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零、前言
一、我理解的 iPad Pro 產品定位及隱形的額外消費
二、iPad Pro 在你的工作流中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三、如何使用工具/軟體恰當地優化 iPad Pro 工作流
全文會儘量避免使用生僻技術詞彙和縮寫,並且會對不可避免的縮寫提供必要的注釋,只要你具備基本的文字識別能力和科學常識,就請放心閱讀。
全文初稿字數:約 2600(後期可能增減內容)
預計閱讀時間:10 分鐘
零、前言
本文主要適用於學生黨(想學習的那種),可能適用於文字工作者及其他工種。
(樓主為某不知名醫科大學臨床大三學渣)
本文更傾向於幫助已經擁有 iPad Pro 或 Air 3 及更新版本的家友更好地利用這些產品,而不是勸大家購買新產品。
想要上手利用本文,你需要 iPad Air 3、iPad Pro 及更新機型(對書寫延遲及屏幕刷新率敏感的用戶建議購買 iPad Pro 二代及更新機型),並最好擁有對應機型的 Apple Pencil。
(樓主擁有 iPad Pro 二代 10.5 寸版本併購買了 Apple Pencil)
本文將以樓主個人的觀點,從 iPad Pro 產品線的定位開始,講述 iPad Pro 可能扮演的角色,並進一步介紹使用原生和第三方應用使其加入並優化你的工作流的方法。
與此同時,本文不對比 iPad Pro 與 Android 平板,用戶目標群體和需求不一樣,不存在可比性(其實我主要是怕引起無謂的 battle)。
一言以蔽之,看似尷尬卻很細分:
❶尷尬在你找不到一件只有 iPad Pro 能做、iPad 其他產品線絕對不能做的事情
在當下 iPad 穩坐 ARM 平板市場第一的情況下,iPadOS 或者說 iOS 使得 iPad 各個產品線之間的絕對功能差距縮小,新產品全系用上最新的 SoC 和支持 Apple Pencil 使得功能差距進一步減小。與此同時,雖然 iPad Pro 堆料在整個 iPad 家族裡最多,它卻不妨礙 MacBook 在生產力上對其的絕對壓制。
❷細分在 iPad Pro 擁有最高的定位和配置,瞄準的是對輕辦公和創作體驗有較高追求的用戶。
> iPad mini 不能連接藍牙鍵盤處理文字嗎?
- 可以,但是 iPad Pro 有專配的 Smart Cover 讓你省去單獨攜帶藍牙鍵盤的累贅,開蓋即用(Air 也有)。
> iPad mini/Air 不能畫畫寫字嗎?
- 可以,但是 iPad Pro 延遲更低、刷新率更高、屏幕更大(同代產品)。
> iPad mini/Air 不能剪視頻修片子嗎?
- 可以,但是 iPad Pro 渲染和處理速度更快(同代產品)。
iPad Pro 既不是絕對的生產力工具,也不是絕對的效率工具;
iPad Pro 的定位只存在場景絕對性,不存在功能絕對性
看不明白別急,我用一個場景解釋給你聽:上課記筆記
這是我當初購買 iPad Pro 的原動力,我想要在臨床本科階段,實現所有筆記無紙化+可檢索化。
實現這個目標有兩種方法:
1. 使用印象筆記類的鍵盤輸入筆記軟體
2. 使用 Notability 類的手寫輸入+識別+錄音筆記軟體
我選擇了後者,原因有三:
1. 鍵盤輸入的軟體很大程度上不能自由排版,這在課堂上意味著你會把很多時間放在糾結如何進行排版、規劃上,如果課堂知識密度高的話,很容易錯過重要內容。
2. Notability 類的軟體可以在記筆記的同時錄音,並且隨著錄音回放筆記,後期整理難度大大減少。(我就是因為這個 68 元的軟體痛下狠心決定購買 iPad Pro 的,因為軟體而購買硬體在我生活中出現了兩次,一次是 iPad Pro,一次是 iPhone,我預感還會有一次 Mac、一次軟路由,可能會有玩軟路由的帖子,敬請期待)
3. 相比較於打字,在平板上寫字會讓旁邊的同學更容易接受而不會覺得被打擾,能避免給身邊的人帶來不愉快。
就這個場景,你能說只能用 iPad Pro 記筆記嗎?並不是,而是在這個場景下,iPad Pro+Notability 類軟體是最優解。
(插一句:OneNote 的功能依然不理想、PDF裡畫直線的體驗幾乎是噩夢(截至16.35版本),所以Surface並不適合這個場景,也不建議在 iPad 上使用 OneNote,有時間另開一貼聊聊這事)
這樣類似的場景還有,比如說繪畫創作,iPad Pro 也不是唯一的選擇,但是如果你出門寫生,會選擇帶個筆記本電腦+數位板嗎?這個場景下的 iPad Pro+Apple Pencil 幾乎是完美的。
這裡有必要提一提小澤,他在春節期間回家,本以為沒幾天就回去工作了,並沒有帶 MacBook,只帶了 iPad Pro,結果因為疫情的原因不得不在家生產內容,陰差陽錯地,他發現較低複雜度的專業工作(剪視頻、修圖、寫稿)iPad Pro 是完全可以勝任的,點此欣賞視頻。
總而言之,iPad Pro 的高素質屏幕、強大的算力、Apple Pencil、優質的生態、完善的周邊使其在一定場景下成為最好的選擇,並且在部分場景下可以替代專業工具進行相對較低複雜度的工作。
順便聊一嘴買一個 iPad Pro 的隱形消費:
1. Apple Pencil 幾乎是必買,成本在 600~1000 不等,具體取決於你的購買途徑和產品型號
2. 30W 的 PD 充電器 50~100 元(二代還需要 C to L 線,50 元上下),快充還是要整一個的
3. 付費的專業軟體:Notability、Luma Fusion、Procreate 等,具體取決於需求
合計下來,你需要額外付出約 1000~1500 元來獲得一個較好的使用體驗。
(前提是你已經有了 iCloud、Apple Music 訂閱,啊,肉痛)
根據上文可知,假設你的設備足夠豐富,iPad Pro 不會在你的工作流中扮演至關重要、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能在以下兩個場景裡,極大地改善你的體驗:
1. 手寫批註 PDF
PDF 導入 iPad-導入 Notability,你就可以開始批註、高亮,幾乎是一種完美的文獻閱讀方式。
如果你有課本的 PDF、會議的文檔 PDF,導入之後你的 iPad 幾乎可以讓你 90% 的生活徹底無紙化,文件、課本隨寫隨存、合蓋即走,還能快速檢索手寫內容、非掃描 PDF。
2. 跟進個人工作進度
地表最強 GTD(Get-Things-Done,可以簡單理解為完成各項任務)軟體 Omnifocus 可以幫助你實現管理你的個人工作進度、分項目管理任務、生成簡易甘特圖、透視各個任務間的關係等功能,幫助你規劃任務細節,同時基於時間、地點提醒任務……(超大坑,我自己也在學習中,如果我學出點皮毛來了,另開一系列貼)
但是,but,強大意味著複雜,想要快速進行任務管理,依賴手機是不現實的,手機能幫助你快速的積累任務,而整理任務、安排細節需要分欄和更大的屏幕,這個時候手邊的 iPad Pro 既可以獨立成為你的任務看板,又可以作為順手的任務管理器。
看起來好像 iPad Pro 能做的特別的就這些了,
但其實不是。
有時候我會想,iPad Pro 並不是無可替代,甚至是完全可以被 iPhone 和 Mac 替代,為什麼我還是會很喜歡這個產品,並離不開它呢?
很簡單,iPad Pro 能做到個別場景的不可被替代+多個場景的施展拳腳;
在手寫批註 PDF 中它幾乎是無法被替代的神器,與此同時:
它有高刷屏幕、準確的色彩還原,可以用來畫畫和修圖;
它有簡單易上手的 iMovie、專業能發揮的 Luma Fusion、足夠強大的性能,可以讓小白和老手剪片;
它有豐富的編輯器,配上 Smart Cover 可以讓你隨時隨地想寫就寫。
批註 PDF、記筆記的能力之外,真正讓 iPad Pro 與眾不同的,不是它啥都能幹到最好,而是它能作為你的萬能後備/輔助方案。
主要工作工具出故障時,iPad Pro 能成為一個非常好的臨時替代工具,並且可以相對輕量地完成大多數事情。
這部分的使用體驗僅以我的實際使用方案為例,IT 之家的家友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工作特點靈活變通。
在實際使用中我主要使用 iPad Pro:任務管理、記手寫筆記、畫思維導圖、閱讀文獻、閱讀課後整理完的可編輯筆記,
這些工作中的核心是任務管理。
假如記筆記、畫導圖、讀文獻、讀筆記是獨立的器官,那麼以 Omnifocus 為核心的任務管理體系就是連接各個器官的心血管系統。
在明確一個課內學習任務後,將其設為一個項目,並創建對應的各分區任務(記筆記、畫思維導圖、整理筆記、閱讀筆記、閱讀課外文獻),通過 Omnifocus 統一管理和跟進,並使用定時推送功能在全設備推送進度。
用一個簡單的思維導圖演示就是:
而這一切,一臺 iPad Pro+一支 Apple Pencil,就夠了
PS:可能會有 iPhone 篇......