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中信城市廣場:12年兩次更名,三度換帥

2020-12-22 聯商網linkshop

  有一個商場,它就像是一個謎,開業後的12年間,它換了三個名字、三個主要掌門人。儘管它佔據了太多「第一」的先機,儘管它此前也一調再調,但始終沒有走出「衰落」。它是誰?它叫「T 1」,之前,它叫「新城市廣場」,再之前,它叫「中信城市廣場」。

  對,它就是大名鼎鼎的中信城市廣場,曾與萬象城相提並論的深圳首家購物中心。如今卻因涉及到幾層樓的大面積長期空置以及掌門人的頻繁變動,引來外圍對此商場的諸多猜測,甚至有很多不知情的市民認為它快要關門了。在深圳購物中心井噴供應、大浪淘沙的時代背景之下,它能否從此次的大調整中獲得機會新生?對市場而言,它又能帶來哪些新鮮有趣的購物體驗?如果抹去,又會有多少人去留念?或許,這也是它再次起航時需要多加思考的問題。

  2002年
  颳起一股高端時尚的消費風潮

  中信城市廣場於2002年開業,作為深圳首家購物中心佔盡風光。中信城市廣場達7萬平方米,與中信大廈和星光廣場合為一體,集購物、餐飲、娛樂、休閒、觀光多種功能,於深圳重要的門戶位置———深南大道與上步路交會處,與深圳市委隔街相望。其由中信集團投資,並劃入深圳政府2000-2002年的政府重點工程。

  它不負眾望地引進多家國際大品牌,其中包括深圳第一家奢侈品百貨「西武」(由香港迪生集團與日本西武合作的)、第一家吉之島(現改名為「永旺」)、第一家星巴克、第一家新南國影院等等,這些都打破了當時深圳百貨的單一和沉悶,颳起一股高端時尚的消費風潮,不僅是深圳本地精英們的聚集地,也是外地遊客熱衷的觀光消費場所。同樣,它在香港名聲鵲起。很多在香港做商業地產的人都特意跑過來看這個項目,評價頗高。

  有百貨業內的資深人士對南都記者透露,佔據中信城市廣場三層樓的西武高端百貨,在頭幾年有非常好的營業業績,很多內地人都搭乘飛機來此購買奢侈品。估計高峰期年銷售額或達到50億元。僅從這一點,便也能想像中信城市廣場昔日的光芒。

   2004年
  萬象城開業,潛在對手出現

  這樣的風光,直至2004年萬象城開業。少有人能預估到萬象城在往後多年內對中信城市廣場的持續衝擊。如今看來,中信城市廣場更像是百貨業走向購物中心階段的「類購物中心」的過渡產物。比較當時兩者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萬象城走的路線是較為成熟的購物中心的模式,一站式消費,且300多個店鋪獨立又融為一體,非中信城市廣場那樣,由百貨、超市、餐飲、酒吧街等多個模塊組合。尤其是西武,走的是代理路線,商家與西武打交道,西武再與商場打交道,萬象城則是直接與商家對接。這兩種路線在當時分不出優劣,但「西武」卻成為了之後中信城市廣場不得不「重新調整」的主要原因。

  不出兩年,具備專業M A LL操刀經驗的天河城董事長禹來,受中信深圳集團董事長郭志榮之邀,正式出任深圳中信城市廣場董事長一職。這或許可以看成是中信城市廣場在應對萬象城的挑戰之下,作出的第一次應對。與此同時,天河城集團副總裁楊敬玉也出任了中信城市廣場的總經理。當年,中信城市廣場在北京舉行的中國購物中心國際論壇第四屆年會期間、在首屆「M all-China中國購物中心和商業地產項目評估認證」活動中,榮獲「2006年度中國購物中心最佳運營獎」。

  值得注意的是,禹來在同年公開言論中提及:「中國購物中心正處於發展中,曾有人提出,購物中心最重要的是選址,我認為,管理團隊對一個購物中心的成功也起了很大作用,成功的運營十分重要。」幾年後,他離職中信城市廣場,再追溯他的這句話,意味深長。

  2007年
  平安全資收購,中信地鐵商場開業

  2007年1月,平安信託公司以20億元的價格,從中信集團手中全資收購中信城市廣場,成為了中信城市廣場第一個重大的轉折點。商場更多的是作為資本在運作,而對於商業的運營,平安集團經驗欠缺,這似乎也為之後的頻繁調整埋下了伏筆。

  6月,中信地鐵商場開業。這個連接著1號地鐵線科學館站點的地下空間的商城,定位與中信城市廣場上下聯合打造一個「以高端消費和大眾消費相結合的深南中信商圈」。曾引人矚目地引進香港著名美食家蔡瀾的自創品牌「蔡瀾美食坊」籤約進駐中信地鐵商場,承租A區夾層及負一層5000多平方米麵積。

  但這個場並沒有堅持下來,開業兩年,場內的商家就已變得蕭條,有行業觀察者曾公開寫道:「多家食肆關門或苟延殘喘狀」,原因主要有二:一、空間層高不足,排煙難,只能以快餐、少油、清淡口味為主,限制了很多風格的餐飲進駐。二、缺乏有號召力、代表性美食支撐。因此徒有了出色的策劃概念。

  之後這一塊撤出,中信地鐵商場更加找不到章法,也影響到了人們對中信城市廣場的印象,在很多人眼裡,一直認為這兩者是一體的,如果從地鐵去到中信城市廣場,這裡是必經之地。

  而對此,平安商用置業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鄭萬智對南都記者表示:「很無奈,因為這裡幾百個商鋪都賣散到各個小業主手中,要再收回統一運營十分困難。」

  2009年
  LV撤出,西武優勢不再

  萬象城的「魔咒」終於擺在桌面上發揮出來了。2009年,「LV」7月在萬象城開出旗艦店,並撤出中信城市廣場的西武百貨。雖然這只是一家店搬遷之舉,但從全局來看,這卻是一個開端,也是一個暗示,可以看作為中信城市廣場一個重大的轉折點———逐漸,西武百貨的優勢不再。

  不知道是不是運營方捕捉到了市場上的氣息變化,於同年第四季度,中信城市廣場開始了第一輪較明顯的調整。據知情者對記者透露,這一次的調整,最醒目的就是將吉之島的面積從2萬平方米縮減到1.8萬平方米,空出的面積,招入CK等時尚品牌,以此增加商場的時尚感。隨後,在2010年成立國內購物中心首家V IP俱樂部會所,這個會所定期為會員主辦多種特色活動,以增加客戶的粘合度。由此也可窺見運營者在籠絡目標客戶上注入了很多心思。會員至今2萬名。據南都記者了解,萬象城當下的會員數量約10萬人,兩者已顯示出巨大的懸殊。

  同年11月,來中信僅4年的禹來辭別中信,赴鴻榮源履新,擔任鴻榮源集團總裁一職。楊敬玉則繼續留在平安,負責中信城市廣場的管理運營。

  2011年
  第一次大規模調整,更名「新城市廣場」

  2011年,中信城市廣場更名為「新城市廣場」,並耗巨資5000萬元對該購物中心進行整體改造。

  深圳平安商用置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敬玉曾公開表示:「經過平安商置的整合,該購物中心兩大主力店和80多個品牌租戶調整,涉及面積達5萬平方米。」其中包括:將此吉之島打造為華南區首家頂級形象店,日本原裝進口生鮮、包裝食品將達到80%。並首次引入深圳7家次主力店和多家品牌店,期望與兩大主力店形成客流互補。

  商城此次調整,意在全體租戶組合和定位更加合理,突出購物中心與同行之間的差異化和特色化。「毫無疑問,這次的整體改造比2009年那次『微調』要決心更甚,更為迫切。」也有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其實自2010年初,就已開始協調主力店對LG層進行重新定位和升級改造,並強調「在調整半年後,人流量和品牌經營業績都得到大幅提升」。

  2012年
  西武撤出,第二大轉折帶來再次調整

  在2012年,楊敬玉在系列會議發言上,重點分析了「主力店」的優勢與劣勢,提及主力店優勢在於吸引客流、提升定位和形象,越不成熟的商圈對主力店的依賴度越大。對於「在起到核心作用的同時,主力店又存在哪些弊端」的質疑,楊敬玉認為:首先是租期長,由於租賃條件都是在起始條件下進行談判的,所以租期長意味著後期長期的租金增長很低。另外,如果主力店佔的面積過大,其他店鋪的數量勢必相應減少,也就是對商品豐富程度有很大影響。對於之後西武的撤出,作為項目直接的操刀者,他的這段言論似乎可以側面了解到平安商用置業的態度。

  10月,西武正式撤出新城市廣場,涉及面積達到1.4萬平方米(1-3層)。在此之前,8月就開始有多家媒體報導,西武撤出,新城市廣場「冷清了很多,只有部分找不到去處的商家駐守在此」。平安商用置業公開解釋:新城市廣場與西武百貨由於合同期屆滿,和平分手,並對外表示,「對於西武原有的租戶,我們歡迎大家以個體的身份跟我們進行籤約。預計2013年初整個購物中心的1到3層會進行相應的升級改造」。

   有知情者對南都記者透露,其實中信城市廣場與西武籤訂的合同,到期時間實際是「2012年的下半年」,有些商家認為年底是旺季,因此延期到2013年3月份。但百貨衰落的大勢不可擋,合同到期的時間到底是何時並不關鍵,西武撤出是遲早的事情,從LV撤出的那天開始,西武的優勢已在漸漸銷蝕,各個品牌各自獨立開旗艦店後,大量新品好貨都會優先輸送到旗艦店,不再是作為代理方的西武。目前全國的西武都已關閉。

  2013年
  更名不滿兩年,再次改名為「T 1」

  2013年12月,新城市廣場再次更名為「T 1」,全英文為「T ERM IN A LO N E」。在改名為「T 1」之前,2013年2月有新聞曝出:「商場在節後異常清冷,百貨二樓精品區與三樓餐飲皆難覓人影。據店內商家透露,新城市廣場經營不善,或將於今年年中關閉。」不過,平安商用置業相關負責人立馬回應為,在西武百貨退出後,該廣場正在醞釀升級,定位為年輕時尚,瞄準20-40歲消費群體。

  在2013年接近一年的時間裡,新城市廣場終於決定改名。2013年10月,T 1在深圳正式召開品牌概念與招商發布會,向媒體公布T 1新城市廣場的升級改造情況。「深圳是一個以年輕人為主體的城市,平均年齡28歲,但深圳沒有一家以年輕人為主要客群的商業體。」楊敬玉公開表示,而此時他的職位已是「平安信託有限責任公司物業投資事業部總監」,而不是之前的「深圳平安商用置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當時宣稱的「T 1新城市廣場」將在2013年12月聖誕節前後全新亮相,可是,這次亮相併沒有如期而至,而是比之前的調整都要顯得慎重。

   2014年
  春節後再次換帥,空降「梁聯昌」

  2014年春節後,平安商用置業再次出現大動作———換帥「梁聯昌」,此人從上海空降而來,出任平安不動產有限公司商務管理部總經理。此人前任萬順昌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國際貿易為主要業務的香港上市公司)資產管理部董事總經理。楊敬玉不再管理T 1。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商業地產資深人士對南都記者透露,平安商用置業在去年團隊流失非常大,尤其是招商團隊。梁聯昌到任之後,實行「兩手抓」,一為加速平安商用置業的全國項目拓展,二為加大商用置業的團隊搭建。平安商用置業表示,當下團隊人數已達百人。也正是此人,在直接掌管T 1的「未來」。

  T 1的招商依然進展緩慢,綜合多位業內人士的看法,原因有幾點:1、商場目標商家大都在縮減擴張計劃,尤其是今年,普遍招商難。2、租金高。一般新開商場都會對商家實行很大優惠,但平安給出的租金價格直追附近萬象城、K K M A LL。一名之前接觸過T 1招商的人士對記者表示:「平安將T 1的租金卡得很死,很多商家因為租金不肯放鬆最終而沒有進駐。」3、團隊人員變動太頻繁,經營思路前後變化大,商家信心不足。4、商場建築空間設計瓶頸多,例如沒有較大的中庭、垂直電梯擋住視線、地鐵商場拉低形象。

  對話
  招商目標以設計師品牌為主

  鄭萬智,平安商用置業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南都:今年年後,平安商業再換帥,「T1」的名字還會再改嗎?

  鄭萬智:目前沒接到通知要更改。

  南都:招商進展如何?現在有哪些商家?

  鄭萬智:我們正在積極招商,目前不方便透露招商進展的具體情況。但我們目前的出租率達到71%。

  南都:有業內人士指出,你們的租金門檻很高,是多少?

  鄭萬智:租金的價格屬於商業秘密,不方便說。但確實不低。

  南都:那租金價位是與萬象城、K KM ALL商圈看齊,還是向福田中心區商圈看齊?

  鄭萬智:萬象城商圈吧。

  南都:對T 1的升級改造,重點做了哪些?預算多少?

  鄭萬智:我們拿出了幾千萬元來對商場的硬體進行改造升級。現在可以看到星光廣場多了演出的舞臺,內部多了很多年輕時尚的裝飾元素。

   南都:目前全市可逛的購物中心增加了不少,應該也會分流大部分客戶。T1是否有做一些關於商場所處商圈的有效客戶量以及商場人流量批次?

  鄭萬智:沒有相關的統計,也沒有相應的數據提供給大家。

  南都:那你們此次調整的依據是什麼呢?

  鄭萬智:不得不承認,商場有些地方急需提升,正在推進搭建「客流系統、收銀系統、w ifi系統」這三大當下購物中心必備系統。商家要來進駐前,自己也會有一些調研。

  南都:預計重新開業要到何時?是否幾個月內完成還是有點難的?

  鄭萬智:我要強調,我們不是重新開業,只是重新調整,重新亮相。除了西武撤走,其實這個商場是「平穩」的,不存在外界所說「要關閉重來」。但重新亮相的時間還沒有明確。屆時會有統一的發布。

  南都:從2012年10月西武正式撤出至今,大面積空置帶來的損失有多大?

  鄭萬智:我只能說,平安有實力支撐商場度過這個調整期。

  業內診斷方案

  A方案:T 1所處的商圈,東有萬象城、西有福田中心區,T 1夾縫求生不易。可充分結合上步路商場來做。再加上T 1的面積不大,不利於組合發揮綜合業態,倒不如以某類單一業態為主。例如旁邊有樂器城、文具城,這些都是專營一種業態,商圈已有基礎,T 1也可以借勢做主題性更強的商場。

  B方案:定位為年輕時尚方向沒有錯的,但可以加強「主力店+互動店」的結合。目前輕奢品牌和快時尚品牌包括ZA R A、H & M在內,都很保守,擴張縮減,這樣的市場行情會給招商帶來很大的阻礙。不過也有一些中高檔的年輕時尚國際品牌,設計感也很強,以走量為主,比輕奢品牌的商品價格要低一點,但擴張比較積極,不妨也加以考慮。

  C方案:商場建築空間的設計是十多年前的作品,目前看來有很多硬傷———中庭不大、垂直電梯遮擋視線。這樣的設計其實在開業後五年就已經過時了,而做商業地產一般要有至少十年的超前眼光。所以,在空間改造上,一定要加一些特別的元素進去。並且T 1也強調匯聚設計師品牌,那麼或許可以嘗試將上下樓層打通,做成LO FT感覺的店面,這樣的空間體驗可以吸引到更多的目標消費者。

  記者後記
  如何在當前競爭之下脫穎而出?

  在今年4月、5月,南都記者分別坐地鐵和開車去到T1商場。南都記者發現,T 1商場外部,星光廣場增加了一個演出舞臺,並修飾了整體外立面,更具動感。T 1的內部裝飾比以往更加具有時尚動感,中庭空間增加了很多不斷漸變的彩燈,搭配白色的金屬殼。熱鬧的燈光之下,場內卻依然備感冷清,就像是一個還沒開業的新商場。前來購物的人也不多,基本都集中在了吉之島超市。

  據了解,目前萬象城每年達到60億元的銷售額,附近的K K M ALL每年營業額達到12億元。平安方面並未透露T1目前的銷售額,不過從側面判斷,僅有B1層的吉之島與LG層有商家,1- 3層幾乎都是空的。有熟悉超市的人士告訴記者,深圳吉之島的年銷售額基本在8億- 15億元之間。平安商用置業方面表示,平安集團有實力支撐商場的此次調整。不過,就目前情況來看,T 1不僅要克服內部頻繁變動帶來的負面影響,還要考慮如何走出「團隊變動帶來定位失準,定位失準又導致團隊流失」這樣的惡性循環?除此,還要應付日新月異的深圳購物中心局面。萬象城之後,還有海港城、歡樂海岸、益田假日廣場等,且還有大量規劃中的、在建中的、即將開業的購物中心。在千城一面的同質化競爭壓力之下,T1的優勢在哪兒?

   如此看來,目前掌門人不急於降低門檻招商進駐,而重在建設團隊,慢慢打磨,這樣的慎重是必要的,而我們對T 1的等待也是值得的。
  (南都 記者張銳宣)

相關焦點

  • 浙大城市學院更名並「換帥」
    通訊員 李冠琳 記者 方秀芬繼「民轉公」後,杭州這所大學又有新動作,正式更名並「換帥」。近日,浙大城市學院召開幹部教師大會,宣布浙江省委關於學校領導班子任職的決定,洪慶華擔任浙大城市學院黨委書記,羅衛東擔任浙大城市學院院長。據介紹,浙江大學城市學院轉制為獨立設置的公辦本科普通高等學校,於今年1月更名為浙大城市學院。
  • 長沙中信城市廣場本月封頂 地處長株潭融城商圈核心
    近日,中信新城傳出好消息,中部省份最大、長沙第一家真正意義的大型SHOPPING MALL——中信城市廣場,即將於本月喜封金頂!中信城市廣場,是融城核心商圈中心的財富地標,可謂是核心中的核心,它的建成將啟幕長株潭商業發展新格局,甚至輻射中部地區的經濟增長。
  • 30購物中心激戰 深圳第一個MALL新城市廣場走向衰落
    在深圳深南大道福田與羅湖交界處,深圳新城市廣場(原深圳中信城市廣場)在節後異常清冷,百貨二樓精品區與三樓餐飲皆難覓人影。據店內商家透露,新城市廣場經營不善,或將於今年年中關閉,現在已經有部分商鋪空置了。   這裡曾一度是深圳城市商業名片。作為深圳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SHOPPING-MALL(購物中心),中信廣場只走了十年的生命歷程。
  • 佳兆業深圳最大項目城市廣場獲解封 入市時間待定
    原標題:佳兆業深圳最大項目城市廣場獲解封 入市時間待定   觀點地產網訊:12月20日,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網站更新的信息顯示,位於龍崗華為科技新城核心地段的佳兆業城市廣場(備案名:佳兆業中央廣場)可售房源,已由「司法查封」變為「期房銷售」狀態。
  • 新城市廣場1至3層商戶全部撤離 深圳首家大型MALL轉型
    新城市廣場(原中信城市廣場)在老深圳人心中有著一份特殊的意義,它是深圳第一家大型城市中心mall,引進了第一家星巴克、吉之島、五星影院,見證了深圳商業的發展。近日,幾經沉浮的新城市廣場再次被推向公眾視野,因為有不少顧客悄然發現,這家深圳老牌商場內,除電影院與餐飲百貨在正常營業外,1至3樓的品牌已經全部撤離,關門之說喧囂塵上。
  • 深圳:中信地鐵商場正式開業
    昨天上午,在女子儀仗隊激昂的音樂聲中,中信深圳集團在商業地產開發領域的又一力作——中信地鐵商場經過一個月的試業後正式開業。    中信地鐵商場將與中信城市廣場互為補充,成為「深南商圈」的重要組成部分。開業儀式上,有「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美譽的蔡瀾先生將金庸先生親筆提寫的「蔡瀾美食坊」牌匾和自己親筆繪製的「水彩領帶」等珍貴紀念品贈送給了中信地鐵商場。
  • 63層、南方大廈、中信廣場…廣州曾經的地標性建築,20年間變化有幾...
    2008年12月30日,廣東國際大酒店官方網站發布酒店暫停營業的公告。2011年6月26日,更名為廣州中心皇冠假日酒店。 102年間,它經歷了三次轉型蝶變: 1918年創建,1922年建成後即摘下中國第一高樓稱號; 1983年憑藉2.7億元的銷售額位列全國十大百貨商店之首; 2005年起,變遷為國際數碼電子城後,也吸引了不少國內外電子迷光顧,曾經日銷售額甚至過億元…
  • 領展逐步統一旗下物業品牌 京通羅斯福廣場更名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10日電(張旭)為擴大知名度,領展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以下簡稱「領展」)正逐步統一集團旗下內地零售物業的品牌。記者日前獲悉,位於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京通羅斯福廣場正式更名為「領展購物廣場·京通」。
  • 統一品牌形象 京通羅斯福廣場更名領展購物廣場·京通
    12月9日,北京商報記者獲悉,位於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京通羅斯福廣場正式更名為「領展購物廣場·京通」。自收購以來,領展對領展購物廣場·京通進行了重新定位及調整。領展購物廣場·京通總經理王素平介紹,在2020年期間,領展購物廣場·京通不斷進行整體格局的調整,差異化經營、直播營銷、創新跨界等諸多新的經營模式,希望能為消費者打造更為豐富的消費體驗。
  • 總部遷至深圳 中信證券豪擲36億購樓
    深圳卓越時代廣場2期即將改名為中信證券大廈。這是剛剛把註冊地遷回深圳的中信證券(600030.SH)總部落戶的大手筆。  按照證監會的新規定,中信證券總部落戶深圳後,公司的大部分核心部門將從北京搬遷到深圳。「中信證券的註冊地在這裡,納稅和業務結算已經放在深圳了,現在是將人員慢慢搬過來。」中信證券人士表示。
  • 中信銀行深圳分行又一支行獲評「百佳示範網點」
    中信銀行深圳城市廣場旗艦支行榮獲2017年度「中國銀行業文明規範服務百佳示範網點」。此屆評選中,深圳市僅有2家銀行網點獲此榮譽。這也是中信銀行深圳分行繼2015年八卦嶺支行首獲「中國銀行業文明規範服務百佳示範網點」稱號後,又一家獲此殊榮的支行。在評選過程中,中信銀行深圳城市廣場旗艦支行以溫馨、貼心、用心的軟硬體服務贏得了評委的一致肯定。
  • 投資15億 中信資本長沙建12萬平米MALL
    目前中信資本旗下有三隻地產投資基金,「一期基金是機會型投資,二期基金偏重住宅投資,三期基金投資策略則相對分散」,作為主管的程驍遠說,正在和LP溝通以募集四期基金,「最重要的一個投資方向就是二線城市的商業地產項目」。其中鄭州、西安、重慶、昆明等中西部城市是他們重點關注的區域,這些城市的一個共同點:都在高鐵沿線。
  • 韓國快時尚SPAO明星旗艦店進入深圳 城市廣場店28日開業
    (贏商網深圳站報導)來自韓國的快時尚品牌SPAO(需求面積:500-1500平方米)要進入深圳市場了!首家明星旗艦店將於11月28日在深圳城市廣場開業。   據悉,SPAO城市廣場店,是其品牌在深圳首家明星旗艦店,橫跨購物中心G-1層,為上下連通的複式結構的旗艦門店,經營面積多達2000平米。
  • 玩「變身」,中信泰富廣場是來真的
    月18日電  自「調整業態」的消息傳出以來,上海中信泰富廣場好似優雅踱步的大象,自信地穩步推進。以梅龍鎮廣場、中信泰富廣場、恒隆廣場為核心的南京西路「金三角」早已形成明顯的集聚效應,樓宇經濟總量突飛猛進。在大小CBD區域不斷擴張的申城,該商圈的產值貢獻力依然雄踞榜首。  商業氛圍中的一抹清新  曾經匯集眾多國際一線品牌的中信泰富廣場,與一街之隔的恒隆廣場堪稱交相輝映。
  • 通州京通羅斯福廣場更名為領展購物廣場·京通
    位於通州區梨園鎮九棵樹地鐵站附近的京通羅斯福廣場於今日正式宣布,正式更名為領展購物廣場·京通。   據悉,京通羅斯福廣場前身是金成中心。2013年,香港長江實業集團之聯屬公司新加坡ARA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總價2.8億美元收購了該項目。收購後,金成中心更名為京通羅斯福廣場,重新改造裝修後於2014年開業。
  • 上海中信泰富廣場將升級改造 2021年底將重啟登場
    中信泰富廣場是中信泰富高端商業物業的旗艦,自1993年進軍上海以來,始終堅持用國際化視野、前沿理念、專業化團隊,精耕細作每一處作品,打造高端城市綜合體和精品物業標杆。繼千禧年中信泰富廣場開業後,近十年中信泰富在上海又打造了一個新地標:陸家嘴濱江金融城,同時還在廣州、武漢、南京、揚州、濟南、青島、蘇州等重點城市開發精品項目。中信泰富的願景是成為「城市美好生活的服務商」,以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己任,堅持以重點城市的精品物業和城市綜合體開發為主,秉持「精」、「特」的發展理念,以品牌建設引領高質量發展。
  • 中信廣場 廣州新中軸線「第一站」
    隨著廣州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發展中心逐漸東移,最明顯的標誌,就是新中軸線的崛起。從昔日的「中山紀念堂-人民公園-海珠廣場」傳統中軸線到今天的「新中軸」,廣州區域經濟邁上一個新臺階。而開啟「新中軸」的,正是中信廣場。
  • 中信泰富廣場將改造升級 預計2021年底重啟登場
    7月27日下午,中信泰富廣場改造發布會在上海召開。看看新聞Knews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在南京西路上營業近20年的中信泰富廣場,將迎來首次改造升級,預計於2021年底煥新登場。據悉,此次中信泰富廣場改造後,將是一個通透、多元、互動的「像素城市」空間。新設計對商場布局進行了優化:靠江寧路入口一端,新增一個下沉廣場,連通地下一層從江寧路至陝西北路的客流走向。商場內的扶梯走向也進行了調整,新增了1層直達3層的跨層扶梯,強化了一二層高端品牌旗艦店與高區年輕時尚品牌的差異。
  • 中信泰富「重回」地產?
    加碼拿地除此以外,據樂居財經不完全統計,2019年,中信泰富在內地市場也已經斥資38億元,拿下上海、南京、濟南共計5宗地塊。其中,12月20日,中信泰富經過28輪競拍,以16.01億元斬獲濟南中央商務區(CBD)三宗地塊,總計面積6萬平方米,其中商住用地樓面價10406元/平方米。
  • 中信證券45億蓋樓上熱搜,或成深圳灣區新地標,這些券商堪稱「券業...
    本次非新建大樓,而是中信證券2014年就計劃在深圳灣總部基地建設的中信金融中心項目,2016年已經開工建設。據悉,中信金融中心項目為雙子樓,包括一幢帶豪華公寓和辦公室的300米高大廈、一幢帶服務式公寓和酒店的200米高大廈以及一幢帶酒店和商業設施的裙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