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我國重男輕女思想嚴重,幾乎人人都要兒子,理由非常充分:只有兒子才能傳宗接代,女娃未來總歸是要嫁出去的,國人對於傳承的重視程度極高。現如今,隨著女權主義的盛行,人們對於性別的認知已經出現了巨大改變,不再像過去那樣「非男娃不可」了。
不過民間依舊存在兩級分化,雙方各執一詞,都有自己的理由。
這是最近幾年剛剛出現的新社會風氣,很多年輕一輩開始從「只生男娃」開始轉向「女娃最好」,他們覺得生女娃要比生男娃好一百倍,甚至因此而產生優越感。
我身邊就有一個朋友,他家前些年生的孩子,是個女兒,本來我們還打算安慰他,讓他放平心態,畢竟生男生女一個樣,千萬別因此遷怒老婆。沒想到他的心態比我們還要好,成天在我們面前炫耀自己的「小棉襖」,還表示自己不打算再生了,一個女兒足矣。
剛開始我還不理解他的想法,直到後來才體會到,原來生女兒確實有不少優勢。
根據我的個人總結,再結合網友的一些說法,生女娃的好處大致可以歸納為下面幾點。
1、經濟壓力小
儘管人們都願意在女兒身上投入更多資源,但兒時的花銷與結婚相比,那都是毛毛雨。別的不說,一套婚房至少也得100多萬,這還是三四線小城市的非學區,要換做一二線大城市的學區房,這個數字得翻好幾倍。
女兒就完全不一樣了,這年頭,願意陪嫁一輛車或者貼個裝潢錢的女方,就已經算得上是良心人家了,男性普遍表示不敢奢求太多。
別看嘴上提一句「幾百萬」好像輕飄飄的,只有過來人才知道,這個真的是血汗錢,有人辛辛苦苦一輩子也就夠一套房子的。
反過來想一下,如果將這個錢用來改善生活,能不幸福嗎?
2、晚年生活負擔輕
如果生的是男娃,那麼晚年註定不會輕鬆,就算其他都躲掉,自己親孫子(親孫女)的養育問題,總不可能忽略吧?晚上餵奶、白天換尿布、哄覺覺、24小時看護等等,總有忙不完的事情。
要是再碰到那種不負責任的兒子、兒媳,沒事就把寶寶扔給老人,自己到處逍遙快活,除非撕破臉,我們還真的一點辦法都沒有,畢竟孫子輩也是傳承之一。
與之相比,女方老人的任務就要輕鬆太多了,他們只需要照顧好自己,偶爾來幫幫忙就行。哪怕什麼都不做,外人也不會多說什麼,畢竟這是「潛規則」之一,寶寶既然只能跟男方姓,男方就得承擔起相應的責任。
3、不需要操心終身大事
在我們國家,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女人再醜都有人要。事實也確實如此,由於女性適齡人群遠少於男性,很多剩男最後不得不找沒人要的女性結婚,他們別無選擇。
相反,男人就愁死了,我就認識好幾個30多歲還沒結婚的老男人,他們自己急不急我不知道,不過他們的父母是真著急。
每次見面,永遠都是拜託我幫忙看看,身邊有沒有合適的人可以跟他們家孩子相親的,哪怕二婚的都行!
勞碌一輩子,晚年還得為兒子的終身大事如此操心,也不知道是應該可憐他們好,還是唾棄他們兒子好。
首先是養老問題,每次提到生男生女,這都是繞不過去的坎,人們總是說,女兒未來註定是要嫁出去的,她們將是男方的人,因此,大多數時間與精力都要放在公婆身上,兒子才是養老主力軍。
不過從現實角度來看,兒子不孝順的概率要遠遠大於女兒,新聞上幾乎每年都會報導一些兒子虐待父母的惡性事件,手段之殘酷,讓人瞠目結舌。
儘管女兒不能長時間相伴父母左右,但至少在大事情上絕對不會含糊,就拿住院來說,有心人不難發現,照顧父母的多數都是女兒,兒子總有找不完的藉口,他們雖然會出錢,不過並不願意在時間與精力上過多投入。
當然,如果兒子孝順的話,男方父母的優勢就比較大了,他們往往能享受到很多女方父母所沒有的特殊待遇。
其次是晚年生活,相對於物質上的享受,老人其實更加傾向於精神上的需求。比如子孫滿堂、兒女陪伴、共度佳節之類的,而這一切往往只會發生在男方家中,女婿再孝順都不可能真正將嶽父嶽母當親生父母供養。
他們也許不會在金錢上吝嗇,有些人甚至給的生活費比自己父母還要多,不過在精神層次上,男性往往還是更加傾向於自己爹媽,大家心裡都有一桿秤。
過來人肯定都遇到過類似的問題,過年到底去哪家過?
聽上去只不過是簡單吃個飯的事情,其實裡面牽扯的東西非常複雜,言語都無法完整描述,有些夫妻甚至會因為這個問題而鬧離婚,由此可見問題之麻煩。
個人建議,心理承受能力比較脆弱的夫妻,最好還是生兒子比較好,這樣晚年不用擔心受委屈。
就我個人角度而言,還是感覺生女兒比較好,畢竟我比較喜歡女兒,而且也不在乎未來養老問題(早就做好了去養老院)。
不過站在公正角度,其實生男生女確實差不多,我們無法保證兒子就一定孝順,也無法保證女兒就一定不孝順,這件事情還得根據各個家庭的實際情況去具體分析。
有一定是可以肯定的,有其父必有其子,子女的性格、人品乃至道德底線,其實都與父母有密切聯繫,他們是塑造這一切的源頭。
要想晚年安逸、享受,就必須以身作則,將子女的教育放在第一位!
今日話題:大家覺得生男娃好還是生女娃好呢?歡迎吐槽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