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證券45億蓋樓上熱搜,或成深圳灣區新地標,這些券商堪稱「券業...

2020-12-22 新浪財經

來源:財聯社

財聯社(深圳,記者 覃澤俊)訊,因45億建樓而上熱搜,這應該是大大出乎了中信證券意料。5月7日晚,中信證券發出董事會決議,其中之一是同意以45.34億元結算中心金融中心的建設款,這一決定公布後,很快上了微博熱搜榜。

本次非新建大樓,而是中信證券2014年就計劃在深圳灣總部基地建設的中信金融中心項目,2016年已經開工建設。據悉,中信金融中心項目為雙子樓,包括一幢帶豪華公寓和辦公室的300米高大廈、一幢帶服務式公寓和酒店的200米高大廈以及一幢帶酒店和商業設施的裙樓。

2020年一季度,中信證券營收為128.52億元,同比增長22.14%,歸母淨利潤為40.76億元,同比下降4.28%。本次新建大樓的費用45億元與中信證券一季度的淨利潤相近。從總投資額上看,中信金融中心投資由拿地資金35.5億元與本次批准的45億元構成,共計80.5億元,相較之前媒體披露的90億元總投資額下降了10%左右。

無獨有偶,西部證券在公布今年一季度報告的同時也發布了裝修計劃,裝修金額高達1.2億元,佔一季度歸母淨利潤48.8%。

中信證券45億建樓上熱搜

根據中信證券5月7日晚公布的董事會決議,公司董事會同意中信金融中心項目工程造價不超過人民幣45.34億元(以最終結算金額為準),由公司與全資子公司金石澤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6:4的比例承擔。

不過,本次中信證券公布的建樓計劃並非新建,而是2014年就公布的中信證券深圳總部基地項目,後改名為中信金融中心項目。

2014年1月26日,中信證券以人民幣35.49億元的價格競得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編號為T207-0049地塊的土地使用權。

2015年,公司為間接全資附屬公司金石澤信申請固定資產貸款提供抵押擔保,擔保金額為人民幣50億元。中信證券當時表示,相關擔保行為是為滿足金石澤信建設中信金融中心項目的需要,不存在損害公司和其他股東合法權益的情形。

在公司完成對裡昂證券的收購後,擬以深圳為基地,加強境內外業務發展及業務交流,建立國際會議中心,作為中信裡昂全球投資論壇的永久會址,結合全球結算中心的建設,滿足公司對功能多元化、配套多樣化的國際業務平臺和中後臺總部基地的需求。

資料顯示,中信金融中心項目位於紅樹灣片區,濱海大道以北,白石四道以南。根據媒體報導,中信金融中心定位為高端城市綜合體,包括金融總部辦公、白金五星級酒店、國際會議中心、Shopping Mall、Top海景公寓及城市綠化廣場,項目用地面積約3.1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40萬平方米,建築總高度300米,總工期4~5年。而位於同一位置的華潤集團總部大廈,高度為392.5米,這也意味著中信金融中心項目將成為深圳灣片區的第二高地標建築。

誰才是券商中的地王

記者統計了中信證券2019年報發現,公司旗下共有房屋及建築物資產61.2億元。

誰才是券商中的地王?從2019年年報披露的固定資產排名來看,前十位的券商依次是:中信證券(74.7億)、海通證券(63.1億)、華泰證券(36.7億)、國泰君安(35億)、東方證券(20.4億)、廣發證券(19.3億)、招商證券(14.7億)、國元證券(12.9億)、申萬宏源(11.4億)、國信證券(11.2億)。在固定資產構成中,房屋和土地基本是高佔比,由上述數據可窺見哪些券商堪稱地王。

若以投資性房地產計算,則排名發生了變化。前十位依次為:中信證券(12.5億)、華泰證券(5.3億)、第一創業(3.3億)、國信證券(3億)、海通證券(1.8億)、

相關焦點

  • 2分鐘讀財報|中信證券80億元蓋樓 坐實A股券商「樓王」稱號
    大家好,這裡是新浪財經2分鐘解讀財報欄目,今天我們要聚焦的是中信證券蓋樓上熱搜事件。近日中信證券董事會通過一筆45.34億元建設金融中心的決議。該項目為深圳灣總部基地建設中信金融中心項目,加上此前2014年35.49億元的拿地價格,中信金融中心的總造價高達80.83億元。
  • 證券業高速發展10年:深圳券商卻走丟 國信證券掉出第一梯隊
    此外,深圳券商家數、總資產、淨資產、營業收入、淨利潤等指標名列全國第一(註:上述統計均含中信證券)。與10年前甚至20年前叱吒風雲的成績,形成鮮明對比,如今的深圳券業,已被京滬地區券商甩得越來越遠,自身業務發展也日益乏善可陳。
  • 券商狂收57億佣金,暴增53%!中信證券蟬聯冠軍寶座
    此外,還有21家券商去年分倉佣金收入同比增幅超過100%,從這些券商的體量來看,均屬於中小券商,如大通證券、東莞證券、開源證券、五礦證券等。有業內人士表示,公募基金給券商的分倉要麼看重券商的投研能力,要麼看重券商的銷售能力,而中小券商在銷售方面能力並不強,獲得較多分倉主要依靠其投研能力。
  • ...熱招!有券商放出14個部門64個崗,券業平均薪酬比銀行業高出近三成
    財聯社(深圳,記者 覃澤俊)訊,隨著疫情影響逐漸消散,不少券商也啟動了社會招聘。今年以來,由於受到疫情影響,券商人才流動減緩,高管及普通員工變動均下降,雖然券業繼續呈現減員態勢,但相較於去年同期,減員幅度已下降13.9%。校園招聘方面,中信證券、華泰證券、廣發證券、國泰君安等4家券商率先啟動,其中IT部門的崗位較多。
  • 迷失的深圳證券業!券商第一梯隊大潰敗
    2019年證券業成績單顯示,營收規模前十名名單中,上海以4席雄踞榜首,北京以3家緊隨其後(中信證券運營總部在北京),深圳僅1家上榜。北上深證券業競爭新格局中,深圳券商第一梯隊瀕臨大潰敗。回憶起深圳券業過去十年停滯困頓,接受採訪的證券業資深人士當著券商中國記者的面,有人捶手頓足,有人扼腕嘆息,有人兩手一攤……20年前,深圳的南方證券、大鵬證券一度傲視全國;15年前,國信證券經紀領跑全行業;10年前,以招商證券、平安證券為首的深圳券商投行業務雄踞鰲頭。
  • 中信證券併購落定,原廣州證券員工為何遷徙深圳?
    10月30日,中信證券(600030.SH)對廣州證券的收購,在證監會獲得無條件通過。「沒辦法,就來深圳吧!」提起併購已經通過證監會審核,一位已經從廣州證券跳槽到深圳某知名券商的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作出如此表述。
  • 中信證券穩坐券商「鐵王座」
    若以全年250個工作日計算,上述券商相當於日賺3億元。行業龍頭包括中信證券、華泰證券、海通證券、廣發證券均取得營收正增長,而一些區域性券商,例如太平洋證券、國元證券、浙商證券等,業績分化愈發明顯。智能投顧已經成為行業競爭的焦點,在IPO從嚴審核,過會率下降至五成的情況下,券商投行業務的競爭越發激烈。
  • 華龍證券「吞下」大項目,中信證券為何甘做「雷鋒」?
    而讓券業觀察意外的是,這家影視行業「一線」企業將此番「人生大事」託付給了「三線」、且投行業務平平的華龍證券。而且,華龍證券還幾個月前還因為保薦不盡責吃了「黃牌」。在博納影業招股書申報稿上出現的券商,除了保薦機構華龍證券,還有同為聯席主承銷商的中信證券。
  • 今年來投行IPO承銷保薦收入211億,四成券商承銷費率提升,14家收入...
    從承銷費率變動來看,43家券商中共有18家券商上浮了承銷費率,佔比超過四成,其中天風證券、瑞銀證券、民生證券、東吳證券、招商證券費率上浮超過2個百分點;費率調降的券商有25家,平安證券、中國銀河證券、南京證券、東方證券承銷保薦、中天國富證券、第一創業承銷保薦費率下降超過3個百分點。
  • 券商年終獎有多厚?中信證券淨利潤117億!天風證券淨利增80倍!
    雖然隨後就遭到中信建投方面的闢謠,表示媒體報導與事實不符,但是明白人都知道,中信建投整體年終獎大概率會高於上一年,各大券商今年這年終獎少不了。這自然得益於2019年的股市行情。2019年,上證綜指從2440點漲至3000點以上,整體漲幅23.71%;深證成指全年漲幅44.08%;創業板指漲幅達43.79%。
  • 如何打造航母級券商?中信證券總經理首度表態!高分紅模式是否可以...
    由此可見,中信證券在利潤分配方面依然是券業「領頭羊」。  進一步擴展時間範圍梳理上市券商分紅情況,自2015年至2019年,中信證券分紅比例逐年提升,從2015年的30.60%提升至52.85%,提升了22個百分點,累計分紅258.5億元,平均分紅比例約為45%,高於其他頭部券商
  • 135家券商前三季度淨賺1326億僅次於2015年全年!
    11月18日,中國證券業協會公布證券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經營數據。從數據看,券業大年已成定局。證券公司未經審計財務報表顯示,135家證券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423.81億元,同比增長31.08%;淨利潤1,326.82億元,同比增長42.51%。126家證券公司實現盈利。
  • 「內外夾擊」下的中信證券 還能坐穩券商龍頭嗎?
    近日,關於中信證券的消息頗多,此前傳出與中信建投合併的消息,欲打造航母級券商。 對於中信裡昂對於中信證券整個事業版圖的意義,中信證券2019年報中提到:「2020年,公司將堅定地持續推進境內外一體化全球機構股票經紀業務的整合和業務拓展,把中國本土業務優勢和客戶資源,以及海外子公司中信裡昂的境外客戶關係網絡以及專業服務能力,更好地結合起來。
  • 多家券商年底加急物色副總裁,中小券商需求更大,2020成券業人才...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除了總裁人事變更外,董秘同樣如此,覃力於2020年9月4日擔任國海證券新任董秘。目前,國海證券共有5位副總裁。多位券業人士告訴財聯社記者,大型券商的高端崗位幾乎處於飽和狀態,而一些中小型券商仍有機會。近兩年,華泰證券、光大證券、國信證券均高調發布過全球招聘計劃。
  • 中信證券45億建樓,與廣發誰將是珠三角「新地標」?
    新京報訊(記者 張思源)45億大手筆建樓!券商中的龍頭老大中信證券7日晚間公告宣布了大手筆建樓的消息,在與全資子公司金石澤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文簡稱「金石澤信」)斥資拍下土地6年後,「中信金融中心」終於要開工了。
  • 又見券商更名!這家新銳投行改頭換面,華興資本布局有何新戰略?券業...
    今年6月,華興證券獲上海證監局核准變更業務範圍,新增了證券自營、代銷金融產品兩項業務,成為真正的全牌照券商。此外,在2020年的分類評價中,華興證券連升兩級,從上年的BB類券商升至A類券商。此前,曾有第三人搶註「華箐」的商標註冊,華興證券為此曾提起訴訟。彼時,北京市智慧財產權法院曾指出,華興證券提交的證據不足以證明其在先使用該商標,並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 總部遷至深圳 中信證券豪擲36億購樓
    35.75億成交。深圳卓越時代廣場2期即將改名為中信證券大廈。這是剛剛把註冊地遷回深圳的中信證券(600030.SH)總部落戶的大手筆。  按照證監會的新規定,中信證券總部落戶深圳後,公司的大部分核心部門將從北京搬遷到深圳。
  • 中原證券定增結果出爐!認購陣營豪華高毅資產、中信證券、國泰君安...
    「資本為王」的時代,這家券商大手筆補充36.45億元「彈藥」,未來跨越式發展可期。7月31日晚間,中原證券發布定增融資發行結果暨股份變動公告,高毅資產、中金公司、國泰君安等18名投資者合計認購7.74億股A股股份,發行價格4.71元/股,相對於發行底價4.45元/股溢價0.26元。
  • 驚動A股:中信證券也要清倉減持!100億賣掉中信建投一股不留 中信建...
    而這兩家的關係,要從上個世紀90年代說起了。  上世紀90年代,當時的中信證券還是小角色,市場上做的最大最好的證券公司有三家:華夏證券、南方證券和國泰證券,合成中國三大券商。  當1999年邵淳結束在華夏證券的工作時,留給下一任經營者的是巨額保證金的挪用與巨額的不良資產。  後來華夏證券成立了華證資產管理公司,將這些實業資產從證券公司剝離出去。  2002年,還在泥潭中掙扎的華夏證券迎來了中國券商最難的時代。
  • 航母級券商何時啟航?券業大合併引發無數猜想……哪家券商喊出時代...
    回顧2019年的證券行業,外資控股券商不斷新增,「深改12條」、「推動打造航母級頭部券商」等提法無不暗示著行業格局的改變。如何找準自身定位,在2020年守正出奇,也成了各家券商所面臨的現實問題。近日,券商中國記者整理上市券商2020年經營計劃和未來願景發展,對於頭部券商而言,無論是定位為「投資銀行」還是「金融服務商」,打造「國際一流」均已成為其目標所在。如果是「為了實現同一個目標」,是否真的存在「走到一起」的可能性?券業整合大構想最近一段時間裡,證券行業各類消息紛至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