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盧駿驊(湖北省宜昌市高新區黨工委組織部)
古人云:「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文風非小事,其後蘊含的思想,直接體現著為政之氣象,反映著民風之淳樸,影響著國家之盛衰。文風要反對「長、空、假」,提倡「短、實、新」,就必須堅持言為心聲、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言之有文。
言為心聲
所謂「言為心聲」,正如古語「修辭立其誠」。文風之體現就在於「誠」,說真心話、說大實話、不說假話。講話、寫文章最忌故弄玄虛、賣弄文筆以譁眾取寵,亦恨曲意逢迎、巧言媚俗以爭名奪利。要講好話、寫好文章,必須用「心」務實、用「心」求理,力戒心口分離、心口不一,防止寫成「複印機」、講成「播音員」。如果只是無的放矢地「擠牙膏」,無病呻吟地「拉破車」,則必會為群眾所詬病。
言之有物
所謂「言之有物」,就是文貴務實。現實中有的人對實際情況了解不深,對人民群眾所思所盼捉摸不透,遣詞造句只是「為賦新詞強說愁」,乾巴巴地說教,不深入生活、不觸及思想,通篇都是「正確的廢話」。其實,與群眾想到一塊,才會說到一塊。若想讓文章、講話沉甸甸有分量,就需要通過深入學習、深入調研、深入思考,通過踏踏實實的理論積累與實踐調查的沉澱,來保證「言之有物」。
言之成理
所謂「言之成理」,是為邏輯嚴密、理性深刻。現在一些文章、講話只會就事論事,不善於就事論理,講了半天,讓人記不住,甚至不知所云。言之成「理」則有高度,則是畫龍點「睛」、吹糠見「米」,有真材實料。這樣的文章、講話,群眾才願看願聽、才會看會聽、才想看想聽。當然,堅持實事求是才能順「理」成章。
言之有文
所謂「言之有文」,既有「陽春白雪」之功,也有「下裡巴人」之風。我們常提「詩人的語言」,言之無文,行而不遠。講話、寫文章在有「內涵」的前提下,一般要善於適當、適度的對仗、排比、押韻,多一些富有個性、特色鮮明、生動活潑的語言,這樣可以更好地吸引讀者,調動聽眾,讓人記住。但是,文採斐然雖好,言之有用才是正道。可以說,雖樸實無華卻字字珠璣也是文採。
文風問題連著黨風,反映思想境界,體現黨性修養。領導幹部講話、寫文章,要有政治家的高度、歷史學家的深度、哲學家的思維、詩人的語言,要堅持「四言」的修煉,以思想的脫胎換骨、文風的求真務實,講出利民為民的真情實感,寫出便民惠民的真知灼見。
(據2017年5月3日《中國組織人事報》 原標題《文風須「四言」》 本文有刪節)
總監製/徐遙 責編/劉文韜 編輯/馮靜 製作/付天
覺得不錯,請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