起了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