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愁學校美育沒抓手?這所學校找到了一座挖不盡的美育資源礦! | 關注

2021-03-02 人民教育

民小編說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意見》首次明確了美育中考的方向,引起廣泛關注。如何為美育工作找到抓手,做到實處,拓展美育課程領域,成為許多教育者反覆思考的問題。

篆刻「圓朱文」、唱響《打金枝》、學習「傘秧歌」、認識「夔龍紋」……這些本土生長出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項目,都成了山西省太原市實驗小學的美育資源。從文化入手,他們在不斷探索中,讓課程教學、社會實踐和校園文化建設深度融合,潤物細無聲地提升著孩子們的文化自信。今天我們分享這篇文章,希望他們的做法能給您以啟發。

美育可以啟迪智慧、激發探究、陶冶情操、淨化心靈,是學校教育的主要內容,是立德樹人的重要一環。中華美育精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包含深厚的自然、藝術、人文底蘊,體現了中華審美與藝術傳統的精神特質,是引導學生建立文化自信的根本。

多年來,山西省太原市實驗小學致力於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智慧、氣度、神韻」與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培育相結合,構建了「文化理解」「藝術鑑賞」和「創意表達」三類美育校本課程,旨在通過課程的構建和實施來引導師生向真向善向美,涵養師生心靈,為人生幸福奠基。

為了更好地幫助小學生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於小學生身心發展的年齡特點、學校可開發的資源以及教師的興趣和特長,學校對傳統文化的「領域」進行了甄選,在堅持國家課程標準的基礎上,研發了「書篆文化」「尚武文化」「經典文化」「民俗文化」四大類課程,在一定程度上對書法、語文、體育等國家課程進行了校本化的強化和補充。

「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是我們堅守的基點。書法課上,學生在學書法、練篆刻的過程中感受漢字點畫美、造型美、意境美,體會中華書法、篆刻藝術的博大精深,潛移默化地培養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例如,在《徽派篆刻家——鄧石如》一課上,教師先介紹鄧石如的生平,讓學生了解鄧石如在篆書和隸書方面取得的成就,帶學生賞析其代表性篆刻作品,讓學生感知「圓朱文」印章靜雅秀逸、工致雋美的藝術風格。之後,選擇「一日之跡」印章讓學生臨摹學習,書寫印稿,理解章法的「分朱布白」。最後,學生用橡皮雕刻、製作印章,在動手的同時體會徽派印風的圓渾厚重、高古蒼茫之感。

武術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不但能強身健體,還孕育著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學校體育補充和強化了武術內容:

低年段學習抱拳禮,讓學生懂得抱拳禮的含義,感知「尚武崇德」的武術精神;

中年段學習五步拳,讓學生體驗武術套路中精氣神的表現力,以及各種動作的節奏感與神韻,知曉攻防含義,培養學生的頑強毅力及團隊合作意識;

高年段學習長拳一段,讓學生深刻理解套路中的攻防含義,並自編武術操,開展多種與武術有關的興趣活動。

學生不僅通過武術動作訓練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還了解了中華武術的歷史、中華武術精神的代表人物,讓學生逐漸明白中華武術是對人的身與心的全麵塑造。

經典名篇語言優美,意境深邃,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學校編寫了校本教材《經典名篇我愛讀》,節選《三字經》《弟子規》《論語》《孟子》以及《道德經》中的名句,利用晨誦和午讀時間,分學段制定目標引導全體學生吟誦經典,在誦讀熟背中感受文言精華。

我們還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分年級開展「主題閱讀」活動,通過「走進中國神話故事」「走進中國寓言故事」「走進中國傳統節日古詩詞」等主題,引領學生閱讀名著、浸潤書香。每年的「校園語言文化節」,全校師生、家長參與其中,通過撰寫讀書報告、展演歷史劇目、評選故事大王、爭當積累明星等活動展示一年的收穫。豐富多彩的活動點燃了孩子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使他們在心靈上受到震撼,在人格上得到薰陶。

作為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傳統節日民俗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載體。

結合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學校以重文化、重體驗、重情感、重傳承為特點組織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

例如在傳統節日,讓學生學習製作湯圓、粽子、月餅等傳統美食;設計「走進傳統上元節」「探索寒食節的秘密」「重陽習俗知多少」等節日小報。讓學生了解傳統節日的由來,知道不同傳統節日的民俗,接觸民俗藝術,激發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藝術的熱愛,增強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美、鑑賞美的能力。

通過「文化理解」課程的開展,小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初步認識、感受中華文化之美,逐步形成健康的審美價值取向,積極傳承中華文化,能夠理解和尊重傳統文化的多樣性,從而努力達成「培植中華文化之根,實現文化理解,建立文化自信」的目標。

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藝術鑑賞能力,學校研發了豐富多彩的「中華藝術鑑賞」課程(表1),引導學生在參與和體驗中學習中華文化藝術知識、技能與方法,學會發現、感知、欣賞、評價美,讓學生在切身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美的同時,提升其鑑賞美的能力,培養高尚的欣賞趣味和人格。

學校開發《經典音樂我愛聽》校本教材,介紹多種民族樂器的特點和代表曲目,音樂課上運用多媒體進行欣賞教學。

學校還通過「走近民歌」系列活動,引導學生賞析各地民歌、學唱山西民歌。我們將傳統樂器葫蘆絲定為全校學生都要掌握的一種樂器,並以學習葫蘆絲為媒介,將適合孩子特點、易於吹奏的《金孔雀輕輕跳》等民樂曲目帶進課堂。學校還組建了「彤霞村12號樂團」,積極創造條件讓孩子走上各種舞臺表演,讓他們不僅在音樂課上感受民族音樂的魅力,還在表演中開闊音樂視野,提升鑑賞能力,在傳承地方民歌、民樂的同時增強民族自豪感。

學校開設戲曲品鑑課程,引導學生欣賞各戲曲流派之美,培養學生的鑑賞能力和表演才能。

例如,我們利用晉劇《打金枝》欣賞課引導學生了解晉劇的起源和發展歷程,了解晉劇的唱腔特色以及行當分類,了解晉劇表演的主要伴奏樂器和樂隊編制。

教師介紹《打金枝》的劇情典故、主要人物以及表演特點後,孩子隨教師學習《打金枝》的經典念白,並嘗試分組表演。在這個過程中,幫助學生了解和傳承晉劇,進而讓學生喜歡上晉劇,弘揚和發展中華戲曲文化。

對於小學生來說,國畫是一種難以理解的藝術形式。為讓學生逐步學會鑑賞國畫作品,學校開設國畫鑑賞課,通過對國畫的歷史、分類、技法、名作等的學習和欣賞,讓學生感知國畫「重人品,博修養」的文化內涵。

例如,高年段《人民藝術家——齊白石》一課,教師設計了五項重點活動:

「品人生」,帶領學生觀看視頻,了解齊白石生平及其作品表現題材的多樣性和藝術特點,充分感受畫家的人格魅力;

「賞佳作」,欣賞齊白石作品「荷花蜻蜓」,通過把生活中的荷花與齊白石畫的荷花進行對比,學生深入欣賞、體會作品的章法構圖,了解其兼工帶寫的表現手法及用色特點,通過分析畫面內容,充分體會中國畫構圖中的留白;

「品意蘊」,欣賞「蛙聲十裡出山泉」,感受齊白石是怎樣把「蛙聲」這一可聞而不可視的特定現象通過酣暢的筆墨表現出來的;

「談感受」,學生運用美術語言,把自己對齊白石的認識及對作品的感受寫下來,使學生進一步感知中國畫的美學意蘊。

在中國建築史上,山西以其現存古建築數量之多、歷史之久聞名於世,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築博物館」。利用山西博物院土木華章展廳,學校開發了《有趣的屋頂》等校本課程。從古代建築的藝術風格出發,從臺基到屋頂,從鬥拱到紋飾,從面闊間數到蹲獸等,引導學生學習欣賞古建之美,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古典建築的深厚情感。

為觸動學生心靈,使其思想深刻而靈動,學校創設了「創意表達」課程,以動手實踐創作活動為主體,分為「山西非遺」子課程(表2)和「實踐基地」子課程。通

過實踐促進知情意行相互轉換,學生在親身實踐中將中華文化之美進一步內化,激發其對中華傳統文化藝術表達和創意的興趣,使其逐漸生成和創造美,在生活中拓展和升華美。

結合地域非遺文化特點,學校開發了「藝術剪紙」「創想麵塑」「歡騰秧歌」三種創意表達課程。學生在學習這些傳統技藝的同時充分領略傳統文化之美,並以「創作表達」為重點,發揮想像、動手實踐,創作出自己心中理想的作品,真正將美育內化、升華。

例如,「歡騰秧歌」課程,我們聘請85歲高齡的「蒲州傘秧歌」第二代傳承人胡曼親臨指導。學生在體驗課上聆聽老人講授「蒲州傘秧歌」的淵源、發展、演變過程,而且胡曼老人親自為學生做示範,教學生學習秧歌的十字步走法和「花傘」的基本製作方法,指導學生設計和製作「花傘」。

學校充分利用周邊的山西博物院、太原市圖書館等校外資源,開闢多種社會實踐基地。其中,與山西博物院聯合開發「走進省博」的博物館系列課程(表3),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分年段設計課程內容及教學目標。

在山西博物院,學生通過討論青銅器的紋飾及造型之美,對中國古代禮制文化有了清晰的認識;通過專題展覽設計與劇目排練,培養了學生鑑賞美、創造美的興趣和能力。

例如,《青銅花紋》的學習,我們設計了四項重點活動:

「賞一賞」,欣賞博物院「晉商蹤跡」展廳的展品——龍形觥、獸形觥、饕餮紋銅鼎、饕餮紋銅罍、獸面紋龍首提梁卣、饕餮紋圓鼎、鴞卣,了解這幾件藏品的相關歷史、工藝特點;

「學一學」,認識青銅器上的裝飾紋樣及獸面紋、雲雷紋、夔龍紋的特點,裝飾在青銅器的什麼位置;

「看一看」,帶領學生到博物院參觀,仔細觀察青銅器上的紋樣特徵;

「畫一畫」,將自己手中青銅器圖樣上的紋樣補充完整。

實踐使我們深刻認識到,美育對學生的成長具有獨特的功能,「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美育讓學生「趨向鼓舞,中心喜悅」,其意義最終歸結為一點,就是為培養時代新人提供精神、品格、胸襟、學養等方面的營養,引導學生有積極向上的、美的精神追求。

文章來源 | 2019年第9期《人民教育》雜誌,原標題為《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美育價值》

文章作者 | 史鳳山,山西省太原市實驗小學校長,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楊雨,山西省太原市實驗小學副校長,中小學高級教師

責任編輯 | 錢麗欣

微信編輯 | 譚希

相關焦點

  • 煙臺市召開學校美育工作現場會,公布首批50所藝術特色學校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李楠楠14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從煙臺市教育局獲悉,11月13日,煙臺市學校美育工作現場會在萊州召開。會議指出,全市教育系統要充分發揮學校美育的育人功能,開齊開足開好美育課程,全面落實國家課程目標。
  • 教育部關於印發《學校體育美育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等文件精神,進一步規範學校體育美育兼職教師管理,切實提高學校體育美育師資隊伍整體素質,推進學校體育美育改革發展,現將我部制定的《學校體育美育兼職教師管理辦法》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實際遵照執行。
  • 美育重在薰陶與化育(美育)
    一方面,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對「美」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另一方面,相比德智體勞,我們對美育內容、性質、功能等重要問題的認識還有一些模糊、誤解甚至有所偏差,使得美育的具體實施難以找到切實路徑和具體抓手,「美育」成為教育理論和實踐中「難啃的骨頭」,美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越來越突出。這也要求我們以更加務實的態度探討美育內涵與方法,把推進美育工作落到實處。
  • 教育部構建面向人人的學校體育美育育人體系
    在學校教育中,美育是比體育還要短的那個短板。」王登峰說。  有人認為學校美育就是吹拉彈唱,但其實,「學校美育不僅僅是吹拉彈唱,它有著更重要的綜合性育人的功能。」王登峰說,美育不是可有可無的,它的直接目標是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吹拉彈唱是一種技能,而審美和人文素養是一種深植於內心的重要品質,那麼這種品質要通過學校美育來進行培育。
  • 人民教育家於漪:學校美育,立德樹人
    沒有美啊,缺的是美育。」 電話裡,她爽快地接受了採訪。見面後,她暢談了兩個半小時。91歲的她近年身體一直不好,血壓到過209,已長期謝絕採訪。但她看重這次主題,「從來沒人從這個角度找我」。 預習:學校裡的美育,請誰來談 找於漪,是誤打誤撞。
  • 如何有效推進學校體育美育工作?東華大學有良策!
    》和《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那麼,各大高校應該如何有效推進「面向人人」的學校體育美育工作?這所高校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鑰匙——在藝術資源極為豐富的魔都,通過打通校園內外藝術場館間的「牆」,主動借力,增強育人合力。 12月1日,東華大學體育美育工作推進會召開,亮出了學校體育美育工作的新定位、新目標,並發布東華大學關於進一步加強新時代體育、美育工作的實施辦法。
  • 教育部:加快推進學校體育美育改革,打好體育美育改革發展攻堅戰
    多知網12月8日消息,近日,教育部在北京召開貫徹落實新時代學校體育美育文件工作推進會,對教育系統抓好中辦、國辦《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和《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落地落實進行安排部署。
  • 中國美育公開課與《美育日報》上線
    《美育日報》專欄則分為熱點新聞、美育研究、藝術鑑賞、兒童美育和藝術實踐等版塊,每日面向全社會分享最新美育資訊與美育課程,及時把握國內外美育發展動向,推動全社會聚焦美育、發展美育。範迪安:完善學校美育,發展社會美育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在訪談中著重談了學校美育尤其是高等藝術院校的美育建構。
  • 如何讓學校體育、美育強起來?各地逐步積累經驗
    「開齊開足」上好體育美育課程上午10點,江西萍鄉市武功山麻田中心學校的操場熱鬧起來:孩子們走出教室,來到操場跑步、練習摔跤操。摔跤,是這所鄉村學校的體育特色。每周,學生們都能上80分鐘的摔跤專項訓練課。「原來40分鐘的體育課,除去準備活動等,留給專項學習的時間不夠,強度也不容易保證。」校長朱志輝決定,把體育課調整為兩節連堂上,讓孩子們真正出汗、鍛鍊身體。
  • 今天,這所學校與成都博物館達成了合作…
    今後,雙方將整合相關文化資源、加強聯繫,在課程建設、活動開展、專家指導、基地共建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促進博物館資源融入學校教育,探索館校協同育人模式。近日,《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中首次明確了美育中考的方向,引起了廣泛關注。
  • 制度保障「以美育人」
    2020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就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進行了系統安排和明確部署,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學校美育體系指明了方向和目標。  以立德樹人為統領,構建新時代學校美育目標體系。
  • 新華美育公眾號註冊登錄入口,關注學生美育教育!
    學生依據自己所處的年級選擇「我是小學生」、「我是中學生」等;學校老師註冊選擇「我是普通用戶」。特別注意:市區縣學校、班級如實填寫,用戶名為學生姓名全拼加上身份證號碼後六位,有重名的後面加1,姓名如實填寫;學籍號如實填寫,密碼統一設定為xinhuameiyu
  • 如何防範功利化傾向對學校美育的影響?教育部回應
    中新社記者 李進紅 攝會上有記者問:我們注意到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的意見》裡面提到了「三重三輕」,也就是重應試輕素養,重少數輕全體,重比賽輕普及。本質上都是功利化傾向對於學校美育的一個影響。如何防範這種功利化傾向對美育的影響?王登峰指出,取消體育、藝術特長生加分,是體育和藝術真正面向人人的一個前提條件。
  • 「十三五」,學校體育、美育這樣「重」起來|教育2020「收官」系列...
    但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下,我們「十三五」期間「小三門」變得越來越重要,而且開始逐步跟我們過去所說的主課的地位和價值以及受重視的程度都有了持平的傾向。下面我分別就學校體育和學校美育「十三五」期間的一些進展情況,給大家作一個通報。
  • 以美育人:以美育培養時代新人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重視美育對人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同志從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明確提出要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這要求我們紮根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推動美育工作同步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事業。
  • 2020年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解讀
    二是聚焦突出問題,明確改革發展的重點任務,推進新時代學校美育邁上新臺階。黨的十八大以來,學校美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但總體上看,美育仍然是整個教育事業中的薄弱環節,學校美育在改革發展中表現出了三個不適應:學校美育與素質教育的要求還不相適應;與推進教育現代化的要求還不相適應;與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和兩個百年目標還不相適應。
  • 美育是心靈的教育
    這是中華美育精神所蘊含的一個重要觀念。  完善美育課程和教材體系,注重中國特色,注重藝術經典  《意見》強調要完善美育課程設置,「構建大、中、小、幼相銜接的美育課程體系,明確各級各類學校美育課程目標」,同時要「加強大、中、小學美育教材一體化建設,注重教材縱向銜接」。
  • 教育部美育浸潤行動計劃基地學校掛牌儀式舉行
    8月6日上午,教育部美育浸潤行動計劃基地學校掛牌儀式暨美育成果展在海南省文昌市聯東中學舉行。這是繼2019年11月,我省「海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對口支持文昌聯東中學」項目入選「教育部體育美育浸潤行動計劃」20所高校名單之後,推動我省高校開展美育浸潤行動計劃的一次重要活動。掛牌儀式由我校美術學院負責人主持。
  • 美育進中考,亟待補上哪幾課
    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了學校、老師、家長的熱烈討論,不少家長擔心,這一舉措會增加學生的負擔;也有一種輿論認為,重視美育是好的,但目前學校的美育只是上上美術課、音樂課,還存在著以知識性和技能性的指標考核代替以美育人的陶冶過程等功利化、簡單化傾向。那麼,學校美育該如何應對「考試指揮棒」的到來,又應補上哪幾課,以達到更好育人效果?就此,記者採訪了家長、校長和專家。
  • 面向2035,讓教育「美」起來——第二屆全國學校美育工作研討會在...
    本次研討會以「面向2035——讓教育『美』起來」為主題,由湖南省教育學會中小學美育研究專業委員會、長沙市天心區教育局指導,《學校品牌管理》雜誌主辦,長沙市劉菲菲校長工作室、長沙市天心區仰天湖教育集團承辦,旨在探討美育的有效實施策略,共商未來的學校美育品牌大計。 01.校園觀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