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醒來看到朋友圈中一位媽媽寫到:今天是2020年6月30日,離高考只剩一周,作為一名高三學生的家長,我覺得自己比孩子還緊張……
面臨人生的大事件,緊張是正常的事情。但很多人都試圖說服自己不要緊張。其實,正確的方式應該是接納自己的緊張情緒,然後合理安排好學習生活時間並去執行,那麼緊張的情緒也會慢慢緩解。
那麼高考前7天,我們如何調節好自己的身心狀況,合理安排臨考前的這段時間呢?
考前安排
考前一個星期,難題就不要再刷了。因為只有7天的時間,一味追求難題,一方面會佔據複習基礎題的時間;另一方面,還會給自己的內心帶來焦慮,增加考前的緊張感。因為發現自己有那麼多的題目還不會做,信心會被衝垮!所以,最後幾天,建議考生們,重點還是打好基礎,把課本知識多多進行梳理。
把之前做過的題目進行整理,有錯題集的同學更好,把錯題重新做一遍。不會做的,要及時請教老師,然後不看答案再做一遍。千萬不要以為你看答案懂了,或者老師講過後你懂了,就扔一邊去了。一定要自己完全不看答案做出來,才是真正的掌握!
該拿的分,不要丟!
對於基礎較差的同學,這幾天如果還想做題,後面的大題挑幾道常考的基礎題型做一做。要重視前面基礎部分,比如選擇、填空題等。把該拿的分穩穩拿到,超出自己範圍的,能拿一點,就一點。
李凌曾是浙江省的高考狀元,從金華二中考入清華大學。他考前幾天基本不做練習,主要是看課本,重新梳理一下課本的知識系統。我覺得考生們也可以用思維導圖,梳理一下自己的知識體系,查漏補缺。
此外,李凌還會把一些公式和定理重新背一背——因為這時候重新回頭看這些定理,可能與自己剛學這些定理的時候,感覺又不一樣了。他還會從課本例題上尋找解題技巧。當然,要做到這些,都是與平時的思考和積累分不開的。
練習積累
高考的重要性,在中國絕大多數家庭中不言而喻。「十年磨一劍」、「一考定終身」——這些都說明了高考在家長和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所以很多家長和考生自己都希望自己超常發揮,力求「完美」!
但,從心理學上來說,這是不可取的。因為對自己要求「完美」,所以就會有巨大的壓力,患得患失,反而會讓不該丟的分失去。
一個朋友就有過這樣的經歷。
高考前的2模考試,他考得很好,進入年級前4名。他媽媽當時非常高興,說:「這樣的成績,考清華、北大不在話下啊!」
母親的這句話,像一塊大石頭,壓在他的心頭。在後來的學習中,他不僅要思考如何學習,還要想著如何保持這個拔尖的成績,非常焦慮。
在又一次的模擬考試中,這位朋友因為力求「完美」,壓力過大,成績一落千丈,掉到幾十名開外。
心理學研究表明,強烈的考試焦慮會帶來認知阻礙。通俗來說,在複習考試時,學生的記憶、組織和提煉關鍵詞的能力減弱,導致考試受影響。
其實我們多數經歷過考試的家長應該有這樣的體會:越緊張,越記不住。這就是認知阻礙。
所以,降低對自己的要求。父母也要引導好孩子,不要因為你的一句不當言語,倍增孩子的壓力。
壓力疏導
很多成功人士都做這樣的一件事:記錄成功日記。我覺得對於考生們來說,能寫成功日記更好,可以寫得簡短點,比如說今天終於把困擾自己很久的一道題目搞懂了。覺得沒時間寫成功日記,記錄一句鼓勵自己的話也是好的。
一方面,這個行為為會給我們正向心理暗示,給我們樹立信心;另一方面,在人生這條崎嶇的路上攀登,我們需要鼓勵支持!
心理焦慮的時候,我們也可以聽聽音樂,或者和父母傾訴一下,壓力會降低很多!多想想,高考其實也是我們人生的一段不平常的經歷;人生因經歷而精彩!
考前幾天一定要注意身體健康。7月天氣還不是很正常,早晚涼,要注意保暖。
飲食方面,定時定量,葷素搭配,三餐合理搭配。不要因為面臨考試了,家長給孩子大補,這樣反而會引起腸胃不適。
保持健康
平常如果睡得太晚,精神不振,這幾天可以適當調整,稍微早一點點。但是幅度不要太大,比如提前1,2個小時睡覺,這樣反而會導致睡眠規律改變,影響正常睡眠時間。
每天保持適當的運動量。這幾天就不要做激烈的運動,防止受傷。可以散散步,打打羽毛球。鍛鍊了身體,也調節了心情!
最後祝願廣大學子金榜題名!
金榜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