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老闆陳先生看著手中的借據,感嘆道:原以為只是簡單的經濟糾紛,不承想自己遭遇的卻是蓄謀已久的詐騙。近日,寶安警方成功抓獲1名詐騙嫌疑人,偵破相關案件6起。
今年10月17日,深圳市公安局寶安分局官田派出所接到轄區群眾陳先生報警稱,一陌生男子在店內以還「花唄」為由,向他借錢並承諾會支付一定手續費,但到約定日期男子遲遲未還錢,甚至還「消失不見」。接下來十數天裡,陸續又有幾名群眾前來報警,報警內容與陳先生大致一樣,都稱借錢給一身負「花唄」債務的男子卻一直沒拿到還款。
幾名報警人提到的借款男子,都是用同樣的理由借錢,都用不同的理由遲遲不還錢,甚至在協議還錢的路上直接逃跑。「報警人全部都是經營便利店或小商店的負責人,種種『巧合』引起了我們的懷疑,我們認為這應不是簡單的經濟糾紛,而是有預謀的詐騙。」民警梁清明說道。
官田所領導立即安排民警進行深入調查。通過對相關警情認真梳理進行串併案,警方發現這幾宗案件嫌疑人的作案手法高度相似。隨後民警還調取涉事店鋪公共視頻進行核查,發現作案嫌疑人為同一人,張某。
據了解,嫌疑人張某先是通過在小店內消費及與店老闆閒聊的方式取得對方的信任,隨後提出希望店主幫忙借錢給他償還「花唄」或信用卡的要求。民警舉例,「一開始張某向陳先生借了500元,然後立刻還款並多付一定『手續費』,店主見沒費什麼功夫就能小賺一筆,加之張某即使一時無法還錢,也寫下一張借據,便多次答應嫌疑人借錢的要求,最後共借出5000元」。然而張某還了第一筆借款之後,他便以抵押身份證手機、上廁所、手機信號不好、找朋友拿錢來還等藉口藉機逃跑。
確定張某身份信息後,民警對張某的活動範圍和落腳點進行追查。經過數小時的摸排蹲守,民警梁清明等人於10月31日晚在石巖街道民營路某棟居民房樓下將嫌疑人張某抓獲。
初審時,張某並不認為自己是在詐騙,覺得自己寫有借據,應是債務糾紛。但當民警指出嫌疑人種種可疑行為後,張某心理防線逐漸崩塌,坦承所有借款都並非用於償還「花唄」,而是用於網絡賭博,他想著「賭贏就還錢,賭輸就先跑」,有借據借錢就不算違法犯罪。「然而經我們核實,嫌疑人張某某的『花唄』早已因逾期較多被封停,騙來的錢均在網絡賭博平臺上輸光,毫無償還能力,他在虛構事實進行詐騙。」民警梁清明表示。
據統計,張某通過這樣的詐騙方式,半個月內在6家店鋪累計詐騙17000多元。目前,嫌疑人因涉嫌詐騙已被寶安警方刑事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