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憂外患下的晚清政府,為什麼支撐了這麼久?

2020-10-18 環球情報員

風雨飄搖的晚清

作者: 嘉陵  編輯:Thomas

19世紀下半葉,作為中國統治階級的清政府已經由盛轉衰。外有列強諸國的虎視眈眈,割地賠款條約連綿不斷;內有各地戰亂四起,太平軍已攻佔半壁江山。

國情如此,可謂內憂外患,愛新覺羅氏隨時面臨王朝崩潰的「歷史怪圈」。

可說來也奇怪,自打1860年英法聯軍從北京撤出後,重回紫禁城的清王室不僅在很快的時間裡平定內亂,還大興改革,一度甚至出現了中興的局面來得以邁進新世紀。

大清得以續命半個多世紀最大的功勞者是誰?是號稱「裱糊匠」的李中堂,還是慈禧太后的鐵腕專制?亦或是外國列強?這其中有著諸多的因素,可以在歷史中探知一二。

太平天國攻下南京後,處於內憂外患的清朝


一、收疆復域,漢臣崛起

不論是漢唐還是宋明,中國歷史上曾經鼎盛一時的封建帝國,在其統治末期無不王權旁落、佞臣橫行但這些對於王朝壽命只剩下幾十年的清政府來說卻是個例外。

1864年,清軍攻破天京,曾經令清王室如鯁在喉的太平天國就此覆滅。而在這長達13年的平亂過程中,為清廷立下不世之功的不再是當初隨努爾哈赤南徵北戰的八旗鐵騎,而是曾國藩所組建的團練武裝—湘軍。

以湘軍為原型的清廷部隊,取自電影《投名狀》劇照

太平天國初期,清政府的主力軍是八旗綠營,但這兩個部隊早已腐朽不堪,不復當年入關時勇猛,面對太平軍一再潰敗。絕望之下的清廷將希望放在了地方武裝上,這就給了曾國藩崛起的機會。

就在太平軍已席捲半個中國時,曾國藩在湖南家鄉依託家族關係,組建了一支5000人的「湘勇」武裝,不久後獲得了朝廷的練兵準許。

曾國藩治下的湘軍軍紀嚴明,作戰十分勇猛,先後為清廷收復了江南大片失地,而作為領軍的曾國藩,也一路平步青雲,官至太子少保、一等侯爵

清軍攻克天京,太平天國覆滅

太平天國雖然被鎮壓下來了,但清廷的安穩日子並沒有到來。中亞軍事頭目阿古柏利用清朝中土內亂趁機盤踞新疆,建立「洪福汗國」,隨後沙俄又侵佔伊犁

在此危難之際,與曾國藩同為漢臣的左宗棠站了出來,他領軍西徵,收復了烏魯木齊與南疆,而後更是抬棺上陣逼迫沙俄歸還了伊犁。

左宗棠收復新疆

滿清自開國以來,漢臣一直備受壓制,但王朝晚期的危機讓統治者不得不重用有能力的漢臣。除了曾國藩與左宗棠外,大敗法軍的老將馮子才、洋務運動的李鴻章張之洞等均構成了晚清的支柱。

晚清支柱:中興四大名臣


二、慈禧垂簾,同光中興

大清的苟延殘喘離不開作為中流砥柱的漢臣,但作為一個封建帝國來說,最高統治者才是一切政策得以執行的關鍵,於是便自然繞不過處於這個時期實掌大權的慈禧。

1861年,已病入膏肓的鹹豐皇帝在熱河行宮崩逝,大清最後一個手握實權的皇帝沒了。長子載淳即位,是為同治皇帝

此時的慈禧太后抓準時機立刻聯合恭親王奕訢發動了「辛酉政變」,扳倒了八位顧命大臣,成為了滿清往後47 年的實際掌權者。

慈禧太后,晚清的實際統治者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這句話讓慈禧註定成為史書裡的罪人,但若從客觀的角度看,統治初期的慈禧對清朝來說不可謂不靠譜。

首先,慈禧的掌權立刻消除了可能出現的王權旁落的不穩定因素。在行政方面,她多次採納漢臣提出的意見,允許群臣批評實事、嚴賞罰以整頓吏治。

當然,這些事對於一些勤政的君主來說算是家常便飯。慈禧對於晚清最大的貢獻,莫過於對「洋務運動」的支持。

洋務運動,中國近代工業的萌芽

歷經兩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內亂的清朝,民生凋零,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變為了中華民族與帝國主義列強的矛盾。

清朝大批的臣民開始從「天朝上國」的大夢中初醒,其中就有以李鴻章張之洞等為代表的湘淮集團,也稱為「洋務派」。

但此時的朝堂之上仍有不少「頑固派」,他們反對西學,與洋務派相互攻擊,鬥爭十分激烈。然而慈禧明白,如今內外交困的形勢下,要保持滿清的統治,唯有依靠擁有實力並得到列強賞識的洋務派。

得到慈禧支持的洋務派,在「求富」與「自強」的口號中開啟了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除了建立諸如江南製造總局金陵製造局等的近代軍工企業外,還創辦了新式學堂,使大批學子以官費的形式前往西方留學。

清政府向外派出的第一批留學生

另外,洋務派還購置了大批軍艦建立了北洋水師,並以軍事為配套大興民用工業。以1872年李鴻章創辦的輪船招商局為例,僅3年之期就為清政府回收了一千多萬兩的白銀。

此時正值同治與光緒兩個皇帝在位期間,太平天國、陝甘寧回亂被接連平定,內亂基本結束結束。列強也因為第二次鴉片戰爭獲得的通商甜頭暫時同清廷達成「和解」,近代中國社會的市井民生開始逐步發展,是為「同光中興」。


三、利益制衡,列強夾縫中的博弈

隨著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結束,清政府成為了以英法美俄四國為首的世界列強桌上的大蛋糕,看似隨時都面臨被瓜分的可能。但列強之間也並非是鐵板一塊,他們為了各自的利益常常勾心鬥角。

正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中國的疆域太過遼闊,列強們為了獲得長期的利益,維持清政府的繼續統治就成了各國的一種政治默契

此時在國內的外國勢力錯綜複雜英國人剛剛吞下香港,又將目光放在了江浙一帶;廣東、雲南、廣西成了法國人的溫床;東北,清朝的龍興之地,成了沙俄的嘴邊肥肉。

美國人則更加聰明,僅僅用了一紙「門戶開放、機會均等」的各國照會,就獲得了英法需要通過戰爭才能得到的利益。

晚清著名的《時局圖》,形象描述了列強在華勢力

相較於對自己疆域貪得無厭的沙俄來說,把主要精力放在對華經濟掠奪的英美等國顯然在清廷眼裡可親近得多。

英國是最早侵略清朝的列強之一,同時也是對晚清「幫扶」最大的列強。在看到沙俄插足中國以後,英國因為擔心自己的在華利益受損而對清政府採取了懷柔政策

這種對清朝的懷柔政策首先體現在軍事上,在太平天國時期,英美等列強組織軍隊,提供技術和武器裝備,幫助清廷平定內亂。

此外,英國還支持洋務運動,協助洋務派創辦船政、郵政、鋼鐵廠、籌備近代海軍。

由英國人戈登領導對抗太平軍的洋槍隊

經濟上,英國在對清政府統治下的中國經濟進行掠奪的同時,也意識到羊吃飽才有羊毛剪的道理。

面對兩次鴉片戰爭的巨額賠款,清政府無力支付,於是英國乾脆直接派了人到清廷的海關上班,幫助晚清打理海關稅務,這個人就是著名的羅伯特·赫德

自明朝以來施行的「海禁」制度,海關這個部門一直在清朝歷代統治者眼中無足輕重。

因為上面的不重視,導致海關官員的投機,上交的稅銀經過層層盤扣,到中央財政時已經所剩無幾。赫德的到來卻讓慈禧和下面的王公貴族們如夢初醒,原來自己的海關居然可以這麼賺錢!

羅伯特·赫德,曾掌管大清海關稅務司達半個世紀之久

英人赫德擔任晚清海關稅務總司的數十年裡,他採用了高薪養廉等改革制度,使原本貪腐成風的海關成為了清廷所有部門裡最清廉的部門。

洋務運動如火如荼進行的同光中興時期,清政府每年的財政收入曾一度達到8000萬兩白銀,而這其中海關稅銀就佔了四分之一,這些錢也成了清政府最穩定的收入,也是洋務運動的主要財力支持。

▲列強瓜分中國的漫畫


四、四面楚歌,滿清國運的終結

英國不遺餘力地支持大清的動力何在?除去方便更好的掠奪經濟和資源這個因素外,還因為英國急需要一個能牽制沙俄的勢力。

而19世紀中葉的東亞棋盤上就這麼幾個國家,日本這時候還不被外界看好,和英國接觸已久的清政府自然成為了首選的代言人。

英國人「聯清制俄」的算盤打得很好,但滿清卻未將這橄欖枝接穩。甲午戰爭裡,清政府面對日本輸得一敗塗地,這不僅使得洋務運動幾十年的強軍成果化為烏有,更讓一直扶持清朝的英國開始動搖。

中日甲午戰爭,以清政府的慘敗而收場

緊跟著,在八國聯軍進入北京的兩年後,英國與日本籤訂《英日同盟》,不久後日本不負期望,在日俄戰爭裡打敗俄國。

這時大清也徹底成了英國的手中棄子清政府企圖在列強扶持下繼續統治中國的美夢宣告破產。

就這樣,帶著又一紙不平等條約步入20世紀的大清王朝末路將至,李鴻章、張之洞等棟梁之臣先後離世,就連最後能夠穩住朝政的慈禧也閉了眼。

各省紛紛獨立的浪潮席捲而來時,晚清這艘早已破敗不堪的大船終於就此在歷史長河中謝幕。

辛亥革命形勢,紅色區域為宣布脫離清朝統治的省份

作者:嘉陵  編輯:Thomas (唐)

相關焦點

  • 技不如人的晚清政府,為什麼還要去管越南和朝鮮的事呢?
    鴉片戰爭以來,由於清朝國力衰微,內憂外患,大清的宗藩體系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戰。西邊的藩屬國遭到了沙俄的無情吞併。西南的藩屬國也遇到了英法兩國的不斷蠶食,其中法國在中南半島上企圖吞併越南等國。而琉球以及朝鮮,也被日本先後吞併。當然了,大清其實日子也不好過,被西方列強先後入侵,喪失了大量的領土和主權。
  • 國庫的錢都被乾隆敗光了,為何在晚清,政府還能賠得起巨額賠款?
    插一句題外話,正是這句雍正自鳴得意的「朝乾夕惕」,在年羹堯上奏摺誇獎雍正的時候,他的刀筆吏們,不知道犯了哪根筋,將「朝乾夕惕」四個字給寫反了,雍正是個雞蛋裡挑骨頭的人,見狀勃然大怒,本來就一直想要找藉口收拾年羹堯,這下瞌睡的得到了枕頭,他以此為藉口,開始對年羹堯動手了。
  • 中國歷史上收復國土最多的將軍,晚清四大忠臣之一
    在晚清後期,中華大地內憂外患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當中,各國都對華夏大地展現出了巨大的野心、除了來自島國的海上爭端以為,邊疆也處於極度的危險當中,被當時的阿古柏在1865-1877年趁機入侵中國新疆,佔領12餘年之久。
  • 晚清「最有能力」的中國人:將遺棄多年領土收回,相當於4.5個日本
    那麼,今天小編特意為你們介紹一位同樣是晚清的中國人,此人非常有能力,把清朝遺棄10多年、相當於4.5個日本的領土給收回了。要知道,自第一次鴉片戰爭失敗後,清政府一敗再敗,不斷地被列強掠奪中國的領土以及在華的資源,那時中國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 訪談 | 王東傑:晚清民國的國語運動為什麼這麼曲折
    實際上,白話文寫作的運動在晚清就已開展(譚彼岸先生很多年前就寫過一本《晚清的白話文運動》),新文化運動諸子有好幾位在當時就是實際的參與者,而他們在新文化運動時期的反對派,有不少早年也曾是晚清白話文寫作運動的參與者。不過,晚清的這次運動規模還不能和新文化時期的白話文運動相比,更重要的是,他們的目的是用白話文進行啟蒙,不是要用白話文替代文言文。在他們心中,文言文理所當然還是正統。
  • 晚清時期的中國軍工:機槍、重炮、鐵甲艦都能造!
    人們習慣上將清政府的失敗歸結於武器的落後。事實上,晚清時期的中國軍工並不落後,起碼可以說緊跟世界潮流。從軍費上看,由於晚清正值多事之秋,所以清朝軍費支出一直很高,每年軍費開支數千萬兩白銀,這還不算地方自籌資金和向國外的借款。左宗棠創辦福州船政局一項投入就超過了2000萬兩。
  • 晚清宅男的蒸汽朋克夢
    △ 「高陽氏不才子」在《小說時報》發表的《電世界》選頁這本小說寫於1909年,此時大清正處於內憂外患的漩渦中:內有革命黨人起義,外有列強虎視眈眈但在晚清蒸汽強國式的科幻小說中,還有位文人卻顯得相對務實,以科技大V的身份插手科幻江湖。
  • 【專訪】晚清攝影在中國:誰拍下了這些照片,以及為什麼
    是誰在中國拍下了最早的照片?攝影在中國早期的痕跡,與晚清的歷史脫不開干係。誕生於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攝影術,不可避免地被西方人帶入中國。外國人曾在1860年之前作為在中國攝影活動的主體,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攝影術開始向內地拓展。二十年後,中國人逐漸成為攝影業態的主體。在中國留下最早照片的,都是怎樣的人?
  • 一條路,為什麼要這麼久?
    事實上,繼青藏鐵路之後,這第二條「天路」的謀劃,已前後跨越三個世紀……一條路,為什麼要這麼久?最後一段,為何到現在才開始建設?1913年,英國向北洋政府提議合資修建「從成都起,經邛崍(今昌都)、拉裡(今嘉黎)、江達至拉薩」的鐵路。北洋政府未予應允,後因一戰爆發,英國黯然退場。2念念不忘,必有迴響誠如孫中山所說,「大西南鐵路建設不僅要考慮社會、經濟及商業利益,還要重視軍事防禦、國防後備等因素。」
  • 成如祥醒久飲是什麼?為什麼這麼火?
    2019年年末,河南成如祥旗下產品,「醒久飲」開始爆火,同時產品已經走進國內的3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等)並且接觸過的第一次的人,都會購買第二次,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款產品這麼火,今天我們走進「成如祥」的背後,為大家揭秘。
  • 邱志紅 | 2017年國內晚清政治史研究述評
    [34]龐毅通過講述太 平軍長沙之戰中善城隍守城成功的故事,揭示出 晚清政府、地方官員對待地方神明的複雜態 度。[35]第二次鴉片戰爭後「中外和局冶的形成,清 政府得以全力對付太平軍。朱滸從軍用工業、民 用工業和海防建設三個方面,對19世紀70 年代 李鴻章的洋務建設活動從之前的高歌猛進到後半 期停滯不前甚至部分倒退的劇烈波動及其影響因 素做了專門考察,指出光緒初年「丁戊奇荒冶引發 的財政窘境,使得這一時期的西徵軍務、洋務建設 與賑災活動圍繞清政府的資源分配,呈現複雜的 互動與博弈,在朝廷力保西徵軍務的政治格局下, 賑務最終對洋務建設形成了極大的擠壓。
  • 邱志紅: 2017年國內晚清政治史研究述評
    [34]龐毅通過講述太 平軍長沙之戰中善城隍守城成功的故事,揭示出 晚清政府、地方官員對待地方神明的複雜態 度。[35]第二次鴉片戰爭後「中外和局冶的形成,清 政府得以全力對付太平軍。朱滸從軍用工業、民 用工業和海防建設三個方面,對19世紀70 年代 李鴻章的洋務建設活動從之前的高歌猛進到後半 期停滯不前甚至部分倒退的劇烈波動及其影響因 素做了專門考察,指出光緒初年「丁戊奇荒冶引發 的財政窘境,使得這一時期的西徵軍務、洋務建設 與賑災活動圍繞清政府的資源分配,呈現複雜的 互動與博弈,在朝廷力保西徵軍務的政治格局下, 賑務最終對洋務建設形成了極大的擠壓。
  • 晚清6張老照片,真實再現曾經貧苦的生活,民眾臉上寫滿了麻木!
    晚清時期,中國面臨著內憂外患。外有強敵環伺,西方列強們帶著先進的武器連連擊敗清政府的軍隊。內有各地風起雲湧的起義、革命。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民眾的性命如草芥一般,更別提有什麼好日子過了。那時候,由於清政府強行攤派在民眾頭上的賦稅和賠款,讓老百姓只能過著貧苦的日子。
  • 德國因素在晚清軍事裝備發展中的意義
    當時負責操辦軍務的李鴻章稱其"精利無匹,在西洋各國中最為著名利器" .此時的德國由於剛剛統一,主要的矛盾焦點依然集中在歐洲大陸,因此與清政府沒有直接的利益衝突,加之德國為君主制二元帝國與清朝政體相似,而且當時也並無類似今日"對華武器出口限制"一樣的武器出口禁令,因此可以向晚清政府輸出最先進的武器裝備。
  • 晚清官員為何多為書法大家?
    本講以晚清官員吳大澂及其友人的日記和信札為基本史料,對晚清官員日常生活中的書法活動做一初步的研究。涉及的問題有日課、應酬書法的主要形式和數量、人口增加對應酬書法的影響以及提高書寫效率的種種策略等。本講還要討論為什麼晚清官員不賣自己的作品,以及中國社會中特殊的索書現象。本講主要的關懷是,把對晚清最後一二代政府官員的書法活動的描述和分析,作為觀察處在巨變之中的中國社會精英文化生活的一個重要視點。
  • 晚清眾多階級的努力為何全部失敗?一句局限性是否可以概括全部?
    晚清時期,農民階級、地主階級、資產階級為了改變國家命運,都進行了自身的努力,發起了相應的運動,不過最終都以失敗而告終。各個階層的努力最終都失敗了,簡單的說是階層的局限性,導致了失敗。不過,太平天國的失敗絲毫給清政府的臉上貼不了多少金粉,清政府自身的各項調整也是失敗的產物。太平天國失敗之後,世界處於自由資本主義後期,西方列強基本上還處於商品傾銷的階段,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中國不是沒有機會迎頭趕上,清政府實際上是有機會完成自我革新和救贖的。也許不一定能夠成為英、美這一檔次的強國,但是再差也至少可以成為沙俄或者奧匈帝國這樣的國家。
  • 當寶島臺灣被割讓,晚清愛國詩人丘逢甲這樣表達他的無限痛心……
    這首詩的作者正是我們今天要著重講的晚清愛國詩人丘逢甲……丘逢甲,字仙根,又字吉甫,號蟄庵、仲閼、華嚴子,別號海東遺民、南武山人、倉海君。他是晚清著名的愛國詩人、教育家、抗日保臺志士。他出生在一個有著堅貞不屈的秉性的愛國世家。其先祖為躲避戰亂而從中原南遷到粵東,因不願在入侵者面前苟且偷安而舉族南遷。
  • 「晚清四書」新書分享 馬勇對談許知遠:走出革命史敘事的中國近代史
    活動從許知遠介紹馬勇新著「晚清四書」開始。「晚清四書」包含《覺醒》《維新》《國變》《革命》四本,內容從1894年到清帝國的結束。由此引出本次對談的第一個問題:在經過兩次鴉片戰爭之後,中國開始向西方學習,而且學了30多年,且卓有成效,那為什麼講晚清的歷史不是從1860年講,也不是從1840年講,而是說要從1894年開始講起?另外,這套「晚清四書」又有什麼特點呢?
  • 晚清首富家的兩個傭人,一個生下張學良妻子,一個生下第一夫人
    晚清時期為了能夠救亡圖存,很多的清廷重臣都開始發展科技,推動了製造業和軍工業的發展,作為洋務派代表人物的盛宣懷曾經是李鴻章的幕僚
  • 一張照片為什麼要衝洗這麼久?
    為什麼這次衝洗照片這麼久?這個發現將對人類帶來什麼樣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