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腔」是不好的文風嗎

2020-12-11 光明日報

【熱點觀察】

今年浙江省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多個維度的討論。一個重要角度就是「文風」。文風無小事。許多人指出《生活在樹上》「不好好說話」「像拙劣的翻譯」,是學術論文裡的「翻譯腔」傳染到了高中生的文章裡。其實,「翻譯腔」並不是新出現的現象,多年來,著作、譯著、論文中確實存在大量晦澀難懂的語言。

那麼,所謂的「翻譯腔」究竟是什麼?「翻譯腔」真的是不好的文風嗎?

什麼是「翻譯腔」

「與秩序的落差、錯位想來不能為越矩的行為張本。」「從家庭與社會角度一覘的自我有偏狹過時的成分。」——《生活在樹上》一文公布後,用詞及語言風格引發了許多爭議,贊同者認為作者閱讀面廣,文章論題有深度;批評者則指出文章生僻字過多,語言佶屈聱牙。

「這篇文章語言晦澀,有些句子不通,像是拙劣的翻譯,的確在有意顯示『理論性』。現在有些專業人士的學術論文也有類似的毛病,不好好說話,我稱之為『翻譯腔』。這是不好的文風,現在傳染到高中生這裡了。」8月5日,教育部聘中小學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在個人微博上對《生活在樹上》一文發表評論,他認為「作者有一些理論思考,知識面較廣」,同時也指出該文的文風存在「翻譯腔」的問題。

「俠客島」評論道:「這幾十年中國引進了不少西方學術著作,但西語的表達和漢語的表達間缺乏轉換,直譯的結果就是逐步形成了『譯著體』。」

「翻譯腔」究竟是什麼?不久前,作家文珍在《外行談翻譯腔與文學翻譯》一文中寫道:「在我的理解裡,一開始以為就是對一種多用歐式長句和倒裝句式的中文寫作方式的客觀描述。」網友也總結過「翻譯腔」的「幾宗罪」:省略主語、定語和修飾語太多、多用倒裝句、大量使用「生活」「靈魂」「意義」等抽象詞彙。

隨著人們對浙江高考作文的關注,浙江作文教輔書《高考作文實戰實訓》一書也走進大眾視野。網友指出,書中範文與《生活在樹上》風格類似,比如大量引用西方哲學典故,語言抽象晦澀,句式複雜。

「翻譯腔」也分低級和高級

「不能因為怕『翻譯腔』就把洗澡水和孩子一起潑出去。」「翻譯腔」被頻頻點名後,上海外國語大學高翻學院副院長吳剛表達了一種擔憂,他認為所謂的「翻譯腔」是一個複雜的、多層面的問題,不能簡單地否定。

吳剛認為,從專業的翻譯研究來看,「翻譯腔」涉及兩個層面:一種是譯者還沒有掌握語言轉換的基本技巧,這時的「翻譯腔」是一種無能的表現。但還有一種高級的「翻譯腔」,體現的是對新的語言表達形式、新的思維方式的接納以及對文化融合的追求。

著名翻譯家許淵衝曾對比過《紅與黑》的兩種譯法:

「這種勞動(把碎鐵打成釘)看上去如此艱苦,卻是頭一次深入到把法國和瑞士分開的這一帶山區裡來的旅行者最感到驚奇的勞動之一。」

「這種粗活看來非常艱苦,頭一回從瑞士翻山越嶺到法國來的遊客,見了不免大驚小怪。」

顯然,第一種是我們如今常見的低級的「翻譯腔」,這類語言為讀者閱讀設置了許多障礙。「讀幾頁就放棄了」,許多人正是因為佶屈聱牙的翻譯語言而放棄閱讀。譯者翟鵬霄告訴記者,在英國小說《金色筆記》的中文版中,她找出了譯文中15處錯誤,很多是因譯者沒有搞清楚原文意思造成的。

低級的「翻譯腔」應當批評。那麼,什麼是高級的「翻譯腔」?莎士比亞的某部劇中有「為某事畫上一個句號」的表達,著名翻譯家方平初譯時,漢語中還沒有這種表達,因為怕人家說他有「翻譯腔」,於是翻成了「讓某事告了一個段落」,但後來「為某事畫上一個句號」這種說法逐漸被漢語接納。方平曾說,若有機會重譯一定要改過來,照著原文直譯。

「一些讀者鐵了心要把『翻譯腔』消除淨盡,其實對於那些文體意識強的外國語言大師來說,『翻譯腔』恰恰是最能保留其語言價值和魅力的一種翻譯方式。」吳剛介紹說,「近年來,我接觸到的不少譯者,越來越尊重原文的形式,而不是一味追求『地道』的漢語表達。陌生化的異域表達不僅帶給我們新的觀察角度,也大大豐富了我們民族的語彙。」

寫作還是要「好好說話,說自己的話」

「近些年,我們的學術論文也有一些『學術八股文』的現象,如今傳染到了學生的文章裡。」《世界文學》主編高興說,《生活在樹上》一文涉及很多哲學、文學知識,視野很開闊,高中生有這樣的知識面是非常讓人驚訝的,但是此文的語言表達不值得推薦。

北京市豐臺二中特級教師陳維賢認為,該文有突出的特點,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從網上的相關信息來看,浙江高考優秀作文存在類似語言問題,這應該引人深思」。

「我參加了一些中小學徵文評選,發現很多孩子在說大人話,而且是假大空的大人話,這篇作文的語言不是講大人話,是沒有化為自己的語言。」高興在這篇作文中看到了一種混雜影響的痕跡,「其實,我們都在『翻譯腔』的影響下,只是我們知道應該控制在什麼程度上,我看到了語言中這些混雜的影響,蓋過了自我。」

高興介紹說,從歷史的脈絡看,一個世紀以來,我們都處在「翻譯腔」的影響之中,五四以來,白話文革命很大一部分藉助於「橫向移植」,把異域的東西翻譯到漢語中來,「翻譯腔」也就產生了。胡適那一代引用異域語言給古老的漢語帶來新的生命力,我們看魯迅寫作,他的個人風格非常鮮明,其實「翻譯腔」給他造成過很大影響,但他在吸收融合後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其實,當代的寫作者都是先模仿他人,然後才慢慢形成自己的語言風格。

「沒有影響就沒有文學史,關鍵是怎樣在影響中形成你自己的表達風格。」高興說,「我還是推薦我們的青少年用自己的語言來說話,希望大家好好說話,說自己的話。」

「歐而不化」與「歐而能化」是鑑別「翻譯腔」好壞的重要標準。吳剛介紹,有翻譯研究學者將「翻譯腔」區分為「善性」和「惡性」兩面,「惡性歐化」就是寫出不中不西的語句,使漢語不通、不簡、不潔。「善性歐化」則借鑑外語的表達方式,使漢語越發精密準確。事實上,從文學和翻譯的角度看,「翻譯腔」並不是一個對與錯、是與否的判斷題,而是一個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分析題。

文風無小事,從一篇作文到一種文風,無論是「翻譯腔」還是「學術腔」,都是值得人們持續深入討論的話題。

(本報記者 陳 雪)

相關焦點

  • 「翻譯腔」,真的不好?
    一個重要角度就是「文風」。文風無小事。許多人指出《生活在樹上》「不好好說話」「像拙劣的翻譯」,是學術論文裡的「翻譯腔」傳染到了高中生的文章裡。其實,「翻譯腔」並不是新出現的現象,多年來,著作、譯著、論文中確實存在大量晦澀難懂的語言。那麼,所謂的「翻譯腔」究竟是什麼?「翻譯腔」真的是不好的文風嗎?
  • 中文書寫用「翻譯腔」,不好吧?!
    一個重要角度就是「文風」。文風無小事。許多人指出《生活在樹上》「不好好說話」「像拙劣的翻譯」,是學術論文裡的「翻譯腔」傳染到了高中生的文章裡。其實,「翻譯腔」並不是新出現的現象,多年來,著作、譯著、論文中確實存在大量晦澀難懂的語言。那麼,所謂的「翻譯腔」究竟是什麼?「翻譯腔」真的是不好的文風嗎?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被指「翻譯腔」「譯著體」:怎麼看待「翻譯腔」?
    一個重要角度就是「文風」。文風無小事。許多人指出《生活在樹上》「不好好說話」「像拙劣的翻譯」,是學術論文裡的「翻譯腔」傳染到了高中生的文章裡。其實,「翻譯腔」並不是剛剛出現的現象,多年來,著作、譯著、論文中的,確實存在大量晦澀難懂的語言。那麼,所謂的「翻譯腔」究竟是什麼?「翻譯腔」真的是不好的文風嗎?飽受詬病的「翻譯腔」是什麼?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被指「翻譯腔」「譯著體」: 怎麼看待「翻譯腔」?
    一個重要角度就是「文風」。  文風無小事。許多人指出《生活在樹上》「不好好說話」「像拙劣的翻譯」,是學術論文裡的「翻譯腔」傳染到了高中生的文章裡。其實,「翻譯腔」並不是剛剛出現的現象,多年來,著作、譯著、論文中的,確實存在大量晦澀難懂的語言。  那麼,所謂的「翻譯腔」究竟是什麼?「翻譯腔」真的是不好的文風嗎?
  • 怎麼,您以為翻譯腔只是「見鬼,老夥計,我要踢你的屁股」嗎?
    上面這些句子中的翻譯腔,一望而知。稍有語感的,自然都讀得出來。有些翻譯腔,之所以顯而易見,是因為類似於「我的上帝、老夥計、我發誓、踢屁股」這些詞,明顯有悖於我們的日常口吻。有些翻譯腔則是因為語氣詞,「比較困擾呢」這樣的句子,一聽就明白了。但除了這些模糊判斷之外,翻譯腔最本質的所在,是什麼呢?
  • 翻譯經驗:十種常見的翻譯腔
    今天要向大家介紹十種常見的翻譯腔,不管對翻譯有沒有興趣,都值得參考。1. 作為……第一個要介紹的翻譯腔是什麼?答案是as,意思是「當作、作為」,但在翻譯時不一定要把這個字翻出來哦!要先想想某句話若換用中文說出來,是否能有更好的表達方式,看看這類的例子吧!
  • 晦澀、生僻詞、翻譯腔,是什麼催生這篇高考滿分作文
    2020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片段不認同這篇滿分作文的人認為,它使用了一些生僻或生造的詞語,如「內嵌」「孜孜矻矻」(音同苦)「賦魅」等,引用了海德格爾、麥金泰爾、米沃什等人的含糊其辭的哲學名言,整個行文模仿了存心不打算讓人明白的翻譯腔
  • 「翻譯腔」在攻城掠地
    而自19世紀末以來至今,翻譯一直都是或者說越來越成為人們修葺漢語的一種重要途徑和手段。其中,通過由外語到漢語的翻譯(尤以英譯漢為典型代表)而產生的「翻譯腔」表達方式對漢語語法規範的衝擊尤其顯著。陸谷孫主編的《英漢大詞典》把「translationese」翻譯成「翻譯腔」,並加以解釋,說明這是「表達不流暢、不地道的翻譯文體」和「佶屈聱牙的翻譯語言」。「翻譯腔」在很多方面已影響到了漢語的發展態勢。
  • 晦澀、生僻詞、翻譯腔,是什麼催生這篇高考滿分作文
    2020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片段不認同這篇滿分作文的人認為,它使用了一些生僻或生造的詞語,如「內嵌」「孜孜矻矻」(音同苦)「賦魅」等,引用了海德格爾、麥金泰爾、米沃什等人的含糊其辭的哲學名言,整個行文模仿了存心不打算讓人明白的翻譯腔。對於這個滿分作文,一般讀者無法卒讀,批評陳教授最後批准的滿分名不副實。
  • 網友「翻譯腔」句式造句走紅
    近日有人在知乎網提問「什麼是翻譯腔,翻譯腔是好是壞」,在回覆中,網友「邢小樂」用濃重誇張的「翻譯腔」來抱怨自己不懂「翻譯腔」,贏得了網友們的一片贊同,還引發不少人用「翻譯腔」句式跟帖造句。  你聽過見鬼的「翻譯腔」麼?  日前,新浪微博用戶「這裡是美國」轉發了一條有關「翻譯腔」微博,內容正是網友「邢小樂」的這條神回復。
  • 現在的話,能打敗臺灣腔的,只有日式翻譯腔呢
    自帶梗功能日式翻譯腔走紅,得從日本動漫、輕小說在中國受到追捧開始。這些高頻句式,你在動漫字幕、漫畫裡大概都見過——「可惡,果然還是不行嗎?」「吶,這樣的我,也可以成為了不起的人嗎? 」「如果這樣的話,我會稍微覺得有點困擾呢。
  • 從詩詞的翻譯說到矯飾的文風
    中譯英,不用說,當然是詩詞的翻譯最困難。中國語言的單音特性自然發展成詩歌的一種極為雅致精美的獨特格調。它一行五字或七字,卻可以包含英文無韻詩大約兩行多字的意思。其中每一個字每一個音節,無不經過詩人仔細斟酌。
  • 閒話翻譯腔及你為什麼讀不懂翻譯小說
    當然我也只是學習過英語,所以下文中所列舉的翻譯腔的例子, 主要是以英語翻譯腔為參考,不再另作強調。  要想說清楚什麼是翻譯腔,我們首先得從什麼是英語開始。這個問題聽起來有些奇怪,但從我自己學習英文和教書的過程中得到的體會,我覺得許多中國學生學不好英文,其實和從根本上沒有弄懂過這個問題,甚至從來不知道有這個問題存在有密切的關係。
  • 吶,這就是「日式翻譯腔」呢第A14版:海右副刊 20190529期 濟南時報
    ,這就是同樣「代入感」極強的「日式翻譯腔」。實際上,即便是一些翻譯大家的譯文,也難免會不自覺地帶著翻譯腔,由此也帶動了一波「要不要摒棄翻譯腔」的討論。日式翻譯腔打敗了臺灣腔  在漢語語境的各種腔調中,最有「代入感」的方言類型當屬臺灣腔和東北話。有網友戲稱,和講話有東北腔或者臺灣腔的人相處不超過一周,肯定也會不自覺地融入到他們的語言風格中來——就是這樣頑固並且有感化力的口音!
  • "翻譯腔"句式走紅網絡:這蹩腳的腔調 真是活見鬼
    近日有人在知乎網提問「什麼是翻譯腔,翻譯腔是好是壞」,在回覆中,網友「邢小樂」用濃重誇張的「翻譯腔」來抱怨自己不懂「翻譯腔」,贏得了網友們的一片贊同,還引發不少人用「翻譯腔」句式跟帖造句。你聽過見鬼的「翻譯腔」麼?
  • 翻譯腔到底該不該死?
    不過歷史悠久的翻譯腔恐怕也沒有想到,自己還能在網際網路時代重回青春。一場大型翻譯腔模仿秀什麼是翻譯腔?正經來說,翻譯腔就是翻譯外國文化作品時,翻譯者有意或無意地直譯某些詞彙,形成不符合漢語表達習慣的一種獨特腔調。
  • 今天,我們還需要「翻譯腔」嗎?青年一代譯者這樣說
    這些耳熟能詳的「翻譯腔」曾隨著譯製片、翻譯作品的流行,在國內讀者中廣泛傳播。在中國日益走向國際化的當下,這樣略顯拗口的「翻譯腔」,是否還需要保留?翻譯究竟需要原汁原味,還是根據語境進行適當的加工和創造?
  • 翻譯腔有什麼特點及如何避免
    「翻譯腔」是指翻譯形式上忠於原文,而實際譯文有洋化或不符合漢語表達習慣的現象,表現為譯文生硬晦澀、不流暢、費解等。翻譯腔有貶義也有褒義,貶義特點是:不顧及雙語文化的差異,將翻譯看成語言表層的機械轉換。褒義特點是:適當保留一些翻譯腔可以讓讀者嘗到原汁原味的翻譯,了解異國語言文化和作者的風格。
  • 「翻譯腔」網絡走紅 大家直呼「漲姿勢了」
    「天哪,我的老夥計,你想知道什麼是『翻譯腔』,真是見鬼,其實我也並不太了解」、「嘿,你們這些胡亂點讚的人!小心我用靴子狠狠踢你們的屁股!我發誓我真的會這樣做!」看到這些帶有濃厚英語句式風格的句子,你會不會想起央視6套那些老譯製片呢?
  • 《生活在樹上》:中文翻譯腔檢測報告
    用中小學語文教科書總主編溫儒敏的話說,「這篇文章語言晦澀,有些句子不通,像拙劣的翻譯,有些專業人士的學術論文也有類似的毛病,不好好說話,我稱之為&39;。」 那麼翻譯腔奇妙在哪兒?為什麼翻譯腔會製造出一種別樣的語感?哦,我親愛的老夥計,我敢打賭沒有什麼會比這更令人興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