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經驗:十種常見的翻譯腔

2020-12-11 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

什麼是翻譯腔(translationese)?

——就是「受到原文影響而導致譯文不夠流暢」的文體。

為什麼會有翻譯腔?

——有可能是因為在輸出中文翻譯時,頭腦還停留在「英文思維」的模式。

即使中英文能力再好的人,也經常察覺不出一些不流暢的地方。今天要向大家介紹十種常見的翻譯腔,不管對翻譯有沒有興趣,都值得參考。

1. 作為……

第一個要介紹的翻譯腔是什麼?答案是as,意思是「當作、作為」,但在翻譯時不一定要把這個字翻出來哦!要先想想某句話若換用中文說出來,是否能有更好的表達方式,看看這類的例子吧!

原文:As a husband, he is affectionate.

翻譯腔:作為一個丈夫,他十分地深情。

→ 他是個深情的丈夫。

2. ……之一

這類的翻譯腔經常被讀者忽略,先看看「硯乃文房四寶之一」這句話沒問題吧?但再看看「李白是中國偉大的詩人之一」,發現哪裡不對勁了嗎?這句話若翻成「李白是中國偉大的詩人」是不是簡潔許多,也沒有改變原文的意思呢?還可以參考以下的例子:

原文:He’s one of the famous writers.

翻譯腔:他是有名的作家之一。

→ 他是位有名的作家。

3. 被動用法

中文裡的被動用法不如英文常見,因此在轉換語言時別忘了要先想想「這種講法地道嗎?」,適時調整主動及被動的用法,這樣譯文才會讀起來比較順。

原文:His opinion isn’t accepted.

翻譯腔:他的意見不被人們接受。

→ 他的意見大家都不接受。/ 大家都不接受他的意見。

4. 關於……/有關……

這與前面所提到的「作為……」十分類似,與英文相比,介詞在中文相對不怎麼重要,因此在翻譯as及about等介詞時,一樣可以多想想我們中文裡是否有這樣的用法,才不會顯得畫蛇添足。

原文:We have talked about norovirus today.

翻譯腔:我們今天已經討論過關於諾羅病毒的事了。

→ 我們今天討論過諾羅病毒了。

5. 連接詞

你會說「一年有春、夏、秋和冬」嗎?相信不會!但是在翻譯時大家很容易把多餘的「和」或是「以及」翻進去,看看這例子吧!

原文:In the park, we sang and danced.

翻譯腔:我們在公園唱歌和跳舞。

→ 我們在公園唱歌跳舞。(我們是不是更習慣這種說法呢?)

6. 複數

從句子裡的某個單詞是否加了s或是其他的形態變化來看,我們可以藉此判斷單複數,但是中文沒有這樣的變化,我們會在名詞前加上「許多」或是數量,甚至不加修飾只透過前後文來強調複數,而不是加上「們」,看看以下的範例吧!

原文:All of the doctors in the city have disappeared.

翻譯腔:在這城市所有的醫生們都消失了。

→ 這城市所有的醫生都消失了。

7. 修飾詞太長

大家應該知道,修飾詞是用來修飾補充的,在一個英文單詞前後要加上幾個形容都可以,但是中文沒有這樣的用法,因此如果遇到特別長的修飾詞,不妨將原句切割成兩三句,這樣不只能夠完整表達原意,還能讓語意更加通順。看看以下例子吧!

原文:I saw a girl who talks and looks like your sister.

翻譯腔:我看到一個說話像且長得也像你姐妹的女生。

→ 我看到一個說話像你姐妹的女生,而且她們長得也很像。

8. 多餘的修飾詞

看過了太長的修飾詞,知道什麼是多餘的修飾詞嗎?舉個例子:孫中山先生成功地推翻了滿清。因為推翻本身就是個已經「完成」的行為,因此無須再將原文中出現的successful翻譯出來。下面的例子也是:

原文:Melody is mainly seen as an outstanding singer.

翻譯腔:Melody 主要地被視為一個卓越的歌手。

→ Melody 被視為一個卓越的歌手。

9. 當……

看到when,是不是就想翻成「當……時」?其實不需要每次都翻出「當」,不然整篇文章就會如余光中先生所說:「五步一當,十步一當,噹噹之聲,遂不絕於耳了!」尤其有些句子加了「當」,你會發現整句話變得很像「英式中文」,看看例子就知道了:

原文:When you finish the draft, send it to me.

翻譯腔:當你寫完稿子的時候,把它寄給我吧。

→ 稿子寫完後就寄給我吧。

10. 弱動詞

舉個例子,像press(壓)這個字可以轉變為apply pressure,也就是施加壓力,這裡的apply就是弱動詞。

在此弱動詞為意思比較籠統的動詞,而目前中文最常出現的弱動詞,大家一定猜得到,就是「進行」「作出」。如果被濫用,許多動詞將會慢慢被分解成繁瑣的短語,失去動詞本身的力量。

原文:The audiences gave good reactions to the speaker last night.

翻譯腔:昨晚聽眾對演講者作出十分熱烈的反應。

→ 昨晚聽眾對演講者反應十分熱烈。

 

(來源:《英語學習》微信,編輯:Helen)

相關焦點

  • 2020考研英語:噢我的老夥計,你怎麼還沒改掉「翻譯腔」
    提到翻譯腔,大家可能就會想到下面這些:天哪,我的老夥計,你想知道什麼是「翻譯腔」,真是見鬼,我可太了解了。看在上帝的份上,我們為什麼不坐下喝杯咖啡呢?不過,今天小西要說的,可不是影視劇上的翻譯腔,而是我們在做考研翻譯的時候容易犯的一些錯誤,一起來看看吧~一、什麼是翻譯腔「翻譯腔」(translationese),指翻譯出來的譯文,有洋化現象或不符合漢語的習慣表達方式
  • 「翻譯腔」,真的不好?
    許多人指出《生活在樹上》「不好好說話」「像拙劣的翻譯」,是學術論文裡的「翻譯腔」傳染到了高中生的文章裡。其實,「翻譯腔」並不是新出現的現象,多年來,著作、譯著、論文中確實存在大量晦澀難懂的語言。那麼,所謂的「翻譯腔」究竟是什麼?「翻譯腔」真的是不好的文風嗎?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被指「翻譯腔」「譯著體」:怎麼看待「翻譯腔」?
    許多人指出《生活在樹上》「不好好說話」「像拙劣的翻譯」,是學術論文裡的「翻譯腔」傳染到了高中生的文章裡。其實,「翻譯腔」並不是剛剛出現的現象,多年來,著作、譯著、論文中的,確實存在大量晦澀難懂的語言。那麼,所謂的「翻譯腔」究竟是什麼?「翻譯腔」真的是不好的文風嗎?飽受詬病的「翻譯腔」是什麼?「與秩序的落差、錯位想來不能為越矩的行為張本。」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被指「翻譯腔」「譯著體」: 怎麼看待「翻譯腔」?
    許多人指出《生活在樹上》「不好好說話」「像拙劣的翻譯」,是學術論文裡的「翻譯腔」傳染到了高中生的文章裡。其實,「翻譯腔」並不是剛剛出現的現象,多年來,著作、譯著、論文中的,確實存在大量晦澀難懂的語言。  那麼,所謂的「翻譯腔」究竟是什麼?「翻譯腔」真的是不好的文風嗎?  飽受詬病的「翻譯腔」是什麼?
  • 「翻譯腔」是不好的文風嗎
    許多人指出《生活在樹上》「不好好說話」「像拙劣的翻譯」,是學術論文裡的「翻譯腔」傳染到了高中生的文章裡。其實,「翻譯腔」並不是新出現的現象,多年來,著作、譯著、論文中確實存在大量晦澀難懂的語言。那麼,所謂的「翻譯腔」究竟是什麼?「翻譯腔」真的是不好的文風嗎?
  • 「翻譯腔」在攻城掠地
    而自19世紀末以來至今,翻譯一直都是或者說越來越成為人們修葺漢語的一種重要途徑和手段。其中,通過由外語到漢語的翻譯(尤以英譯漢為典型代表)而產生的「翻譯腔」表達方式對漢語語法規範的衝擊尤其顯著。陸谷孫主編的《英漢大詞典》把「translationese」翻譯成「翻譯腔」,並加以解釋,說明這是「表達不流暢、不地道的翻譯文體」和「佶屈聱牙的翻譯語言」。「翻譯腔」在很多方面已影響到了漢語的發展態勢。
  • 中文書寫用「翻譯腔」,不好吧?!
    許多人指出《生活在樹上》「不好好說話」「像拙劣的翻譯」,是學術論文裡的「翻譯腔」傳染到了高中生的文章裡。其實,「翻譯腔」並不是新出現的現象,多年來,著作、譯著、論文中確實存在大量晦澀難懂的語言。那麼,所謂的「翻譯腔」究竟是什麼?「翻譯腔」真的是不好的文風嗎?什麼是「翻譯腔」「與秩序的落差、錯位想來不能為越矩的行為張本。」
  • 網友「翻譯腔」句式造句走紅
    近日有人在知乎網提問「什麼是翻譯腔,翻譯腔是好是壞」,在回覆中,網友「邢小樂」用濃重誇張的「翻譯腔」來抱怨自己不懂「翻譯腔」,贏得了網友們的一片贊同,還引發不少人用「翻譯腔」句式跟帖造句。  你聽過見鬼的「翻譯腔」麼?  日前,新浪微博用戶「這裡是美國」轉發了一條有關「翻譯腔」微博,內容正是網友「邢小樂」的這條神回復。
  • 閒話翻譯腔及你為什麼讀不懂翻譯小說
    這是收錄在我的新書裡,會特別想推薦給讀者的一篇文章,也是當年教英文時,我會給每一屆學生必講的,任何書本上都沒有的內容,是我自己總結出來的經驗和知識。文章有些長,但若能耐信讀完,相信對大家學習外語會有所幫助。
  • 翻譯腔有什麼特點及如何避免
    「翻譯腔」是指翻譯形式上忠於原文,而實際譯文有洋化或不符合漢語表達習慣的現象,表現為譯文生硬晦澀、不流暢、費解等。翻譯腔有貶義也有褒義,貶義特點是:不顧及雙語文化的差異,將翻譯看成語言表層的機械轉換。褒義特點是:適當保留一些翻譯腔可以讓讀者嘗到原汁原味的翻譯,了解異國語言文化和作者的風格。
  • 「翻譯腔」網絡走紅 大家直呼「漲姿勢了」
    「天哪,我的老夥計,你想知道什麼是『翻譯腔』,真是見鬼,其實我也並不太了解」、「嘿,你們這些胡亂點讚的人!小心我用靴子狠狠踢你們的屁股!我發誓我真的會這樣做!」看到這些帶有濃厚英語句式風格的句子,你會不會想起央視6套那些老譯製片呢?
  • 《生活在樹上》:中文翻譯腔檢測報告
    用中小學語文教科書總主編溫儒敏的話說,「這篇文章語言晦澀,有些句子不通,像拙劣的翻譯,有些專業人士的學術論文也有類似的毛病,不好好說話,我稱之為&39;。」 那麼翻譯腔奇妙在哪兒?為什麼翻譯腔會製造出一種別樣的語感?哦,我親愛的老夥計,我敢打賭沒有什麼會比這更令人興奮的了。
  • 《生活在樹上》:中文翻譯腔檢測報告
    用中小學語文教科書總主編溫儒敏的話說,「這篇文章語言晦澀,有些句子不通,像拙劣的翻譯,有些專業人士的學術論文也有類似的毛病,不好好說話,我稱之為'翻譯腔'。」 那麼翻譯腔奇妙在哪兒?為什麼翻譯腔會製造出一種別樣的語感?哦,我親愛的老夥計,我敢打賭沒有什麼會比這更令人興奮的了。
  • 現在的話,能打敗臺灣腔的,只有日式翻譯腔呢
    但臺灣腔是個讓崇拜陽剛的直男們略微羞恥的存在,因為它「娘」(不帶任何歧視含義)。即使在吵架這種需要聲音壯大氣勢的場合,臺灣腔都完全兇不起來。「你幹嗎這樣講我?」「你到底要怎樣?」「你在縮什莫啦?」現在的話,能夠打敗臺灣腔的物種終於出現了,它就是日式翻譯腔呢。
  • 翻譯腔到底該不該死?
    是不是腦袋裡已經迴響起被翻譯腔支配的旋律了。當年,人人嗑著瓜子守在 CCTV6 觀看時,也並未覺得這些譯製片不妥。只是現在再回頭,恐怕都會因為那刻意的翻譯腔出戲。更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有這些翻譯腔臺詞:誇張的鼻音在迴響,字字發音圓潤飽滿;魔性的語調在盤旋,句句收尾顫音繞梁。
  • "翻譯腔"句式走紅網絡:這蹩腳的腔調 真是活見鬼
    近日有人在知乎網提問「什麼是翻譯腔,翻譯腔是好是壞」,在回覆中,網友「邢小樂」用濃重誇張的「翻譯腔」來抱怨自己不懂「翻譯腔」,贏得了網友們的一片贊同,還引發不少人用「翻譯腔」句式跟帖造句。你聽過見鬼的「翻譯腔」麼?
  • 翻譯修煉:9大方法讓你的譯文避免翻譯腔!
    翻譯作品的確是有優劣高下之分的,什麼樣的翻譯作品堪稱優秀呢?所謂「信達雅」只是對翻譯的一種要求,一種期盼。
  • 我敢打賭,翻譯腔一定不賴
    在過去的譯製片、翻譯作品中,帶有獨特氣質的「翻譯腔」在國內廣泛傳播。「哦,我的天!」、「我的上帝,我親愛的老夥計!」,更是耳熟能詳的存在。不過隨著中國走向國際化舞臺的當下,這些具有濃厚時代感的「翻譯腔」是否還需要保留?
  • 對談|黃昱寧&於是:翻譯腔到底是什麼?翻譯稿酬怎麼算?
    究竟什麼樣的文學翻譯才是好的?文學翻譯市場還有哪些爭議?7月1日,具有作家和譯者雙重身份的黃昱寧和於是做客「跳島FM」第14期,圍繞文學翻譯暢所欲言。「譯本之爭」已是文學界「常態」「同時代的譯作,從學術角度來說,同時存在三到五個版本可能是一個比較正常的數字。但從市場角度,版本數量不能被人為限制,那是出版社的商業行為。」
  • 那些年中國的「翻譯腔」
    而那些翻譯過來的臺詞真是容易笑掉人頭啊。文化的差異導致說話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日式腔調:「雖然不知道為什麼呢,一看見你就心裡覺得好高興,真的是拿你沒辦法呢。我到底怎麼才能夠資格做你身邊優秀的男人呢?」……這些可愛的句子是電影電視劇引進翻譯的產物,一是年代翻譯問題,一是國家文化問題。國外影視劇開始引進時還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叫做譯製片,通過譯製形成翻譯腔。翻譯出來的譯文有洋化現象或不符合漢語的習慣表達方式。其中就有日式腔調和歐美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